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入谕之曰:“汝久在邊陲,屢立戰功。
昨遣樞密使仆散忽土、留守石抹懷忠等讨契丹,師久無功,已置諸法。
今命汝與都統白彥敬、副統纥石烈志甯進讨。
”因賜具裝廄馬四疋。
鈔兀與彥敬等至北京,未能進。
會世宗即位遼陽,鈔兀迎谒,遷輔國上将軍,與都統吾劄忽、副統渾坦讨窩斡。
鈔兀行至窊曆,與窩斡遇,左軍小卻,鈔兀挺槍馳入其陣,手殺二十餘人,賊乃退。
元帥仆散忠義自花道追之,鈔兀以前鋒追及于陷泉,遂大敗之。
事平,遷西北路招讨使,改東北路。
鈔兀與完顔思敬有隙,思敬為北京留守,奉诏至招讨司,鈔兀不出餞。
世宗聞之,遣使切責之曰:“卿本大抃紮也,起身細微。
受國厚恩,累曆重任,乃以私憾,不餞诏使。
當内省自訟,後勿複爾。
朕不能再三曲恕汝也。
”既而思敬為平章政事,東北路招讨使鈔兀以私取諸部進馬,事覺被逮,将赴京師。
鈔兀為人尚氣,次海濱縣,慨然曰:“吾豈能為思敬辱哉!”遂缢而死。
十九年,诏以鈔兀舊功,授其子和尚世襲布輝猛安徒胡眼謀克。
孛術魯定方,本名阿海,内吉河人也。
材勇絕倫。
海陵素聞其名。
天德初,召授武義将軍,充護衛。
數月,轉十人長,遷宿直将軍,賜予甚厚。
尋為殿前右衛将軍,又三月,擢殿前右副點檢,世襲猛安,改左副點檢。
出為河南尹,改彰德軍節度使。
海陵南伐,定方為神勇軍都總管。
大定二年,宋人陷汝州,河南統軍使宗尹遣定方将兵四千往取之。
汝州東南及北面皆山林險阻,不可以騎軍戰。
是時,宋兵由鴉路出沒,定方至襄城,得敵虛實,遂牒谕汝州屬縣曰:“我率許州戍兵十二萬徑取汝州,爾等可備糧草二十萬,使人揚言欲據要路絕宋兵往來。
”既而定方引兵趨鴉路,宋人聞之,果棄城遁去。
定方至魯山境,知宋兵已去,遂遣輕騎二百追至布褲叉,擊敗之,遂複汝州。
授鳳翔尹。
宋人阻邊,以本職行河南道軍馬副統,率步騎六萬,将由壽州進軍,次亳州。
宋李世輔陷宿州,定方從左副元帥志甯戰于城下。
時天大暑,定方督戰,馳突敵陣中,出入數四,渴甚,因出陣下馬取水,為人所害,年四十四。
上聞而闵之,诏有司緻祭,赙銀五百兩、重彩二十端,贈金紫光祿大夫。
夾谷胡剌,上京宋葛屯猛安人。
初在左副元帥撻懶帳下,有戰功,授武德将軍,襲其父謀克。
正隆末,山東盜起,胡剌為行軍猛安讨賊,遇賊千五百人于徐州南,敗之。
山東路統軍司選諸軍八百人作十謀克,胡剌将之,與骁騎軍皆隸點檢司。
行至淮南,海陵遣以騎兵三百二十往揚州,敗宋兵千五百人于宣化鎮。
仆散忠義伐宋,胡剌領萬戶由泗州進戰,遇敵于宿州,殁于陣,贈鎮國上将軍。
蒲察斡論,上京益速河人,徙臨潢。
祖忽土華,父馬孫,俱贈金紫光祿大夫。
斡論剛毅有技能。
天輔初,以功臣子充護衛,遷左衛将軍、定武軍節度使,召為右副都點檢。
天德初,授世襲臨潢府路曷呂斜魯猛安,改東平尹,賜錢千萬,累除河南尹。
海陵伐宋,以本官為右領軍都監。
大定二年,仍為河南尹,兼河南路都統軍使。
宋以萬人據壽安縣,嵩州刺史石抹突剌、押軍萬戶徒單賽補以騎兵三百巡邏,遇于縣東,請師于斡論。
斡論使猛安完顔鹘沙虎率七百人助之。
宋兵多,突剌使士卒下馬,跪而射之。
宋兵不能當,走入縣城。
突剌進逼之,宋人棄城去,追及于鐵索口,複大敗之,遂複壽安。
改北京留守、大定尹,卒官。
夾谷查剌,隆州失撒古河人也。
祖不剌速,國初授世襲曷懶兀主猛安、曷懶路總管。
父謝奴,官至工部尚書。
查剌狀貌魁偉,善女直、契丹書。
天德初,以功臣子充護衛。
二年,授武義将軍。
未幾,擢符寶郎,凡再考,出為泺州刺史,改知平定軍事。
海陵南征,為武威軍副都總管。
軍還,大定二年,授景州刺史,遷同知京兆尹。
時彰化軍節度使宗室璋等與宋将吳璘相拒于德順州,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遣查剌與諸将議破敵策。
璋等議曰:“我兵雖屢勝,而敵兵不退者,知我軍少故也。
須都監親至,方可破敵。
”于是合喜領兵四萬至,遂下德順州。
入為殿前右衛将軍,襲父猛安,改左衛将軍,遷右副點檢。
有疾,丞相良弼視之,謂所親曰:“此人國器也。
他人有疾,吾未嘗往焉。
”九年,出為東北路招讨使兼德昌軍節度使,乃賜金帶。
到官,治有勤績,邊境以安。
其斷獄公平,道不拾遺。
遷臨潢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蕃部畏服。
改西北路招讨使。
上遣使宣谕曰:“今諸部初附,命汝撫綏,當使治聲達于朕聽。
”大定十二年卒。
查剌性忠實,内明敏,每論大事,超越倫輩。
太師勖嘗曰:“查剌不學而知,方之古人,如此者鮮矣。
” 贊曰:陷泉之捷,震電烨烨。
符離之克,我勢攸赫。
隴、坻扌雹扌暴,淮、濄鈎鈲,成矣。
故列叙諸将之功焉。
昨遣樞密使仆散忽土、留守石抹懷忠等讨契丹,師久無功,已置諸法。
今命汝與都統白彥敬、副統纥石烈志甯進讨。
”因賜具裝廄馬四疋。
鈔兀與彥敬等至北京,未能進。
會世宗即位遼陽,鈔兀迎谒,遷輔國上将軍,與都統吾劄忽、副統渾坦讨窩斡。
鈔兀行至窊曆,與窩斡遇,左軍小卻,鈔兀挺槍馳入其陣,手殺二十餘人,賊乃退。
元帥仆散忠義自花道追之,鈔兀以前鋒追及于陷泉,遂大敗之。
事平,遷西北路招讨使,改東北路。
鈔兀與完顔思敬有隙,思敬為北京留守,奉诏至招讨司,鈔兀不出餞。
世宗聞之,遣使切責之曰:“卿本大抃紮也,起身細微。
受國厚恩,累曆重任,乃以私憾,不餞诏使。
當内省自訟,後勿複爾。
朕不能再三曲恕汝也。
”既而思敬為平章政事,東北路招讨使鈔兀以私取諸部進馬,事覺被逮,将赴京師。
鈔兀為人尚氣,次海濱縣,慨然曰:“吾豈能為思敬辱哉!”遂缢而死。
十九年,诏以鈔兀舊功,授其子和尚世襲布輝猛安徒胡眼謀克。
孛術魯定方,本名阿海,内吉河人也。
材勇絕倫。
海陵素聞其名。
天德初,召授武義将軍,充護衛。
數月,轉十人長,遷宿直将軍,賜予甚厚。
尋為殿前右衛将軍,又三月,擢殿前右副點檢,世襲猛安,改左副點檢。
出為河南尹,改彰德軍節度使。
海陵南伐,定方為神勇軍都總管。
大定二年,宋人陷汝州,河南統軍使宗尹遣定方将兵四千往取之。
汝州東南及北面皆山林險阻,不可以騎軍戰。
是時,宋兵由鴉路出沒,定方至襄城,得敵虛實,遂牒谕汝州屬縣曰:“我率許州戍兵十二萬徑取汝州,爾等可備糧草二十萬,使人揚言欲據要路絕宋兵往來。
”既而定方引兵趨鴉路,宋人聞之,果棄城遁去。
定方至魯山境,知宋兵已去,遂遣輕騎二百追至布褲叉,擊敗之,遂複汝州。
授鳳翔尹。
宋人阻邊,以本職行河南道軍馬副統,率步騎六萬,将由壽州進軍,次亳州。
宋李世輔陷宿州,定方從左副元帥志甯戰于城下。
時天大暑,定方督戰,馳突敵陣中,出入數四,渴甚,因出陣下馬取水,為人所害,年四十四。
上聞而闵之,诏有司緻祭,赙銀五百兩、重彩二十端,贈金紫光祿大夫。
夾谷胡剌,上京宋葛屯猛安人。
初在左副元帥撻懶帳下,有戰功,授武德将軍,襲其父謀克。
正隆末,山東盜起,胡剌為行軍猛安讨賊,遇賊千五百人于徐州南,敗之。
山東路統軍司選諸軍八百人作十謀克,胡剌将之,與骁騎軍皆隸點檢司。
行至淮南,海陵遣以騎兵三百二十往揚州,敗宋兵千五百人于宣化鎮。
仆散忠義伐宋,胡剌領萬戶由泗州進戰,遇敵于宿州,殁于陣,贈鎮國上将軍。
蒲察斡論,上京益速河人,徙臨潢。
祖忽土華,父馬孫,俱贈金紫光祿大夫。
斡論剛毅有技能。
天輔初,以功臣子充護衛,遷左衛将軍、定武軍節度使,召為右副都點檢。
天德初,授世襲臨潢府路曷呂斜魯猛安,改東平尹,賜錢千萬,累除河南尹。
海陵伐宋,以本官為右領軍都監。
大定二年,仍為河南尹,兼河南路都統軍使。
宋以萬人據壽安縣,嵩州刺史石抹突剌、押軍萬戶徒單賽補以騎兵三百巡邏,遇于縣東,請師于斡論。
斡論使猛安完顔鹘沙虎率七百人助之。
宋兵多,突剌使士卒下馬,跪而射之。
宋兵不能當,走入縣城。
突剌進逼之,宋人棄城去,追及于鐵索口,複大敗之,遂複壽安。
改北京留守、大定尹,卒官。
夾谷查剌,隆州失撒古河人也。
祖不剌速,國初授世襲曷懶兀主猛安、曷懶路總管。
父謝奴,官至工部尚書。
查剌狀貌魁偉,善女直、契丹書。
天德初,以功臣子充護衛。
二年,授武義将軍。
未幾,擢符寶郎,凡再考,出為泺州刺史,改知平定軍事。
海陵南征,為武威軍副都總管。
軍還,大定二年,授景州刺史,遷同知京兆尹。
時彰化軍節度使宗室璋等與宋将吳璘相拒于德順州,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遣查剌與諸将議破敵策。
璋等議曰:“我兵雖屢勝,而敵兵不退者,知我軍少故也。
須都監親至,方可破敵。
”于是合喜領兵四萬至,遂下德順州。
入為殿前右衛将軍,襲父猛安,改左衛将軍,遷右副點檢。
有疾,丞相良弼視之,謂所親曰:“此人國器也。
他人有疾,吾未嘗往焉。
”九年,出為東北路招讨使兼德昌軍節度使,乃賜金帶。
到官,治有勤績,邊境以安。
其斷獄公平,道不拾遺。
遷臨潢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蕃部畏服。
改西北路招讨使。
上遣使宣谕曰:“今諸部初附,命汝撫綏,當使治聲達于朕聽。
”大定十二年卒。
查剌性忠實,内明敏,每論大事,超越倫輩。
太師勖嘗曰:“查剌不學而知,方之古人,如此者鮮矣。
” 贊曰:陷泉之捷,震電烨烨。
符離之克,我勢攸赫。
隴、坻扌雹扌暴,淮、濄鈎鈲,成矣。
故列叙諸将之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