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年,诏釋禁锢。
是時,河南已不能守,子孫不知所終。
宣宗皇後王氏,中都人,明惠皇後妹也。
其父微時嘗夢二玉梳化為月,已而生二後,及沒,有芝生于柩。
初,宣宗封翼王,章宗诏諸王求民家子,以廣繼嗣。
是時,後與龐氏偕入王邸,及見後姊有姿色,又納之。
貞祐元年九月,封後為元妃,姊為淑妃,龐氏為真妃。
淑妃生哀宗,真妃生守純,後無子,養哀宗為己子。
貞祐二年七月,賜姓溫敦氏,立為皇後。
追封後曾祖得壽司空、冀國公,曾祖母劉氏冀國夫人,祖璞司徒、益國公,祖母楊氏益國夫人,父彥昌太尉、汴國公,母馬氏汴國夫人。
三年,莊獻太子薨,哀宗為皇太子。
宣宗崩,哀宗即位。
正大元年,尊後為皇太後,号其宮曰仁聖,進封後父曰南陽郡王。
或曰:宣宗為諸王時,莊獻太子母為正妃,及即位,尊為皇後。
貞祐元年九月,诏曰:“元妃某氏久奉侍于潛籓,已賜封于國号,可立為皇後。
”其名氏蓋不可考也。
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宮而後寵衰,尋為尼,王氏遂立為後,皆後姊明惠之謀也。
初,王氏姊妹受封之日,大風昏霾,黃氣充塞天地。
已而,後夢丐者數萬踵其後,心甚惡之。
占者曰:“後者,天下之母也。
百姓貧窭,将誰訴焉?”後遂敕有司,京城設粥與冰藥。
及壬辰、癸巳歲,河南饑馑。
大元兵圍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餘萬,後皆目睹焉。
哀宗釋服,将禘飨太廟,先期,有司奏冕服成,上請仁聖、慈聖兩宮太後禦内殿,因試衣之以見,兩宮大悅。
上更便服,奉觞為兩宮壽。
仁聖太後谕上曰:“祖宗初取天下甚不易。
何時使四方承平,百姓安樂,天子服此法服,于中都祖廟行禘飨乎?”上曰:“阿婆有此意,臣亦何嘗忘。
”慈聖太後亦曰:“恆有此心,則見此當有期矣。
”遂酌酒為上壽,歡然而罷。
天興元年冬,哀宗遷歸德。
二年正月,遣近侍徒單四喜、術甲荅失不奉迎兩宮。
後禦仁安殿,出铤金及七寶金洗,分賜從行忠孝軍。
是夜,兩宮及柔妃裴滿氏等乘馬出宮,行至陳留,城左右火起,疑有兵,不敢進。
後亟命還宮。
明日,入京憩四喜家。
少頃,辇迎入宮。
方謀再行,京城破,後及諸妃嫔北遷,不知所終。
惟寶符李氏從至宣德州,居摩诃院。
李氏自入院,止寝佛殿中,作為幡旆。
會當同後妃北行,将發,佛像前自缢死,且自書門紙曰“寶符禦侍此處身故。
” 宣宗明惠皇後,王皇後之姊也。
生哀宗。
宣宗即位,封為淑妃。
及妹立為後,進封元妃。
哀宗即位,诏尊為皇太後,号其宮曰慈聖。
後性端嚴,頗達古今。
哀宗已立為皇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賈楚。
一日,宮中就食,尚器有玉碗楪三,一奉太後,二奉帝及中宮。
荊王母真妃龐氏以瑪瑙器進食,後見之怒,召主者責曰:“誰令汝妄生分别,荊王母豈卑我兒婦耶。
非飲食細故,已令有司杖殺汝矣。
”是後,宮中奉真妃有加。
或告荊王謀不軌者,下獄,議已決。
帝言于後,後曰:“汝止一兄,奈何以讒言欲害之。
章宗殺伯與叔,享年不永,皇嗣又絕,何為欲效之耶。
趣赦出,使來見我。
移時不至,吾不見汝矣。
”帝起,後立待,王至,涕泣慰撫之。
哀宗甚寵一宮人,欲立為後。
後惡其微賤,固命出之。
上不得已,命放之出宮,語使者曰:“爾出東華門,不計何人,首遇者即賜之。
”于是遇一販缯者,遂賜為妻。
點檢撒合辇教上騎鞠,後傳旨戒之雲:“汝為人臣,當輔主以正,顧乃教之戲耶。
再有聞,必大杖汝矣。
” 比年小捷,國勢頗振,文士有奏賦頌以聖德中興為言者。
後聞不悅曰:“帝年少氣銳,無懼心則驕怠生。
今幸一勝,何等中興,而若輩谄之如是。
” 正大八年九月丙申,後崩,遺命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十二月己未,葬汴城迎朔門外五裡莊獻太子墓之西。
谥明惠皇後。
哀宗皇後,徒單氏。
宣宗及後有疾,後嘗刲膚以進,宣宗聞而嘉之。
興定四年,後父鎮南軍節度使頑僧有罪,宣宗以後純孝,因曲赦之,聽其緻仕。
正大元年,诏立為皇後。
哀宗遷歸德,遣後弟四喜等詣汴奉迎,夜至陳留,不敢進,複歸于汴。
未幾,城破北遷,不知所終。
贊曰:《周禮》“九嫔,掌婦學之法,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班昭氏論之曰:“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
婦言,不必便口利辭也。
婦容,不必顔色美麗也。
婦功,不必功巧過人也。
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于人,是謂婦言。
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
”後世婦學不修,麗色以相高,巧言以相傾,銜能以市恩,逢迎以固寵。
是故悼平掣頓皇統,以隕其身,海陵蠱惑群嬖,幾亡其國。
道陵李氏擅寵蠹政,卒憤其宗。
嗚呼,可不戒哉。
是時,河南已不能守,子孫不知所終。
宣宗皇後王氏,中都人,明惠皇後妹也。
其父微時嘗夢二玉梳化為月,已而生二後,及沒,有芝生于柩。
初,宣宗封翼王,章宗诏諸王求民家子,以廣繼嗣。
是時,後與龐氏偕入王邸,及見後姊有姿色,又納之。
貞祐元年九月,封後為元妃,姊為淑妃,龐氏為真妃。
淑妃生哀宗,真妃生守純,後無子,養哀宗為己子。
貞祐二年七月,賜姓溫敦氏,立為皇後。
追封後曾祖得壽司空、冀國公,曾祖母劉氏冀國夫人,祖璞司徒、益國公,祖母楊氏益國夫人,父彥昌太尉、汴國公,母馬氏汴國夫人。
三年,莊獻太子薨,哀宗為皇太子。
宣宗崩,哀宗即位。
正大元年,尊後為皇太後,号其宮曰仁聖,進封後父曰南陽郡王。
或曰:宣宗為諸王時,莊獻太子母為正妃,及即位,尊為皇後。
貞祐元年九月,诏曰:“元妃某氏久奉侍于潛籓,已賜封于國号,可立為皇後。
”其名氏蓋不可考也。
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宮而後寵衰,尋為尼,王氏遂立為後,皆後姊明惠之謀也。
初,王氏姊妹受封之日,大風昏霾,黃氣充塞天地。
已而,後夢丐者數萬踵其後,心甚惡之。
占者曰:“後者,天下之母也。
百姓貧窭,将誰訴焉?”後遂敕有司,京城設粥與冰藥。
及壬辰、癸巳歲,河南饑馑。
大元兵圍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餘萬,後皆目睹焉。
哀宗釋服,将禘飨太廟,先期,有司奏冕服成,上請仁聖、慈聖兩宮太後禦内殿,因試衣之以見,兩宮大悅。
上更便服,奉觞為兩宮壽。
仁聖太後谕上曰:“祖宗初取天下甚不易。
何時使四方承平,百姓安樂,天子服此法服,于中都祖廟行禘飨乎?”上曰:“阿婆有此意,臣亦何嘗忘。
”慈聖太後亦曰:“恆有此心,則見此當有期矣。
”遂酌酒為上壽,歡然而罷。
天興元年冬,哀宗遷歸德。
二年正月,遣近侍徒單四喜、術甲荅失不奉迎兩宮。
後禦仁安殿,出铤金及七寶金洗,分賜從行忠孝軍。
是夜,兩宮及柔妃裴滿氏等乘馬出宮,行至陳留,城左右火起,疑有兵,不敢進。
後亟命還宮。
明日,入京憩四喜家。
少頃,辇迎入宮。
方謀再行,京城破,後及諸妃嫔北遷,不知所終。
惟寶符李氏從至宣德州,居摩诃院。
李氏自入院,止寝佛殿中,作為幡旆。
會當同後妃北行,将發,佛像前自缢死,且自書門紙曰“寶符禦侍此處身故。
” 宣宗明惠皇後,王皇後之姊也。
生哀宗。
宣宗即位,封為淑妃。
及妹立為後,進封元妃。
哀宗即位,诏尊為皇太後,号其宮曰慈聖。
後性端嚴,頗達古今。
哀宗已立為皇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賈楚。
一日,宮中就食,尚器有玉碗楪三,一奉太後,二奉帝及中宮。
荊王母真妃龐氏以瑪瑙器進食,後見之怒,召主者責曰:“誰令汝妄生分别,荊王母豈卑我兒婦耶。
非飲食細故,已令有司杖殺汝矣。
”是後,宮中奉真妃有加。
或告荊王謀不軌者,下獄,議已決。
帝言于後,後曰:“汝止一兄,奈何以讒言欲害之。
章宗殺伯與叔,享年不永,皇嗣又絕,何為欲效之耶。
趣赦出,使來見我。
移時不至,吾不見汝矣。
”帝起,後立待,王至,涕泣慰撫之。
哀宗甚寵一宮人,欲立為後。
後惡其微賤,固命出之。
上不得已,命放之出宮,語使者曰:“爾出東華門,不計何人,首遇者即賜之。
”于是遇一販缯者,遂賜為妻。
點檢撒合辇教上騎鞠,後傳旨戒之雲:“汝為人臣,當輔主以正,顧乃教之戲耶。
再有聞,必大杖汝矣。
” 比年小捷,國勢頗振,文士有奏賦頌以聖德中興為言者。
後聞不悅曰:“帝年少氣銳,無懼心則驕怠生。
今幸一勝,何等中興,而若輩谄之如是。
” 正大八年九月丙申,後崩,遺命園陵制度,務從儉約。
十二月己未,葬汴城迎朔門外五裡莊獻太子墓之西。
谥明惠皇後。
哀宗皇後,徒單氏。
宣宗及後有疾,後嘗刲膚以進,宣宗聞而嘉之。
興定四年,後父鎮南軍節度使頑僧有罪,宣宗以後純孝,因曲赦之,聽其緻仕。
正大元年,诏立為皇後。
哀宗遷歸德,遣後弟四喜等詣汴奉迎,夜至陳留,不敢進,複歸于汴。
未幾,城破北遷,不知所終。
贊曰:《周禮》“九嫔,掌婦學之法,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班昭氏論之曰:“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
婦言,不必便口利辭也。
婦容,不必顔色美麗也。
婦功,不必功巧過人也。
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于人,是謂婦言。
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
”後世婦學不修,麗色以相高,巧言以相傾,銜能以市恩,逢迎以固寵。
是故悼平掣頓皇統,以隕其身,海陵蠱惑群嬖,幾亡其國。
道陵李氏擅寵蠹政,卒憤其宗。
嗚呼,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