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發價輕,故可勉以應,今地寶已竭,市于他郡,其價倍蓰,願力請痛蠲損之。
歲饑,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惡少入境,強貸發廪,衆至千餘,挾界頭、牛橋二砦兵為援,地盤踞萬山間,前後令未嘗一涉其境,不虞綱之至也,相率出迎。
綱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亂,順者得食,亂者就誅。
”夜宿砦中,呼砦官诘責不能防守狀,皆皇恐伏地請死,杖其首惡者八人,發粟振粜,民賴以安。
改知金壇縣,親嫌,更弋陽縣。
父義和為侍禦史主管佑神觀。
尋丁父喪,服除,知蘭溪縣,決擿如神。
歲旱,郡倚辦勸分,綱謂勸分所以助義倉,一切行之,非所謂安富恤貧也,願假常平錢為粜本,使得循環疊濟。
又躬勸富民浚築塘堰,大興水利,餓者得食其力,全活甚衆。
郡守張抑及部使者列綱為一道荒政之冠。
以言去,邑人相率投軌直其事,綱力止之。
繼知太平縣,主管兩浙轉運司文字,未赴,罹内艱,擢監行在左藏西庫。
屬金人殺其主允濟自立,遣使來告襲位,議者即欲遣币,綱言:‘使名不遜,當止之境上,姑命左帑視例計辦,或且留京口總司,令盱眙谕之曰:‘紀年名節,皆犯先朝避忌,歲币乃爾前主所增,今既易代,當複隆興、大定之舊。
’俟此議定,而後正旦、生辰之使可遣。
遲以歲月,吾擇邊将葺城堡,簡軍實,儲峙糗糧,使沿邊屹然有不可犯之勢,聽其自相攻擊,然後以全力制其後。
”廟堂韪之。
提轄東西庫,又幹辦諸司審計司。
以選知高郵軍,陛辭,言:“揚、楚二州當各屯二萬人,壯其聲勢,而以高郵為家計砦。
高郵三面阻水,湖澤奧阻,戎馬所不能騁,獨西南一路直距天長,無險可守,乃去城六十裡随地經畫,或浚溝塹,或備設伏,以扼其沖。
”又慮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
興化民田濱海,昔範仲淹築堰以障寫鹵,守毛澤民置石?達函管以疏運河水勢,歲久皆壞,綱乃增修之。
部使者聞于朝,增一秩,提舉淮東常平。
淮米越江有禁,綱念“淮民有警則室廬莫保,歲兇則轉徙無歸,豐年可以少蘇,重以苛禁,自分畛域,豈為民父母意哉!請下金陵籴三十萬以通淮西之運,京口籴五十萬以通淮東之運。
”又言:“兩淮之積不可多,昇、潤之積不可少。
平江積米數百萬,陳陳相因,久而紅腐,宜視其收貯近久,取饷辇下百司、諸軍。
江上歲餫當至京者,貯之京口、金陵轉漕。
兩淮、中都諸倉,亦當廣籴以補其數。
” 制置使訪綱備禦孰宜先,綱言:“淮地自昔号财賦淵薮,西有鐵冶,東富魚稻,足以自給。
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自固。
誠能合兩淮為一家,兵财通融,聲勢合一,雖不假江、浙之力可也。
祖宗盛時,邊郡所儲足支十年;慶曆間,中山一鎮尚百八十萬石。
今宜上法先朝,令商旅入粟近塞,而算請錢貨于京師。
入粟拜爵,守之以信,則輸者必多,邊儲不患不豐。
州郡禁兵本非供役,乃就糧外郡耳,今不為戰鬥用,乃使之共力役,緩急戍守,專倚大軍,指日待更,不安風土,豈若土兵生長邊地,墳墓室家,人自為守邪?當精擇伉壯,廣其尺籍,悉隸禦前軍額,分擘券給以助州郡衣糧之供,大率如山陽武鋒軍制,則邊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闱之師。
生券更番,勞費俱息。
” 時有獻言制司廣買荒田開墾,以為營田,綱以為“荒瘠之地不難辦,而工力、水利非久不可,棄産欺官,良田終不可得,耗費公帑,開墾難就。
曷若勸民盡耕閑田,甽浍堙塞則官為之助,變瘠為沃,使民有餘蓄。
晁錯入粟之議,本朝便籴之法,在其中矣。
”制司知其無益,乃止。
淮東煮鹽之利,本居天下半,歲久敝滋,鹽本日侵,帑儲空竭,負兩總司五十餘萬,亭戶二十八萬,借撥于朝廷五十萬,又會饷所複鹽鈔,舊制弗許商人預供貼鈔錢,鹽司坐是窘不能支。
綱抉擿隐伏,凡虛額無實,詭為出内,飛走移易,事制曲防,課乃更羨。
既盡償所負,又赢金三十萬缗,為樁辦庫,以備鹽本之阙。
添置新竈五十所,諸場悉視乾道舊額三百九十萬石,通一千三百萬缗,課官吏之殿最。
綱約己率下,辭台郡之互饋,獨增場官奉以養其廉。
擢戶部員外郎、總領淮東軍馬财賦。
時邊面多生券,山東歸附月饷錢糧,以缗計增三十有三萬,米以石計增六萬,真、楚諸州又新招萬弩手,皆仰給總所,而浙西鹽利積負至七十餘萬缗,諸州漕運不以時至。
綱核名實,警稽慢,區畫處分,饷事賴以不乏。
移疾乞閑,得直秘閣、知婺州,改提點浙東刑獄,皆屢辭不得請。
慮囚,至婺,有奴挾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殺其子,瞞讕妄牽連,徑出斬之。
釋衢囚之冤者。
台盜鐘百一非共盜,尉觊賞,躐申制司,綱謂:“治盜雖尚嚴,豈得鍛煉傅會以成其罪邪?”于是得減死。
禱雨龍瑞宮,有物蜿蜒朱色,盤旋壇上者三日。
綱曰:“吾欲雨而已,毋為異以惑衆。
”言未竟,雷雨大至,歲以大熟。
進直煥章閣、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點刑獄。
訪民瘼,罷行尤切。
蕭山有古運河,西通錢塘,東達台、明,沙漲三十餘裡,舟行則膠。
乃開浚八千餘丈,複創閘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洩,于塗則盡甃以達城闉。
十裡創一廬。
名曰“施水”,主以道流。
于
歲饑,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惡少入境,強貸發廪,衆至千餘,挾界頭、牛橋二砦兵為援,地盤踞萬山間,前後令未嘗一涉其境,不虞綱之至也,相率出迎。
綱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亂,順者得食,亂者就誅。
”夜宿砦中,呼砦官诘責不能防守狀,皆皇恐伏地請死,杖其首惡者八人,發粟振粜,民賴以安。
改知金壇縣,親嫌,更弋陽縣。
父義和為侍禦史主管佑神觀。
尋丁父喪,服除,知蘭溪縣,決擿如神。
歲旱,郡倚辦勸分,綱謂勸分所以助義倉,一切行之,非所謂安富恤貧也,願假常平錢為粜本,使得循環疊濟。
又躬勸富民浚築塘堰,大興水利,餓者得食其力,全活甚衆。
郡守張抑及部使者列綱為一道荒政之冠。
以言去,邑人相率投軌直其事,綱力止之。
繼知太平縣,主管兩浙轉運司文字,未赴,罹内艱,擢監行在左藏西庫。
屬金人殺其主允濟自立,遣使來告襲位,議者即欲遣币,綱言:‘使名不遜,當止之境上,姑命左帑視例計辦,或且留京口總司,令盱眙谕之曰:‘紀年名節,皆犯先朝避忌,歲币乃爾前主所增,今既易代,當複隆興、大定之舊。
’俟此議定,而後正旦、生辰之使可遣。
遲以歲月,吾擇邊将葺城堡,簡軍實,儲峙糗糧,使沿邊屹然有不可犯之勢,聽其自相攻擊,然後以全力制其後。
”廟堂韪之。
提轄東西庫,又幹辦諸司審計司。
以選知高郵軍,陛辭,言:“揚、楚二州當各屯二萬人,壯其聲勢,而以高郵為家計砦。
高郵三面阻水,湖澤奧阻,戎馬所不能騁,獨西南一路直距天長,無險可守,乃去城六十裡随地經畫,或浚溝塹,或備設伏,以扼其沖。
”又慮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
興化民田濱海,昔範仲淹築堰以障寫鹵,守毛澤民置石?達函管以疏運河水勢,歲久皆壞,綱乃增修之。
部使者聞于朝,增一秩,提舉淮東常平。
淮米越江有禁,綱念“淮民有警則室廬莫保,歲兇則轉徙無歸,豐年可以少蘇,重以苛禁,自分畛域,豈為民父母意哉!請下金陵籴三十萬以通淮西之運,京口籴五十萬以通淮東之運。
”又言:“兩淮之積不可多,昇、潤之積不可少。
平江積米數百萬,陳陳相因,久而紅腐,宜視其收貯近久,取饷辇下百司、諸軍。
江上歲餫當至京者,貯之京口、金陵轉漕。
兩淮、中都諸倉,亦當廣籴以補其數。
” 制置使訪綱備禦孰宜先,綱言:“淮地自昔号财賦淵薮,西有鐵冶,東富魚稻,足以自給。
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自固。
誠能合兩淮為一家,兵财通融,聲勢合一,雖不假江、浙之力可也。
祖宗盛時,邊郡所儲足支十年;慶曆間,中山一鎮尚百八十萬石。
今宜上法先朝,令商旅入粟近塞,而算請錢貨于京師。
入粟拜爵,守之以信,則輸者必多,邊儲不患不豐。
州郡禁兵本非供役,乃就糧外郡耳,今不為戰鬥用,乃使之共力役,緩急戍守,專倚大軍,指日待更,不安風土,豈若土兵生長邊地,墳墓室家,人自為守邪?當精擇伉壯,廣其尺籍,悉隸禦前軍額,分擘券給以助州郡衣糧之供,大率如山陽武鋒軍制,則邊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闱之師。
生券更番,勞費俱息。
” 時有獻言制司廣買荒田開墾,以為營田,綱以為“荒瘠之地不難辦,而工力、水利非久不可,棄産欺官,良田終不可得,耗費公帑,開墾難就。
曷若勸民盡耕閑田,甽浍堙塞則官為之助,變瘠為沃,使民有餘蓄。
晁錯入粟之議,本朝便籴之法,在其中矣。
”制司知其無益,乃止。
淮東煮鹽之利,本居天下半,歲久敝滋,鹽本日侵,帑儲空竭,負兩總司五十餘萬,亭戶二十八萬,借撥于朝廷五十萬,又會饷所複鹽鈔,舊制弗許商人預供貼鈔錢,鹽司坐是窘不能支。
綱抉擿隐伏,凡虛額無實,詭為出内,飛走移易,事制曲防,課乃更羨。
既盡償所負,又赢金三十萬缗,為樁辦庫,以備鹽本之阙。
添置新竈五十所,諸場悉視乾道舊額三百九十萬石,通一千三百萬缗,課官吏之殿最。
綱約己率下,辭台郡之互饋,獨增場官奉以養其廉。
擢戶部員外郎、總領淮東軍馬财賦。
時邊面多生券,山東歸附月饷錢糧,以缗計增三十有三萬,米以石計增六萬,真、楚諸州又新招萬弩手,皆仰給總所,而浙西鹽利積負至七十餘萬缗,諸州漕運不以時至。
綱核名實,警稽慢,區畫處分,饷事賴以不乏。
移疾乞閑,得直秘閣、知婺州,改提點浙東刑獄,皆屢辭不得請。
慮囚,至婺,有奴挾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殺其子,瞞讕妄牽連,徑出斬之。
釋衢囚之冤者。
台盜鐘百一非共盜,尉觊賞,躐申制司,綱謂:“治盜雖尚嚴,豈得鍛煉傅會以成其罪邪?”于是得減死。
禱雨龍瑞宮,有物蜿蜒朱色,盤旋壇上者三日。
綱曰:“吾欲雨而已,毋為異以惑衆。
”言未竟,雷雨大至,歲以大熟。
進直煥章閣、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點刑獄。
訪民瘼,罷行尤切。
蕭山有古運河,西通錢塘,東達台、明,沙漲三十餘裡,舟行則膠。
乃開浚八千餘丈,複創閘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洩,于塗則盡甃以達城闉。
十裡創一廬。
名曰“施水”,主以道流。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