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三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三歲已上,出口錢四文。
妻其姊妹。
人死者,棄屍于山,持服一月。
王著金花冠,坐金師子座,傅金屑于須上以為飾。
衣錦袍,加璎珞于其上。
土多良馬,大驢,師子,白象,大鳥卵,真珠,頗黎,獸魄,珊瑚,琉璃,瑪瑙,水精,瑟瑟,呼洛羯,呂騰,火齊,金剛,金,銀,钅俞石,銅,镔鐵,錫,錦疊,細布,氍,毾?,護那,越諾布,檀,金縷織成,赤麖皮,硃沙,水銀,薰陸、郁金、蘇合、青木等諸香,胡椒,畢撥,石蜜,半密,千年棗,附子,诃黎勒,無食子,鹽綠,雌黃。
突厥不能至其國,亦羁縻之。
波斯每遣使貢獻。
西去海數百裡,東去穆國四千餘裡,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裡,東去瓜州萬一千七百裡。
炀帝遣雲騎尉李昱使通波斯,尋遣使随昱貢方物。
漕國漕國,在蔥嶺之北,漢時罽賓國也。
其王姓昭武,字順達,康國王之宗族。
都城方四裡。
勝兵者萬餘人。
國法嚴整,殺人及賊盜皆死。
其俗淫祠。
蔥嶺山有順天神者,儀制極華,金銀鍱為屋,以銀為地,祠者日有千餘人。
祠前有一魚脊骨,其孔中通,馬騎出入。
國王戴金魚頭冠,坐金馬座。
土多稻、粟、豆、麥;饒象,馬,封牛,金,銀,镔鐵,氍,硃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石蜜,半密,黑鹽,阿魏,沒藥,白附子。
北去帆延七百裡,東去刦國六百裡,東北去瓜州六千六百裡。
大業中,遣使貢方物。
附國附國者,蜀郡西北二千餘裡,即漢之西南夷也。
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土俗與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一。
其人并無姓氏。
附國王字宜缯。
其國南北八百裡,東南千五百裡,無城栅,近川谷,傍山險。
俗好複仇,故壘石為?巢而居,以避其患。
其?巢高至十餘丈,下至五六丈,每級丈餘,以木隔之。
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狀似浮圖。
于下級開小門,從内上通,夜必關閉,以防賊盜。
國有二萬餘家,号令自王出。
嘉良夷政令系之酋帥,重罪者死,輕罪罰牛。
人皆輕捷,便于擊劍。
漆皮為牟甲,弓長六尺,以竹為弦。
妻其群母及嫂,兒弟死,父兄亦納其妻。
好歌舞,鼓簧,吹長笛。
有死者,無服制,置屍高床之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獸皮。
子孫不哭,帶甲舞劍而呼雲:“我父為鬼所取,我欲報冤殺鬼。
”自餘親戚哭三聲而止。
婦人哭,必以兩手掩面。
死家殺牛,親屬以豬酒相遺,共飲啖而瘗之。
死後十年而大葬,其葬必集親賓,殺馬動至數十匹。
立其祖父神而事之。
其俗以皮為帽,形圓如缽,或帶?。
衣多毛毼皮裘,全剝牛腳皮為靴。
項系鐵鎖,手貫鐵钏。
王與酋帥,金為首飾,胸前懸一金花,徑三寸。
其土高,氣候涼,多風少雨。
土宜小麥、青?梁。
山出金、銀,多白雉。
水有嘉魚,長四尺而鱗細。
大業四年,其王遣使素福等八人入朝。
明年,又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貢。
欲獻良馬,以路險不通,請開山道以修職貢。
炀帝以勞人不許。
嘉良有水,闊六七十丈,附國有水,闊百餘丈,并南流,用皮為舟而濟。
附國南有薄緣夷,風俗亦同。
西有女國。
其東北連山,綿亘數千裡,接于黨項。
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衛,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婢藥,大硖,白蘭,叱利摸徒,那鄂,當迷,渠步,桑悟,千碉,并在深山窮谷,無大君長。
其風俗略同于黨項,或役屬吐谷渾,或附附國。
大業中,來朝貢。
緣西南邊置諸道總管,以遙管之。
史臣曰:自古開遠夷,通絕域,必因宏放之主,皆起好事之臣。
張骞鑿空于前,班超投筆于後,或結之以重寶,或懾之以利劍,投軀萬死之地,以要一旦之功,皆由主尚來遠之名,臣殉輕生之節。
是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也。
炀帝規摹宏侈,掩吞秦、漢,裴矩方進《西域圖記》以蕩其心,故萬乘親出玉門關,置伊吾、且末,而關右暨于流沙,騷然無聊生矣。
若使北狄無虞,東夷告捷,必将修輪台之戍,築烏壘之城,求大秦之明珠,緻條支之鳥卵,往來轉輸,将何以堪其敝哉!古者哲王之制,方五千裡,務安諸夏,不事要荒。
豈威不能加,德不能被?蓋不以四夷勞中國,不以無用害有用也。
是以秦戍五嶺,漢事三邊,或道?堇相望,或戶口減半。
隋室恃其強盛,亦狼狽于青海。
此皆一人失其道,故億兆罹其毒。
若深思即叙之義,固辭都護之請,返其千裡之馬,不求白狼之貢,則七戎九夷,候風重譯,雖無遼東之捷,豈及江都之禍乎!
妻其姊妹。
人死者,棄屍于山,持服一月。
王著金花冠,坐金師子座,傅金屑于須上以為飾。
衣錦袍,加璎珞于其上。
土多良馬,大驢,師子,白象,大鳥卵,真珠,頗黎,獸魄,珊瑚,琉璃,瑪瑙,水精,瑟瑟,呼洛羯,呂騰,火齊,金剛,金,銀,钅俞石,銅,镔鐵,錫,錦疊,細布,氍,毾?,護那,越諾布,檀,金縷織成,赤麖皮,硃沙,水銀,薰陸、郁金、蘇合、青木等諸香,胡椒,畢撥,石蜜,半密,千年棗,附子,诃黎勒,無食子,鹽綠,雌黃。
突厥不能至其國,亦羁縻之。
波斯每遣使貢獻。
西去海數百裡,東去穆國四千餘裡,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裡,東去瓜州萬一千七百裡。
炀帝遣雲騎尉李昱使通波斯,尋遣使随昱貢方物。
漕國漕國,在蔥嶺之北,漢時罽賓國也。
其王姓昭武,字順達,康國王之宗族。
都城方四裡。
勝兵者萬餘人。
國法嚴整,殺人及賊盜皆死。
其俗淫祠。
蔥嶺山有順天神者,儀制極華,金銀鍱為屋,以銀為地,祠者日有千餘人。
祠前有一魚脊骨,其孔中通,馬騎出入。
國王戴金魚頭冠,坐金馬座。
土多稻、粟、豆、麥;饒象,馬,封牛,金,銀,镔鐵,氍,硃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石蜜,半密,黑鹽,阿魏,沒藥,白附子。
北去帆延七百裡,東去刦國六百裡,東北去瓜州六千六百裡。
大業中,遣使貢方物。
附國附國者,蜀郡西北二千餘裡,即漢之西南夷也。
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土俗與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一。
其人并無姓氏。
附國王字宜缯。
其國南北八百裡,東南千五百裡,無城栅,近川谷,傍山險。
俗好複仇,故壘石為?巢而居,以避其患。
其?巢高至十餘丈,下至五六丈,每級丈餘,以木隔之。
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狀似浮圖。
于下級開小門,從内上通,夜必關閉,以防賊盜。
國有二萬餘家,号令自王出。
嘉良夷政令系之酋帥,重罪者死,輕罪罰牛。
人皆輕捷,便于擊劍。
漆皮為牟甲,弓長六尺,以竹為弦。
妻其群母及嫂,兒弟死,父兄亦納其妻。
好歌舞,鼓簧,吹長笛。
有死者,無服制,置屍高床之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獸皮。
子孫不哭,帶甲舞劍而呼雲:“我父為鬼所取,我欲報冤殺鬼。
”自餘親戚哭三聲而止。
婦人哭,必以兩手掩面。
死家殺牛,親屬以豬酒相遺,共飲啖而瘗之。
死後十年而大葬,其葬必集親賓,殺馬動至數十匹。
立其祖父神而事之。
其俗以皮為帽,形圓如缽,或帶?。
衣多毛毼皮裘,全剝牛腳皮為靴。
項系鐵鎖,手貫鐵钏。
王與酋帥,金為首飾,胸前懸一金花,徑三寸。
其土高,氣候涼,多風少雨。
土宜小麥、青?梁。
山出金、銀,多白雉。
水有嘉魚,長四尺而鱗細。
大業四年,其王遣使素福等八人入朝。
明年,又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貢。
欲獻良馬,以路險不通,請開山道以修職貢。
炀帝以勞人不許。
嘉良有水,闊六七十丈,附國有水,闊百餘丈,并南流,用皮為舟而濟。
附國南有薄緣夷,風俗亦同。
西有女國。
其東北連山,綿亘數千裡,接于黨項。
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衛,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婢藥,大硖,白蘭,叱利摸徒,那鄂,當迷,渠步,桑悟,千碉,并在深山窮谷,無大君長。
其風俗略同于黨項,或役屬吐谷渾,或附附國。
大業中,來朝貢。
緣西南邊置諸道總管,以遙管之。
史臣曰:自古開遠夷,通絕域,必因宏放之主,皆起好事之臣。
張骞鑿空于前,班超投筆于後,或結之以重寶,或懾之以利劍,投軀萬死之地,以要一旦之功,皆由主尚來遠之名,臣殉輕生之節。
是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也。
炀帝規摹宏侈,掩吞秦、漢,裴矩方進《西域圖記》以蕩其心,故萬乘親出玉門關,置伊吾、且末,而關右暨于流沙,騷然無聊生矣。
若使北狄無虞,東夷告捷,必将修輪台之戍,築烏壘之城,求大秦之明珠,緻條支之鳥卵,往來轉輸,将何以堪其敝哉!古者哲王之制,方五千裡,務安諸夏,不事要荒。
豈威不能加,德不能被?蓋不以四夷勞中國,不以無用害有用也。
是以秦戍五嶺,漢事三邊,或道?堇相望,或戶口減半。
隋室恃其強盛,亦狼狽于青海。
此皆一人失其道,故億兆罹其毒。
若深思即叙之義,固辭都護之請,返其千裡之馬,不求白狼之貢,則七戎九夷,候風重譯,雖無遼東之捷,豈及江都之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