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超遷統制和尚原軍馬,于是玠駐師河池,璘專守原。
及兀朮大入,玠兄弟以死守之。
敵陣分合三十餘,璘随機而應,至神坌伏發,金兵大敗,兀朮中流矢遁。
張浚承制以璘為泾原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升康州團練使。
三年,遷榮州防禦使、知秦州,節制階、文。
是歲,玠敗于祖溪嶺,時璘猶在和尚原,玠命璘岔棄原别營仙人關,以防金人深入。
四年,兀朮、撒離喝果以大兵十萬至關下,璘自武、階路入援。
先以書抵玠,謂殺金平地闊遠,前陣散漫,須後陣阻隘,然後可以必勝。
玠從之,急修第二隘。
璘冒圍轉戰,會于仙人關。
敵果極力攻第二隘,諸将有請别擇形勝以守者,璘奮曰:“兵方交而退,是不戰而走也,吾度此敵去不久矣,諸君第忍之。
”震鼓易幟,血戰連日。
金兵大敗,二酋自是不敢窺蜀者數年。
露布獻捷,遷定國軍承宣使、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
六年,新置行營兩護軍,璘為左護軍統制。
九年,升都統制,尋除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知秦州。
玠卒,授璘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時金人廢劉豫,歸河南、陝西地。
樓照使陝,以便宜欲命三帥分陝而守,以郭浩帥鄜延,楊政帥熙河,璘帥秦鳳,欲盡移川口諸軍于陝西。
璘曰:“金人反複難信,懼有他變。
今我移軍陝右,蜀口空虛,敵若自南山要我陝右軍,直搗蜀口,我不戰自屈矣。
當且依山為屯,控其要害,遲其情見力疲,漸圖進據。
”照從之,命璘與楊政兩軍屯内地保蜀,郭浩一軍屯延安以守陝。
既而胡世将以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至河池,璘見之曰:“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慶一橋爾,騎兵疾馳,不五日至川口。
吾軍遠在陝西,緩急不可追集,關隘不葺,糧運斷絕,此存亡之秋也。
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國事何!”時朝廷恃和忘戰,欲廢仙人關。
于是世将抗奏謂:“當外固歡和,内修守禦。
今日分兵,當使陝、蜀相接,近兵宮賀仔諜知撒離喝密謀曰:‘要入蜀不難,棄陝西不顧,三五歲南兵必來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發取蜀必矣。
’敵情如是,萬一果然,則我當為伐謀之備,仙人關未宜遽廢,魚關倉亦宜積糧。
”于是璘僅以牙校三隊赴秦州,留大軍守階、成山砦,戒諸将毋得撤備。
世将尋真除宣撫,置司河池。
十年,金人敗盟,诏璘節制陝西諸路軍馬。
撒離喝渡河入長安,趨鳳翔,陝右諸軍隔在敵後,遠近震恐。
時楊政在鞏,郭浩在鄜延,惟璘随世将在河池。
世将急召諸将議,惟泾原帥田晟與楊政同至,參謀官孫渥謂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厲聲折之曰:“懦語沮軍,可斬也!璘請以百口保破敵。
”世将壯之,指所居帳曰:“世将誓死于此!”乃遣渥之泾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敵。
璘又遣姚仲拒于石壁砦,敗之。
诏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
璘以書遺金将約戰,金鹘眼郎君以三千騎沖璘軍,璘使李師顔以骁騎擊走之。
鹘眼入扶風,複攻拔之,獲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
撒離喝怒甚,自戰百通坊,列陣二十裡。
璘遣姚仲力戰破之,授鎮西軍節度使,升侍衛步軍都虞候。
十一年,與金統軍胡盞戰剡家灣,敗之,複秦州及陝右諸郡。
初,胡盞與習不祝合軍五萬屯劉家圈,璘請讨之。
世将問策安出,璘曰:“有新立疊陣法: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
約賊相搏至百步内,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并發;次陣如之。
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鈎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
遇更代則以鼓為節。
騎,兩翼以蔽于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
”諸将始猶竊議曰:“吾軍其殲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軍法有之,諸君不識爾。
得車戰餘意,無出于此,戰士心定則能持滿,敵雖銳,不能當也。
及與二酋遇,遂用之。
二酋老于兵,據險自固,前臨峻嶺,後控臘家城,謂我必不敢輕犯。
先一日,璘會諸将問所以攻,姚仲曰:“戰于山上則勝,山下則敗。
”璘以為然,乃告敵請戰,敵笑之。
璘夜半遣仲及王彥銜枚截坡,約二将上嶺而後發火。
二将至嶺,寂無人聲,軍已畢列,萬炬齊發。
敵駭愕曰:“吾事敗矣。
”習不祝善謀,胡盞善戰,二酋異議。
璘先以兵挑之,胡盞果出鏖戰。
璘以疊陣法更休疊戰,輕裘駐馬亟麾之,士殊死鬥,金人大敗。
降者萬人,胡盞走保臘家城,璘圍而攻之。
城垂破,朝廷以驿書诏璘班師,世将浩歎而已。
明年,竟割和尚原以與敵。
撤戍割地,皆秦桧主之也。
十二年,入觐,拜檢校少師、階成岷鳳四州經略使,賜漢中田五十頃。
十四年,朝議析利州路為東西路,以璘為西路安撫使,治興州,階、成、西和、鳳、文、龍、興七州隸焉。
時和議方堅,而璘治軍經武,常如敵至。
十七年,徙奉國軍節度使,改行營右護軍為禦前諸軍都統制,安撫使如故。
二十一年,以守邊安靜,拜少保。
二十六年,領興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制職事,改判興州。
渡江以來未有使相為都統制者,時璘已為開府儀同三司,故改命之。
三十一年,金主亮叛盟,拜四川宣撫使。
秋,亮渡淮,遣合喜為西元帥,以兵扼大散關,遊騎攻黃牛堡。
璘即肩輿上殺金平,駐軍青野原,益調内郡兵分道而進,授以方略。
制置使王剛中來會璘計事,璘尋移檄契丹、西夏及山東、河北,聲金人罪以緻讨。
未幾,兼陝西、河東招讨使。
璘以病還興州,總領王之望馳書告執政,謂璘多病,猝有緩急,蜀勢必危。
請移璘侄京襄帥拱歸蜀,以助西師。
凡五書未報。
璘已力疾,複上仙人關。
三十二年,璘遣姚仲取鞏,王彥屯商、虢、陝、華,惠逢取熙河。
或久攻不下,或既得複失,竟無成功。
金人據大散關六十餘日,相持不能破。
仲舍鞏攻德順已逾四旬,璘以知夔州李師顔代之,遣子挺節制軍馬。
挺與敵戰于瓦亭,敗之。
璘自将至城下,守陴者聞呼“相公來”,觀望咨嗟,矢不忍發。
璘按行諸屯,預治黃河戰地,斬不用命者,先以數百騎嘗敵。
敵一鳴鼓,銳士空壁躍出突璘軍。
璘軍得先治地,無不一當十。
至暮,璘忽傳呼“某将戰不力”,人益奮搏,敵大敗,遁入壁。
黎明,師再出,敵堅壁不動。
會天大風雷,金人拔營去,凡八日而克。
璘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擁馬迎拜不絕。
璘尋還河池。
四月,原州受圍,璘命姚仲以德順之兵往援,璘自趨鳳翔視師。
諸将雖力戰,敵攻益急,增兵至七萬。
五月,仲與敵戰于原州之北嶺,仲敗績。
初,仲自德順至原,由九龍泉上北嶺,令諸軍持滿引行。
以盧士敏兵為前陣,所統軍六千為四陣,姚仲兵為後拒。
随地便利以列,與敵鏖戰,開合數十。
會辎重隊随陣亂行,敵兵沖之,軍遂大潰,失将三十餘人。
始,璘出師,王之望嘗言:“此行士卒銳氣,不及前時,仲年來數奇,不可委以要地。
”及仲至原,璘亦贻仲書,謂原圍未即解,且還德順。
書未達而仲敗,璘亦無功還。
尋奪仲兵,欲斬之,或勸而止,械系河池獄。
孝宗受禅,賜璘劄,命兼陝西、河東路宣撫招讨使。
璘策金人必再争德順,亟馳赴城下,而完顔悉烈等兵十餘萬果來攻。
萬戶豁豁複領精兵
及兀朮大入,玠兄弟以死守之。
敵陣分合三十餘,璘随機而應,至神坌伏發,金兵大敗,兀朮中流矢遁。
張浚承制以璘為泾原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升康州團練使。
三年,遷榮州防禦使、知秦州,節制階、文。
是歲,玠敗于祖溪嶺,時璘猶在和尚原,玠命璘岔棄原别營仙人關,以防金人深入。
四年,兀朮、撒離喝果以大兵十萬至關下,璘自武、階路入援。
先以書抵玠,謂殺金平地闊遠,前陣散漫,須後陣阻隘,然後可以必勝。
玠從之,急修第二隘。
璘冒圍轉戰,會于仙人關。
敵果極力攻第二隘,諸将有請别擇形勝以守者,璘奮曰:“兵方交而退,是不戰而走也,吾度此敵去不久矣,諸君第忍之。
”震鼓易幟,血戰連日。
金兵大敗,二酋自是不敢窺蜀者數年。
露布獻捷,遷定國軍承宣使、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
六年,新置行營兩護軍,璘為左護軍統制。
九年,升都統制,尋除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知秦州。
玠卒,授璘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時金人廢劉豫,歸河南、陝西地。
樓照使陝,以便宜欲命三帥分陝而守,以郭浩帥鄜延,楊政帥熙河,璘帥秦鳳,欲盡移川口諸軍于陝西。
璘曰:“金人反複難信,懼有他變。
今我移軍陝右,蜀口空虛,敵若自南山要我陝右軍,直搗蜀口,我不戰自屈矣。
當且依山為屯,控其要害,遲其情見力疲,漸圖進據。
”照從之,命璘與楊政兩軍屯内地保蜀,郭浩一軍屯延安以守陝。
既而胡世将以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至河池,璘見之曰:“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慶一橋爾,騎兵疾馳,不五日至川口。
吾軍遠在陝西,緩急不可追集,關隘不葺,糧運斷絕,此存亡之秋也。
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國事何!”時朝廷恃和忘戰,欲廢仙人關。
于是世将抗奏謂:“當外固歡和,内修守禦。
今日分兵,當使陝、蜀相接,近兵宮賀仔諜知撒離喝密謀曰:‘要入蜀不難,棄陝西不顧,三五歲南兵必來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發取蜀必矣。
’敵情如是,萬一果然,則我當為伐謀之備,仙人關未宜遽廢,魚關倉亦宜積糧。
”于是璘僅以牙校三隊赴秦州,留大軍守階、成山砦,戒諸将毋得撤備。
世将尋真除宣撫,置司河池。
十年,金人敗盟,诏璘節制陝西諸路軍馬。
撒離喝渡河入長安,趨鳳翔,陝右諸軍隔在敵後,遠近震恐。
時楊政在鞏,郭浩在鄜延,惟璘随世将在河池。
世将急召諸将議,惟泾原帥田晟與楊政同至,參謀官孫渥謂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厲聲折之曰:“懦語沮軍,可斬也!璘請以百口保破敵。
”世将壯之,指所居帳曰:“世将誓死于此!”乃遣渥之泾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敵。
璘又遣姚仲拒于石壁砦,敗之。
诏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
璘以書遺金将約戰,金鹘眼郎君以三千騎沖璘軍,璘使李師顔以骁騎擊走之。
鹘眼入扶風,複攻拔之,獲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
撒離喝怒甚,自戰百通坊,列陣二十裡。
璘遣姚仲力戰破之,授鎮西軍節度使,升侍衛步軍都虞候。
十一年,與金統軍胡盞戰剡家灣,敗之,複秦州及陝右諸郡。
初,胡盞與習不祝合軍五萬屯劉家圈,璘請讨之。
世将問策安出,璘曰:“有新立疊陣法: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
約賊相搏至百步内,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并發;次陣如之。
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鈎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
遇更代則以鼓為節。
騎,兩翼以蔽于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
”諸将始猶竊議曰:“吾軍其殲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軍法有之,諸君不識爾。
得車戰餘意,無出于此,戰士心定則能持滿,敵雖銳,不能當也。
及與二酋遇,遂用之。
二酋老于兵,據險自固,前臨峻嶺,後控臘家城,謂我必不敢輕犯。
先一日,璘會諸将問所以攻,姚仲曰:“戰于山上則勝,山下則敗。
”璘以為然,乃告敵請戰,敵笑之。
璘夜半遣仲及王彥銜枚截坡,約二将上嶺而後發火。
二将至嶺,寂無人聲,軍已畢列,萬炬齊發。
敵駭愕曰:“吾事敗矣。
”習不祝善謀,胡盞善戰,二酋異議。
璘先以兵挑之,胡盞果出鏖戰。
璘以疊陣法更休疊戰,輕裘駐馬亟麾之,士殊死鬥,金人大敗。
降者萬人,胡盞走保臘家城,璘圍而攻之。
城垂破,朝廷以驿書诏璘班師,世将浩歎而已。
明年,竟割和尚原以與敵。
撤戍割地,皆秦桧主之也。
十二年,入觐,拜檢校少師、階成岷鳳四州經略使,賜漢中田五十頃。
十四年,朝議析利州路為東西路,以璘為西路安撫使,治興州,階、成、西和、鳳、文、龍、興七州隸焉。
時和議方堅,而璘治軍經武,常如敵至。
十七年,徙奉國軍節度使,改行營右護軍為禦前諸軍都統制,安撫使如故。
二十一年,以守邊安靜,拜少保。
二十六年,領興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制職事,改判興州。
渡江以來未有使相為都統制者,時璘已為開府儀同三司,故改命之。
三十一年,金主亮叛盟,拜四川宣撫使。
秋,亮渡淮,遣合喜為西元帥,以兵扼大散關,遊騎攻黃牛堡。
璘即肩輿上殺金平,駐軍青野原,益調内郡兵分道而進,授以方略。
制置使王剛中來會璘計事,璘尋移檄契丹、西夏及山東、河北,聲金人罪以緻讨。
未幾,兼陝西、河東招讨使。
璘以病還興州,總領王之望馳書告執政,謂璘多病,猝有緩急,蜀勢必危。
請移璘侄京襄帥拱歸蜀,以助西師。
凡五書未報。
璘已力疾,複上仙人關。
三十二年,璘遣姚仲取鞏,王彥屯商、虢、陝、華,惠逢取熙河。
或久攻不下,或既得複失,竟無成功。
金人據大散關六十餘日,相持不能破。
仲舍鞏攻德順已逾四旬,璘以知夔州李師顔代之,遣子挺節制軍馬。
挺與敵戰于瓦亭,敗之。
璘自将至城下,守陴者聞呼“相公來”,觀望咨嗟,矢不忍發。
璘按行諸屯,預治黃河戰地,斬不用命者,先以數百騎嘗敵。
敵一鳴鼓,銳士空壁躍出突璘軍。
璘軍得先治地,無不一當十。
至暮,璘忽傳呼“某将戰不力”,人益奮搏,敵大敗,遁入壁。
黎明,師再出,敵堅壁不動。
會天大風雷,金人拔營去,凡八日而克。
璘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擁馬迎拜不絕。
璘尋還河池。
四月,原州受圍,璘命姚仲以德順之兵往援,璘自趨鳳翔視師。
諸将雖力戰,敵攻益急,增兵至七萬。
五月,仲與敵戰于原州之北嶺,仲敗績。
初,仲自德順至原,由九龍泉上北嶺,令諸軍持滿引行。
以盧士敏兵為前陣,所統軍六千為四陣,姚仲兵為後拒。
随地便利以列,與敵鏖戰,開合數十。
會辎重隊随陣亂行,敵兵沖之,軍遂大潰,失将三十餘人。
始,璘出師,王之望嘗言:“此行士卒銳氣,不及前時,仲年來數奇,不可委以要地。
”及仲至原,璘亦贻仲書,謂原圍未即解,且還德順。
書未達而仲敗,璘亦無功還。
尋奪仲兵,欲斬之,或勸而止,械系河池獄。
孝宗受禅,賜璘劄,命兼陝西、河東路宣撫招讨使。
璘策金人必再争德順,亟馳赴城下,而完顔悉烈等兵十餘萬果來攻。
萬戶豁豁複領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