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

關燈
戰,以皇城使、簡州團練使卒。

     王光祖,字君俞,開封人。

    父珪,為泾原勇将,号“王鐵鞭”,戰死好水川。

    錄光祖為供奉官、閣門祗候。

      熙甯中,同提點河北刑獄,改沿邊安撫都監,進副使。

    界河巡檢趙用擾北邊,契丹以兵數萬壓境,造浮橋,如欲度者。

    光祖在舟中,對其衆盡徹戶牖。

    或謂:“契丹方陣,而以單舟臨之,如不測何?”光祖曰:“彼所顧者,信誓也;其來,欲得趙用耳。

    避之則勢張,吾死不足塞責。

    ”已而契丹欲相與言,光祖即命子襄往。

    兵刃四合,然語唯在用,襄随機折塞之。

    其将蕭禧遽揮兵去,且邀襄食,付所戴青羅泥金笠以為信,即上之。

    時已有诏罷光祖矣。

    吳充曰:“向非光祖以身對壘,又使子冒白刃取從約,則事未可知。

    宜賞而黜,何以示懲勸?”乃除真定钤轄。

     徙梓夔。

    渝獠叛,诏熊本安撫,而命内藏庫使楊萬、成都钤轄賈昌言、梓夔都監王宣與光祖同緻讨,皆受本節度。

    本疑光祖不為用,分三道進師,使光祖将後軍,出黃沙坎。

    比發,日已暮,士以杖索塗,相挽而前,夜半,抵絕頂。

    質明,獠望見,大駭,一鼓而潰。

    萬等困于松溪,又亟往援。

    出石門,敓其險,促黔兵先登襲賊,賊舍去。

    光祖夜泊松嶺上,旦始遇萬等,與俱還。

    本愧謝,上其功第一。

      吐蕃圍茂州,光祖領兵三千,會王中正破雞宗關,賊據石鼓村,扼其半道。

    中正召諸将問計,光祖獨請行。

    既抵石鼓,擇銳兵分襲吐蕃背,出其不意,皆驚遁,遂會中正于茂。

     泸夷乞弟殺王宣,诏從韓存寶讨之,軍于梅嶺。

    夷數萬衆出駐落個棧,欲老我師。

    霖雨不止,光祖勸存寶早決戰。

    不聽。

    林廣至,複從征,蕩其巢窟。

    積功至四方館使、知泸州。

    置泸南安撫使,俾兼領,邊事聽颛決。

    遷客省使、嘉州刺史。

    曆泾原、河東、定州路副總管,卒。

     李浩,字直夫,家本綏州,徙西河。

    浩務學,通兵法,以父定蔭,從軍破侬智高。

    韓绛城啰兀,領兵戰賞堡嶺川,殺大首領訛革多移,斬首千三百餘級。

    積官供備庫副使、廣西都監。

      裒西北疆事着《安邊策》,谒王安石。

    安石言之神宗,召對,改管幹麟府兵馬。

    未行,又從章惇于南江,引兵由三路屯鎮江,入遂州,讨舒光貴,破盈口栅,下天府,會于洽州,入懿州。

    蠻酋田元猛、元哲合狤狑拒官軍,浩分兵擊之,殺狤狑,降元猛、元哲,遂城懿州。

    進讨黔江蠻,複城黔江。

    惇上其功,謂不當與他将比,擢引進副使、熙河钤轄。

      李憲讨山後羌,浩将右軍至合龍嶺會戰,遣降羌乞啀輕騎突敵帳,俘其酋冷雞樸、李密撒,馘三千。

    遷東上閣門使,為副總管、知河州、安撫洮西。

    五路大舉,浩将前軍,複蘭州。

    遷引進使、隴州防禦使、知蘭州兼熙河、泾原安撫副使。

    坐西關失守及報上不實,再貶秩。

    旋以戰吃啰、瓦井連立功,複之。

     哲宗即位,拜忠州防禦使、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馬軍都虞候,進黔州觀察使,曆鄜延、太原、永興、環慶路副都總管,再知蘭州。

    卒,贈安化軍留後。

     和斌,字勝之,濮州鄄城人。

    選隸散直,為德順軍指揮使,凡五年,數捍敵,被重創十餘。

    知軍事劉兼濟以兄平敗沒,執送京師,并逮其家。

    斌慰安調護,為寓金帛他所,密告兼濟勿以家為恤。

    平冤既伸,兼濟獲免,家賴以全。

    定川之役,将曹偀喪所乘馬,斌辍騎與之,且戰且行,與俱免。

     狄青南征,使部騎兵為前鋒。

    青駐賓州十日以怠寇,既乃倍道兼行。

    斌以兵疲于險,利在速戰,即日度關。

    鏖賊歸仁驿,孫節死,斌引騎血戰,繞出賊後,遂敗之。

    師還,張破賊陳形于殿廷,仁宗拊勞,擢文思副使、權廣西钤轄。

    改秦鳳,廣西以蠻事乞留,秦州亦請之,诏留廣西。

     累歲,徙泾原。

    召對,議者謂交州可取,斌盛言有害無益,願戒邊臣無妄動。

    神宗歎曰:“卿質直如此,乃知兩路争卿,為不誣矣。

    ”進帶禦器械。

    渭部饑,帥王廣淵命吏赈給,斌曰:“救之無術,是殺之耳。

    ”廣淵以委斌,斌擇地營居,養視有法,所活以萬數。

      安南入寇,複徙廣西。

    累遷皇城使、昭州刺史。

    撫水蠻羅世念犯宜州,守将戰死。

    斌提步騎三千進讨,方暑,晝夜趣兵,至懷遠寨,曰:“此要害之地,得之則生。

    ”或曰:“奈何背龍江邪?”笑曰:“是所以生也。

    ”因示弱驕之,蠻果大至,斌選将迎敵,戒以遇之則走,誘至平闆,列八陣以待之。

    張疑兵左右山上,蠻登嶺望見,始大驚。

    斌分騎翼其旁,自被甲步出,為衆士先,殊死戰。

    蠻大敗,世念率酋黨四千八百内附。

    遂以榮州團練使知宜州,遷西上閣門使、知邕州,以老請還,除高陽關副總管,曆永興軍路。

    召拜龍、神衛四廂都指揮,至步軍都虞候,卒,年八十。

    贈甯州防禦使。

     斌老于為将,以恩信得邊人心,嶺南珍貨,一無所蓄。

    邊吏欲希功造事,皆憚不敢發;或巧為諜報啟釁,亦必折其奸謀。

    故所至無事,士大夫稱之。

     子诜,以蔭為河北副将,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

    上制勝強遠弓式,能破堅于三百步外,邊人号為“鳳凰弓。

    ”進相州觀察使。

    在雄十年,頗能偵敵。

    童貫攻燕,召诜計事,悅之。

    分麾下兵俾以副統制,從種師道軍于白溝,旬有二日而退。

    追兵至,北風,大雨雹,師不能視。

    契丹以背盟谯責,薄暮,始得還。

    于是貫以契丹尚盛未可圖,劾诜觇候不實,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

     诜始興取燕之謀,見事勢浸異,則又以為不宜取,故平燕肆赦,獨不得還。

    後複官,卒。

     劉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紀人。

    熙甯中,試射殿庭異等,補官。

    數從軍,累轉禮賓使,為泾原将。

    夏人謀犯天聖砦,渭帥檄諸将會兵,約曰:“過某日賊不至,即去。

    ”仲武諜得的期,乞緩分屯。

    帥不樂,但留一将及仲武軍,如期而敵至,力戰卻之。

    遷皇城使、熙河都監。

    複湟州,進東上閣門使、知河州。

     吐蕃趙懷德、狼阿章衆數萬叛命,仲武相持數日,潛遣二将領千騎扣其營,戒曰:“彼出,勿與戰,亟還,伏兵道左。

    ”二将還,羌果追之,遇伏大敗,斬首三千級,複西甯州。

    未幾,懷德、阿章降。

    累進客省使、榮州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