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一

關燈
靜江軍節度使知涿州,察廉最,進官一階。

    皇子魏王道濟遙領中京,以玄素為魏王府同提點,尋改鎮西軍節度使,遷東京路都轉運使,改興平軍節度使。

    正隆末年,天下盜起,玄素發民夫增築城郭,同僚谏止之,不聽。

    未幾,寇掠鄰郡,皆無備,而興平獨安。

    世宗即位,玄素來見于東京。

    玄素在東京,希海陵旨,言世宗嘗取在官黃糧,及摭其數事。

    至是來見,世宗一切不問。

    玄素與李石力言宜早幸燕京,上深然之。

    遷戶部尚書,出鎮定武,遂緻仕。

    年八十四,卒。

      玄素厚而剛毅,人畏憚之。

    往往以片紙署字其上治瘧疾,辄愈,人皆異之。

     汝弼,字仲佐,父玄征,彰信軍節度使,玄素之兄也。

    汝弼初以父廕補官。

    正隆二年,中進士第,調沈州樂郊縣主簿。

    玄征妻高氏與世宗母貞懿皇後有屬,世宗納玄征女為次室,是為元妃。

    張氏生趙王允中。

    世宗即位于遼陽,汝弼與叔玄素俱往歸之,擢應奉翰林文字。

     世宗禦翠巒閣,召左司郎中高衎及汝弼問曰:“近日除授,外議何如?宜以實奏,毋少隐也。

    有不可用者當改之。

    ”衎、汝弼皆無以對。

    自皇統以來,内藏諸物費用無度,吏夤緣為奸,多亡失。

    汝弼與宮籍直長高公穆、入殿小底王添兒閱實之,以類為籍,作四庫以貯之。

    于是,内藏庫使王可道等皆杖一百,汝弼等各進階。

    頃之,兼修起居注,轉右司員外郎。

    母憂去官。

    起複吏部郎中,累遷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

     诏徙女直猛安謀克于中都,給以近郊官地,皆?脊薄。

    其腴田皆豪民久佃,遂專為己有。

    上出獵,猛安謀克人前訴所給地不可種藝,诏拘官田在民久佃者與之。

    因命汝弼議其事。

    請“條約立限,令百姓自陳。

    過限,許人首告,實者與賞。

    ”上可其奏。

    仍遣同知中都轉運使張九思拘籍之。

     上問:“高麗、夏皆稱臣。

    使者至高麗,與王抗禮。

    夏王立受,使者拜,何也?”左丞襄對曰:“故遼與夏為甥舅,夏王以公主故,受使者拜。

    本朝與夏約和,用遼故禮,所以然耳。

    ”汝弼曰:“誓書稱一遵遼國舊儀,今行之已四十年,不可改也。

    ”上曰:“卿等言是也。

    ”上聞尚書省除授小官多不稱職,召汝弼至香閣謂之曰:“他宰相年老,卿等宜盡心。

    ”汝弼對曰:“材薄不足以副聖意耳。

    ”進拜尚書右丞。

    于是,戶部粜官倉粟,汝弼請使暖湯院得籴之。

    上讓曰:“汝欲積陰德邪?何區區如此。

    ” 左丞相徒單克甯得解政務,為樞密使。

    是日,汝弼亦懷表乞緻仕。

    上使人止之曰:“卿年未老,未可退也。

    ”進左丞,與族弟參知政事汝霖同日拜,族裡以為榮。

    有年未六十而乞緻仕者,上不許。

    汝弼曰:“聖旨嘗許六十緻仕。

    ”上責之曰:“朕嘗許至六十者緻仕,不許未六十者。

    且朕言六十緻仕,是則可行,否則當言。

    卿等不言,皆此類也。

    ”久之,坐擅增諸皇孫食料,與丞相守道、右丞粘割斡特剌、參政張汝霖各削官一階。

    上曰:“準法當解職,但示薄責耳。

    ”汝弼在病告,上謂宰相曰:“汝弼久居執政,練習制度,頗能斟酌人材,而用心不正。

    ”乃罷為廣甯尹,賜通犀帶。

     汝弼為相,不能正谏。

    上所欲為,則順而導之,所不欲為,則微言以觀其意。

    上責之,則婉辭以引過,終不忤之也。

    而上亦知之。

    且黩貨,以計取諸家名園甲第珍玩奇好,士論薄之。

    二十七年,薨。

     汝弼既與永中,甥舅,陰相為黨。

    章宗即位,汝弼妻高氏每以邪言怵永中,觊非望,畫永中母像,侍奉祈祝,使術者推算永中。

    有司鞫治,高氏伏誅。

    事連汝弼,上以事覺在汝弼死後,得免削奪。

      耶律安禮,本名納合,系出遙辇氏。

    幼孤,事母以孝聞。

    遼季,間關避難,未嘗一日怠溫凊。

    入朝,當路者重其行義,使主帥府文字,授左班殿直。

    天眷初,從元帥于山西。

    母喪,不克歸葬,主帥憐之,赙禮甚厚。

    安禮冒大暑,挽柩行千餘裡,哀毀骨立,行路嗟歎。

    服除,由行台吏、禮部主事累遷工部侍郎,改左司郎中。

     天德間,罷行台尚書省,入為工部侍郎,累遷本部尚書。

    明年冬,為宋國歲元使。

    被诏鞫治韓王亨獄于廣甯。

    亨無反狀,安禮還奏。

    海陵怒,疑安禮梁王宗弼故吏,乃責安禮曰:“孛疊有三罪。

    其論阿裡出虎有誓券不當死,既引伏。

    其謂不足進馬,及密遣刺客二者,安得無之?汝等來奏,欲測我喜怒以為輕重耳。

    ”乃遣安禮再往,與李老僧同鞫之。

    老僧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