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關燈
廣西寇,淮皆處置得宜,論功惟允。

    上深嘉之,謂:“陳康伯雖有人望,處事則不及卿。

    ” 八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事。

    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日甘雨如注,士大夫相賀,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諸郡絹錢盡蠲一年,為缗八十萬。

      趙雄罷相,蜀士之在朝者皆有去意。

    淮謂:“此唐季黨禍之胎也,豈聖世所宜有。

    ”皆以次進遷,蜀士乃安。

    樞密都承旨王抃怙寵為奸,淮極陳其罪,謂:“人主受謗,鮮不由此。

    ”上即斥之,且曰:“丞相直諒無隐,君臣之間正宜如此。

    ”章穎論事狂直,上将黜之,淮曰:“陛下樂聞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風可賀也。

    黜之适成其名。

    ”上說,穎複留。

     時以荒政為急,淮言:“李椿老成練達,拟除長沙帥,朱熹學行笃實,拟除浙東提舉,以倡郡國。

    ”其後推賞,上曰:“朱熹職事留意。

    ”淮言:“修舉荒政,是行其所學,民被實惠,欲與進職。

    ”上曰:“與升直徽猷閣。

    ”成都阙帥,上加訪問,淮以留正對。

    上曰:“非閩人乎?”淮曰:“立賢無方,湯之執中也。

    必曰閩有章子厚、呂惠卿,不有曾公亮、蘇頌、蔡襄乎?必曰江、浙多名臣,不有丁謂、王欽若乎?”上稱善。

    拜左丞相。

     天長水害七十餘家,或謂不必以聞,淮曰:“昔人謂人主不可一日不聞水旱盜賊,《記》曰:‘四方有敗,必先知之。

    ’豈可不以聞?”鎮江饑民強借菽粟,執政請痛懲之,淮曰:“令甲,饑民罪不至死。

    ”進士八人求以免舉恩為升等,淮曰:“八人得之,則百人援之。

    ”龔頤以執政之客補官,求詣铨曹,淮以此門不可啟,絕其請。

    嘗言跅弛之士,緩急能出死力,乃以周極知安豐軍,辛棄疾與祠。

     上章力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判衢州。

    淮力辭,改提舉洞霄宮。

    光宗嗣位,诏詢初政,淮以盡孝進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罔不在初。

    母亡,居喪如禮。

    得疾,忽語家人曰:“《易》卦六十四,吾年亦然。

    ”淳熙十六年薨。

    訃聞,上哀悼,辍視朝,贈少師,谥文定。

      初,朱熹為浙東提舉,劾知台州唐仲友。

    淮素善仲友,不喜熹,乃擢陳賈為監察禦史,俾上疏言:“近日道學假名濟僞之弊,請诏痛革之。

    ”鄭丙為吏部尚書,相與葉力攻道學,熹由此得祠。

    其後慶元僞學之禁始于此。

      趙雄字溫叔,資州人。

    為隆興元年類省試第一。

    虞允文宣撫四蜀,辟幹辦公事,入相,薦于朝。

    乾道五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範成大使金,将行,雄當登對,允文招與之語。

    既進見,雄極論恢複。

    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

    ”即除右史,兩月除舍人。

    金使耶律子敬賀會慶節,雄館伴。

    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邏者以聞。

    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對,上喜。

    金使入辭,故事當用樂,雄奏:“蔔郊有日,天子方齋,樂不可用。

    ”上難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順,即有他,臣得引與就館。

    ”上大喜。

    雄請複置恢複局,日夜講磨,條具合上意,除中書舍人。

    自選人入館至此,未滿歲也。

     時金将起河南之役,議盡以諸陵梓宮歸于我。

    上命雄出使賀生辰,仍止奉遷陵寝及正受書儀。

    雄既見金主,争辨數四。

    其臣屢喝起,雄辭益力,卒得請乃已,金人謂之“龍鬥”。

    嘗上疏論恢複計,大略謂:“莫若由蜀以取陝西,得陝西以臨中原,是秦制六國之勢也。

    ”八年,以母憂去。

     淳熙二年,召為禮部侍郎,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一日奏事,上曰:“今夏蠶麥甚熟、絲米價平可喜。

    ”雄奏:“孟子論王道始于不饑不寒。

    ”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論,恥言農事,微有西晉風。

    豈知《周禮》與《易》言理财,周公、孔子曷嘗不以理财為務?且不獨此,士夫諱言恢複,不知其家有田百畝,内五十畝為人所據,亦投牒理索否?”雄曰:“陛下志在大有為,敢不布堯言,書之《時政記》。

    ”十一月,同知樞密院事。

    五年三月,參知政事。

    十一月,拜右丞相。

    每進見,必曰“二帝在沙漠”,未嘗離諸口也。

     朱熹累召不出,雄請處以外郡,命知南康軍。

    熹極論時事,上怒,谕雄令分析。

    雄奏:“熹狂生,詞窮理短,罪之适成其名。

    若天涵地育,置而不問可也。

    ”會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紹興帥張津獻羨餘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