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始祖以下諸子
勖本名烏野子宗秀隈可
◎宗室 胡十門合住子布輝掴保衷本名醜漢齊本名掃合術魯胡石改宗賢本名阿魯撻懶卞本名吾母膏本名阿裡刺弈本名三寶阿喜
勖,字勉道。
本名烏野,穆宗第五子。
好學問,國人呼為秀才。
年十六,從太祖攻甯江州,從宗望襲遼主于石辇铎。
太宗嗣位,自軍中召還,與謀政事。
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
太宗使勖就軍中往勞之。
宗翰等問其所欲。
曰:“惟好書耳。
”載數車而還。
女直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于是諸子皆學之。
宗雄能以兩月盡通契丹大小字,而完顔希尹乃依仿契丹字制女直字。
女直既未有文字,亦未嘗有記錄,故祖宗事皆不載。
宗翰好訪問女直老人,多得祖宗遺事。
太宗初即位,複進士舉,而韓昉輩皆在朝廷,文學之士稍拔擢用之。
天會六年,诏書求訪祖宗遺事,以備國史,命勖與耶律迪越掌之。
勖等采摭遺言舊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綜為三卷。
凡部族,既曰某部,複曰某水之某,又曰某鄉某村,以别識之。
凡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其間詐謀詭計,一無所隐。
事有詳有略,鹹得其實。
自太祖與高麗議和,凡女直入高麗者皆索之,至十餘年,索之不已。
勖上書谏曰:“臣聞德莫大于樂天,仁莫先于惠下。
所索戶口,皆前世奸宄叛亡,烏蠢、訛谟罕、阿海、阿合束之緒裔。
先世綏懷四境,尚未賓服,自先君在與高麗通,聞我将大,因謂本自同出,稍稍款附。
高麗既不聽許,遂生邊釁,因緻交兵,久方連和,蓋三十年。
當時壯者今皆物故,子孫安于土俗,婚姻膠固,征索不已,彼固不敢稽留,骨肉乖離,誠非衆願。
人情怨甚可愍者,而必欲求為己有,特彼我之蔽,非一視同仁之大也。
國家民物繁夥,幅員萬裡,不知得此果何益耶。
今索之不還,我以強兵勁卒取之無難。
然兵兇器,戰危事,不得已而後用。
高麗稱籓,職貢不阙,國且臣屬,民亦非外。
聖人行義,不責小過,理之所在,不俟終日。
臣愚以為宜施惠下之仁,弘樂天之德,聽免征索,則彼不謂己有,如自我得之矣。
”從之。
十五年,為尚書左丞加鎮東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預平宗磐之難,賜與甚多,加儀同三司,以“皇叔祖”字冠其銜。
勖皆力辭不受。
皇統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冊文。
上召勖飲于便殿,以玉帶賜之。
所撰《祖宗實錄》成,凡三卷,進入,上焚香立受之,賞赉有差。
制诏左丞勖、平章政事弈職俸外别給二品親王俸傔。
舊制,皇兄弟、皇子為親王給二品俸。
宗室封一字王者給三品俸,勖等别給親王俸,皆異數也。
宴群臣于五雲樓,勖進酒稱謝。
帝起立,宰臣進曰:“至尊為臣下屢起,于禮未安。
”上曰:“朕屈己待臣下,亦何害。
”是日,上及群臣盡歡。
俄同監修國史,進拜平章政事。
光懿皇後忌辰,熙宗将出獵,勖谏而止。
熙宗獵于海島,三日之間,親射五虎獲之。
勖獻《東狩射虎賦》,上悅,賜以佩刀、玉帶、良馬。
能以契丹字為詩文,凡遊宴有可言者,辄作詩以見意。
時上日與近臣酣飲,或繼以夜,莫能谏之。
勖上疏谏,乃為止酒。
進拜左丞相,兼侍中、監修如故。
八年,奏上《太祖實錄》二十卷,賜黃金八十兩,銀百兩,重彩五十端,絹百匹,通犀、玉鈎帶各一。
出領行台尚書省事,召拜太保,領三省、領行台如故,封魯國王。
勖剛正寡言。
海陵方用事,朝臣多附之者。
一日,大臣會議,海陵後至,勖面責之曰: “吾年五十餘,猶不敢後,爾少年強健,肪敢如此。
”海陵跪謝。
九年,進拜太師,進封漢國王。
海陵篡立,加恩大臣以收人望,封秦漢國王,領三省、監修如故。
及宗本無罪誅,勖髭鬓頓白,因上表請老。
海陵不許,賜以玉帶,優诏谕之。
有大事令宰臣就第商議,入朝不拜。
勖遂稱疾笃不言,表請愈切,海陵不怿,從之。
以本官緻仕,進封周宋國王。
正隆元年,與宗室俱遷中都。
二年,例降封金源郡王。
薨,年五十九。
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譜》及他文甚衆。
大定二十年,诏曰:“太師勖谏表詩文甚有典則,朕自即位所未嘗見。
其谏表可入《實錄》,其《射虎賦》詩文等篇什,可镂版持之。
”子宗秀。
宗秀,
本名烏野,穆宗第五子。
好學問,國人呼為秀才。
年十六,從太祖攻甯江州,從宗望襲遼主于石辇铎。
太宗嗣位,自軍中召還,與謀政事。
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
太宗使勖就軍中往勞之。
宗翰等問其所欲。
曰:“惟好書耳。
”載數車而還。
女直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于是諸子皆學之。
宗雄能以兩月盡通契丹大小字,而完顔希尹乃依仿契丹字制女直字。
女直既未有文字,亦未嘗有記錄,故祖宗事皆不載。
宗翰好訪問女直老人,多得祖宗遺事。
太宗初即位,複進士舉,而韓昉輩皆在朝廷,文學之士稍拔擢用之。
天會六年,诏書求訪祖宗遺事,以備國史,命勖與耶律迪越掌之。
勖等采摭遺言舊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綜為三卷。
凡部族,既曰某部,複曰某水之某,又曰某鄉某村,以别識之。
凡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其間詐謀詭計,一無所隐。
事有詳有略,鹹得其實。
自太祖與高麗議和,凡女直入高麗者皆索之,至十餘年,索之不已。
勖上書谏曰:“臣聞德莫大于樂天,仁莫先于惠下。
所索戶口,皆前世奸宄叛亡,烏蠢、訛谟罕、阿海、阿合束之緒裔。
先世綏懷四境,尚未賓服,自先君在與高麗通,聞我将大,因謂本自同出,稍稍款附。
高麗既不聽許,遂生邊釁,因緻交兵,久方連和,蓋三十年。
當時壯者今皆物故,子孫安于土俗,婚姻膠固,征索不已,彼固不敢稽留,骨肉乖離,誠非衆願。
人情怨甚可愍者,而必欲求為己有,特彼我之蔽,非一視同仁之大也。
國家民物繁夥,幅員萬裡,不知得此果何益耶。
今索之不還,我以強兵勁卒取之無難。
然兵兇器,戰危事,不得已而後用。
高麗稱籓,職貢不阙,國且臣屬,民亦非外。
聖人行義,不責小過,理之所在,不俟終日。
臣愚以為宜施惠下之仁,弘樂天之德,聽免征索,則彼不謂己有,如自我得之矣。
”從之。
十五年,為尚書左丞加鎮東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預平宗磐之難,賜與甚多,加儀同三司,以“皇叔祖”字冠其銜。
勖皆力辭不受。
皇統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冊文。
上召勖飲于便殿,以玉帶賜之。
所撰《祖宗實錄》成,凡三卷,進入,上焚香立受之,賞赉有差。
制诏左丞勖、平章政事弈職俸外别給二品親王俸傔。
舊制,皇兄弟、皇子為親王給二品俸。
宗室封一字王者給三品俸,勖等别給親王俸,皆異數也。
宴群臣于五雲樓,勖進酒稱謝。
帝起立,宰臣進曰:“至尊為臣下屢起,于禮未安。
”上曰:“朕屈己待臣下,亦何害。
”是日,上及群臣盡歡。
俄同監修國史,進拜平章政事。
光懿皇後忌辰,熙宗将出獵,勖谏而止。
熙宗獵于海島,三日之間,親射五虎獲之。
勖獻《東狩射虎賦》,上悅,賜以佩刀、玉帶、良馬。
能以契丹字為詩文,凡遊宴有可言者,辄作詩以見意。
時上日與近臣酣飲,或繼以夜,莫能谏之。
勖上疏谏,乃為止酒。
進拜左丞相,兼侍中、監修如故。
八年,奏上《太祖實錄》二十卷,賜黃金八十兩,銀百兩,重彩五十端,絹百匹,通犀、玉鈎帶各一。
出領行台尚書省事,召拜太保,領三省、領行台如故,封魯國王。
勖剛正寡言。
海陵方用事,朝臣多附之者。
一日,大臣會議,海陵後至,勖面責之曰: “吾年五十餘,猶不敢後,爾少年強健,肪敢如此。
”海陵跪謝。
九年,進拜太師,進封漢國王。
海陵篡立,加恩大臣以收人望,封秦漢國王,領三省、監修如故。
及宗本無罪誅,勖髭鬓頓白,因上表請老。
海陵不許,賜以玉帶,優诏谕之。
有大事令宰臣就第商議,入朝不拜。
勖遂稱疾笃不言,表請愈切,海陵不怿,從之。
以本官緻仕,進封周宋國王。
正隆元年,與宗室俱遷中都。
二年,例降封金源郡王。
薨,年五十九。
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譜》及他文甚衆。
大定二十年,诏曰:“太師勖谏表詩文甚有典則,朕自即位所未嘗見。
其谏表可入《實錄》,其《射虎賦》詩文等篇什,可镂版持之。
”子宗秀。
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