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居無何,侂胄意解,複召姬,姬具言松謹待之意,侂胄大喜,除松幹辦行在諸軍審計司、守太府寺丞。
未閱旬,遷監察禦史,擢右正言、谏議大夫。
呂祖泰上書,乞誅侂胄、蘇師旦,松與陳谠劾祖泰當誅,祖泰坐真決,流嶺南。
松滿歲未遷,意殊怏怏,乃獻一妾于侂胄,曰“松壽”。
侂胄訝其名,問之,答曰:“欲使疵賤姓常蒙記憶爾。
”除同知樞密院事,自宰邑至執政财四年。
開禧元年,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
侂胄決議開邊,期以二年四月分道進兵,命松為宣撫使,興元都統制吳曦副之,尋加曦為陝西招撫使,許便宜從事。
松将東軍三萬駐興元,曦将西軍六萬駐河池。
松至益昌,欲以執政禮責曦庭參,曦聞之,及境而返。
松用東西軍一千八百人自衛,曦多抽摘以去,松殊不悟。
曦遣其客納款于金,獻關外四州地,求為蜀王。
有告曦叛者,松哂其狂。
及金人取成州,守将棄關遁,吳曦焚河池還興州。
松以書從曦求援兵,曦答以“鳳州非用騎之地,漢中平衍,可騎以驅馳,當發三千騎往。
”蓋绐之也。
未幾,金人封曦為蜀王。
曦遺松書諷使去,松不知所為。
興元帥劉甲、茶馬範仲任見松,謀起兵誅曦,松恐事洩取禍,即揖二人起去。
會報金人且至,百姓奔走相蹂躏,一城如沸。
松亟望米倉山遁去,由阆州順流至重慶,以書抵曦,丐赆禮買舟,稱曦為蜀王。
曦遣使以匣封緻饋,松望見大恐,疑其劍也,亟逃奔。
使者追及,松不得已啟視之,則金寶也。
松乃兼程出峽,西向掩淚曰:“吾今獲保頭顱矣。
”曦誅,诏落職,降三官,筠州居住,再降順昌軍節度副使,澧州安置。
又責果州團練副使、賓州安置。
死賓州。
陳謙,字益之,溫州永嘉人。
乾道八年進士,授福州戶曹、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錄、敕令所删修官、樞密院編修官。
陳中興五事,至李綱議建鎮事,上曰:“綱何足道。
”謙曰:“陛下用大臣,審出綱上,宜如聖訓。
今顧出綱下遠甚,奈何?”上蹙然,遂極論逾數刻。
孝宗内禅,通判江州,知常州,提舉湖北常平。
平辰州峒徭,加直煥章閣,除戶部郎中,總領湖、廣财賦。
謙乃丞相趙汝愚客,會黨論起坐斥。
後數年,起為提點成都府路刑獄,移京西運判,複直煥章閣。
韓侂胄謀擾金人,令獻馬者補官,七州民相扇為盜。
謙移書侂胄曰:“今若倚群盜行剽掠之策,豈得以敗亡為戲乎?”既而屢論襄帥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罷。
上谕旨薛叔似協和之。
遷司農少卿、湖廣總領,除宣撫司參謀官。
金兵深入,陷應城,焚漢川,漢陽空城走,武昌震懼。
謙以寶谟閣待制副宣撫,即日置司北岸,命土豪趙觀覆之中流,士馬溺死甚衆,餘兵皆返走。
未幾,奪職,罷。
後複知江州。
侂胄死,和議已決,謙複罷,奉祠。
卒,年七十三。
謙有隽聲,早為善類所予。
晚坐僞禁中廢,首稱侂胄為“我王”,士論由是薄之。
張岩,字肖翁,大梁人,徙家揚州,紹興末渡江,居湖州。
為人機警,柔回善諧。
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曆官為監察禦史,與張釜、陳自強、劉三傑、程松等阿附時相韓侂胄,誣逐當時賢者,嚴道學之禁。
進殿中侍禦史,累遷給事中,除參知政事。
以言者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平江府,旋升大學士、知揚州。
時邊釁方開,诏岩與程松分帥兩淮,已而召還,為參知政事兼同知國用事。
開禧二年,遷知樞密院事。
明年,除督視江、淮軍馬。
時方信孺使金議和,值吳曦以蜀叛,議未決,曦伏誅。
金人尋前議,信孺再行。
侂胄趣岩遣畢再遇、田琳合兵剿敵,且募生擒僞帥。
未幾,川、陝戰屢衄,大散關陷,敵情複變。
岩開督府九閱月,費耗縣官錢三百七十餘萬缗,見和議反複,乃言不知兵,固求去。
侂胄誅,禦史章燮論岩與蘇師旦朋奸誤國,奪兩官。
甯宗謂兵釁方開,岩嘗言其不可,許自便,複元官,奉祠。
以銀青光祿大夫緻仕,薨,贈特進。
論曰:史浩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複之謀。
王淮為僞學之禁,毒痡善類。
趙雄與虞允文協謀用兵,而舊史謂二人沮抑張栻,何哉?邦彥守城力戰,惜乎助呂頤浩攻李綱,君子少之。
程松、陳謙、張岩誣谀之徒,何足算哉!
未閱旬,遷監察禦史,擢右正言、谏議大夫。
呂祖泰上書,乞誅侂胄、蘇師旦,松與陳谠劾祖泰當誅,祖泰坐真決,流嶺南。
松滿歲未遷,意殊怏怏,乃獻一妾于侂胄,曰“松壽”。
侂胄訝其名,問之,答曰:“欲使疵賤姓常蒙記憶爾。
”除同知樞密院事,自宰邑至執政财四年。
開禧元年,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
侂胄決議開邊,期以二年四月分道進兵,命松為宣撫使,興元都統制吳曦副之,尋加曦為陝西招撫使,許便宜從事。
松将東軍三萬駐興元,曦将西軍六萬駐河池。
松至益昌,欲以執政禮責曦庭參,曦聞之,及境而返。
松用東西軍一千八百人自衛,曦多抽摘以去,松殊不悟。
曦遣其客納款于金,獻關外四州地,求為蜀王。
有告曦叛者,松哂其狂。
及金人取成州,守将棄關遁,吳曦焚河池還興州。
松以書從曦求援兵,曦答以“鳳州非用騎之地,漢中平衍,可騎以驅馳,當發三千騎往。
”蓋绐之也。
未幾,金人封曦為蜀王。
曦遺松書諷使去,松不知所為。
興元帥劉甲、茶馬範仲任見松,謀起兵誅曦,松恐事洩取禍,即揖二人起去。
會報金人且至,百姓奔走相蹂躏,一城如沸。
松亟望米倉山遁去,由阆州順流至重慶,以書抵曦,丐赆禮買舟,稱曦為蜀王。
曦遣使以匣封緻饋,松望見大恐,疑其劍也,亟逃奔。
使者追及,松不得已啟視之,則金寶也。
松乃兼程出峽,西向掩淚曰:“吾今獲保頭顱矣。
”曦誅,诏落職,降三官,筠州居住,再降順昌軍節度副使,澧州安置。
又責果州團練副使、賓州安置。
死賓州。
陳謙,字益之,溫州永嘉人。
乾道八年進士,授福州戶曹、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錄、敕令所删修官、樞密院編修官。
陳中興五事,至李綱議建鎮事,上曰:“綱何足道。
”謙曰:“陛下用大臣,審出綱上,宜如聖訓。
今顧出綱下遠甚,奈何?”上蹙然,遂極論逾數刻。
孝宗内禅,通判江州,知常州,提舉湖北常平。
平辰州峒徭,加直煥章閣,除戶部郎中,總領湖、廣财賦。
謙乃丞相趙汝愚客,會黨論起坐斥。
後數年,起為提點成都府路刑獄,移京西運判,複直煥章閣。
韓侂胄謀擾金人,令獻馬者補官,七州民相扇為盜。
謙移書侂胄曰:“今若倚群盜行剽掠之策,豈得以敗亡為戲乎?”既而屢論襄帥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罷。
上谕旨薛叔似協和之。
遷司農少卿、湖廣總領,除宣撫司參謀官。
金兵深入,陷應城,焚漢川,漢陽空城走,武昌震懼。
謙以寶谟閣待制副宣撫,即日置司北岸,命土豪趙觀覆之中流,士馬溺死甚衆,餘兵皆返走。
未幾,奪職,罷。
後複知江州。
侂胄死,和議已決,謙複罷,奉祠。
卒,年七十三。
謙有隽聲,早為善類所予。
晚坐僞禁中廢,首稱侂胄為“我王”,士論由是薄之。
張岩,字肖翁,大梁人,徙家揚州,紹興末渡江,居湖州。
為人機警,柔回善諧。
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曆官為監察禦史,與張釜、陳自強、劉三傑、程松等阿附時相韓侂胄,誣逐當時賢者,嚴道學之禁。
進殿中侍禦史,累遷給事中,除參知政事。
以言者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平江府,旋升大學士、知揚州。
時邊釁方開,诏岩與程松分帥兩淮,已而召還,為參知政事兼同知國用事。
開禧二年,遷知樞密院事。
明年,除督視江、淮軍馬。
時方信孺使金議和,值吳曦以蜀叛,議未決,曦伏誅。
金人尋前議,信孺再行。
侂胄趣岩遣畢再遇、田琳合兵剿敵,且募生擒僞帥。
未幾,川、陝戰屢衄,大散關陷,敵情複變。
岩開督府九閱月,費耗縣官錢三百七十餘萬缗,見和議反複,乃言不知兵,固求去。
侂胄誅,禦史章燮論岩與蘇師旦朋奸誤國,奪兩官。
甯宗謂兵釁方開,岩嘗言其不可,許自便,複元官,奉祠。
以銀青光祿大夫緻仕,薨,贈特進。
論曰:史浩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複之謀。
王淮為僞學之禁,毒痡善類。
趙雄與虞允文協謀用兵,而舊史謂二人沮抑張栻,何哉?邦彥守城力戰,惜乎助呂頤浩攻李綱,君子少之。
程松、陳謙、張岩誣谀之徒,何足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