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關燈
颙以龍大淵對,語在《陳俊卿傳》。

     上以國用未裕,诏宰相兼國用使,參政同知國用事,颙乃言:“今日費财養兵為甚,兵多則有冗卒虛籍,無事則費财,有事則不可用。

    雖曰汰之,旋即招之,欲足國用,當嚴于汰、緩于招可也。

    孔子曰:‘節用而愛人’。

    蓋節用,則愛人之政自行于其間,若欲生财,祗費民财爾。

    ”上曰“:此至言也。

    ”上曰:“建康劉源嘗賂近習,朕欲遣王抃廉其奸。

    ”颙曰:“臣恐廉者甚于奸者。

    ”乃止。

      乾道三年冬至,上親郊而雷,颙引漢故事上印绶,提舉太平興國宮。

    歸至家,不疾而薨,年六十八。

    以觀文殿學士緻仕,贈特進,谥正簡。

      颙為人簡易清介,與物若無忤,至處大事毅然不可奪。

    友人高登嘗上書譏切時相,名捕甚急。

    颙與同邸,擿令逸去,登曰:“不為君累乎?”颙曰:“以獲罪,固所願也。

    ”即為具舟,舟移乃去。

    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舊。

     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

    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福州甯德簿,攝尉。

    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于潛縣。

    戶版積弊,富民多隐漏,貧弱困于陪輸,衡定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額于上之四等,貧者頓蘇。

    征科為期限榜縣門,俾裡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

    歲災,蝗不入境。

    治為諸邑最。

    郡以政績聞,即召對,上曰:“聞卿作縣有法。

    ”遣還任。

     擢知常州。

    時水潦為災,衡發倉為糜以食饑者。

    或言常平不可輕發,衡曰:“儲蓄正備緩急,可視民饑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單騎命醫藥自随,偏問疾苦,活者甚衆。

    檄晉陵丞李孟堅攝無錫縣,有政聲,衡薦于上,即除知秀州。

    上之信其言如此。

     除太府少卿。

    合肥瀕湖有圩田四十裡,衡奏:“募民以耕,歲可得谷數十萬,蠲租稅,二三年後阡陌成,仿營田,官私各收其半。

    ”從之。

     除戶部侍郎。

    時鹽課大虧,衡奏:“年來課入不增,私販害之也,宜自煮鹽之地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竈之多寡,亭戶本錢以時給之,鹽之委積以時收之,擇廉能吏察之,私販自絕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淮南于通州,浙東于明州,浙西于秀州。

     丁母憂。

    起複,知盧州,未行,除樞密都承旨。

    奏馬政之弊,宜命統制一員各領馬若幹匹,歲終計其數為殿最。

    李垕應賢良方正對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顯容谏之盛。

    ”乃賜垕制科出身。

    有言江、淮兵籍僞濫,诏衡按視,賜以袍帶、鞍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鹹稱得治兵之要。

    訖事赴阙,上禦便殿閱武士,召衡預觀,賜酒,灑宸翰賜之。

      知荊南、成都、建康府,除戶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拜參知政事。

    衡奏二事:一,牧守将帥必擇材以稱其職,必久任以盡其材;二,令戶部取湖廣會子實數,盡以京會立限易之。

    從之。

     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上銳意恢複,凡将帥、器械、山川、防守悉經思慮,奏對畢,從容賜坐,講論機密,或不時召對。

    時會子浸患折閱,手诏賜衡曰:“會子雖曰流通,終未盡惬人意,目即流使有二千二百餘萬。

    今用上下庫黃金、白金、銅錢九百萬,内藏庫五百萬,并蜀中錢物七百萬,盡易會子之數,專命卿措置,日近而辦,卿真宰相才也。

    ” 一日,上曲宴宰執于凝碧,上曰:“自三代而下,至于漢、唐,治日常少,亂日常多,何也?”衡奏:“聖君不常有,周八百年,稱極治成、康而已。

    ”上曰:“朕觀《無逸篇》,見周公為成王曆言商、周之君享國長遠,真萬世龜鑒。

    ”衡奏:“願陛下常以《無逸》為龜鑒,社稷之福。

    ”上又言:“朝廷所用,正論其人如何,不可有黨。

    如唐牛、李之黨,相攻四十年,緣主聽不明至此。

    文宗曰:‘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朕嘗笑之。

    ”衡奏:“文宗優遊不斷,故有此語。

    陛下英明聖武,誠非難事。

    ” 禦寶實封令與臨安府窦思永改合入官,衡奏:“選人改官,非奏對稱旨,則用考舉磨勘,一旦特旨與之,非陛下愛惜人才之意。

    ”上亟收前命。

     上谕執政,選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湯邦彥有口辨,宜使金。

    ”邦彥請對,問所以遣,既知薦出于衡,恨衡擠己,聞衡對客有讪上語,奏之,上大怒。

    即日罷相,責授安德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

    邦彥使還,果辱命,上震怒,竄之嶺南,诏衡自便,複官與祠。

    年六十有二薨,贈資政殿學士。

     衡負才足智,理兵事甚悉,由小官不十年至宰相,進用之驟,人謂出于曾觌雲。

     論曰:陳康伯以經濟自任,臨事明斷。

    梁克家才優識遠,謀國盡忠。

    至若汪澈之論事忠悫,薦達人才,葉義問直言正色,掃除秦桧餘黨,然不長于兵,臨敵失措,豈優議論而劣事功者欤?葉颙清儉正直,而衡才智有餘,蓋亦一時之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