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六

關燈
下。

    爰嘉忠款,特示優恩,應在彼大小官員可皆充舊職,諸囚禁配隸并從釋免。

    ”于是,遼帝尚在天德,平州雖降,民心未固。

    奚王回離保軍所在保聚,薊州已降複叛。

    民間流言謂:“金人所下城邑,始則存撫,後則俘掠。

    ”時立愛雖開谕而不肯信,乃上表:“乞下明诏,遣官分行郡邑,宣谕德義。

    他日兵臨于宋,順則撫之,逆則讨之,兵不勞而天下定矣。

    ”上覽表嘉之,诏答曰:“卿始率吏民歸附,複條利害,悉合朕意,嘉歎不忘。

    山西部族緣遼主未獲,恐陰相連結,故遷處于嶺東。

    西京人民既無異望,皆按堵如故。

    或有将卒貪悍,冒犯紀律,辄掠降人者。

    已谕諸部及軍帥,約束兵士,秋毫有犯,必刑無赦。

    今遣斡羅阿裡等為卿副貳,以撫斯民,其告谕所部,使知朕意。

    ” 其後,以平州為南京,用張覺為留守,時立愛遂去平州。

    而張覺遂因燕京人東徙,其衆怨望,覺遂叛入于宋。

    立愛既去平州歸鄉裡,太祖以燕、薊與宋,新城入于宋。

    宋累诏立愛,立愛見宋政日壞,不肯起,戒其宗族不得求仕。

     及宗望再取燕山,立愛詣幕府上谒,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其子侄數人。

    立愛從宗望軍數年,謀畫居多,封陳國公。

    表求解機務,不從。

    九年,為侍中、知樞密院事。

    久之,加中書令。

    天會十五年,緻仕,加開府儀同三司、鄭國公。

    薨于家,年八十二。

    赙贈錢布缯帛有差。

    诏同簽書燕京樞密院事趙慶襲護喪事,葬用皆官給之。

     韓企先,燕京人。

    九世祖知古,仕遼為中書令,徙居柳城,世貴顯。

    乾統間,企先中進士第,回翔不振。

    都統杲定中京,擢樞密副都承旨,稍遷轉運使。

    宗翰為都統經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

    天會六年,劉彥宗薨,企先代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

    七年,遷尚書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國公。

     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漢官宰相賞左企弓等,置中書省、樞密院于廣甯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号。

    太宗初年,無所改更。

    及張敦固伏誅,移置中書、樞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漢地選授調發租稅皆承制行之。

    故自時立愛、劉彥宗及企先輩,官為宰相,其職大抵如此。

    斜也、宗幹當國,勸太宗改女直舊制,用漢官制度。

    天會四年,始定官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為尚書右丞相,召至上京。

    入見,太宗甚驚異曰:“朕疇昔嘗夢此人,今果見之。

    ”于是,方議禮制度,損益舊章。

    企先博通經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鹹取折衷。

    企先為相,每欲為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後進為己責任。

    推毂士類,甄别人物,一時台省多君子。

    彌縫阙漏,密谟顯谏,必咨于王。

    宗翰、宗幹雅敬重之,世稱賢相焉。

    皇統元年,封濮王。

    六年,薨,年六十五。

    正隆二年,例降封齊國公。

    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廟廷。

     十年,司空李德固孫引慶求襲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無功,其猛安且阙之。

    漢人宰相惟韓企先最賢,他不及也。

    ”十一年,将圖功臣像于衍慶宮,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關決大政,與大臣謀議,不使外人知之,由是無人能知其功。

    前後漢人宰相無能及者,置功臣畫像中,亦足以示勸後人。

    ”十五年,谥簡懿。

     韓铎字振文,企先次子也。

    皇統末,以大臣子授武義将軍。

    熙宗聞其有儒學,賜進士第,除宣徽判官。

    再遷刑部員外郎,海陵遣中使谕之曰:“郎官,高選也。

    汝勳賢之子,行已莅官,能世其家,故以命汝。

    苟能夙夜在公,當不次擢用,雖公相可到。

    ”铎感奮,獄或有疑,據經議谳。

    海陵伐宋,改兵部員外郎。

    大定初,遷本部郎中,累官河州防禦使,求養親,解去。

    召為左谏議大夫,遷中都路都轉運使。

    頃之,上謂宰臣曰:“韓铎年高,不任繁劇,且其母老矣,可與之便郡。

    ”于是改順天軍節度使。

    卒。

      贊曰:太祖入燕,始用遼南、北面官僚制度。

    是故劉彥宗、時立愛規為施設,不見于朝廷之上。

    軍旅之暇,治官政,庀民事,務農積谷,内供京師,外給轉饷,此其功也。

    韓企先入相兩朝,幾二十年,成功著業,世宗稱其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