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姑宜假借。
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輕孰重?國家所恃以立者,紀綱耳,紀綱不明,故下敢輕冒。
惟當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無争,是為長久之術。
”趣有司按問,自是軍民之争遂息。
北京民曹貴謀反,大理議廷中,謂貴等陰謀久不能發,在法“詞理不能動衆,威力不足率人”,罪止論斬。
石是之。
又議從坐,久不能決。
石曰:“罪疑惟輕。
”入,詳奏其狀,上從之,緣坐皆免死。
北鄙歲警,朝廷欲發民穿深塹以禦之。
石與丞相纥石烈良弼皆曰:“不可。
古築長城備北,徒耗民力,無益于事。
北俗無定居,出沒不常,惟當以德柔之。
若徒深塹,必當置戍,而塞北多風沙,曾未期年,塹已平矣。
不可疲中國有用之力,為此無益。
”議遂寝。
是皆足稱雲。
世宗在位幾三十年,尚書令凡四人:張浩以舊官,完顔守道以功,徒單克甯以顧命,石以定策,他無及者。
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
子獻可、逵可。
獻可字仲和,大定十年,中進士第。
世宗喜曰:“太後家有子孫舉進士,甚盛事也。
”累官戶部員外郎,坐事降清水令,召為大興少尹,遷戶部侍郎,累遷山東提刑使。
卒。
衛紹王即位,以元舅贈特進,追封道國公。
子道安,擢符寶郎。
完顔福壽,曷速館人也。
父合住,國初來歸,授猛安。
天眷二年,福壽襲父合住職,授定遠大将軍,累加金吾衛上将軍。
海陵省并猛安謀克,遂停封。
正隆末,海陵伐宋,福壽領婁室、台答藹二猛安由山東道進至泰安。
既受甲,福壽乃誘将校北還,而高忠建、盧萬家奴等亦各率衆萬餘俱歸東京,欲共立世宗。
至遼口,世宗遣徒單思忠、府吏張謀魯瓦等來迎,察其去就。
思忠等以數騎馳入軍中,見福壽等問曰:“将軍何為至此?”福壽等向南指海陵而言曰:“此人失道,不能保天下。
國公乃太祖皇帝親孫,我輩欲推戴為主,以此來耳。
”諸軍皆東向拜,呼萬歲。
為書以授思忠。
于是督諸軍渡遼水,徑至東京城下,即谕軍士擐甲入衛宮城,殺高存福等。
明日,與諸将及東京吏民從婆速路兵馬都總管完顔謀衍勸進。
世宗即位,以福壽為元帥右監軍,賜以銀币禦馬。
初,謀衍之至也,大會諸軍,以福壽之軍居左,高忠建軍居右。
忠建曰:“何以我軍為右軍?”謀衍曰:“樹置在我,爾曷敢言!”福壽曰:“始建大事,左右軍高下何足争也。
”遂讓忠建為左軍。
世宗聞而賢之。
未幾,從完顔謀衍讨白彥敬、纥石烈志甯于北京。
是冬,上聞臨潢尹兼元帥左都監吾紮忽等與窩斡戰不利,命福壽将兵進讨。
已敗賊,俘獲生口萬計。
世宗以纥石烈志甯代之,召還,授興平軍節度使,複其世襲猛安,尋領濟州路諸軍事。
大定三年,卒。
獨吉義,本名鹘魯補,曷速館人也。
徙居遼陽之阿米吉山。
祖回海,父秘剌。
改國二年,曷速館來附,秘剌領戶三百,遂為謀克。
秘剌長子照屋,次子忽史與義同母。
秘剌死,忽史欲承謀克。
義曰:“長兄雖異母,不可奪也。
”忽史乃以謀克歸照屋,人鹹義之。
義以質子至上京。
善女直、契丹字,為管勾禦前文字。
天會十五年,擢右監門衛大将軍,除甯化州刺史。
察廉,遷疊剌部族節度使、複州防禦使,改卓魯部族節度使、河南路統軍都監,為武勝軍節度使。
邊郡妄稱寇至,統軍司徙居民于汴,義獨不聽,日與官屬擊球遊宴。
統軍司使人責之,義曰:“太師梁王南伐淮南,死者未葬,亡者未複,彼豈敢先發?此城中有榷場,若自動,彼将謂我無人。
”既而果無事,統軍謝之,請以沿邊唐州等處諸軍猛安皆隸于義。
貞元元年,改唐古部族節度使,為彰化軍,改利涉軍節度使。
是時,海陵伐宋,諸軍往往逃歸,而世宗在東京得衆心。
都統白彥敬自北京使人陰結義,欲與共圖世宗。
頃之,世宗即位,義即日來歸,具陳所以與彥敬密謀者。
世宗嘉其不欺,以為參知政事。
上謂義曰:“正隆率諸道兵伐宋,若反IM北指,則計将安出?”義曰:“正隆多行無道,殺其嫡母,阻兵虐衆,必将自斃。
陛下太祖之孫,即位此其時也。
”上曰:“卿何以知之?”義曰:“陛下此舉若太早,則正隆未渡淮,太遲則窩斡必太熾。
今正隆已渡淮,窩斡未至太盛,将士在南,家屬皆在此,惟早幸中都為便。
”上嘉納之。
次榛子嶺,世宗聞海陵死于軍中,謂義曰:“信如卿所料。
”大定二年,罷為益都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賜金五十兩、銀五百兩。
三年,以疾緻仕。
四年,薨于家,年七十一。
子和尚,大定初,除應奉翰林文字,佩金牌。
陀滿訛裡也子撒曷辇充護衛,司吏王得兒加保義校尉,皆佩銀牌。
持诏書宣谕中都以南州郡,及往南京谕太傅張浩。
中道聞海陵遇害,南京及都督府皆奉表賀,乃止。
和尚為奉使,擅廢置州縣官,辄行殺戮,诏尚書省鞫治之。
十九年,诏以義孫引壽為斜魯答阿世
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輕孰重?國家所恃以立者,紀綱耳,紀綱不明,故下敢輕冒。
惟當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無争,是為長久之術。
”趣有司按問,自是軍民之争遂息。
北京民曹貴謀反,大理議廷中,謂貴等陰謀久不能發,在法“詞理不能動衆,威力不足率人”,罪止論斬。
石是之。
又議從坐,久不能決。
石曰:“罪疑惟輕。
”入,詳奏其狀,上從之,緣坐皆免死。
北鄙歲警,朝廷欲發民穿深塹以禦之。
石與丞相纥石烈良弼皆曰:“不可。
古築長城備北,徒耗民力,無益于事。
北俗無定居,出沒不常,惟當以德柔之。
若徒深塹,必當置戍,而塞北多風沙,曾未期年,塹已平矣。
不可疲中國有用之力,為此無益。
”議遂寝。
是皆足稱雲。
世宗在位幾三十年,尚書令凡四人:張浩以舊官,完顔守道以功,徒單克甯以顧命,石以定策,他無及者。
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
子獻可、逵可。
獻可字仲和,大定十年,中進士第。
世宗喜曰:“太後家有子孫舉進士,甚盛事也。
”累官戶部員外郎,坐事降清水令,召為大興少尹,遷戶部侍郎,累遷山東提刑使。
卒。
衛紹王即位,以元舅贈特進,追封道國公。
子道安,擢符寶郎。
完顔福壽,曷速館人也。
父合住,國初來歸,授猛安。
天眷二年,福壽襲父合住職,授定遠大将軍,累加金吾衛上将軍。
海陵省并猛安謀克,遂停封。
正隆末,海陵伐宋,福壽領婁室、台答藹二猛安由山東道進至泰安。
既受甲,福壽乃誘将校北還,而高忠建、盧萬家奴等亦各率衆萬餘俱歸東京,欲共立世宗。
至遼口,世宗遣徒單思忠、府吏張謀魯瓦等來迎,察其去就。
思忠等以數騎馳入軍中,見福壽等問曰:“将軍何為至此?”福壽等向南指海陵而言曰:“此人失道,不能保天下。
國公乃太祖皇帝親孫,我輩欲推戴為主,以此來耳。
”諸軍皆東向拜,呼萬歲。
為書以授思忠。
于是督諸軍渡遼水,徑至東京城下,即谕軍士擐甲入衛宮城,殺高存福等。
明日,與諸将及東京吏民從婆速路兵馬都總管完顔謀衍勸進。
世宗即位,以福壽為元帥右監軍,賜以銀币禦馬。
初,謀衍之至也,大會諸軍,以福壽之軍居左,高忠建軍居右。
忠建曰:“何以我軍為右軍?”謀衍曰:“樹置在我,爾曷敢言!”福壽曰:“始建大事,左右軍高下何足争也。
”遂讓忠建為左軍。
世宗聞而賢之。
未幾,從完顔謀衍讨白彥敬、纥石烈志甯于北京。
是冬,上聞臨潢尹兼元帥左都監吾紮忽等與窩斡戰不利,命福壽将兵進讨。
已敗賊,俘獲生口萬計。
世宗以纥石烈志甯代之,召還,授興平軍節度使,複其世襲猛安,尋領濟州路諸軍事。
大定三年,卒。
獨吉義,本名鹘魯補,曷速館人也。
徙居遼陽之阿米吉山。
祖回海,父秘剌。
改國二年,曷速館來附,秘剌領戶三百,遂為謀克。
秘剌長子照屋,次子忽史與義同母。
秘剌死,忽史欲承謀克。
義曰:“長兄雖異母,不可奪也。
”忽史乃以謀克歸照屋,人鹹義之。
義以質子至上京。
善女直、契丹字,為管勾禦前文字。
天會十五年,擢右監門衛大将軍,除甯化州刺史。
察廉,遷疊剌部族節度使、複州防禦使,改卓魯部族節度使、河南路統軍都監,為武勝軍節度使。
邊郡妄稱寇至,統軍司徙居民于汴,義獨不聽,日與官屬擊球遊宴。
統軍司使人責之,義曰:“太師梁王南伐淮南,死者未葬,亡者未複,彼豈敢先發?此城中有榷場,若自動,彼将謂我無人。
”既而果無事,統軍謝之,請以沿邊唐州等處諸軍猛安皆隸于義。
貞元元年,改唐古部族節度使,為彰化軍,改利涉軍節度使。
是時,海陵伐宋,諸軍往往逃歸,而世宗在東京得衆心。
都統白彥敬自北京使人陰結義,欲與共圖世宗。
頃之,世宗即位,義即日來歸,具陳所以與彥敬密謀者。
世宗嘉其不欺,以為參知政事。
上謂義曰:“正隆率諸道兵伐宋,若反IM北指,則計将安出?”義曰:“正隆多行無道,殺其嫡母,阻兵虐衆,必将自斃。
陛下太祖之孫,即位此其時也。
”上曰:“卿何以知之?”義曰:“陛下此舉若太早,則正隆未渡淮,太遲則窩斡必太熾。
今正隆已渡淮,窩斡未至太盛,将士在南,家屬皆在此,惟早幸中都為便。
”上嘉納之。
次榛子嶺,世宗聞海陵死于軍中,謂義曰:“信如卿所料。
”大定二年,罷為益都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賜金五十兩、銀五百兩。
三年,以疾緻仕。
四年,薨于家,年七十一。
子和尚,大定初,除應奉翰林文字,佩金牌。
陀滿訛裡也子撒曷辇充護衛,司吏王得兒加保義校尉,皆佩銀牌。
持诏書宣谕中都以南州郡,及往南京谕太傅張浩。
中道聞海陵遇害,南京及都督府皆奉表賀,乃止。
和尚為奉使,擅廢置州縣官,辄行殺戮,诏尚書省鞫治之。
十九年,诏以義孫引壽為斜魯答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