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十

關燈
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言:“更化以來,舊敝未去者五:徇私、調停、覆護、姑息、依違是也。

    今又益之以輕易。

    ”遷起居郎,以疾求去。

    以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權刑部侍郎,三辭不許,自劾其不能取信朝廷之罪,乞镌斥置閑散,促觐愈力而疾不可起。

    诏守刑部侍郎緻仕,贈朝請大夫,谥忠文。

      牟子才,字薦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歲,淳化間盜起,舉家殲焉,惟一姑未笄,以甕覆之,得免。

    子才少從其父客陳鹹,鹹張樂大宴,子才閉戶讀書若不聞,見者鹹異之。

    學于魏了翁、楊子谟、虞剛簡,又從李方子,方子,朱熹門人也。

    嘉定十六年舉進士,對策诋丞相史彌遠,調嘉定府洪雅縣尉,監成都府榷茶司賣引所,辟四川提舉茶馬司準備差遣,使者魏泌衆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書币謝,不受。

    改辟總領四川财賦所幹辦公事。

     诏李心傳即成都修《四朝會要》,辟兼檢閱文字。

    制置司遣之文州,視王宣軍饷,鄧艾缒兵處也。

    道遇宣曰:“敵且壓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

    ”子才不可,遂至州視軍慶而還。

    甫出境,文州陷。

    辟知成都府溫江縣事,未上,連丁内外艱。

    時成都已破,遂盡室東下。

    免喪,心傳方修《中興四朝國史》,請子才自助,擢史館檢閱。

     入對,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陳備邊三策。

    理宗顧問甚悉,将下殿,複召與語。

    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

    ”左丞相李宗勉拟秘書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遷校勘。

    ”俄宗勉卒,嵩之獨相,亟請外,通判吉州,轉通判衢州。

    日食,诏求言,上封事萬言,極陳時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

    入為國子監主簿兼史館校勘,逾年,遷太常博士。

      鄭清之再相,子才兩上封事,言今日有徽、欽時十證,又請為濟王立後,以回天怒。

    校書郎徐霖言谏議大夫鄭寀、臨安府尹趙與P,不報,出關。

    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則霖留,不然則不留也。

    二人之中,寀尤無恥,請先罷之。

    ”寀去。

    至若嵩之謀複相,清之誤引嵩之之黨别之傑共政,皆曆曆為上言之。

    作書以孔光、張禹切責清之,清之複書愧謝。

    谒告還安吉州寓舍,遷秘書郎,屢辭,主管崇道觀。

    逾年,遷著作佐郎,又辭。

    清之卒之明日,诏子才還朝,遷著作郎;左丞相謝方叔、右丞相吳潛交書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

    兼崇政殿說書,子才随事奏陳,舉朝誦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兼權禮部郎官。

    時修《四朝史》,乃複兼史館檢讨。

     信州守徐謂禮奉行經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饑民嘯聚為亂。

    子才言于上,立罷經界,谪謂禮。

    浙東、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納私谒,溺近習,勞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

    苟不恐懼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将至矣。

    燮理陰陽,大臣之事,宜谕大臣息乖争以召和氣,除壅蔽以通下情。

    今遣使訪問水災,德至渥也,願出内帑振之。

    ”又言:“君子難聚而易散,今聚者将散,其幾有十。

    ”又言:“谥以勸懲,當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請。

    ” 左司徐霖言谏議大夫葉大有,帝大怒,逐霖,給事中趙汝騰繳之,徙它官。

    汝騰即出關,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騰。

    子才上疏訟汝騰誣及大有之欺,未幾,罷大有言職。

    故事,早講講讀官皆在,晚講惟說書一員,宰相懼子才言己,并晚講于早,自是不得獨對矣。

    遷軍器少監。

    禦史蕭泰來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來所劾不當,上切責伯玉,降兩官,罷。

    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諸賢,今汝騰、斯得、霖相繼劾去,伯玉又重獲罪,善人盡矣。

    ”除兼侍立修注官,力辭。

      行都大火,子才應诏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

    會泰來亦遷起居郎,恥與泰來同列,七疏力辭,上為出泰來,而子才亦請去不已,曰:“泰來既去,臣豈得獨留。

    ”上不允。

    又言:“蜀當以嘉、渝、夔三城為要,欲保夔則巴、蓬之間不可無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則利、阆之間不可無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則潼、遂之間不可無屯以掎角之,屯必萬人而後可。

    ”升兼侍講。

    禦史徐經孫劾府尹厲文翁,不報,出關,子才奏留之。

    文翁改知紹興府,又繳其命。

    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詞,子才曰:“故事,文書行不過百刻。

    ”即為書行,以為叙複地。

    帝曰:“谪詞皆褒語,可更之。

    ”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斷,詞不可改。

    丞相欲改則自改之。

    ”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