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 經籍三 子
關燈
小
中
大
宋處士王叔之撰,亡。
《莊子内篇講疏》八卷周弘正撰。
《莊子義疏》八卷戴诜撰。
《南華論》二十五卷梁曠撰,本三十卷。
《南華論音》三卷《莊成子》十二卷梁有《蹇子》一卷,今亡。
《玄言新記明莊部》二卷梁澡撰。
《守白論》一卷《任子道論》十卷魏河東太守任嘏撰。
梁有《渾輿經》一卷,魏安成令桓威撰,亡。
《唐子》十卷吳唐滂撰。
梁有《蘇子》七卷,晉北中郎參軍蘇彥撰;《宣子》二卷,晉宜城令宣舒撰;《陸子》十卷,陸雲撰。
亡。
《杜氏幽求新書》二十卷杜夷撰。
《抱樸子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葛洪撰。
梁有《顧道士新書論經》三卷,晉方士顧谷撰,亡。
《孫子》十二卷孫綽撰。
《符子》二十卷東晉員外郎符朗撰。
梁有《賀子述言》十卷,宋太學博士賀道養撰;《少子》五卷,齊司徒左長史張融撰;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攝生論》二卷,晉河内太守阮侃撰;《無宗論》四卷,《聖人無情論》六卷。
亡。
《夷夏論》一卷顧歡撰。
梁二卷。
梁又有《談衆》三卷,亡。
《簡文談疏》六卷晉簡文帝撰。
《無名子》一卷張太衡撰。
《玄子》五卷《遊玄桂林》二十一卷、目一卷張譏撰。
《廣成子》十三卷商洛公撰。
張太衡注,疑近人作。
右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
道者,蓋為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赜也。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
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迹。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
處陰與陰為一,在陽與陽不二。
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為智,道非智之謂也;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
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
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
先王懼人之惑,置于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
《周官》九兩,其三曰師,蓋近之矣。
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
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
自是相傳,道學衆矣。
下士為之,不推其本,苟以異俗為高,狂狷為尚,迂誕谲怪而失其真。
《管子》十九卷齊相管夷吾撰。
《商君書》五卷秦相衛鞅撰。
梁有《申子》三卷,韓相申不害撰,亡。
《慎子》十卷戰國時處士慎到撰。
《韓子》二十卷、目一卷韓非撰。
梁有《晁氏新書》三卷,漢禦史大夫晁錯撰,亡。
《正論》六卷漢大尚書崔寔撰。
梁有《法論》十卷,劉邵撰;《政論》五卷,魏侍中劉暠撰;《阮子正論》五卷,魏清河太守阮武撰。
亡。
《世要論》十二卷魏大司農桓範撰。
梁有二十卷。
又有《陳子要言》十四卷,吳豫章太守陳融撰;《蔡司徒難論》五卷,晉三公令史黃命撰。
亡。
右六部,合七十二卷。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于治者也。
《易》著“先生明罰饬法”,《書》美“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周官》,司寇“掌建國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诘四方”;司刑“以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是也。
刻者為之,則杜哀矜,絕仁愛,欲以威劫為化,殘忍為治,乃至傷恩害親。
《鄧析子》一卷析;鄭大夫。
《尹文子》二卷尹文,周之處士,遊齊稷下。
《士品》一卷魏文帝撰。
梁有《刑聲論》一卷,亡。
《人物志》三卷劉邵撰。
梁有《士緯新書》十卷,姚信撰,又《姚氏新書》二卷,與《士緯》相似;《九州人士論》一卷,魏司空盧毓撰;《通古人論》一卷。
亡。
右四部,合七卷。
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僭濫者也。
《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周官》,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辯其名物之類”,是也。
拘者為之,則苛察繳繞,滞于析辭而失大體。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
《隋巢子》一卷巢,似墨翟弟子。
《胡非子》一卷非,似墨翟弟子。
梁有《田俅子》一卷,亡。
右三部,合一十七卷。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也。
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翦,粝粱之食,桐棺三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天下,右鬼神而非命。
《漢書》以為本出清廟之守。
然則《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禋人鬼”,肆師“掌立國祀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也。
愚者為之,則守于節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于親疏也。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
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梁有《補阙子》十卷,《湘東鴻烈》十卷,并元帝撰。
亡。
《鬼谷子》三卷樂一注。
右二部,合六卷。
從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
《漢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
故曰:“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币,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谕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
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于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尉缭子》五卷梁并錄六卷。
尉缭,梁惠王時人。
《屍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
秦相衛鞅上客屍佼撰。
其九篇亡,魏黃初中續。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呂不韋撰,高誘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漢淮南王劉安撰,許慎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誘注。
《論衡》二十九卷後漢徵士王充撰。
梁有《洞序》九卷、錄一卷,應奉撰,亡。
《風俗通義》三十一卷錄一卷。
應劭撰。
梁三十卷。
《仲長子昌言》十二卷錄一卷。
漢尚書郎仲長統撰。
《蔣子萬機論》八卷蔣濟撰。
梁有《笃論》四卷,杜恕撰;《刍荛論》五卷,钏會撰;梁有《諸葛子》五卷,吳太傅諸葛恪撰。
亡。
《傅子》百二十卷晉司隸校尉傅玄撰。
《默記》三卷,吳大鴻胪張俨撰。
《裴氏新言》五卷,吳大鴻胪裴玄撰。
梁有《新義》十八卷,吳太子中庶子劉褵撰;《析言論》二十卷,晉議郎張顯撰;《桑丘先生書》二卷,晉征南軍師楊偉撰。
亡。
《時務論》十二卷楊偉撰。
梁有《古世論》十七卷,《桓子》一卷;《秦子》三卷,吳秦菁撰;《劉子》十卷,《何子》五卷。
亡。
《立言》六卷蘇道撰。
梁有《孔氏說林》二卷,孔衍撰,亡。
《抱樸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
梁有五十一卷。
《金樓子》十卷梁元帝撰。
《博物志》十卷張華撰。
《張公雜記》一卷張華撰。
梁有五卷,與《博物志》相似,小小不同。
又有《雜記》十卷,何氏撰,亡。
《雜記》十一卷張華撰。
梁有《子林》二十卷,孟儀撰。
亡。
《廣志》二卷郭義恭撰。
《部略》十五卷《博覽
《莊子内篇講疏》八卷周弘正撰。
《莊子義疏》八卷戴诜撰。
《南華論》二十五卷梁曠撰,本三十卷。
《南華論音》三卷《莊成子》十二卷梁有《蹇子》一卷,今亡。
《玄言新記明莊部》二卷梁澡撰。
《守白論》一卷《任子道論》十卷魏河東太守任嘏撰。
梁有《渾輿經》一卷,魏安成令桓威撰,亡。
《唐子》十卷吳唐滂撰。
梁有《蘇子》七卷,晉北中郎參軍蘇彥撰;《宣子》二卷,晉宜城令宣舒撰;《陸子》十卷,陸雲撰。
亡。
《杜氏幽求新書》二十卷杜夷撰。
《抱樸子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葛洪撰。
梁有《顧道士新書論經》三卷,晉方士顧谷撰,亡。
《孫子》十二卷孫綽撰。
《符子》二十卷東晉員外郎符朗撰。
梁有《賀子述言》十卷,宋太學博士賀道養撰;《少子》五卷,齊司徒左長史張融撰;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攝生論》二卷,晉河内太守阮侃撰;《無宗論》四卷,《聖人無情論》六卷。
亡。
《夷夏論》一卷顧歡撰。
梁二卷。
梁又有《談衆》三卷,亡。
《簡文談疏》六卷晉簡文帝撰。
《無名子》一卷張太衡撰。
《玄子》五卷《遊玄桂林》二十一卷、目一卷張譏撰。
《廣成子》十三卷商洛公撰。
張太衡注,疑近人作。
右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
道者,蓋為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赜也。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
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迹。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
處陰與陰為一,在陽與陽不二。
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為智,道非智之謂也;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
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
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
先王懼人之惑,置于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
《周官》九兩,其三曰師,蓋近之矣。
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
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
自是相傳,道學衆矣。
下士為之,不推其本,苟以異俗為高,狂狷為尚,迂誕谲怪而失其真。
《管子》十九卷齊相管夷吾撰。
《商君書》五卷秦相衛鞅撰。
梁有《申子》三卷,韓相申不害撰,亡。
《慎子》十卷戰國時處士慎到撰。
《韓子》二十卷、目一卷韓非撰。
梁有《晁氏新書》三卷,漢禦史大夫晁錯撰,亡。
《正論》六卷漢大尚書崔寔撰。
梁有《法論》十卷,劉邵撰;《政論》五卷,魏侍中劉暠撰;《阮子正論》五卷,魏清河太守阮武撰。
亡。
《世要論》十二卷魏大司農桓範撰。
梁有二十卷。
又有《陳子要言》十四卷,吳豫章太守陳融撰;《蔡司徒難論》五卷,晉三公令史黃命撰。
亡。
右六部,合七十二卷。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于治者也。
《易》著“先生明罰饬法”,《書》美“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周官》,司寇“掌建國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诘四方”;司刑“以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是也。
刻者為之,則杜哀矜,絕仁愛,欲以威劫為化,殘忍為治,乃至傷恩害親。
《鄧析子》一卷析;鄭大夫。
《尹文子》二卷尹文,周之處士,遊齊稷下。
《士品》一卷魏文帝撰。
梁有《刑聲論》一卷,亡。
《人物志》三卷劉邵撰。
梁有《士緯新書》十卷,姚信撰,又《姚氏新書》二卷,與《士緯》相似;《九州人士論》一卷,魏司空盧毓撰;《通古人論》一卷。
亡。
右四部,合七卷。
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僭濫者也。
《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周官》,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辯其名物之類”,是也。
拘者為之,則苛察繳繞,滞于析辭而失大體。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
《隋巢子》一卷巢,似墨翟弟子。
《胡非子》一卷非,似墨翟弟子。
梁有《田俅子》一卷,亡。
右三部,合一十七卷。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也。
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翦,粝粱之食,桐棺三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天下,右鬼神而非命。
《漢書》以為本出清廟之守。
然則《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禋人鬼”,肆師“掌立國祀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也。
愚者為之,則守于節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于親疏也。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
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梁有《補阙子》十卷,《湘東鴻烈》十卷,并元帝撰。
亡。
《鬼谷子》三卷樂一注。
右二部,合六卷。
從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
《漢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
故曰:“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币,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谕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
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于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尉缭子》五卷梁并錄六卷。
尉缭,梁惠王時人。
《屍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
秦相衛鞅上客屍佼撰。
其九篇亡,魏黃初中續。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呂不韋撰,高誘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漢淮南王劉安撰,許慎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誘注。
《論衡》二十九卷後漢徵士王充撰。
梁有《洞序》九卷、錄一卷,應奉撰,亡。
《風俗通義》三十一卷錄一卷。
應劭撰。
梁三十卷。
《仲長子昌言》十二卷錄一卷。
漢尚書郎仲長統撰。
《蔣子萬機論》八卷蔣濟撰。
梁有《笃論》四卷,杜恕撰;《刍荛論》五卷,钏會撰;梁有《諸葛子》五卷,吳太傅諸葛恪撰。
亡。
《傅子》百二十卷晉司隸校尉傅玄撰。
《默記》三卷,吳大鴻胪張俨撰。
《裴氏新言》五卷,吳大鴻胪裴玄撰。
梁有《新義》十八卷,吳太子中庶子劉褵撰;《析言論》二十卷,晉議郎張顯撰;《桑丘先生書》二卷,晉征南軍師楊偉撰。
亡。
《時務論》十二卷楊偉撰。
梁有《古世論》十七卷,《桓子》一卷;《秦子》三卷,吳秦菁撰;《劉子》十卷,《何子》五卷。
亡。
《立言》六卷蘇道撰。
梁有《孔氏說林》二卷,孔衍撰,亡。
《抱樸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
梁有五十一卷。
《金樓子》十卷梁元帝撰。
《博物志》十卷張華撰。
《張公雜記》一卷張華撰。
梁有五卷,與《博物志》相似,小小不同。
又有《雜記》十卷,何氏撰,亡。
《雜記》十一卷張華撰。
梁有《子林》二十卷,孟儀撰。
亡。
《廣志》二卷郭義恭撰。
《部略》十五卷《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