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一百一 儀衛六

關燈
幡,本幟也,貌幡幡然。

    有告止、傳教、信幡,皆绛帛,錯采為字,上有朱綠小蓋,四角垂羅文佩,系龍頭竿上。

    其錯采字下,告止為雙鳳,傳教為雙白虎,信幡為雙龍。

    又有绛引幡,制頗同此,作五色間暈,無字,兩角垂佩。

    中興為六角蓋,垂珠佩,下有橫木闆,作碾玉文。

    三幡,亦以錯采篆書“告止”、“傳教”、“信幡”。

     幢,制如節而五層,韬以袋,繡四神,随方色,朱漆柄。

    取《曲禮》“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之義。

    王公所給幢,黑漆柄,紫绫袋。

    中興,用生色袋。

      皂纛,本後魏纛頭之制。

    唐衛尉器用,纛居其一,蓋旄頭之遺像。

    制同旗,無文采,去金□首六腳。

    《後志》雲:“今制,皂邊皂斿,斿為火焰之形。

    ”金吾仗主之,每纛一人持,一人拓之。

    乘輿行,則陳于鹵簿,左右各六。

     绛麾,如幢,止三層,紫羅囊蒙之。

    王公麾,以紫绫袋。

     黃麾,古有黃、朱、纁三色,所以指麾也。

    漢鹵簿有前黃麾護駕禦史。

    宋制,绛帛為之,如幡,錯采成“黃麾’字,下繡交龍;朱漆竿,金龍首,上垂朱綠小蓋。

    神宗元豐二年,詳定朝會禦殿儀注所言: 按《周禮》“木辂建大麾,以田”,鄭氏曰:“大麾不在九旗之中。

    以正色言之,則黑,夏後氏所建。

    ”《禮記》曰:“有虞氏之旗,夏後氏緌。

    ”鄭氏曰:“緌,謂注旄牛尾于杠首。

    所謂大麾,《書》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孔穎達曰:“虞世但注旄,夏世始加旒縿。

    ”《西京雜記》,漢大駕有前黃麾。

    崔豹《古今注》:“麾,所以指麾,乘輿以黃,諸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

    ”《開元禮義纂》曰:“唐太宗法夏後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黃。

    ” 今禮有黃麾,其制十二幅。

    《開寶通禮義纂》曰:“黃,中央之色。

    此仗最近車辂,故以應像,取其居中,導達四方,含光大也。

    ”今鹵簿黃麾,以夏制言之,則狀不類旗;以漢制言之,則色又不黃。

    伏請制大麾一:注麾于竿首,則法夏後氏之制;其色正黃,則用漢制;以十二幅為旗,則取唐制;以一旒為之,則取今龍墀旗之制。

    當元會陳仗衛,建大黃麾一于當禦廂之前,以為表識。

    其當禦廂之後,則建黃麾幡二。

     并上大黃麾、黃麾幡制度。

    神宗批曰:“黃麾制度,考詳前志,終是可疑。

    今鑿而為之,植于大庭中外共瞻之地,或為博聞多識者所譏。

    宜且阙之,更俟讨求,黃麾幡仍舊。

    ” 氅,本緝鳥毛為之。

    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鵝毛、雞毛之制。

    《後志》雲:“今制有青、绯、皂、白、黃五色,上有朱蓋,下垂帶,帶繡禽羽,末綴金鈴。

    青則繡以孔雀,五角蓋;绯則繡以鳳,六角蓋;皂則繡以鵝,六角蓋;白亦以鵝,四角蓋;黃則以雞,四角蓋。

    每角綴垂佩,揭以朱竿,上如戟,加橫木龍首以系之。

    ” 金節,隋制也。

    黑漆竿,上施圓盤,周綴紅絲拂八層,黃繡龍袋籠之。

    王公以下皆有節,制同金節,韬以碧油。

     傘,古張帛避雨之制。

    今有方傘、大傘,皆赤質,紫表朱裡,四角銅螭首。

    六引内者,其制差小。

    哲宗元佑七年,太常寺言:《開元禮》大駕八角紫傘,王公已下四角青傘。

    今《鹵簿圖》但引紫傘,而無青傘之文。

    诏改用。

    紹興十三年将郊,诏傘、扇如舊制,拂扇等不以珠飾。

     蓋,本黃帝時有雲氣為花FM之象,因而作也。

    宋有花蓋、導蓋,皆赤質,如傘而圓,瀝水繡花龍。

    又有曲蓋,差小,惟乘輿用之。

    人臣則親王或賜之,而以青缯繡瑞草焉。

     睥睨,如華蓋而小。

     扇筤,绯羅繡扇二,绯羅繡曲蓋一,并内臣馬上執之。

    駕頭在細仗前,扇筤在乘輿後。

    大駕、法駕、鸾駕,常出并用之。

    扇圓,徑四尺二寸,柄長八尺三寸,黃茸繡團龍,仍用金塗銅飾。

    扇有朱團及雉尾四等。

    朱團繡雲鳳或雜花,黑漆柄,金銅飾。

    雉尾皆方,繡雉尾之狀,有三等:大雉扇長五尺二寸,闊三尺七寸;中扇、小扇遞減二寸。

    下方上殺,以绯羅繡雉尾之狀,中有雙孔雀雜花,下施黑漆橫木長柄,以金塗銅飾。

    乘輿出入,必以前持鄣蔽。

    凡朔望朝賀、行冊禮,皇帝升禦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禮畢駕退,又索扇如初。

    蓋謂天子升降俯仰,衆人皆得見之,非肅穆之容,故必合扇以鄣焉。

     罕、畢,像“畢、昴為天階”,故為前引,皆赤質,金銅飾,朱藤結網,金獸面。

    罕方,上有二螭首銜紅絲拂;畢圓,如扇。

      香镫,唐制也。

    朱漆案,绯繡花龍衣,上設金塗香爐、燭台。

    長竿二,輿士八人。

    金塗銀火鐐、香匙副之。

     大角,黑漆畫龍,紫繡龍袋。

      長鳴、次鳴、大小橫吹,五色衣幡,绯掌畫交龍。

    《樂令》,三品已上,绯掌畫蹲豹。

     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