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
關燈
小
中
大
。
書聞,帝震駭,于是轉運使李譓、秦希甫劾贍盜取二城财物,因此緻變;又殺心牟欽氈以滅口。
曾布言贍創造事端以生邊害,萬死不塞責。
诏貶右千牛将軍,房州安置。
言者論之不已,熙河又奏青唐諸族怨贍入骨髓,日圖報複,樞密院乞斬贍以謝一方。
诏配昌化軍,行至穰縣而缢。
崇甯初,蔡京入相,錢遹訟贍功;及王厚平鄯、廓,于是追贈保平軍節度觀察留後,除其子珏通事舍人。
張守約,字希參,濮州人。
以蔭主原州截原砦,招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萬一千帳。
為廣南走馬承受公事,當侬寇之後,二年四詣阙,陳南方利害,皆見納用,歐陽修薦其有智略、知邊事,擢知融州。
峒将吳侬恃險為邊患,捕誅之。
修複薦守約可任将帥,為定州路駐泊都監,徙秦鳳。
居職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頃以募射手,築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适巡邊,與之遇,不解鞍,簡兵五百逆戰,衆寡不侔,勢小卻。
夏人張兩翼來,守約挺身立陣前,自節金鼓,發強弩殪其酋,敵遂退。
神宗開拓熙河,召問曰:“王韶能辦事否?”對曰:“以天威臨之,當無不濟;但董氈忠勤效順,恐不宜侵逼。
”因請名古渭為軍,以根本隴右。
帝從之,建為通遠軍。
加通事舍人、熙河钤轄,仍統秦鳳羌兵駐通遠。
河州羌率衆三萬屯于敦波,欲複舊地,守約度洮水擊破之,取窖粟食軍。
羌老弱畜産走南山,左右欲邀之,雲可獲萬萬。
守約曰:“彼非敢迎戰,逃死耳,辄出者斬!”鬼章圍岷州,守約提敢死士鳴鼓張幟高山上,賊驚顧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領千七百人。
遷西上閣門使、知鎮戎軍,徙環州。
慕家族颉佷難制,搖動種落,勒兵讨擒之,餘遁入夏國。
守約駐師境上,檄取不置,居數日,械以來,斬于市。
從征靈武,至清遠軍,言于高遵裕曰:“此去靈州不三百裡,用以前軍先出,直搗其城。
今夏人以一方之力,應五路之師,橫山無人,靈州城中惟僧道數百。
若裹十日糧,疾馳三日可至,軍無事矣。
”又勸高遵裕令士衆護糧饷,以防抄掠,不聽,果以敗還。
守約有捍海南鹹平之功,亦不錄。
進為環慶都钤轄、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鳳副總管,領康州刺史。
夏人十萬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費不赀。
适歲饑,罷其役。
或曰:“如水害何?”守約曰:“歉歲勞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圖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禱而遷諸北,以殺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為沙碛。
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召還,道卒,年七十五。
守約典七州,皆有惠愛可紀。
神宗嘗謂武臣可任者,以燕達、劉昌祚、姚麟、王崇極、劉舜卿等對,其後皆為名将,時稱知人。
王文郁,字周卿,麟州新秦人。
以供奉官為府州巡檢。
韓琦薦其材,加閣門祗候、麟府駐泊都監。
熙甯讨夏國,文郁敗之吐渾河。
其将香崖夜遣使以劍為信,欲舉衆降,許之。
旦而至,與偕行,衆情忽變,噪以出。
文郁擊之,追奔二十裡。
據險大戰,矢下如雨,文郁徐引度河,謂吏士曰:“前追強敵,後背天險,韓信驅市人且破趙,況爾曹皆百戰骁勇邪?”士感奮進擊,夏人大潰,降其衆二千。
遷通事舍人。
夏人逾屈野河,掠塞上,文郁追至長城闆,盡奪所掠而還。
神宗召見,問曰:“向者招納香崖,群議不一,其為朕言之。
”對曰:“此乃緻敵上策,恨未能,多爾。
并邊生羌善馳突,識鄉導,傥能撫柔之,所謂以外夷而攻外夷也。
”帝于是決意招納,多獲其用。
知文郁善左射,并招其子弟閱肄殿庭,文郁九發八中,诏官其二子。
知鎮戎、德順軍,預定洮、河,遷左骐骥副使、知麟州。
夏衆踐稼,襲敗之,部使者劾為生事,奪郡印。
未幾,為熙河将。
李憲讨靈武,文郁得羌戶萬餘,遷路钤轄。
夏人圍蘭州,已奪兩關門,文郁募死士夜缒而下,持短兵突賊,即掃營去。
擢東上閣門使、知蘭州。
諜知夏人将大入,清野以俟,果舉國趨臯蘭,文郁乘城禦之,殺傷如積,圍九日而解,收其屍為京觀,加榮州團練使,以捧日、天武都指揮使為副都總管,以殿前都虞候知河州。
築安西城、金城關,進秦州防禦、冀州觀察使。
卒,年六十六。
周永清字肅之。
世家靈州,州陷,祖美歸京師。
永清以蔭從仕,宰相寵籍言其忠勇,加閣門祗候。
押時服賜夏國,至宥州,夏人受賜不跪,诘之,恐而跪。
遷通事舍人、渭州钤轄。
渭兵勁而陳伍不講,永清訓以李靖法。
帥蔡挺嘉其整,圖上之,诏推于諸道。
知德順軍,夏衆入寇,擊擒其酋呂效忠。
又募勇士夜馳百裡,搗賊巢穴,斬首三百級,俘數千人,獲橐駝、甲馬萬計。
城中無知者。
并砦禁地三百裡,盜耕不可禁,永清拓籍數千頃,置射士二千,聲聞敵廷。
降者引入帳下,待之不疑。
多得其死力。
徙秦鳳钤轄、河北沿邊安撫副使、知代州。
契丹無名求地,朝廷命韓缜分畫,永清貳焉,入對言:“疆境不可輕與人,臣職守土,不願行。
”固遣之,複上章陳利害,竟以母病辭。
曆高陽關、定州、泾原路钤轄,知泾州、保州,又為定州路副總管,終東上閣門使。
劉紹能字及之,保安軍人。
世為諸族巡檢,父懷忠,官内殿崇班、閣門祗候。
元昊叛,厚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懷忠毀印斬使,洎入寇,力戰以死。
錄紹能右班殿直,賜以名,為軍北巡檢。
擊破夏右樞密院黨移賞糧數萬衆于順甯。
夏人圍大順城,紹能為軍鋒,毀其栅,至奈王川,邀擊于長城嶺,熙甯中,又敗夏人于破啰川,皆策功最。
累遷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馬都監。
舊制,内屬者不與漢官齒,至是,悉如之,仍以其子襲故職。
元豐西讨,召詣阙,神宗訪以計,對曰:“師旅遠征,儲偫不繼為大患。
若俟西成後,因糧深入,乃可以得志。
”帝以為然,命統兩軍進讨。
紹能世世邊将,為敵所忌,每設疑以間之。
帝獨明其不然,手诏雲:“紹能戰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為間害之計耳。
”紹能捧诏感泣。
嘗坐讒逮對,按驗卒無實。
守邊圉四十七年,大小五十
書聞,帝震駭,于是轉運使李譓、秦希甫劾贍盜取二城财物,因此緻變;又殺心牟欽氈以滅口。
曾布言贍創造事端以生邊害,萬死不塞責。
诏貶右千牛将軍,房州安置。
言者論之不已,熙河又奏青唐諸族怨贍入骨髓,日圖報複,樞密院乞斬贍以謝一方。
诏配昌化軍,行至穰縣而缢。
崇甯初,蔡京入相,錢遹訟贍功;及王厚平鄯、廓,于是追贈保平軍節度觀察留後,除其子珏通事舍人。
張守約,字希參,濮州人。
以蔭主原州截原砦,招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萬一千帳。
為廣南走馬承受公事,當侬寇之後,二年四詣阙,陳南方利害,皆見納用,歐陽修薦其有智略、知邊事,擢知融州。
峒将吳侬恃險為邊患,捕誅之。
修複薦守約可任将帥,為定州路駐泊都監,徙秦鳳。
居職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頃以募射手,築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适巡邊,與之遇,不解鞍,簡兵五百逆戰,衆寡不侔,勢小卻。
夏人張兩翼來,守約挺身立陣前,自節金鼓,發強弩殪其酋,敵遂退。
神宗開拓熙河,召問曰:“王韶能辦事否?”對曰:“以天威臨之,當無不濟;但董氈忠勤效順,恐不宜侵逼。
”因請名古渭為軍,以根本隴右。
帝從之,建為通遠軍。
加通事舍人、熙河钤轄,仍統秦鳳羌兵駐通遠。
河州羌率衆三萬屯于敦波,欲複舊地,守約度洮水擊破之,取窖粟食軍。
羌老弱畜産走南山,左右欲邀之,雲可獲萬萬。
守約曰:“彼非敢迎戰,逃死耳,辄出者斬!”鬼章圍岷州,守約提敢死士鳴鼓張幟高山上,賊驚顧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領千七百人。
遷西上閣門使、知鎮戎軍,徙環州。
慕家族颉佷難制,搖動種落,勒兵讨擒之,餘遁入夏國。
守約駐師境上,檄取不置,居數日,械以來,斬于市。
從征靈武,至清遠軍,言于高遵裕曰:“此去靈州不三百裡,用以前軍先出,直搗其城。
今夏人以一方之力,應五路之師,橫山無人,靈州城中惟僧道數百。
若裹十日糧,疾馳三日可至,軍無事矣。
”又勸高遵裕令士衆護糧饷,以防抄掠,不聽,果以敗還。
守約有捍海南鹹平之功,亦不錄。
進為環慶都钤轄、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鳳副總管,領康州刺史。
夏人十萬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費不赀。
适歲饑,罷其役。
或曰:“如水害何?”守約曰:“歉歲勞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圖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禱而遷諸北,以殺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為沙碛。
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召還,道卒,年七十五。
守約典七州,皆有惠愛可紀。
神宗嘗謂武臣可任者,以燕達、劉昌祚、姚麟、王崇極、劉舜卿等對,其後皆為名将,時稱知人。
王文郁,字周卿,麟州新秦人。
以供奉官為府州巡檢。
韓琦薦其材,加閣門祗候、麟府駐泊都監。
熙甯讨夏國,文郁敗之吐渾河。
其将香崖夜遣使以劍為信,欲舉衆降,許之。
旦而至,與偕行,衆情忽變,噪以出。
文郁擊之,追奔二十裡。
據險大戰,矢下如雨,文郁徐引度河,謂吏士曰:“前追強敵,後背天險,韓信驅市人且破趙,況爾曹皆百戰骁勇邪?”士感奮進擊,夏人大潰,降其衆二千。
遷通事舍人。
夏人逾屈野河,掠塞上,文郁追至長城闆,盡奪所掠而還。
神宗召見,問曰:“向者招納香崖,群議不一,其為朕言之。
”對曰:“此乃緻敵上策,恨未能,多爾。
并邊生羌善馳突,識鄉導,傥能撫柔之,所謂以外夷而攻外夷也。
”帝于是決意招納,多獲其用。
知文郁善左射,并招其子弟閱肄殿庭,文郁九發八中,诏官其二子。
知鎮戎、德順軍,預定洮、河,遷左骐骥副使、知麟州。
夏衆踐稼,襲敗之,部使者劾為生事,奪郡印。
未幾,為熙河将。
李憲讨靈武,文郁得羌戶萬餘,遷路钤轄。
夏人圍蘭州,已奪兩關門,文郁募死士夜缒而下,持短兵突賊,即掃營去。
擢東上閣門使、知蘭州。
諜知夏人将大入,清野以俟,果舉國趨臯蘭,文郁乘城禦之,殺傷如積,圍九日而解,收其屍為京觀,加榮州團練使,以捧日、天武都指揮使為副都總管,以殿前都虞候知河州。
築安西城、金城關,進秦州防禦、冀州觀察使。
卒,年六十六。
周永清字肅之。
世家靈州,州陷,祖美歸京師。
永清以蔭從仕,宰相寵籍言其忠勇,加閣門祗候。
押時服賜夏國,至宥州,夏人受賜不跪,诘之,恐而跪。
遷通事舍人、渭州钤轄。
渭兵勁而陳伍不講,永清訓以李靖法。
帥蔡挺嘉其整,圖上之,诏推于諸道。
知德順軍,夏衆入寇,擊擒其酋呂效忠。
又募勇士夜馳百裡,搗賊巢穴,斬首三百級,俘數千人,獲橐駝、甲馬萬計。
城中無知者。
并砦禁地三百裡,盜耕不可禁,永清拓籍數千頃,置射士二千,聲聞敵廷。
降者引入帳下,待之不疑。
多得其死力。
徙秦鳳钤轄、河北沿邊安撫副使、知代州。
契丹無名求地,朝廷命韓缜分畫,永清貳焉,入對言:“疆境不可輕與人,臣職守土,不願行。
”固遣之,複上章陳利害,竟以母病辭。
曆高陽關、定州、泾原路钤轄,知泾州、保州,又為定州路副總管,終東上閣門使。
劉紹能字及之,保安軍人。
世為諸族巡檢,父懷忠,官内殿崇班、閣門祗候。
元昊叛,厚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懷忠毀印斬使,洎入寇,力戰以死。
錄紹能右班殿直,賜以名,為軍北巡檢。
擊破夏右樞密院黨移賞糧數萬衆于順甯。
夏人圍大順城,紹能為軍鋒,毀其栅,至奈王川,邀擊于長城嶺,熙甯中,又敗夏人于破啰川,皆策功最。
累遷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馬都監。
舊制,内屬者不與漢官齒,至是,悉如之,仍以其子襲故職。
元豐西讨,召詣阙,神宗訪以計,對曰:“師旅遠征,儲偫不繼為大患。
若俟西成後,因糧深入,乃可以得志。
”帝以為然,命統兩軍進讨。
紹能世世邊将,為敵所忌,每設疑以間之。
帝獨明其不然,手诏雲:“紹能戰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為間害之計耳。
”紹能捧诏感泣。
嘗坐讒逮對,按驗卒無實。
守邊圉四十七年,大小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