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道學二(程氏門人)

關燈
○劉絢李籲謝良佐遊酢張繹蘇昞尹焞楊時羅從彥李侗 劉絢字質夫,常山人。

    以蔭為壽安主簿、長子令,督公家逋賦,不假鞭撲而集。

    歲大旱,府遣吏視傷所,蠲财什二,絢力争不得,封還其楬,請易之。

    富弼歎曰:“真縣令也。

    ”元祐初,韓維薦其經明行修,為京兆府教授。

    王岩叟、朱光庭又薦為太學博士,卒于官。

    絢力學不倦,最明于《春秋》。

    程颢每為人言:“他人之學,敏則有矣,未易保也,若絢者,吾無疑焉。

    ”  李籲字端伯,洛陽人。

    登進士第。

    元祐中為秘書省校書郎,卒。

    程頤謂其才器可以大受,及亡也,祭之以文曰:“自予兄弟倡明道學,能使學者視仿而信從者,籲與劉絢有焉。

    ” 謝良佐字顯道,壽春上蔡人。

    與遊酢、呂大臨、楊時在程門,号“四先生”。

    登進士第。

    建中靖國初,官京師,召對,忤旨去。

    監西京竹木場,坐口語系诏獄,廢為民。

    良佐記問該贍,對人稱引前史,至不差一字。

    事有未徹,則颡有泚。

    與程頤别一年,複來見,問其所進,曰:“但去得一‘矜’字爾。

    ”頤喜,謂朱光庭曰:“是子力學,切問而近思者也。

    ”所著《論語說》行于世。

     遊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

    與兄醇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

    程頤見之京師,謂其資可以進道。

    程颢興扶溝學,招使肄業,盡棄其學而學焉。

    第進士,調蕭山尉。

    近臣薦其賢,召為太學錄。

    遷博士,以奉親不便,求知河清縣。

    範純仁守颍昌府,辟府教授。

    純仁入相,複為博士。

    簽書齊州、泉州判官。

    晚得監察禦史,曆知漢陽軍、和舒濠三州而卒。

      張繹字思叔,河南壽安人。

    家甚微,年長未知學,傭力于市,出聞邑官傳呼聲,心慕之,問人曰:“何以得此?”人曰:“此讀書所緻爾。

    ”即發憤力學,遂以文名。

    預鄉裡計偕,謂科舉之習不足為,嘗遊僧舍,見僧道楷,将祝發從之。

    時周行己官河南,警之曰:“何為舍聖人之學而學佛?異日程先生歸,可師也。

    ”會程頤還自涪,乃往受業,頤賞其穎悟。

    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慨然若有得。

    未及仕而卒。

    頤嘗言“吾晚得二士”,謂繹與尹焞也。

     蘇昞字季明,武功人。

    始學于張載,而事二程卒業。

    元祐末,呂大中薦之,起布衣為太常博士。

    坐元符上書入邪籍,編管饒州,卒。

     尹焞字彥明,一字德充,世為洛人。

    曾祖仲宣七子,而二子有名:長子源字子漸,是謂河内先生;次子洙字師魯,是謂河南先生。

    源生林,官至虞部員外郎。

    林生焞。

     少師事程頤,嘗應舉,發策有誅元祐諸臣議,焞曰:“噫,尚可以幹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焞不複應進士舉矣。

    ”頤曰:“子有母在。

    ”?享歸告其母陳,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

    ”頤聞之曰:“賢哉母也!”于是終身不就舉。

    焞之從師,與河南張繹同時,繹以高識,焞以笃行。

    頤既沒,焞聚從洛中,非吊喪問疾不出戶,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種師道薦焞德行可備勸講,召至京師,不欲留,賜号和靖處士。

    戶部尚書梅執禮、禦史中丞呂好問、戶部侍郎邵溥、中書舍人胡安國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學窮根本,德備中和,言動可以師法,器識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士無出其右者。

    朝廷特召,而命處士以歸,使焞韬藏國器,不為時用,未副陛下側席求賢之意。

    望特加識擢,以慰士大夫之望。

    ”不報。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門被害,焞死複蘇,門人舁置山谷中而免。

    劉豫命僞帥趙斌以禮聘焞,不從則以兵恐之。

    焞自商州奔蜀,至阆,得程頤《易傳》十卦于其門人呂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純,拜而受之。

    紹興四年,止于涪。

    涪,頤讀《易》地也,辟三畏齋以居,邦人不識其面。

    侍讀範沖舉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說書,以疾辭。

    範沖奏給五百金為行資,遣漕臣奉诏至涪親遣。

    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頤而後行。

     先是,崇甯以來,禁锢元祐學術,高宗渡江,始召楊時置從班,召胡安國居給舍,範沖、朱震俱在講席,薦焞甚力。

    既召,而左司谏公輔上疏攻程氏之學,乞加屏絕。

     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頤之學惑亂天下。

    焞實師頤垂二十年,學之既專,自信甚笃。

    使焞濫列經筵,其所敷繹,不過聞于師者。

    舍其所學,是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

    ”遂留不進。

    胡安國奉祠居衡陽,上書言:“欲使學者蹈中庸,師孔、孟,而禁不從程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戶。

    ”  朱震引疾告去,時趙鼎去位,張浚獨相,于是召安國,俾以内祠兼侍讀,而上章薦焞,言其拒劉豫之節,且謂其所學所養有大過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