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
剛中博覽強記。
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
任某州推官,改左宣義郎。
故事當召試,秦桧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
桧死,召見,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
孝宗為普安郡王,剛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講,極陳古今治亂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遷中書舍人,言:“禦敵今日先務,敵強則犯邊,弱則請盟。
今勿計敵人之強弱,必先自治,擇将帥,搜戰士,實邊儲,備器械,國勢富強,将良士勇,請盟則為漢文帝,犯邊則為唐太宗。
”上韪其言。
會西蜀謀帥,上曰:“無以逾王剛中矣。
”以龍圖閣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
禦便殿,臨遣錫金帶、象笏。
進敷文閣直學士。
時吳璘累官閥至大帥,其下姚仲、王彥等亦建節雄一方。
守帥以文治則玩于柔,而号令不行;以武競則窒于暴,而下情不通。
惟剛中檢身以法,示人以禮,不立崖塹,馭吏恩威并行,羽檄紛沓,從容裁決,皆中機會。
敵騎度大散關,人情洶洶。
剛中跨一馬,夜馳二百裡,起吳璘于帳中,責之曰:“大将與國義同休戚,臨敵安得高枕而卧?”璘大驚。
又以蠟書抵張正彥濟師。
西師大集,金兵敗走。
方議奏捷,剛中倍道馳還,謂其屬李焘曰:“将帥之功,吾何有焉。
”焘唶曰:“身督戰而功成不居,過人遠矣。
”已乃差擇将士,衆所推者上之朝,備統帥選。
又疏蜀名勝士與幕府之賢,備部使者、州刺史之佐。
目使頤指,内外響應。
諸汰遣使臣困絕不能自存,剛中以為冒刃于少壯之年,不可斥棄于既老之後,悉召詣府,有善射者複其祿秩,以禁軍阙額糧給之,其罷癃不堪事,則給以義倉米。
成都萬歲池廣袤十裡,溉三鄉田,歲久淤澱,剛中集三鄉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州人指曰:“王公之甘棠也。
”府學禮殿,東漢興平中建,後又建新學,遭時多故,日就傾圮,屬九縣繕完,悉複其舊。
葺諸葛武侯祠、張文定公廟,夷黃巢墓,表賢瘅惡以示民。
有女巫蓄蛇為妖,殺蛇,黥之。
孝宗受禅,以宮僚進左朝奉大夫,召赴阙,以足疾請祠,提舉太平興國宮。
歸次番陽,營圃植竹,号竹塢。
金犯淮,有旨趣剛中入見,陳戰守之策。
除禮部尚書、直學士院兼給事中,為鹵簿使,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同知院事。
剛中曰:“戰守者實事,和議者虛名,不可恃虛名害實事。
”又奏四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将帥、汰冗兵。
居政府,屬疾卒,年六十三,贈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谥恭簡。
建炎間,诏階、成、岷、鳳四州刺壯丁為兵,衆以為憂。
剛中建言五害罷之,免符下,民歡呼,聲震山谷。
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數百裡者。
繇布衣至公卿,無他嗜好,公退惟讀書着文為樂。
有《易說》、《春秋通義》、《仙源聖紀》、《經史辨》、《漢唐史要覽》、《天人修應錄》、《東溪集》、《應齋筆錄》,凡百餘卷。
李彥穎字秀叔,湖州德清人。
少端重,強記覽。
金犯浙西,父挾家人逃避,彥穎方十歲,追不及,敵已迫其後,能趨支徑,亂流獲濟。
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第,主餘杭簿。
守曹泳豪敓酒家業為官監,利其赀具,彥穎争之。
泳怒,戒吏段煉,不得毫發罪。
調建德丞,改秩。
時宰知其才,将處之學官,或勸使一見,彥穎恥自獻。
調富陽丞。
禦史周操薦為禦史台主簿。
金敗盟,張浚督師進讨。
上方向浚,執政堅主和,陳良翰、周操不以為然。
右正言尹穑陰符執政,薦引同己者,轉言和于上前。
上惑之,罷督府,良翰、操相繼黜,而穑進殿中,遷谏議大夫。
一日,穑以和、戰、守叩彥穎,彥穎曰:“人所見固不同。
公既以和議為是,曷不明陳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歸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國事将誰倚?”穑大怒曰:“自為谏官,前後百餘奏,曷嘗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自是銜彥穎,陰排之。
改國子博士,權吏部郎中,以父喪去。
免喪,複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講,權右史兼兵部侍郎。
經筵,張栻講《葛覃》,言先王正家之道,因及時事,語激切,上意不怿。
彥穎曰:“人臣事君,豈不能阿谀取容?栻所以敢直言,正為聖明在上,得盡愛君之誠耳。
《書》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
’”上意遽解,曰:“使臣下皆若此,人主應無過。
” 立皇太子,兼左谕德。
首論建置宮僚,以為詹事于東宮内外無所不當省,事須白詹事而後行。
司馬光論皇太子講讀官有奏疏,錄以進。
上大喜,行之。
皇太子尹臨安,兼判官兼中書舍人。
張說再登樞筦,彥穎論:“說無寸長,去年驟跻宥府,物議沸騰。
今此命複出,中外駭然。
臣恐六軍解體,人心不服。
”未幾,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因言:“士習委靡,不然則矯激,宜擇笃實鲠亮者用之。
”升詹事,見上,言:“皇太子尹臨安已久,雖欲更嘗民事,然非便,宜一意講學。
”他日以言于上者告太子,趣草奏辭尹事,三辭乃免。
兼吏部侍郎,權尚書兼侍讀。
月食淫雨,言:“甲申歲以淫雨求言,今十年矣,中間非無水旱,而不聞求言之诏,豈以言多沽激厭之耶?比欺蔽成風,侍從、台谏猶慎嘿,況其它乎?陰沴之興,未必不由此。
”時廷臣多以中批斥去,彥穎又言:“臣下有過,宜顯逐之,使中外知獲罪之由以為戒。
今谮毀潛行,斥命中出,在廷莫測其故,将恐陰邪得伸,善類喪氣,非盛世事也。
”除吏部尚書。
接送金賀正使,言兩淮兵備城築及裁減接送浮費甚悉,上嘉納焉。
十二月,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二年閏九月,參知政事。
金使至,上遣王抃谕金使稍變受書舊禮,議久不決。
彥穎曰:“須于國體無損而事可濟,乃善,若如去年張子顔之行,不但無益。
”時左司谏湯邦彥新進,冀僥幸集事,自許立節。
彥穎言邦彥輕脫,必誤國。
他日,對便殿,上複語及之
剛中博覽強記。
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
任某州推官,改左宣義郎。
故事當召試,秦桧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
桧死,召見,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
孝宗為普安郡王,剛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講,極陳古今治亂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遷中書舍人,言:“禦敵今日先務,敵強則犯邊,弱則請盟。
今勿計敵人之強弱,必先自治,擇将帥,搜戰士,實邊儲,備器械,國勢富強,将良士勇,請盟則為漢文帝,犯邊則為唐太宗。
”上韪其言。
會西蜀謀帥,上曰:“無以逾王剛中矣。
”以龍圖閣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
禦便殿,臨遣錫金帶、象笏。
進敷文閣直學士。
時吳璘累官閥至大帥,其下姚仲、王彥等亦建節雄一方。
守帥以文治則玩于柔,而号令不行;以武競則窒于暴,而下情不通。
惟剛中檢身以法,示人以禮,不立崖塹,馭吏恩威并行,羽檄紛沓,從容裁決,皆中機會。
敵騎度大散關,人情洶洶。
剛中跨一馬,夜馳二百裡,起吳璘于帳中,責之曰:“大将與國義同休戚,臨敵安得高枕而卧?”璘大驚。
又以蠟書抵張正彥濟師。
西師大集,金兵敗走。
方議奏捷,剛中倍道馳還,謂其屬李焘曰:“将帥之功,吾何有焉。
”焘唶曰:“身督戰而功成不居,過人遠矣。
”已乃差擇将士,衆所推者上之朝,備統帥選。
又疏蜀名勝士與幕府之賢,備部使者、州刺史之佐。
目使頤指,内外響應。
諸汰遣使臣困絕不能自存,剛中以為冒刃于少壯之年,不可斥棄于既老之後,悉召詣府,有善射者複其祿秩,以禁軍阙額糧給之,其罷癃不堪事,則給以義倉米。
成都萬歲池廣袤十裡,溉三鄉田,歲久淤澱,剛中集三鄉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州人指曰:“王公之甘棠也。
”府學禮殿,東漢興平中建,後又建新學,遭時多故,日就傾圮,屬九縣繕完,悉複其舊。
葺諸葛武侯祠、張文定公廟,夷黃巢墓,表賢瘅惡以示民。
有女巫蓄蛇為妖,殺蛇,黥之。
孝宗受禅,以宮僚進左朝奉大夫,召赴阙,以足疾請祠,提舉太平興國宮。
歸次番陽,營圃植竹,号竹塢。
金犯淮,有旨趣剛中入見,陳戰守之策。
除禮部尚書、直學士院兼給事中,為鹵簿使,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同知院事。
剛中曰:“戰守者實事,和議者虛名,不可恃虛名害實事。
”又奏四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将帥、汰冗兵。
居政府,屬疾卒,年六十三,贈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谥恭簡。
建炎間,诏階、成、岷、鳳四州刺壯丁為兵,衆以為憂。
剛中建言五害罷之,免符下,民歡呼,聲震山谷。
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數百裡者。
繇布衣至公卿,無他嗜好,公退惟讀書着文為樂。
有《易說》、《春秋通義》、《仙源聖紀》、《經史辨》、《漢唐史要覽》、《天人修應錄》、《東溪集》、《應齋筆錄》,凡百餘卷。
李彥穎字秀叔,湖州德清人。
少端重,強記覽。
金犯浙西,父挾家人逃避,彥穎方十歲,追不及,敵已迫其後,能趨支徑,亂流獲濟。
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第,主餘杭簿。
守曹泳豪敓酒家業為官監,利其赀具,彥穎争之。
泳怒,戒吏段煉,不得毫發罪。
調建德丞,改秩。
時宰知其才,将處之學官,或勸使一見,彥穎恥自獻。
調富陽丞。
禦史周操薦為禦史台主簿。
金敗盟,張浚督師進讨。
上方向浚,執政堅主和,陳良翰、周操不以為然。
右正言尹穑陰符執政,薦引同己者,轉言和于上前。
上惑之,罷督府,良翰、操相繼黜,而穑進殿中,遷谏議大夫。
一日,穑以和、戰、守叩彥穎,彥穎曰:“人所見固不同。
公既以和議為是,曷不明陳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歸于公,不成奉身而退。
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國事将誰倚?”穑大怒曰:“自為谏官,前後百餘奏,曷嘗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自是銜彥穎,陰排之。
改國子博士,權吏部郎中,以父喪去。
免喪,複為吏部兼皇子恭王府直講,權右史兼兵部侍郎。
經筵,張栻講《葛覃》,言先王正家之道,因及時事,語激切,上意不怿。
彥穎曰:“人臣事君,豈不能阿谀取容?栻所以敢直言,正為聖明在上,得盡愛君之誠耳。
《書》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
’”上意遽解,曰:“使臣下皆若此,人主應無過。
” 立皇太子,兼左谕德。
首論建置宮僚,以為詹事于東宮内外無所不當省,事須白詹事而後行。
司馬光論皇太子講讀官有奏疏,錄以進。
上大喜,行之。
皇太子尹臨安,兼判官兼中書舍人。
張說再登樞筦,彥穎論:“說無寸長,去年驟跻宥府,物議沸騰。
今此命複出,中外駭然。
臣恐六軍解體,人心不服。
”未幾,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因言:“士習委靡,不然則矯激,宜擇笃實鲠亮者用之。
”升詹事,見上,言:“皇太子尹臨安已久,雖欲更嘗民事,然非便,宜一意講學。
”他日以言于上者告太子,趣草奏辭尹事,三辭乃免。
兼吏部侍郎,權尚書兼侍讀。
月食淫雨,言:“甲申歲以淫雨求言,今十年矣,中間非無水旱,而不聞求言之诏,豈以言多沽激厭之耶?比欺蔽成風,侍從、台谏猶慎嘿,況其它乎?陰沴之興,未必不由此。
”時廷臣多以中批斥去,彥穎又言:“臣下有過,宜顯逐之,使中外知獲罪之由以為戒。
今谮毀潛行,斥命中出,在廷莫測其故,将恐陰邪得伸,善類喪氣,非盛世事也。
”除吏部尚書。
接送金賀正使,言兩淮兵備城築及裁減接送浮費甚悉,上嘉納焉。
十二月,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二年閏九月,參知政事。
金使至,上遣王抃谕金使稍變受書舊禮,議久不決。
彥穎曰:“須于國體無損而事可濟,乃善,若如去年張子顔之行,不但無益。
”時左司谏湯邦彥新進,冀僥幸集事,自許立節。
彥穎言邦彥輕脫,必誤國。
他日,對便殿,上複語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