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宣缯薛極陳貴誼曾從龍鄭性之李鳴複鄒應龍餘天錫許應龍林略徐榮叟别之傑劉伯正金淵李性傳陳韡崔福附 宣缯,慶元府人。
嘉泰三年,太學兩優釋褐。
曆官以太學博士召試,為秘書省校書郎。
升著作佐郎兼權考功郎官、知吉州、福建提點刑獄。
遷考功員外郎,又遷秘書少監。
時暫兼權侍立修注官、守起居舍人,為起居郎兼權侍左侍郎,編《孝宗寶訓》。
試吏部侍郎,權兵部尚書。
嘉定十四年,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明年,拜參知政事。
以資政殿學士奉祠。
端平三年召赴阙,升大學士、提舉洞霄宮,以觀文殿大學士緻仕。
卒,贈少師。
诏缯嘗預定策,以王堯臣故事贈太師,谥忠靖。
薛極,字會之,常州武進人。
以父任調上元主簿。
中詞科,為大理評事、通判溫州,知廣德軍。
以參知政事樓鑰薦,遷大理正、刑部郎官,司封郎中、權右司郎中,遷右司郎中兼提領雜賣場、寄樁庫,兼敕令所删修官,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删修敕令官。
拜司農卿兼權兵部侍郎,尋為真。
嘉定八年,疏奏:“願陛下深思顧諟之難,益懷兢業之念。
勿謂帝德罔愆而怠于進修,勿以天災代有而應不以實。
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誓以今日遇災警懼之心,永為異時暇逸之戒。
将見天心昭格,沛然之澤響應于不崇朝之間。
”遷權刑部尚書,尋試戶部尚書兼權吏部尚書,遂為真,時暫兼權戶部尚書。
十五年,特賜同進士出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紹定元年,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封毗陵郡公。
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端平元年,加少保、和國公,緻仕,卒。
陳貴誼,字正甫,福州福清人。
慶元五年進士,授瑞州觀察推官。
丁内外艱,服除,調安遠軍節度掌書記,辟差四川制置司書寫機宜文字。
中博學宏詞科,授江南東路安撫司機宜文字。
遷太社令。
改武學谕、國子錄,遷太學博士。
時議更楮币法,貴誼轉對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惡。
楮券之令,乃使奸惡獲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結人心。
”因援熙甯新法為辭。
又言:“明銳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輕;老成寬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
孰若舉之以衆,取之以公。
”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語激怒時相,且謂“貴誼引類植黨”,人為危之。
遷太常博士。
以兄貴謙兼禮部郎官,引嫌,遷将作監丞兼魏惠憲王府小學教授。
轉對,謂:“言路雖開,觸犯忌諱者指為好名,切劘時政者指為玩令。
利害關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
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數人言之,則又指為朋黨。
是非易位,忠佞不分。
”史彌遠益不樂,遷秘書郎,出知江陰軍,提舉江西常平。
召赴行在,未至,授禮部郎官。
屬金人大擾淮、蜀,貴誼言:“人才所以立國,今旁蹊曲徑,幸門四辟。
言路所以通下情,今壬MF循默,囊括不言。
民力已竭,而科斂之外,饋遺以謀進者未已。
軍中恥言敗北,則陣亡者不恤;恥言棄潰,則逃竄者複招。
”又言:“婉順巽從者,是災疢也,非愛我也,宜屏之外之;矯拂救正者,是藥石也,愛我也,宜用之聽之。
”彌遠滋不樂,諷言者論罷,主管崇禧觀。
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權直,兼玉牒所檢讨。
會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斂掊克之敝,當察州縣府庫緻羨之由。
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與漢置羽林孤兒,專取從軍死事之後,教以五兵。
理宗即位,以為宗正少卿兼侍講,兼權直學士院。
尋遷起居舍人。
寶慶初,诏舉賢能才識之士。
貴誼乃言曰:“世以容嘿滞固為賢,以苛刻生事為能,以褊狹趣辦為才,以輕疏嘗試為識。
及茲初政,當求忠實正直、奉公愛民、知禮義廉恥而不越防範者,以充中外之選。
”又言:“成王之初,元臣故老警以《無逸》者,欲其克壽;勉以敬德者,欲其永命;期以豈弟者,欲其受命之長。
則可謂愛君切而慮患深矣。
” 遷中書舍人,升兼直學士院。
内侍濫受恩賞,辄封還诏書。
将郊,貴誼以:“民生實艱,吏員尚衆,征斂幾于奪取,公費掩為私藏。
宜大明黜陟,庶有以見帝于郊。
”遷禮部侍郎,仍兼中書舍人、權刑部尚書。
升修玉牒官兼侍讀。
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紹定六年冬,上始親政,進參知政事。
上面谕之曰:“頃聞憂國之言,朕所不忘。
”兼同知樞密院事。
出師汴、洛時,貴誼已移疾,猶上疏力争。
五上章乞歸,轉四官,加邑封,緻仕。
卒,贈少保、資政殿大學士。
曾從龍,字君錫,左仆射公亮四世從孫。
初名一龍,慶元五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
授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
使金還,轉官。
疏言:“州郡累月阙守,而以次官權攝者,彼惟其攝事也,自知非久,何暇盡心于民事?獄訟淹延,政令玩弛,舉一郡之事付之胥吏。
幸而除授一人,民望其至如渴望飲,足未及境而複以他故罷去矣。
且每易一守,供帳借請少不下萬缗。
郡帑所入,歲有常數,而頻年将迎,所費不可勝計。
然則輕于易置,公私俱受其病。
欲望明诏二三大臣,郡守有阙,即時進拟。
其有求避憚行者,悉杜絕其請;其繳劾彈拄者,疾速行之。
蓋郡計寬則民力裕,利害常相關故也。
”又請已振濟者免其後。
開禧間丐外,知信州。
戍卒行掠境内,從龍置于法,索得婦人衣,命枭于市。
召權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太子左谕德。
繳還張鎡複官詞頭,以鎡抑令侄女竭資
嘉泰三年,太學兩優釋褐。
曆官以太學博士召試,為秘書省校書郎。
升著作佐郎兼權考功郎官、知吉州、福建提點刑獄。
遷考功員外郎,又遷秘書少監。
時暫兼權侍立修注官、守起居舍人,為起居郎兼權侍左侍郎,編《孝宗寶訓》。
試吏部侍郎,權兵部尚書。
嘉定十四年,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明年,拜參知政事。
以資政殿學士奉祠。
端平三年召赴阙,升大學士、提舉洞霄宮,以觀文殿大學士緻仕。
卒,贈少師。
诏缯嘗預定策,以王堯臣故事贈太師,谥忠靖。
薛極,字會之,常州武進人。
以父任調上元主簿。
中詞科,為大理評事、通判溫州,知廣德軍。
以參知政事樓鑰薦,遷大理正、刑部郎官,司封郎中、權右司郎中,遷右司郎中兼提領雜賣場、寄樁庫,兼敕令所删修官,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删修敕令官。
拜司農卿兼權兵部侍郎,尋為真。
嘉定八年,疏奏:“願陛下深思顧諟之難,益懷兢業之念。
勿謂帝德罔愆而怠于進修,勿以天災代有而應不以實。
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誓以今日遇災警懼之心,永為異時暇逸之戒。
将見天心昭格,沛然之澤響應于不崇朝之間。
”遷權刑部尚書,尋試戶部尚書兼權吏部尚書,遂為真,時暫兼權戶部尚書。
十五年,特賜同進士出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紹定元年,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封毗陵郡公。
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端平元年,加少保、和國公,緻仕,卒。
陳貴誼,字正甫,福州福清人。
慶元五年進士,授瑞州觀察推官。
丁内外艱,服除,調安遠軍節度掌書記,辟差四川制置司書寫機宜文字。
中博學宏詞科,授江南東路安撫司機宜文字。
遷太社令。
改武學谕、國子錄,遷太學博士。
時議更楮币法,貴誼轉對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惡。
楮券之令,乃使奸惡獲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結人心。
”因援熙甯新法為辭。
又言:“明銳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輕;老成寬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
孰若舉之以衆,取之以公。
”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語激怒時相,且謂“貴誼引類植黨”,人為危之。
遷太常博士。
以兄貴謙兼禮部郎官,引嫌,遷将作監丞兼魏惠憲王府小學教授。
轉對,謂:“言路雖開,觸犯忌諱者指為好名,切劘時政者指為玩令。
利害關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
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數人言之,則又指為朋黨。
是非易位,忠佞不分。
”史彌遠益不樂,遷秘書郎,出知江陰軍,提舉江西常平。
召赴行在,未至,授禮部郎官。
屬金人大擾淮、蜀,貴誼言:“人才所以立國,今旁蹊曲徑,幸門四辟。
言路所以通下情,今壬MF循默,囊括不言。
民力已竭,而科斂之外,饋遺以謀進者未已。
軍中恥言敗北,則陣亡者不恤;恥言棄潰,則逃竄者複招。
”又言:“婉順巽從者,是災疢也,非愛我也,宜屏之外之;矯拂救正者,是藥石也,愛我也,宜用之聽之。
”彌遠滋不樂,諷言者論罷,主管崇禧觀。
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權直,兼玉牒所檢讨。
會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斂掊克之敝,當察州縣府庫緻羨之由。
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與漢置羽林孤兒,專取從軍死事之後,教以五兵。
理宗即位,以為宗正少卿兼侍講,兼權直學士院。
尋遷起居舍人。
寶慶初,诏舉賢能才識之士。
貴誼乃言曰:“世以容嘿滞固為賢,以苛刻生事為能,以褊狹趣辦為才,以輕疏嘗試為識。
及茲初政,當求忠實正直、奉公愛民、知禮義廉恥而不越防範者,以充中外之選。
”又言:“成王之初,元臣故老警以《無逸》者,欲其克壽;勉以敬德者,欲其永命;期以豈弟者,欲其受命之長。
則可謂愛君切而慮患深矣。
” 遷中書舍人,升兼直學士院。
内侍濫受恩賞,辄封還诏書。
将郊,貴誼以:“民生實艱,吏員尚衆,征斂幾于奪取,公費掩為私藏。
宜大明黜陟,庶有以見帝于郊。
”遷禮部侍郎,仍兼中書舍人、權刑部尚書。
升修玉牒官兼侍讀。
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紹定六年冬,上始親政,進參知政事。
上面谕之曰:“頃聞憂國之言,朕所不忘。
”兼同知樞密院事。
出師汴、洛時,貴誼已移疾,猶上疏力争。
五上章乞歸,轉四官,加邑封,緻仕。
卒,贈少保、資政殿大學士。
曾從龍,字君錫,左仆射公亮四世從孫。
初名一龍,慶元五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
授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
使金還,轉官。
疏言:“州郡累月阙守,而以次官權攝者,彼惟其攝事也,自知非久,何暇盡心于民事?獄訟淹延,政令玩弛,舉一郡之事付之胥吏。
幸而除授一人,民望其至如渴望飲,足未及境而複以他故罷去矣。
且每易一守,供帳借請少不下萬缗。
郡帑所入,歲有常數,而頻年将迎,所費不可勝計。
然則輕于易置,公私俱受其病。
欲望明诏二三大臣,郡守有阙,即時進拟。
其有求避憚行者,悉杜絕其請;其繳劾彈拄者,疾速行之。
蓋郡計寬則民力裕,利害常相關故也。
”又請已振濟者免其後。
開禧間丐外,知信州。
戍卒行掠境内,從龍置于法,索得婦人衣,命枭于市。
召權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太子左谕德。
繳還張鎡複官詞頭,以鎡抑令侄女竭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