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九十八 儀衛三

關燈
;第五,禦史大夫;第六,兵部尚書。

    以上各用本品鹵簿。

      次纛十二。

    每纛一人持,一人托,四人扯,騎二人押。

     次犦槊騎八,押衙四人騎引。

     左右金吾上将軍四人,将軍四人,大将軍各一人,折沖都尉一人。

    大将軍、都尉并夾以犦槊二,每槊一人執,二人夾,纛槊皆中道。

     次清遊隊。

    左右道。

     白澤旗二,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左右金吾折沖都尉各一人領。

     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

    次左右金吾十六騎,左右道,主帥各一人分領。

     弩八,弓箭十二,槊十二。

    次夾道佽飛,騎。

    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領。

     虞候佽飛四十八人,鐵甲佽飛二十四人。

     次前隊殳仗。

    左右道。

     左右領軍衛将軍各一人,犦槊四人,主帥四人,殳八十,叉八十;相間。

     左右武衛屯衛主帥各四人,殳各五十人,叉各五十人;左右骁衛主帥四人,殳四十,叉四十。

    次朱雀旗一,中道,一人持,二人引,二人夾。

     弩四,弓箭十六。

    次龍旗十二。

    中道,并一人執,二人引,二人護後;副竿二,皆騎,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領。

     風伯、雨師旗各一,雷公、電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左、右攝提旗各一,北鬥旗一。

    次指南、記裡鼓、白鹭、鸾旗、崇德、皮軒車。

    左右金吾衛果毅都尉各一人,來往檢校。

    次引駕十二重。

    中道,并騎。

     弩八,弓箭八,槊八。

     次太常前部鼓吹。

    令二人,府史四人從。

     □鼓十二在左,主帥四人騎領。

     金钲十二在右,主帥四人騎領。

     大鼓百二十,主帥二十人騎領。

     長鳴百二十,主帥六人騎領。

     铙鼓十二,主帥四人騎領。

     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大橫吹百二十,主帥十人騎領。

     節鼓二,笛二十四,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鼓十二在左,主帥二人騎領。

      金钲十二在右,主帥二人騎領。

      小鼓百二十,主帥十人騎領。

      中鳴百二十,主帥六人騎領。

     羽葆鼓十二,主帥四人騎領。

     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

     次司天監一人,騎,引相風、刻漏,中道。

    令史一人,排列官二人,騎從。

    相風烏輿一,匠人一。

     交龍钲、鼓各一,司晨、典事各一人騎從。

     鐘樓、鼓樓各一,行漏輿一,漏刻生四人從。

     清道二人,十二神輿一。

    司天官一人押。

     次持钑前隊。

    中道。

      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校尉二人。

    绛引幡一,金節十二,罕一在左,畢一在右,朱雀幢一,叉一。

      青龍、白虎幢各一,分左右。

    叉各一。

      導蓋一。

    叉一。

      稱長一人,钑戟二百八十人,分左右;左右武衛将軍各一人,校尉四人,分左右。

    次殿中侍禦史二人,黃麾一。

    騎二夾。

     次前部馬隊。

    左右隊。

     第一隊,角宿、亢宿、鬥宿、牛宿旗各一,執次同龍墀旗,角、亢在左,鬥、牛在右,餘隊同此。

     左右金吾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并分左右,餘隊皆同。

     第二隊,氐宿、房宿、女宿、虛宿旗各一,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三、第四隊。

      第三隊心宿、危宿旗各一;第四隊尾宿、室宿旗各一;第五隊箕宿、壁宿旗各一,左右領軍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六隊奎宿、井宿旗各一,左右屯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七隊婁宿、鬼宿旗各一,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八、第九隊。

      第八隊胃宿、柳宿旗各一;第九隊昴宿、星宿旗各一;第十隊畢宿、張宿旗各一,左右骁衛折沖都尉各三人分領;兼第十一、十二隊。

     第十一隊觜宿、翼宿旗各一;第十二隊參宿、轸宿旗各一。

     次步甲前隊。

    左右道。

      犦槊四,左右領軍衛将軍各一人檢校。

    第一隊,鹖雞旗二,引、執同馬隊。

     左右領軍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赤鍪甲、弓箭六十;第二隊,貔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赤鍪甲、刀盾六十;第三隊,玉馬旗二,左右領軍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青鍪甲、弓箭六十;第四隊,三角獸旗二,左右領軍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青鍪甲、刀盾六十;第五隊,黃鹿旗二,左右屯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黑鍪甲、弓箭六十;第六隊,飛麟旗二,左右屯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黑鍪甲、刀盾六十;第七隊,駃騠旗二,左右武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白鍪甲、弓箭六十;第八隊,鸾旗二,左右武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白鍪甲、刀盾六十;第九隊,麟旗二,左右骁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弓箭六十;第十隊,馴象旗二,左右骁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刀盾六十;第十一隊,玉兔旗二,左右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弓箭六十;第十二隊,辟邪旗二,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黃鍪甲、刀盾六十。

     次前部黃麾仗。

    左右道。

     绛引幡二十;第一部,左右領軍衛大将軍各一人檢校,兼檢校第二部。

     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主帥二人。

     龍頭竿赤氅二十,揭鼓二,儀锽五色幢二十,龍頭竿小孔雀氅二十,小戟二十,揭鼓二,龍頭竿五色鵝毛氅二十,弓箭二十,龍頭雞毛氅二十,朱縢盾二十,龍頭竿繡氅二十,弓箭二十,槊二十,揭鼓二,綠縢盾二十;第二部,左右領軍衛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主帥及氅锽等并同第一部,餘準此。

     第三部,左右屯衛大将軍各一人檢校,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第四部,左右武衛大将軍各一人檢校,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第五部,左右骁衛大将軍各一人檢校;兼檢校第六部,折沖都尉各一人分領。

    第六部,左右衛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領。

     次六軍儀仗。

    中道,在殿中黃麾後。

     左右神武軍統軍各一人,本軍旗二,一人執,一人引,二人夾,都頭各一人騎押。

     吏兵、力士旗各五,白幹槍五十,柯舒十,镫仗八,相間。

      排闌旗二十,掩尾天馬旗二。

    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并同神武軍。

    惟羽林用赤豹、黃熊旗各五,龍武用龍君、虎君旗各五。

     次引駕旗十六,中道,執人同六軍旗。

      十二辰旗各一,天王旗四。

    排仗通直官二人騎領。

     次龍墀旗十三,中道,各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排仗将二人騎領。

     天下太平旗一,青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旗各一,金鸾、金鳳旗各一,獅子旗二,日旗、月旗各一,君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