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 經籍三 子

關燈
》十三卷《谏林》五卷齊晉陵令何翌之撰。

     《述政論》十三卷陸澄撰。

     《古今注》三卷崔豹撰。

     《古今訓》十一卷張顯撰。

     《古今善言》三十卷宋車騎将軍範泰撰。

     《善谏》二卷宋領軍長史虞通之撰。

     《缺文》十三卷陸澄撰。

     《政論》十三卷陸澄撰。

     《記聞》二卷宋後軍參軍徐益壽撰。

     《新舊傳》四卷《釋欲語》八卷劉霁撰。

     《稱謂》五卷後周大将軍盧辯撰。

     《備遺記》三卷《纂要》一卷戴安道撰,亦雲顔延之撰。

      《方類》六卷《俗說》三卷沈約撰。

    梁五卷。

     《雜說》二卷沈約撰《袖中記》二卷沈約撰。

      《袖中略集》一卷沈約撰。

     《珠叢》一卷沈約撰。

      《采璧》三卷梁中書舍人庾肩吾撰。

     《物始》十卷謝吳撰。

     《宜覽》二十二卷《玉府集》八卷《鴻寶》十卷《顯用》九卷《墳典》三十卷盧辯撰。

     《玉燭寶典》十二卷著作郎杜台卿撰。

     《典言》四卷後魏人李穆叔撰。

     《典言》四卷後齊中書郎荀士遜等撰。

     《補文》六卷《四時錄》十二卷《正訓》二十卷《内訓》二十卷《雜略》十三卷《清神》三卷《前言》八卷《會林》五卷《對林》十卷《道言》六卷叱羅羨撰。

     《道術志》三卷《述伎藝》一卷《諸書要略》一卷魏彥深撰。

      《文府》五卷梁有《文章義府》三十卷。

     《語對》十卷硃澹遠撰。

     《語麗》十卷硃澹遠撰。

      《對要》三卷《雜語》三卷《衆書事對》三卷《廊廟五格》二卷王彬撰。

     《名數》八卷《新言》四卷裴立撰。

     《善說》五卷《君臣相起發事》三卷《物重名》五卷《真注要錄》一卷《天地體》二卷《雜事鈔》二十四卷《雜書鈔》四十四卷《子抄》三十卷梁黟令庾仲容撰。

     《子鈔》二十卷梁有《子鈔》十五卷,沈約撰,亡。

     《論集》八十六卷殷仲堪撰。

    梁九十六卷。

    梁又有《雜論》五十八卷,《雜論》十三卷,亡。

     《皇覽》一百二十卷缪襲等撰。

    梁六百八十卷。

    梁又有《皇覽》一百二十三卷,何承天合;《皇覽》五十卷,徐爰合,《皇覽目》四卷;又有《皇覽抄》二十卷,梁特進蕭琛抄。

    亡。

      《帝王集要》三十卷崔安撰。

      《類苑》一百二十卷梁征虜刑獄參軍劉孝标撰。

    梁《七錄》八十二卷。

     《華林遍略》六百二十卷梁綏安令徐僧權等撰。

     《要錄》六十卷《壽光書苑》二百卷梁尚書左丞劉杳撰。

      《科錄》二百七十卷元晖撰。

     《書圖泉海》二十卷陳張式撰。

      《呈壽堂禦覽》三百六十卷《長洲玉鏡》二百三十八卷《書鈔》一百七十四卷《釋氏譜》十五卷《内典博要》三十卷《淨住子》二十卷齊竟陵王蕭子良撰。

      《因果記》十卷《曆代三寶記》三卷費長房撰。

     《真言要集》十卷《義記》二十卷蕭子良撰。

     《感應傳》八卷宋尚書郎王延秀撰。

     《衆僧傳》二十卷裴子野撰。

      《高僧傳》六卷虞孝敬撰。

      《皇帝菩薩清淨大舍記》三卷謝吳撰,亡。

      《寶台四法藏目錄》一百卷大業中撰。

     《玄門寶海》一百二十卷大業中撰。

      右九十七部,合二千七百二十卷。

     雜者,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以見王者之化,無所不冠者也。

    古者司史曆記前言往行,禍福存亡之道。

    然則雜者,蓋出史官之職也。

    放者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學,言非而博,是以雜錯漫羨,而無所指歸。

     《氾勝之書》二卷漢議郎氾勝之撰。

      《四人月令》一卷後漢大尚書崔寔撰。

     《禁苑實錄》一卷《齊民要術》十卷賈思勰撰。

     《春秋濟世六常拟議》五卷楊瑾撰。

    梁有《陶硃公養魚法》,《蔔式養羊法》、《養豬法》、《月政畜牧栽種法》,各一卷,亡。

     右五部,一十九卷。

      農者,所以播五谷,藝桑麻,以供衣食者也。

    《書》叙八政,其一曰食,二曰貨。

    孔子曰:“所重民食。

    ”《周官》:冢宰“以九職任萬民”,其一曰“三農生九谷”,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懸之種,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以為法而懸于邑闾”,是也。

    鄙者為之,則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燕丹子》一卷丹,燕王喜太子。

    梁有《青史子》一卷;又《宋玉子》一卷、錄一卷,楚大夫宋玉撰;《群英論》一卷,郭頒撰;《語林》十卷,東晉處士裴啟撰。

    亡。

      《雜語》五卷《郭子》三卷東晉中郎郭澄之撰。

      《雜對語》三卷《要用語對》四卷《文對》三卷《瑣語》一卷梁金紫光祿大夫顧協撰。

     《笑林》三卷後漢給事中邯鄲淳撰。

     《笑苑》四卷《解頤》二卷陽玠松撰。

     《世說》八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

     《世說》十卷劉孝标注。

    梁有《俗說》一卷,亡。

     《小說》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長史殷芸撰。

    梁目,三十卷。

      《小說》五卷《迩說》一卷梁南台治書伏挺撰。

     《辯林》二十卷蕭贲撰。

     《辯林》二十卷希秀撰。

      《瓊林》七卷周獸門學士陰颢撰。

     《古今藝術》二十卷《雜書鈔》十三卷《座右方》八卷庾元威撰。

     《座右法》一卷《魯史欹器圖》一卷儀同劉微注。

     《器準圖》三卷後魏丞相士曹行參軍信都芳撰。

      《水飾》一卷右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小說者,街說巷語之說也。

    《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于刍荛。

    古者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谏,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謗。

    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

    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

    《周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诏觀事,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而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而觀衣物”是也。

    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

    ” 《司馬兵法》三卷齊将司馬穰苴撰。

     《孫子兵法》二卷吳将孫武撰,魏武帝注。

    梁三卷。

     《孫子兵法》一卷魏武、王淩集解。

     《孫武兵經》二卷張子尚注。

     《鈔孫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賈诩鈔。

    梁有《孫子兵法》二卷,孟氏解诂;《孫子兵法》二卷,吳處士沈友撰;又《孫子八陣圖》一卷。

    亡。

     《吳起兵法》一卷賈诩注。

     《吳孫子牝牡八變陣圖》二卷《續孫子兵法》二卷魏武帝撰。

     《孫子兵法雜占》四卷梁有《諸葛亮兵法》五卷,又《慕容氏兵法》一卷,亡。

     《皇帝兵法》一卷宋武帝所傳神人書。

    梁有《雜兵注》二十四卷,《兵法序》二卷,亡。

      《太公六韬》五卷梁六卷。

    周文王師姜望撰。

     《太公陰謀》一卷梁六卷。

    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

      《太公陰符钤錄》一卷《太公金匮》二卷《太公兵法》二卷梁三卷《太公兵法》六卷梁有《太公雜兵書》六卷。

      《太公伏符陰陽謀》一卷《黃帝兵法孤虛雜記》一卷《太公三宮兵法》一卷梁有《太一三宮兵法立成圖》二卷。

     《太公書禁忌立成集》二卷《太公枕中記》一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