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不靖,以書抵焴曰:“蜀口去關外雖遠,實如一身。

    近事可寒心,皆士大夫之罪,豈非賄道不絕之故耶?”焴服其言。

     宓天性剛毅,信道尤笃,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墨屬陰,以驗理欲分寸之多寡。

    自言居官必如顔真卿,居家必如陶潛,而深愛諸葛亮身死家無餘财,庫無餘帛。

    庶乎能蹈其語者,端平初,殿中侍禦史王遂首言:“宓事先帝有論谏之直,而不及俟聖化之更,宜褒其身後,以勸天下之為臣者。

    ”帝為感動,诏贈直龍圖閣。

    所著書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之稿數十卷,藏于家。

      王霆,字定叟,東陽人。

    高大父豪,帥衆誅方臘,以功補官。

    霆少有奇氣,試有司不偶,去就武舉,嘉定四年,中絕倫異等。

    喬行簡考藝别頭,喜曰:“吾為朝廷得一帥才矣。

    ” 授承節郎,從軍于鄂,帥鐘興嗣戍邊,請于樞密院,以霆為随軍都錢糧官。

    總領綦奎委霆專一教閱總效軍,尋委帥師守禦黃州。

    沿江制置副使李?辟置幕下,淮右兵叛,遣霆招谕之。

    霆于軍事知無不言,謂:“招募良家子,不可以寅緣關節冒濫其間,防守江面,全藉正軍,若義勇、民兵,特可為聲援耳。

    而所謂大軍,羸病者多,兵械損舊,豈不敗事。

    調兵防江,當于江岸創屋居之,使之專心守禦。

    諸軍伍法既廢,平居則無以稽其虛籍冒請之敝,無以糾其竄逸生事之人,緩急則無以稽其并力向敵之志,無以連其逃陳不進之心。

    此尉缭子所以著束部伍之令,太公謂伍法為要者謂此也。

    用兵不以人數多寡為勝負,惟教習之精否,則勝負之形可見矣。

    ”  理宗即位,特差充浙西副都監、湖州駐劄。

    時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綏撫之。

    鎮江都統趙勝辟為計議官,時李全寇鹽城,攻海陵,勝出戍揚州,屬官多憚從行,霆慨然曰:“此豈臣子辭難之日!”至揚子橋,人言賊兵昨日在南門,去将安之,霆竟至南門,以帥憲之命董三城事。

    勝次第出城接戰,霆必身先士卒,大小十八戰,無一不利。

    奪賊壕,築土城,焚城門,賊氣為懾。

    差知應州兼沿邊都巡檢使,樞密院命節制黃莆後營,彈壓諸道軍馬。

    諸道兵二十萬将往收複楚州,霆帥所部為掎角之助。

     大帥薦之,召試為閣門舍人。

    入對言:“恢複之說有二:曰規O,曰機會。

    顧今日之規O安在哉?守令所以牧民,而惠養之未加;将帥所以禦軍,而拊循之未至。

    邦财未裕,而楮券之敝浸深;軍儲未豐,而和籴之害徒慘。

    官有土地而荒蕪,民因賦役而破蕩,獄訟類成冤抑,铨曹率多淹留。

    薦舉無反坐,貪徒得以引類而通班;按刺不徇公,微官易以迕意而連譴。

    以言郡計,則紛耗于囊橐包苴;以言戰功,則多私于親昵故舊。

    至如降卒中處,養虎遺患,輕敵開邊,以肉餧虎。

    夫以規O之切要者而不滿人意如此,臣敢輕進恢複之說以誤上聽哉?凡臣之所陳者,誠播告中外之臣,悉懲其舊而圖其新。

    規O既立,然後義旗一麾,諸道并進,臣力尚壯,願效前驅。

    惟陛下堅定而勉圖之。

    ”帝稱其言可采。

    升武功大夫,出知濠州,賜金帶。

    至州,節浮費,籴粟買馬,以備不虞。

    尋差知安豐軍,臣僚上言:“王霆在濠,人甚安之,不宜輕易。

    ”诏再任濠,職事修舉,特轉橫班。

    諸使交薦之。

      北兵至浮光,其民奔遁,相屬于道,朝論以為霆可守之,乃知光州兼沿邊都巡檢使。

    冒雪夜行,倍道疾馳至州,分遣間探,整饬戰守之具,大戰于謝令橋,光人遂安。

    督府魏了翁以書來慰安之,以缗錢十萬勞其軍。

    霆以召,尋為吉州刺史,仍知光州。

    霆固辭,丞相鄭清之、制置使史嵩之皆數以書留霆,霆不從,且曰:“士大夫當以世從道,不可以道從世也。

    ” 再授閣門舍人,尋為達州刺史、右屯衛大将軍兼知蕲州,不赴。

    尋遷淮西馬步軍副總管兼淮西遊擊軍副都統制。

    論遊擊軍十事,不報。

    提舉崇禧觀。

    知高郵軍,流民邦傑聚衆三千人為盜,霆剿其渠魁,餘黨悉散。

    時議出師,和者甚多,霆以為:“莫若遣間探觇敵情,如不得已然後行之;否則無故自蕩其根本,是外兵未至而内兵先慘烈也。

    ”諸軍畢行,惟高郵遲之,境内賴以安全。

    由是與時迕,而讒者益衆。

     提舉雲台觀。

    執政期論邊事,且謂朝廷即有齊安之命。

    霆曰:“秋防已急,邊守不宜臨時更易,盍少需之。

    ”乃授帶行左領軍衛大将軍,充沿江制置副使司計議官,霆乃撰《沿江等邊志》一編上之。

    制置使董槐、鄧泳交薦之,差知壽昌軍,改蕲州,建學舍,祠忠臣。

    嘗歎曰:“兩淮藩籬也,大江門戶也,三輔堂奧也。

    藩籬不固則門戶且危,門戶既危則堂奧豈能久安乎?”于是贻書丞相杜範,乞瞰江審察形勢,置三新城:蕲春置于龍眼矶,安慶置于孟城,滁陽置于宣化。

    不報。

    卒。

      初,其父析業,霆獨以讓其兄。

    處宗族有恩意,嘗訓其子弟曰:“窮理盡性,學之本也。

    ”有《玉溪集》行于世。

      論曰:吳昌裔訪道東南,一何勤哉!故其造深醇,見諸事功者,足以知其學無雜也。

    汪綱之遺愛在越,先民所謂擇賢久任者,固不我欺矣。

    陳宓以宰相子,論谏之直,于今有光。

    王霆通兵家言,而謂不可以道從世,此古人謀帥貴乎“說《禮》、《樂》而敦《詩》、《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