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列傳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之投高麗也,遣融大父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于新會。
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他鄉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誡約本宗,使從民禮。
每共寶參決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遇侯景反,廣州都督蕭勃征兵援台。
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臯口,遣召寶。
寶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
”寶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稱有疾,鑄兵聚衆,而後喚君。
今者若往,必留質,追君兵衆。
此意可見,願且無行,以觀其勢。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率兵入灨石。
寶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虜,骁将也,領兵入灨石,即與官兵相拒,未得還。
遷仕在州,無能為也。
若君自往,必有戰鬥。
宜遣使詐之,卑辭厚禮,雲身未敢出,欲遣婦往參。
彼聞之喜,必無防慮。
于是我将千餘人,步擔雜物,唱言輸赕,得至栅下,賊必可圖。
”寶從之,遷仕果大喜,觇夫人衆皆擔物,不設備。
夫人擊之,大捷。
遷仕遂走,保于甯都。
夫人總兵與長城侯陳霸先會于灨石。
還謂寶曰:“陳都督大可畏,極得衆心。
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 及寶卒,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
至陳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歲,遺帥諸首領朝于丹陽,起家拜陽春郡守。
後廣州刺史歐陽纥謀反,召仆至高安,誘與為亂。
仆遣使歸告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辄負國家。
” 遂發兵拒境,帥百越酋長迎章昭達。
内外逼之,纥徒潰散。
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轉石龍太守。
诏使持節冊夫人為中郎将、石龍太夫人,赉繡“W油絡驷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并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至德中,仆卒。
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号為聖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将徐璒以南康拒守。
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獻于陳主,至此,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谕以國亡,令其歸化,并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恸哭。
遣其孫魂帥衆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
表魂為儀同三司,冊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皆應之,圍洸于州城,進兵屯衡嶺。
夫人遣孫暄帥師救洸。
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
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系于州獄。
又遣孫盎出讨佛智,戰克,斬之。
進兵至南海,與鹿願軍會,共敗仲宣。
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诏使裴矩巡撫諸州,其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谒。
還令統其部落,嶺表遂定。
高祖異之,拜盎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
追贈寶為廣州總管、谯國公,冊夫人為谯國夫人。
以宋康邑回授仆妾洗氏。
仍開谯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
降敕書曰:“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
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
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
今賜夫人物五千段。
暄不進愆,誠合罪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
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皇後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陳賜物各藏于一庫。
每歲時大會,皆陳于庭,以示子孫,曰:“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
” 時番州總管趙讷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
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宜,并言讷罪狀,不可以招懷遠人。
上遣推讷,得其贓賄,竟緻于法。
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
夫人親載诏書,自稱使者,曆十餘州,宣述上意,谕諸俚獠,所至皆降。
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
贈仆為岩州總管、平原郡公。
仁壽初,卒,赙物一千段,谥為誠敬夫人。
鄭善果母鄭善果母者,清河崔氏之女也。
年十三,出适鄭誠,生善果。
而誠讨尉迥,力戰死于陣。
母年二十而寡,父彥穆欲奪其志,母抱善果謂彥穆曰:“婦人無再見男子之義。
且鄭君雖死,幸有此兒。
棄兒為不慈,背死為無禮。
甯當割耳截發以明素心。
違禮滅慈,非敢聞命。
”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數歲,拜使持節、大将軍,襲爵開封縣公,邑一千戶。
開皇初,進封武德郡公。
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轉景州刺史,尋為魯郡太守。
母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
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他鄉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誡約本宗,使從民禮。
每共寶參決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遇侯景反,廣州都督蕭勃征兵援台。
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臯口,遣召寶。
寶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
”寶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稱有疾,鑄兵聚衆,而後喚君。
今者若往,必留質,追君兵衆。
此意可見,願且無行,以觀其勢。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率兵入灨石。
寶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虜,骁将也,領兵入灨石,即與官兵相拒,未得還。
遷仕在州,無能為也。
若君自往,必有戰鬥。
宜遣使詐之,卑辭厚禮,雲身未敢出,欲遣婦往參。
彼聞之喜,必無防慮。
于是我将千餘人,步擔雜物,唱言輸赕,得至栅下,賊必可圖。
”寶從之,遷仕果大喜,觇夫人衆皆擔物,不設備。
夫人擊之,大捷。
遷仕遂走,保于甯都。
夫人總兵與長城侯陳霸先會于灨石。
還謂寶曰:“陳都督大可畏,極得衆心。
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 及寶卒,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
至陳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歲,遺帥諸首領朝于丹陽,起家拜陽春郡守。
後廣州刺史歐陽纥謀反,召仆至高安,誘與為亂。
仆遣使歸告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辄負國家。
” 遂發兵拒境,帥百越酋長迎章昭達。
内外逼之,纥徒潰散。
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轉石龍太守。
诏使持節冊夫人為中郎将、石龍太夫人,赉繡“W油絡驷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并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至德中,仆卒。
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号為聖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将徐璒以南康拒守。
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獻于陳主,至此,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谕以國亡,令其歸化,并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恸哭。
遣其孫魂帥衆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
表魂為儀同三司,冊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皆應之,圍洸于州城,進兵屯衡嶺。
夫人遣孫暄帥師救洸。
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
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系于州獄。
又遣孫盎出讨佛智,戰克,斬之。
進兵至南海,與鹿願軍會,共敗仲宣。
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诏使裴矩巡撫諸州,其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谒。
還令統其部落,嶺表遂定。
高祖異之,拜盎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
追贈寶為廣州總管、谯國公,冊夫人為谯國夫人。
以宋康邑回授仆妾洗氏。
仍開谯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
降敕書曰:“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
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
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
今賜夫人物五千段。
暄不進愆,誠合罪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
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皇後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陳賜物各藏于一庫。
每歲時大會,皆陳于庭,以示子孫,曰:“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
” 時番州總管趙讷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
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宜,并言讷罪狀,不可以招懷遠人。
上遣推讷,得其贓賄,竟緻于法。
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
夫人親載诏書,自稱使者,曆十餘州,宣述上意,谕諸俚獠,所至皆降。
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
贈仆為岩州總管、平原郡公。
仁壽初,卒,赙物一千段,谥為誠敬夫人。
鄭善果母鄭善果母者,清河崔氏之女也。
年十三,出适鄭誠,生善果。
而誠讨尉迥,力戰死于陣。
母年二十而寡,父彥穆欲奪其志,母抱善果謂彥穆曰:“婦人無再見男子之義。
且鄭君雖死,幸有此兒。
棄兒為不慈,背死為無禮。
甯當割耳截發以明素心。
違禮滅慈,非敢聞命。
”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數歲,拜使持節、大将軍,襲爵開封縣公,邑一千戶。
開皇初,進封武德郡公。
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轉景州刺史,尋為魯郡太守。
母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