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戊濟,全活為口一百一十四萬有奇。
徽之休甯有淮民三十餘輩,操戈劫人财,逮捕,法曹以不傷人論罪。
彌鞏曰:“持兵為盜,貸之,是滋盜也。
”推情重者僇數人,一道以甯。
饒州兵籍溢數,供億不繼,請汰冗兵。
令下,營門大噪。
乃呼諸校謂曰:“汰不當,許自陳,敢嘩者斬。
”鹹叩頭請罪,諸營帖然,禀給亦大省。
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嵩之入相,引嫌丐祠,遂以直華文閣知婺州。
時年已七十,丐祠,提舉崇禧觀。
裡居絕口不道時事。
卒,年八十。
真德秀嘗曰:史南叔不登宗衮之門者三十年,未仕則為其寄理,已仕則為其排擯,皭然不污有如此。
五子,長肯之,終刑部郎官,能之、有之、胄之俱進士。
V肯之子蒙卿,鹹淳元年進士,調江陰軍教授,蚤受業色川陽恪,為學淹博,著書立言,一以朱熹為法。
陳埙,字和仲,慶元府鄞人。
大父叔平與同郡樓鑰友善,死,鑰哭之。
埙才四歲,出揖如成人。
鑰指盤中銀杏使屬對,埙應聲曰:“金桃。
”問何所據?對以杜詩“鹦鹉啄金桃。
”鑰竦然曰:“亡友不死矣。
”長受《周官》于劉著,頃刻數千百言辄就。
試江東轉運司第一,試禮部複為第一。
嘉定十年,登進士第。
調黃州教授。
喪父毀瘠,考古禮制時祭、儀制、祭器行之。
忽歎曰:“俗學不足學。
”乃師事楊簡,攻苦食淡,晝夜不怠。
免喪,史彌遠當國,謂之曰:“省元魁數千人,狀元魁百人,而恩數逾等,盍令省元初授堂除教授,當自君始。
”埙謝曰:“廟堂之議甚盛,舉自埙始,得無嫌乎?”徑部注處州教授以去,士論高之。
理宗即位,诏求言,埙上封事曰:“上有憂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
上有安泰之心,下有憂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
故為天下而憂,則樂随之。
以天下為樂,則憂随之。
有天下者,在乎善審憂樂之機而已。
今日之敝,莫大于人心之不合,紀綱之不振,風俗之不淳,國敝人偷而不可救。
願陛下養之以正,勵之以實,莅之以明,斷之以武。
”而埙直聲始著于天下。
與郡守高似孫不合,去,歸奉其母。
召為太學錄,逾年始至。
轉對,言:“天道無親,民心難保。
日月逾邁,事會莫留。
始之銳,久則怠。
始之明,久則昏。
垂拱仰成,盛心也,不可因以負有為之志。
遵養時晦,至德也,不可因以失乘時之機。
”上嘉納之。
遷太學博士,主宗正寺簿。
都城火,埙步往玉牒所,盡藏玉牒于石室。
诏遷官,不受。
應诏言應上天非常之怒者,當有非常之舉動,曆陳緻災之由。
又有吳潛、汪泰亨上彌遠書,乞正馮榯、王虎不盡力救火之罪,及行知臨安府林介、兩浙轉運使趙汝憚之罰。
人皆壯之。
遷太常博士,獨為袁燮議谥,餘皆閣筆,因歎曰:“幽、厲雖百世不改,谥有美惡,豈谀墓比哉?”會朱端常子乞谥,埙曰:“端常居台谏則逐善類,為藩牧則務刻剝,宜得惡谥,以戒後來。
”乃谥曰榮願。
議出,宰相而下皆肅然改容。
考功郎陳耆覆議,合宦者陳洵益欲改,埙終不答。
李全在楚州有異志,埙以書告彌遠:“痛加警悔,以回群心。
蚤正典刑,以肅權綱。
大明黜陟,以饬政體。
”不納。
未幾,賈貴妃入内,埙又言:“乞去君側之蠱媚,以正主德;從天下之公論,以新庶政。
”彌遠召埙問之曰:“吾甥殆好名邪?”埙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
夫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耳。
”力丐去,添差通判嘉興府。
彌遠卒,召為樞密院編修官。
入對,首言:“天下之安危在宰相。
南渡以來,屢失機會。
秦桧死,所任不過萬俟禼、沈該耳。
侂胄死,所任史彌遠耳。
此今日所當謹也。
”次言:“内廷當嚴宦官之禁,外廷當嚴台谏之選。
”于是洵益陰中之,監察禦史王定劾埙,出知常州,改衢州。
寇蔔日發漈坑,遵江山縣而東。
埙獲諜者,即遣人緻牛酒谕之曰:“汝不為良民而為劫盜,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業,否則殺無赦。
”于是自首者日以百數,獻器械者重酬之,遂以潰散。
改提點都大坑冶,徙福建轉運判官。
侍禦史蔣岘常與論《中庸》,不合,又劾之。
主管崇道觀。
逾年,遷浙西提點刑獄。
歲旱,盜起,捕斬之,盜懼徙去。
安吉州俞垓與丞相李宗勉連姻,恃勢黩貨,埙親按臨之。
弓手戴福以獲潘丙功為副尉,宗勉倚之為腹心,盜橫貪害,埙至,福聞風而去。
贻書宗勉曰:“埙治福,所以報丞相也。
傳間實走丞相,賢輔弼不宜有此。
”宗勉答書曰:“福罪惡貫盈,非君不能治。
宗勉雖不才,不敢庇奸兇。
惟君留意。
”及獲福豫章,衆皆欲殺之,埙曰:“若是則刑濫矣。
”乃加墨徇于市,囚之圜土。
以吏部侍郎召,及為國子司業,諸生鹹相慶,以為得師。
未幾,兼玉牒檢讨、國史編修、實錄修撰,乃辭兼史館。
曆陳境土之蹙,民生之艱,國計之匮,“既無經理圖回之素,惟有感動轉移之策,必有為之本者,本者何?複此心之妙耳”。
又言:“履泰安而逸樂者,有習安緻危之理。
因艱危而克懼者,有慮危圖安之機。
明用舍以振紀綱,躬節儉以汰冗濫,屏奸妄以厲将士,抑貴近以寬粜,結鄉社以防竊發,黜增創以培根本。
今任用混殽,薰莸同器,遂使賢者恥與同群。
”谏議大夫金淵見之,怒。
埙乞補外,不許,又辭免和籴轉官賞,亦不許。
知溫州,未上,以言罷。
埙家居,時自娛于泉石,四方學者踵至。
輕财急義,明白洞達,一言之出,終身可複。
忽卧疾,戒其子抽架上書占之,得《呂祖謙文集》,其《墓志》曰:“祖謙生于丁巳歲,沒于辛醜歲。
”埙曰:“異哉!我生于慶元丁巳,今
徽之休甯有淮民三十餘輩,操戈劫人财,逮捕,法曹以不傷人論罪。
彌鞏曰:“持兵為盜,貸之,是滋盜也。
”推情重者僇數人,一道以甯。
饒州兵籍溢數,供億不繼,請汰冗兵。
令下,營門大噪。
乃呼諸校謂曰:“汰不當,許自陳,敢嘩者斬。
”鹹叩頭請罪,諸營帖然,禀給亦大省。
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嵩之入相,引嫌丐祠,遂以直華文閣知婺州。
時年已七十,丐祠,提舉崇禧觀。
裡居絕口不道時事。
卒,年八十。
真德秀嘗曰:史南叔不登宗衮之門者三十年,未仕則為其寄理,已仕則為其排擯,皭然不污有如此。
五子,長肯之,終刑部郎官,能之、有之、胄之俱進士。
V肯之子蒙卿,鹹淳元年進士,調江陰軍教授,蚤受業色川陽恪,為學淹博,著書立言,一以朱熹為法。
陳埙,字和仲,慶元府鄞人。
大父叔平與同郡樓鑰友善,死,鑰哭之。
埙才四歲,出揖如成人。
鑰指盤中銀杏使屬對,埙應聲曰:“金桃。
”問何所據?對以杜詩“鹦鹉啄金桃。
”鑰竦然曰:“亡友不死矣。
”長受《周官》于劉著,頃刻數千百言辄就。
試江東轉運司第一,試禮部複為第一。
嘉定十年,登進士第。
調黃州教授。
喪父毀瘠,考古禮制時祭、儀制、祭器行之。
忽歎曰:“俗學不足學。
”乃師事楊簡,攻苦食淡,晝夜不怠。
免喪,史彌遠當國,謂之曰:“省元魁數千人,狀元魁百人,而恩數逾等,盍令省元初授堂除教授,當自君始。
”埙謝曰:“廟堂之議甚盛,舉自埙始,得無嫌乎?”徑部注處州教授以去,士論高之。
理宗即位,诏求言,埙上封事曰:“上有憂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
上有安泰之心,下有憂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
故為天下而憂,則樂随之。
以天下為樂,則憂随之。
有天下者,在乎善審憂樂之機而已。
今日之敝,莫大于人心之不合,紀綱之不振,風俗之不淳,國敝人偷而不可救。
願陛下養之以正,勵之以實,莅之以明,斷之以武。
”而埙直聲始著于天下。
與郡守高似孫不合,去,歸奉其母。
召為太學錄,逾年始至。
轉對,言:“天道無親,民心難保。
日月逾邁,事會莫留。
始之銳,久則怠。
始之明,久則昏。
垂拱仰成,盛心也,不可因以負有為之志。
遵養時晦,至德也,不可因以失乘時之機。
”上嘉納之。
遷太學博士,主宗正寺簿。
都城火,埙步往玉牒所,盡藏玉牒于石室。
诏遷官,不受。
應诏言應上天非常之怒者,當有非常之舉動,曆陳緻災之由。
又有吳潛、汪泰亨上彌遠書,乞正馮榯、王虎不盡力救火之罪,及行知臨安府林介、兩浙轉運使趙汝憚之罰。
人皆壯之。
遷太常博士,獨為袁燮議谥,餘皆閣筆,因歎曰:“幽、厲雖百世不改,谥有美惡,豈谀墓比哉?”會朱端常子乞谥,埙曰:“端常居台谏則逐善類,為藩牧則務刻剝,宜得惡谥,以戒後來。
”乃谥曰榮願。
議出,宰相而下皆肅然改容。
考功郎陳耆覆議,合宦者陳洵益欲改,埙終不答。
李全在楚州有異志,埙以書告彌遠:“痛加警悔,以回群心。
蚤正典刑,以肅權綱。
大明黜陟,以饬政體。
”不納。
未幾,賈貴妃入内,埙又言:“乞去君側之蠱媚,以正主德;從天下之公論,以新庶政。
”彌遠召埙問之曰:“吾甥殆好名邪?”埙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
夫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耳。
”力丐去,添差通判嘉興府。
彌遠卒,召為樞密院編修官。
入對,首言:“天下之安危在宰相。
南渡以來,屢失機會。
秦桧死,所任不過萬俟禼、沈該耳。
侂胄死,所任史彌遠耳。
此今日所當謹也。
”次言:“内廷當嚴宦官之禁,外廷當嚴台谏之選。
”于是洵益陰中之,監察禦史王定劾埙,出知常州,改衢州。
寇蔔日發漈坑,遵江山縣而東。
埙獲諜者,即遣人緻牛酒谕之曰:“汝不為良民而為劫盜,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業,否則殺無赦。
”于是自首者日以百數,獻器械者重酬之,遂以潰散。
改提點都大坑冶,徙福建轉運判官。
侍禦史蔣岘常與論《中庸》,不合,又劾之。
主管崇道觀。
逾年,遷浙西提點刑獄。
歲旱,盜起,捕斬之,盜懼徙去。
安吉州俞垓與丞相李宗勉連姻,恃勢黩貨,埙親按臨之。
弓手戴福以獲潘丙功為副尉,宗勉倚之為腹心,盜橫貪害,埙至,福聞風而去。
贻書宗勉曰:“埙治福,所以報丞相也。
傳間實走丞相,賢輔弼不宜有此。
”宗勉答書曰:“福罪惡貫盈,非君不能治。
宗勉雖不才,不敢庇奸兇。
惟君留意。
”及獲福豫章,衆皆欲殺之,埙曰:“若是則刑濫矣。
”乃加墨徇于市,囚之圜土。
以吏部侍郎召,及為國子司業,諸生鹹相慶,以為得師。
未幾,兼玉牒檢讨、國史編修、實錄修撰,乃辭兼史館。
曆陳境土之蹙,民生之艱,國計之匮,“既無經理圖回之素,惟有感動轉移之策,必有為之本者,本者何?複此心之妙耳”。
又言:“履泰安而逸樂者,有習安緻危之理。
因艱危而克懼者,有慮危圖安之機。
明用舍以振紀綱,躬節儉以汰冗濫,屏奸妄以厲将士,抑貴近以寬粜,結鄉社以防竊發,黜增創以培根本。
今任用混殽,薰莸同器,遂使賢者恥與同群。
”谏議大夫金淵見之,怒。
埙乞補外,不許,又辭免和籴轉官賞,亦不許。
知溫州,未上,以言罷。
埙家居,時自娛于泉石,四方學者踵至。
輕财急義,明白洞達,一言之出,終身可複。
忽卧疾,戒其子抽架上書占之,得《呂祖謙文集》,其《墓志》曰:“祖謙生于丁巳歲,沒于辛醜歲。
”埙曰:“異哉!我生于慶元丁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