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者以千數。
應鈴察過客趙希邵有才略,檄之攝邑,調郡兵,結隅保,分道搗其巢穴,禽之,誅其為首者七人,一鄉以定。
贛叛卒朱先賊殺主帥,應鈴曰:“此非小變也。
”密遣諜以厚賞捕之。
部使者劾其輕發,镌一官。
閑居六年,養親讀書,泊如也。
起廣西提點刑獄,力辭,逾年乃拜命。
既至,多所平反,丁錢蠹民,力奏免之。
召為金部郎官,入見,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規模,欲變累年上玩下慢之積習;以悠悠内治之敝政,欲圖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
”又曰:“公論不出于君子,而參以逢君之小人;紀綱不正于朝廷,而牽于弄權之閹寺。
”言皆谠直,識者韪之。
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點刑獄,力丐便養,改直秘閣、江西提舉常平,并詭挾三萬戶,風采凜然。
丁外艱,服除,遷軍器監兼尚左郎官,召見,奏曰:“國事大且急者,儲貳為先。
陛下不斷自宸衷,徒眩惑于左右近習之言,轉移于宮庭嫔禦之見,失今不圖,奸臣乘夜半,片紙或從中出,忠義之士束手無策矣。
”帝為之動容。
屬鹽法屢變,商賈之赢,上奪于朝廷之自鬻,下奪于都郡之拘留;九江、豫章扼其襟喉,江右貧民終歲食淡,商與民俱困矣。
應鈴力陳四害,願用祖宗入粟易鹽之法。
授直寶谟閣,湖南轉運判官兼安撫司。
峒獠蔣、何三族聚千餘人,執縣令,殺王官,帥憲招捕,逾年不至,應鈴曰:“招之适以長寇,亟捕之可也。
”即調飛虎等軍會隅總讨之,應鈴親臨誓師,号令明壯,士卒鼓勇以前,禽蔣時選父子及A渠五人誅之,脅從者使之安業,未一月全師而歸。
授直煥章閣,上疏謝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請又不允。
一旦籍府庫,核簿書,處決官事已,遂及家務,纖悉不遺。
僚屬勸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數也,平生學力,正在今日。
”帥别之傑問疾,應鈴整冠肅入,言論如平常,之傑退,悠然而逝。
應鈴開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見義必為,不以得失利害動其心。
書饋不交上官,薦舉不徇權門,當官而行,無敢撓以非義。
所至無留訟,無滞獄,繩吏不少貸,亦未嘗沒其赀,曰:“彼之貨以悖入,官又從而悖入之,可乎?”進修潔,案奸贓,振樹風聲,聞者興起。
家居時,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應鈴之門;為不善者,辄相戒曰:“無使範公聞之。
”讀書明大義,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雜著》十卷,斷訟語曰《對越集》四十九卷。
徐鹿卿曰:“應鈴經術似兒寬,決獄似隽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範滂,理财似劉晏,而正大過之。
”人以為名言。
徐經孫,字中立,初名子柔。
寶慶二年進士,授浏陽主簿,潭守俾部牙契錢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頒行十七界會,令若此錢皆用會,小須,則幸而獲大利矣。
”經孫曰:“此錢取諸保司,出諸公庫,吾納會而私取其錢,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錢上之,其人驚服有愧色。
辟永興令,知臨武縣,通判潭州。
帥陳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後行。
秩滿,由豐儲蒼提管進權轄,國子博士兼資善堂直講。
為監察禦史,劾京尹厲文翁言僞而辨,疏入,留中。
宣谕至再,即日出關,上遣使追之,不及。
進直寶章閣、福建提點刑獄,号稱平允。
歲餘升安撫使,召為秘書監兼太子谕德。
經孫為安撫時,韡家居,門人故吏有撓法者不得逞,相與搖撼。
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懷私逞忿,無複交承之禮,即日劾奏通判,語侵經孫,謂席卷府庫而去,于是罷通判,削其秩。
經孫造朝,具白于政府。
事上聞,帝大怒,谕宰執曰:“陳韡老缪至此,宜亟罷之。
”于是經孫再詣政府,言:“某,韡門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謂我何?”請之不置,俾自乞閑,明通判無罪,識者韪之。
遷宗正少卿、起居舍人、起居郎,入奏:“君人者當守理欲之界限。
”遷刑部侍郎兼給事中,升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輔導東宮者三年,敷陳經義,随事啟迪。
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講聞悉奏之,帝未嘗不稱善。
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經孫對曰:“三數年來,言論者以靖共為主,有懷者以嘩讦為戒,忠谠之氣,郁不得行,上帝降監,假雷以鳴。
”切中時病。
公田法行,經孫條其利害,忤丞相賈似道,拜翰林學士、知制诰,未逾月,諷禦史舒有開奏免,罷歸。
授湖南安撫使、知潭州,不拜。
授端明殿大學士,閑居十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經孫所薦陳茂濂為公田官,分司嘉興,聞經孫去國,曰:我不可以負徐公。
”遂以親老謝歸,終身不起。
論曰:嗚呼,甯宗之為君,韓侂胄之為相,豈用兵之時乎?故婁機力止之。
小學之廢久矣,而機獨知緻力于此。
沈煥、舒璘學遠識明。
曹彥約可與建立事功。
範應鈴赫然政事如神明。
徐經孫清慎有守,卒以争公田迕賈似道去國,君子稱之。
應鈴察過客趙希邵有才略,檄之攝邑,調郡兵,結隅保,分道搗其巢穴,禽之,誅其為首者七人,一鄉以定。
贛叛卒朱先賊殺主帥,應鈴曰:“此非小變也。
”密遣諜以厚賞捕之。
部使者劾其輕發,镌一官。
閑居六年,養親讀書,泊如也。
起廣西提點刑獄,力辭,逾年乃拜命。
既至,多所平反,丁錢蠹民,力奏免之。
召為金部郎官,入見,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規模,欲變累年上玩下慢之積習;以悠悠内治之敝政,欲圖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
”又曰:“公論不出于君子,而參以逢君之小人;紀綱不正于朝廷,而牽于弄權之閹寺。
”言皆谠直,識者韪之。
遷尚左郎官,尋為浙東提點刑獄,力丐便養,改直秘閣、江西提舉常平,并詭挾三萬戶,風采凜然。
丁外艱,服除,遷軍器監兼尚左郎官,召見,奏曰:“國事大且急者,儲貳為先。
陛下不斷自宸衷,徒眩惑于左右近習之言,轉移于宮庭嫔禦之見,失今不圖,奸臣乘夜半,片紙或從中出,忠義之士束手無策矣。
”帝為之動容。
屬鹽法屢變,商賈之赢,上奪于朝廷之自鬻,下奪于都郡之拘留;九江、豫章扼其襟喉,江右貧民終歲食淡,商與民俱困矣。
應鈴力陳四害,願用祖宗入粟易鹽之法。
授直寶谟閣,湖南轉運判官兼安撫司。
峒獠蔣、何三族聚千餘人,執縣令,殺王官,帥憲招捕,逾年不至,應鈴曰:“招之适以長寇,亟捕之可也。
”即調飛虎等軍會隅總讨之,應鈴親臨誓師,号令明壯,士卒鼓勇以前,禽蔣時選父子及A渠五人誅之,脅從者使之安業,未一月全師而歸。
授直煥章閣,上疏謝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請又不允。
一旦籍府庫,核簿書,處決官事已,遂及家務,纖悉不遺。
僚屬勸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數也,平生學力,正在今日。
”帥别之傑問疾,應鈴整冠肅入,言論如平常,之傑退,悠然而逝。
應鈴開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見義必為,不以得失利害動其心。
書饋不交上官,薦舉不徇權門,當官而行,無敢撓以非義。
所至無留訟,無滞獄,繩吏不少貸,亦未嘗沒其赀,曰:“彼之貨以悖入,官又從而悖入之,可乎?”進修潔,案奸贓,振樹風聲,聞者興起。
家居時,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應鈴之門;為不善者,辄相戒曰:“無使範公聞之。
”讀書明大義,尤喜《左氏春秋》,所著有《西堂雜著》十卷,斷訟語曰《對越集》四十九卷。
徐鹿卿曰:“應鈴經術似兒寬,決獄似隽不疑,治民似龔遂,風采似範滂,理财似劉晏,而正大過之。
”人以為名言。
徐經孫,字中立,初名子柔。
寶慶二年進士,授浏陽主簿,潭守俾部牙契錢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頒行十七界會,令若此錢皆用會,小須,則幸而獲大利矣。
”經孫曰:“此錢取諸保司,出諸公庫,吾納會而私取其錢,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錢上之,其人驚服有愧色。
辟永興令,知臨武縣,通判潭州。
帥陳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後行。
秩滿,由豐儲蒼提管進權轄,國子博士兼資善堂直講。
為監察禦史,劾京尹厲文翁言僞而辨,疏入,留中。
宣谕至再,即日出關,上遣使追之,不及。
進直寶章閣、福建提點刑獄,号稱平允。
歲餘升安撫使,召為秘書監兼太子谕德。
經孫為安撫時,韡家居,門人故吏有撓法者不得逞,相與搖撼。
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懷私逞忿,無複交承之禮,即日劾奏通判,語侵經孫,謂席卷府庫而去,于是罷通判,削其秩。
經孫造朝,具白于政府。
事上聞,帝大怒,谕宰執曰:“陳韡老缪至此,宜亟罷之。
”于是經孫再詣政府,言:“某,韡門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謂我何?”請之不置,俾自乞閑,明通判無罪,識者韪之。
遷宗正少卿、起居舍人、起居郎,入奏:“君人者當守理欲之界限。
”遷刑部侍郎兼給事中,升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輔導東宮者三年,敷陳經義,随事啟迪。
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講聞悉奏之,帝未嘗不稱善。
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經孫對曰:“三數年來,言論者以靖共為主,有懷者以嘩讦為戒,忠谠之氣,郁不得行,上帝降監,假雷以鳴。
”切中時病。
公田法行,經孫條其利害,忤丞相賈似道,拜翰林學士、知制诰,未逾月,諷禦史舒有開奏免,罷歸。
授湖南安撫使、知潭州,不拜。
授端明殿大學士,閑居十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經孫所薦陳茂濂為公田官,分司嘉興,聞經孫去國,曰:我不可以負徐公。
”遂以親老謝歸,終身不起。
論曰:嗚呼,甯宗之為君,韓侂胄之為相,豈用兵之時乎?故婁機力止之。
小學之廢久矣,而機獨知緻力于此。
沈煥、舒璘學遠識明。
曹彥約可與建立事功。
範應鈴赫然政事如神明。
徐經孫清慎有守,卒以争公田迕賈似道去國,君子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