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石顯桓赧弟散達烏春溫敦蒲刺附臘醅弟麻産鈍恩留可阿疏奚王回離保 石顯,孩懶水烏林荅部人。
昭祖以條教約束諸部,石顯陸梁不可制。
及昭祖沒于逼刺紀村,部人以柩歸,至孩懶水,石顯與完顔部窩忽窩出邀于路,攻而奪之柩,揚言曰:“汝輩以石魯為能而推尊之,吾今得之矣。
”昭祖之徒告于蒲馬太彎,與馬紀嶺劾保村完顔部蒙葛巴土等募軍追及之,與戰,複得柩。
衆推景祖為諸部長,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五國皆從服。
及遼使曷魯林牙來索逋人,石顯皆拒阻不聽命,景祖攻之,不能克。
景祖自度不可以力取,遂以詭計取之。
乃以石顯阻絕海東路請于遼,遼帝使人讓之曰:“汝何敢阻絕鷹路?審無他意,遣其酋長來。
”石顯使其長子婆諸刊入朝,曰:“不敢違大國之命。
”遼人厚賜遣還,謂婆諸刊曰:“汝父信無他,宜身自入朝。
”石顯信之,明年入見于春搜,婆諸刊從。
遼主謂石顯曰:“罪惟在汝,不在汝子。
”乃命婆諸刊還,而流石顯于邊地。
蓋景祖以計除石顯而欲撫有其子與部人也。
婆諸刊蓄怨未發,會活刺渾水纥石烈部臘醅、麻産起兵,婆諸刊往從之。
及敗于暮棱水,麻産先遁去,婆諸刊與臘醅就擒,及其黨與,皆獻之遼主。
久之,世祖複使人言曰:“婆諸刊不還,則其部人自知罪重,因此恐懼,不肯歸服。
”遼主以為然,遂遣婆諸刊及前後所獻罪人皆還之。
桓赧、散達兄弟者,國相雅達之子也。
居完顔部邑屯村。
雅達稱國相,不知其所從來。
景祖嘗以币與馬求國相于雅達,雅達許之。
景祖得之,以命肅宗,其後撒改亦居是官焉。
桓赧兄弟嘗事景祖。
世祖初,季父跋黑有異志,陰誘桓赧欲與為亂。
昭肅皇後往邑屯村,世祖、肅宗皆從行,遇桓赧、散達各被酒,言語紛争,遂相毆擊,舉刃相向。
昭肅皇後親解之,乃止,自是謀益甚。
是時烏春、窩謀罕亦與跋黑相結,詭以烏不屯賣甲為兵端,世祖不得已而與之和。
間數年,烏春以其衆涉活論、來流二水,世祖親往拒之。
桓赧、散達遂起兵。
肅宗以偏師拒桓赧、散達。
世祖畏其合勢也,戒之曰:“可和則和,否則戰。
”至斡魯绀出水,既陣成列,肅宗使盆德勃堇議和。
桓赧亦恃烏春之在北也,無和意。
盆德報肅宗曰:“敵欲戰。
”或曰:“戰地迫近村墟,雖勝不能盡敵,宜退軍誘之寬地。
”肅宗惑之,乃令軍少卻,未能成列。
桓赧、散達乘之,肅宗敗焉。
桓赧乘勝,大肆鈔略。
是役也,烏春以久雨不能前,乃罷兵。
世祖聞肅宗敗,乃自将,經舍很、貼割兩水取桓赧、散達之家、桓赧、散達不知也。
世祖焚其所居,殺略百許人而還。
未至軍,肅宗之軍又敗。
世祖至,責讓肅宗失利之狀,使歡都、冶诃以本部七謀克助之,複遣人議和。
桓赧、散達欲得盈歌之大赤馬、辭不失之紫骝馬,世祖不許,遂與不術魯部蔔灰、蒲察部撒骨出及混同江左右匹古敦水北諸部兵皆會,厚集為陣,嗚鼓作氣馳騁。
桓赧恃其衆,有必勝之心,下令曰:“今天門開矣,悉以爾車自随。
凡烏古乃夫婦寶貨财産恣爾取之,有不從者俘略之而去。
”于是婆多吐水裴滿部斡不勃堇附于世祖,桓赧等縱火焚之。
斡不死,世祖厚撫其家,既定桓赧,以舊地還之。
桓赧軍複來,蒲察部沙祗勃堇、胡補荅勃堇使阿喜間道來告,且問曰:“寇将至,吾屬何以待之?”世祖複命曰:“事至此,不及謀矣。
以衆從之,自救可也,惟以旗幟自别耳。
”每有兵至,則辄遣阿喜穿林潛來,令與畢察往還大道,即故潛往來林中路也。
桓赧至北隘甸,世祖将出兵,聞跋黑食于馳滿村死矣。
乃沿安術虎水行,且欲并取海故術烈速勃堇之衆而後戰。
觇者來報曰:“敵至矣。
”世祖戒辭不失整軍速進,使待于脫豁改原。
當是時,桓赧兵衆,世祖兵少,衆寡不敵。
比世祖至軍,士氣恤甚。
世祖心知之而不敢言,但令解甲少憩,以水洗面,飲鮮水。
頃之,士氣稍蘇息。
是時,肅宗求救于遼,不在軍中。
将戰,世祖屏人獨與穆宗私語,兵敗,則就與肅宗乞師以報仇。
仍令穆宗勿預戰事,介馬以觀勝負,先圖去就。
乃袒袖韔弓服矢,以缊袍下幅護前後心,三揚旗,三撾鼓,棄旗提劍,身為軍鋒,盡銳搏戰。
桓赧步軍以幹盾進,世祖之衆以長槍擊之,步軍大敗。
辭不失從後奮擊之,桓赧之騎兵亦敗。
世祖乘勝逐北,破多退水水為之赤。
世祖止軍勿追,盡獲所棄車甲馬牛軍實,以戰勝告于天地,頒所獲于将士,各以功為差。
未幾,桓赧、散達俱以其屬來降。
蔔灰猶保撒阿辣村,招之不出。
撒骨出據阿魯绀出村,世祖遣人與之議和,撒骨出謾言為戲,答之曰:“我本欲和,壯士巴的懑不肯和,泣而謂我曰:‘若果與和,則美衣肥羊不可複得。
’是以不敢從命。
”遂縱兵俘略鄰近村墅。
有人從道傍射之,中口死。
蔔灰之屬曰石魯,石魯之母嫁丁馳滿部達魯罕勃堇而為之妾。
達魯罕與族兄弟抹腮引勃堇俱事世祖,世祖欲間石魯于蔔灰,謂達魯罕曰:“汝之事我,不如抹腮引之堅固也。
”蓋謂石魯母子一彼焉,一此焉,以此撼石魯。
石魯聞之,遂殺蔔灰而降。
石魯通于蔔灰
昭祖以條教約束諸部,石顯陸梁不可制。
及昭祖沒于逼刺紀村,部人以柩歸,至孩懶水,石顯與完顔部窩忽窩出邀于路,攻而奪之柩,揚言曰:“汝輩以石魯為能而推尊之,吾今得之矣。
”昭祖之徒告于蒲馬太彎,與馬紀嶺劾保村完顔部蒙葛巴土等募軍追及之,與戰,複得柩。
衆推景祖為諸部長,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五國皆從服。
及遼使曷魯林牙來索逋人,石顯皆拒阻不聽命,景祖攻之,不能克。
景祖自度不可以力取,遂以詭計取之。
乃以石顯阻絕海東路請于遼,遼帝使人讓之曰:“汝何敢阻絕鷹路?審無他意,遣其酋長來。
”石顯使其長子婆諸刊入朝,曰:“不敢違大國之命。
”遼人厚賜遣還,謂婆諸刊曰:“汝父信無他,宜身自入朝。
”石顯信之,明年入見于春搜,婆諸刊從。
遼主謂石顯曰:“罪惟在汝,不在汝子。
”乃命婆諸刊還,而流石顯于邊地。
蓋景祖以計除石顯而欲撫有其子與部人也。
婆諸刊蓄怨未發,會活刺渾水纥石烈部臘醅、麻産起兵,婆諸刊往從之。
及敗于暮棱水,麻産先遁去,婆諸刊與臘醅就擒,及其黨與,皆獻之遼主。
久之,世祖複使人言曰:“婆諸刊不還,則其部人自知罪重,因此恐懼,不肯歸服。
”遼主以為然,遂遣婆諸刊及前後所獻罪人皆還之。
桓赧、散達兄弟者,國相雅達之子也。
居完顔部邑屯村。
雅達稱國相,不知其所從來。
景祖嘗以币與馬求國相于雅達,雅達許之。
景祖得之,以命肅宗,其後撒改亦居是官焉。
桓赧兄弟嘗事景祖。
世祖初,季父跋黑有異志,陰誘桓赧欲與為亂。
昭肅皇後往邑屯村,世祖、肅宗皆從行,遇桓赧、散達各被酒,言語紛争,遂相毆擊,舉刃相向。
昭肅皇後親解之,乃止,自是謀益甚。
是時烏春、窩謀罕亦與跋黑相結,詭以烏不屯賣甲為兵端,世祖不得已而與之和。
間數年,烏春以其衆涉活論、來流二水,世祖親往拒之。
桓赧、散達遂起兵。
肅宗以偏師拒桓赧、散達。
世祖畏其合勢也,戒之曰:“可和則和,否則戰。
”至斡魯绀出水,既陣成列,肅宗使盆德勃堇議和。
桓赧亦恃烏春之在北也,無和意。
盆德報肅宗曰:“敵欲戰。
”或曰:“戰地迫近村墟,雖勝不能盡敵,宜退軍誘之寬地。
”肅宗惑之,乃令軍少卻,未能成列。
桓赧、散達乘之,肅宗敗焉。
桓赧乘勝,大肆鈔略。
是役也,烏春以久雨不能前,乃罷兵。
世祖聞肅宗敗,乃自将,經舍很、貼割兩水取桓赧、散達之家、桓赧、散達不知也。
世祖焚其所居,殺略百許人而還。
未至軍,肅宗之軍又敗。
世祖至,責讓肅宗失利之狀,使歡都、冶诃以本部七謀克助之,複遣人議和。
桓赧、散達欲得盈歌之大赤馬、辭不失之紫骝馬,世祖不許,遂與不術魯部蔔灰、蒲察部撒骨出及混同江左右匹古敦水北諸部兵皆會,厚集為陣,嗚鼓作氣馳騁。
桓赧恃其衆,有必勝之心,下令曰:“今天門開矣,悉以爾車自随。
凡烏古乃夫婦寶貨财産恣爾取之,有不從者俘略之而去。
”于是婆多吐水裴滿部斡不勃堇附于世祖,桓赧等縱火焚之。
斡不死,世祖厚撫其家,既定桓赧,以舊地還之。
桓赧軍複來,蒲察部沙祗勃堇、胡補荅勃堇使阿喜間道來告,且問曰:“寇将至,吾屬何以待之?”世祖複命曰:“事至此,不及謀矣。
以衆從之,自救可也,惟以旗幟自别耳。
”每有兵至,則辄遣阿喜穿林潛來,令與畢察往還大道,即故潛往來林中路也。
桓赧至北隘甸,世祖将出兵,聞跋黑食于馳滿村死矣。
乃沿安術虎水行,且欲并取海故術烈速勃堇之衆而後戰。
觇者來報曰:“敵至矣。
”世祖戒辭不失整軍速進,使待于脫豁改原。
當是時,桓赧兵衆,世祖兵少,衆寡不敵。
比世祖至軍,士氣恤甚。
世祖心知之而不敢言,但令解甲少憩,以水洗面,飲鮮水。
頃之,士氣稍蘇息。
是時,肅宗求救于遼,不在軍中。
将戰,世祖屏人獨與穆宗私語,兵敗,則就與肅宗乞師以報仇。
仍令穆宗勿預戰事,介馬以觀勝負,先圖去就。
乃袒袖韔弓服矢,以缊袍下幅護前後心,三揚旗,三撾鼓,棄旗提劍,身為軍鋒,盡銳搏戰。
桓赧步軍以幹盾進,世祖之衆以長槍擊之,步軍大敗。
辭不失從後奮擊之,桓赧之騎兵亦敗。
世祖乘勝逐北,破多退水水為之赤。
世祖止軍勿追,盡獲所棄車甲馬牛軍實,以戰勝告于天地,頒所獲于将士,各以功為差。
未幾,桓赧、散達俱以其屬來降。
蔔灰猶保撒阿辣村,招之不出。
撒骨出據阿魯绀出村,世祖遣人與之議和,撒骨出謾言為戲,答之曰:“我本欲和,壯士巴的懑不肯和,泣而謂我曰:‘若果與和,則美衣肥羊不可複得。
’是以不敢從命。
”遂縱兵俘略鄰近村墅。
有人從道傍射之,中口死。
蔔灰之屬曰石魯,石魯之母嫁丁馳滿部達魯罕勃堇而為之妾。
達魯罕與族兄弟抹腮引勃堇俱事世祖,世祖欲間石魯于蔔灰,謂達魯罕曰:“汝之事我,不如抹腮引之堅固也。
”蓋謂石魯母子一彼焉,一此焉,以此撼石魯。
石魯聞之,遂殺蔔灰而降。
石魯通于蔔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