列傳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
關燈
小
中
大
垂至颠頓;偃禾仆木,僅得辨明。
此可謂之盡美哉?臣以為非也。
孔子,聖人也,删《詩》、《書》,定《禮》、《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卒以栖遲去魯,奔走厄陳,雖試用于定、哀,曾不容于季、孟。
又嘗履盜跖之虎尾,聞南子之珮聲,遠辱慎名,未見其可。
此又可謂其盡善者哉?臣以為非也。
自餘區區後賢,瑣瑣立事,比于二聖,曾何足雲?而欲責其磨涅不渝、始卒如一者,臣竊以為難其人矣。
昉自唐室,崇祀太公。
原其用意,蓋以天下雖大,不可去兵;域中有争,未能無戰。
資其佑民之道,立乎為武之宗,觊張國威,遂進王号。
貞元之際,祀典益修,因以曆代武臣陪飨廟貌,如文宣釋奠之制,有弟子列侍之儀,事雖不經,義足垂勸。
況于曩日,不乏通賢,疑難讨論,亦雲折中。
今若求其考類,别立否臧,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恐其所選,僅有可存。
隻如樂毅、廉頗,皆奔亡而為虜;韓信、彭越,悉菹醢而受誅。
白起則錫劍杜郵,伍員則浮屍江澨。
左車亦偾軍之将,孫膑實刑餘之人。
穰苴則偾卒齊庭,吳起則非命楚國。
周勃稱重,有置甲尚方之疑;陳平善謀,蒙受金諸将之謗。
亞夫則死于獄吏,鄧艾則追于檻車。
李廣後期而自刭,窦嬰樹黨而喪身。
鄧禹敗于回溪,終身無董戎之寄;馬援死于蠻徼,還屍阙遣奠之儀。
其餘諸葛亮之俦,事偏方之主;王景略之輩,佐閏位之君。
關羽則為仇國所禽,張飛則遭帳下所害。
凡此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或從澄汰,盡可棄捐。
況其功業穹隆,名稱烜赫。
樵夫牧稚,鹹所聞知;列将通侯,竊年思慕。
若一旦除去神位,擯出祠庭,吹毛求異代之疵,投袂忿古人之惡,必使時情頓惑,竊議交興。
景行高山,更奚瞻于往躅;英魂烈魄,将有恨于明時。
況伏陛下方厲軍威,将遏亂略,講求兵法,締構武祠,蓋所以勸激戎臣,資假陰助。
忽使長廊虛邈,僅有可圖之形;中殿前空,不見配食之坐。
似非允當,臣竊惑焉。
深惟事貴得中,用資體要,若今之可以議古,恐來者亦能非今。
願納臣微忠,特追明敕,乞下此疏,廷議其長。
不報。
乾德中,獻《拟制》二十編,擢為右拾遺。
會修大内,上《五鳳樓賦》,人多傳誦之。
五代以來,文體卑弱,周翰與高錫、柳開、範杲習尚淳古,齊名友善,當時有“高、梁、柳、範”之稱。
初,太祖嘗識彥溫于軍中,石守信亦與彥溫舊故。
一日,太祖語守信,将用周翰掌诰,守信微露其言,周翰遽上表謝。
太祖怒,遂寝其命。
曆通判綿、眉二州,在眉州坐杖人至死,奪二官。
起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開寶三年,遷右拾遺,監绫綿院,改左補阙兼知大理正事。
會将郊祀,因上疏曰:“陛下再郊上帝,必覃赦宥。
臣以天下至大,其中有慶澤所未及、節文所未該者,所宜推而廣之。
方今賦稅年入至多,加以科變之物,名品非一,調發供輸,不無重困。
且西蜀、淮南、荊、潭、廣、桂之地,皆以為王土。
陛下誠能以三方所得之利,減諸道租賦之入,則庶乎均德澤而寬民力矣。
”俄坐杖錦工過差,為其所訴。
太祖甚怒,責之曰:“爾豈不知人之膚血與己無異,何乃遽為酷罰!”将杖之,周翰自言:“臣負天下才名,不當如是。
”太祖乃解,止左授司農寺丞。
逾年,為太子中允。
太平興國中,知蘇州。
周翰善音律,喜蒱博,惟以飲戲為務。
州有伶官錢氏,家數百人,日令百人供妓,每出,必以殽具自随。
郡務不治,以本官分司西京。
逾月,授左贊善大夫,仍分司。
俄除楚州團練副使。
雍熙中,宰相李昉以其名聞,召為右補阙,賜绯魚,使江、淮提點茶鹽。
周翰以辭學為流輩所許,頻曆外任,不樂吏事。
會翰林學士宋白等列奏其有史才,邅回下位,遂命兼史館修撰。
會太宗親試貢士,周翰為考官,面賜金紫,因語宰相,稱其有文,尋遷起居舍人。
淳化五年,張佖建議複置左右史之職,乃命周翰與李宗谔分領之。
周翰兼起居郎,因上言:“自今崇政、長春殿皇帝宣谕之言,侍臣谕列之事,望依舊中書修為時政記。
其樞密院事涉機密,亦令本院編纂,每至月終送史館。
自餘百司凡于對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條報本院,以備編錄。
仍令郎與舍人分直崇政殿,以記言動,别為起居注,每月先進禦,後降付史館。
”從之。
起居注進禦,自周翰等始也。
周翰蚤有時譽,久擯廢,及被除擢,尤洽時論。
會考課京朝官,有敢隐前犯者,皆除名為民。
周翰被譴尤多,所上有司偶遺一事,當免。
判館楊徽之率三館學士詣相府,以為周翰非故有規避,其實所犯頻繁,不能悉記,于是止罰金百斤。
先是,趙安易建議于西川鑄大鐵錢,以一當十,周翰上言:“古者貨、币、錢三者兼用,若錢少于貨、币,即鑄大錢,或當百,或當五十,蓋欲廣其錢而足用爾。
今不若使蜀民貿易者,凡鐵錢一止作一錢用,官中市物即以兩錢當一。
又西川患在少鹽,請于益州置榷院,入物交易,則公私通濟
此可謂之盡美哉?臣以為非也。
孔子,聖人也,删《詩》、《書》,定《禮》、《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卒以栖遲去魯,奔走厄陳,雖試用于定、哀,曾不容于季、孟。
又嘗履盜跖之虎尾,聞南子之珮聲,遠辱慎名,未見其可。
此又可謂其盡善者哉?臣以為非也。
自餘區區後賢,瑣瑣立事,比于二聖,曾何足雲?而欲責其磨涅不渝、始卒如一者,臣竊以為難其人矣。
昉自唐室,崇祀太公。
原其用意,蓋以天下雖大,不可去兵;域中有争,未能無戰。
資其佑民之道,立乎為武之宗,觊張國威,遂進王号。
貞元之際,祀典益修,因以曆代武臣陪飨廟貌,如文宣釋奠之制,有弟子列侍之儀,事雖不經,義足垂勸。
況于曩日,不乏通賢,疑難讨論,亦雲折中。
今若求其考類,别立否臧,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恐其所選,僅有可存。
隻如樂毅、廉頗,皆奔亡而為虜;韓信、彭越,悉菹醢而受誅。
白起則錫劍杜郵,伍員則浮屍江澨。
左車亦偾軍之将,孫膑實刑餘之人。
穰苴則偾卒齊庭,吳起則非命楚國。
周勃稱重,有置甲尚方之疑;陳平善謀,蒙受金諸将之謗。
亞夫則死于獄吏,鄧艾則追于檻車。
李廣後期而自刭,窦嬰樹黨而喪身。
鄧禹敗于回溪,終身無董戎之寄;馬援死于蠻徼,還屍阙遣奠之儀。
其餘諸葛亮之俦,事偏方之主;王景略之輩,佐閏位之君。
關羽則為仇國所禽,張飛則遭帳下所害。
凡此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或從澄汰,盡可棄捐。
況其功業穹隆,名稱烜赫。
樵夫牧稚,鹹所聞知;列将通侯,竊年思慕。
若一旦除去神位,擯出祠庭,吹毛求異代之疵,投袂忿古人之惡,必使時情頓惑,竊議交興。
景行高山,更奚瞻于往躅;英魂烈魄,将有恨于明時。
況伏陛下方厲軍威,将遏亂略,講求兵法,締構武祠,蓋所以勸激戎臣,資假陰助。
忽使長廊虛邈,僅有可圖之形;中殿前空,不見配食之坐。
似非允當,臣竊惑焉。
深惟事貴得中,用資體要,若今之可以議古,恐來者亦能非今。
願納臣微忠,特追明敕,乞下此疏,廷議其長。
不報。
乾德中,獻《拟制》二十編,擢為右拾遺。
會修大内,上《五鳳樓賦》,人多傳誦之。
五代以來,文體卑弱,周翰與高錫、柳開、範杲習尚淳古,齊名友善,當時有“高、梁、柳、範”之稱。
初,太祖嘗識彥溫于軍中,石守信亦與彥溫舊故。
一日,太祖語守信,将用周翰掌诰,守信微露其言,周翰遽上表謝。
太祖怒,遂寝其命。
曆通判綿、眉二州,在眉州坐杖人至死,奪二官。
起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開寶三年,遷右拾遺,監绫綿院,改左補阙兼知大理正事。
會将郊祀,因上疏曰:“陛下再郊上帝,必覃赦宥。
臣以天下至大,其中有慶澤所未及、節文所未該者,所宜推而廣之。
方今賦稅年入至多,加以科變之物,名品非一,調發供輸,不無重困。
且西蜀、淮南、荊、潭、廣、桂之地,皆以為王土。
陛下誠能以三方所得之利,減諸道租賦之入,則庶乎均德澤而寬民力矣。
”俄坐杖錦工過差,為其所訴。
太祖甚怒,責之曰:“爾豈不知人之膚血與己無異,何乃遽為酷罰!”将杖之,周翰自言:“臣負天下才名,不當如是。
”太祖乃解,止左授司農寺丞。
逾年,為太子中允。
太平興國中,知蘇州。
周翰善音律,喜蒱博,惟以飲戲為務。
州有伶官錢氏,家數百人,日令百人供妓,每出,必以殽具自随。
郡務不治,以本官分司西京。
逾月,授左贊善大夫,仍分司。
俄除楚州團練副使。
雍熙中,宰相李昉以其名聞,召為右補阙,賜绯魚,使江、淮提點茶鹽。
周翰以辭學為流輩所許,頻曆外任,不樂吏事。
會翰林學士宋白等列奏其有史才,邅回下位,遂命兼史館修撰。
會太宗親試貢士,周翰為考官,面賜金紫,因語宰相,稱其有文,尋遷起居舍人。
淳化五年,張佖建議複置左右史之職,乃命周翰與李宗谔分領之。
周翰兼起居郎,因上言:“自今崇政、長春殿皇帝宣谕之言,侍臣谕列之事,望依舊中書修為時政記。
其樞密院事涉機密,亦令本院編纂,每至月終送史館。
自餘百司凡于對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條報本院,以備編錄。
仍令郎與舍人分直崇政殿,以記言動,别為起居注,每月先進禦,後降付史館。
”從之。
起居注進禦,自周翰等始也。
周翰蚤有時譽,久擯廢,及被除擢,尤洽時論。
會考課京朝官,有敢隐前犯者,皆除名為民。
周翰被譴尤多,所上有司偶遺一事,當免。
判館楊徽之率三館學士詣相府,以為周翰非故有規避,其實所犯頻繁,不能悉記,于是止罰金百斤。
先是,趙安易建議于西川鑄大鐵錢,以一當十,周翰上言:“古者貨、币、錢三者兼用,若錢少于貨、币,即鑄大錢,或當百,或當五十,蓋欲廣其錢而足用爾。
今不若使蜀民貿易者,凡鐵錢一止作一錢用,官中市物即以兩錢當一。
又西川患在少鹽,請于益州置榷院,入物交易,則公私通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