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志第五 禮儀五

關燈
畫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雲罕、山林奇怪及遊麟飛鳳、硃雀玄武、驺虞青龍,駕二十四馬,以給天中皇後,助祭則乘。

    又有大樓辇車,龍辀十二,加以玉飾,四毂六衡,方輿圓蓋,金雞樹羽,寶铎旒蘇,鸾雀立衡,六螭龍銜轭,建太常,畫升龍日月,駕二十牛。

    又有象辇,左右金鳳,白鹿仙人,羽葆旒蘇,金鈴玉佩,初駕二象,後以六駝代之。

    并有遊觀小樓等辇,駕十五馬車等,合十餘乘,皆魏天興中之所制也。

    宣帝至是,鹹複禦之。

    複令天下車,皆以渾成木為輪。

     開皇元年,内史令李德林奏,周、魏輿辇乖制,請皆廢毀。

    高祖從之。

    唯留魏太和時儀曹令李韶所制五辂,齊天保所遵用者。

    又留魏熙平中,太常卿穆紹議皇後之辂,其從祭則禦金根車,親桑則禦雲母車,并駕四馬。

    歸甯則禦紫罽車,遊行則禦安車,吊問則禦绀罽軿車,并駕三馬。

    于後著令,制五辂。

     玉辂,青質,以玉飾諸末。

    重箱盤輿,左青龍,右白虎,金鳳翅,畫虡文鳥獸。

     黃屋左纛,金鳳在轼前,八鸾在衡,二鈴在轼。

    龍辀,前設鄣塵。

    青蓋黃裡,繡飾。

     博山鏡子,樹羽。

    輪皆硃斑重牙。

    左建旗,十有二旒,幓旒皆畫升龍,其長曳地。

     右載闟戟,長四尺,廣三尺,黻文。

    旂首金龍頭,銜結绶及鈴緌。

    駕蒼龍,金方,插翟尾五隼,镂錫,鞶纓十有二就。

    錫馬當顱,镂金為之。

    鞶馬大帶,纓馬鞅,皆以五彩飾之。

    就成也,一币為一就。

    祭祀、納後則供之。

     金辂,赤質,以金飾諸末。

    左建旟,右建闟戟。

    旟畫鳥隼餘與玉辂同。

    駕赤鳷。

     朝觐會同,飨射飲至則供之。

     象辂,黃質,以象飾諸末。

    左建旌,右建闟戟。

    旌畫黃麟駕黃鳷。

    行道則供之。

      革辂,白質,挽之以革。

    左建旗,右建闟戟。

    旗畫白獸駕白駱。

    巡守臨兵事則供之。

      木辂,漆之。

    左建旐,右建闟戟。

    旐畫龜蛇駕黑鳷。

    田獵則供之。

      五辂之蓋,旌旗之質,及鞶纓,皆從辂之色。

    蓋之裡俱用黃。

    其镂錫五辂同。

      安車,飾重輿,曲壁,紫油纁硃裡,通幰,硃絲絡網,硃鞶赆纓,硃覆發,具絡。

    駕赤鳷。

    臨幸則供之。

     四望車,制同犢車金飾,青油纁硃裡,通幰。

    拜陵臨吊則供之。

     皇後、皇太後重翟,青質,金飾諸末。

    硃輪,金根硃牙。

    其箱飾以重翟羽,青油纁硃裡,通幰,繡紫帷,硃絲絡網,繡紫絡帶。

    八銮在衡,錫,鞶纓十二就,金棨方釳,插翟尾,硃總。

    總以硃為之,如馬纓而小,著馬勒,在兩耳兩镳也。

    駕蒼龍。

    受冊、從郊禖、享廟則供之。

     厭翟,赤質,金飾諸末。

    輪畫硃牙。

    其箱飾以次翟羽,紫油纁硃裡,通幰,紅錦帷,硃絲絡網,紅錦絡帶。

    其餘如重翟。

    駕黃骝。

    親桑則供之。

     翟車,黃質,金飾諸末。

    輪畫硃牙。

    其車側飾以翟羽,黃油纁黃裡,通幰,白紅錦帷,硃絲絡網,白紅錦絡帶。

    其餘如重翟。

    駕黃骝。

    歸甯則供之。

    諸鞶纓之色,皆從車質。

     安車,赤質,金飾。

    紫通幰硃裡。

    駕四馬。

    臨幸及吊則供之。

     皇太子金辂,赤質,金飾諸末。

    重較,箱畫虡文鳥獸,黃屋,伏鹿轼,龍辀。

     金鳳一,在轼前。

    設鄣塵。

    硃蓋黃裡。

    輪畫硃牙。

    左建旂,九旒,右載闟戟。

    旂首金龍頭。

    銜結绶及鈴緌。

    駕赤鳷四。

    八銮在衡,二鈴在轼。

    金棨方釳,插翟尾五隼、镂錫,鞶纓九就。

    從祀享、正冬大朝、納妃則乘之。

      轺車,金飾諸末。

    紫通幰硃裡。

    駕一馬。

    五日常朝及朝飨宮臣,出入行道乘之。

      四望車,金飾諸末。

    紫油纁通幰硃裡,硃絲絡網。

    駕一馬。

    吊臨則乘之。

     公及一品象辂,黃質,以象飾諸末。

    建旟,畫以鳥隼。

    受冊告廟,升壇上任,親迎及葬則乘之。

      侯伯及二品三品革辂,白質,以革飾諸末。

    建旟,畫熊獸。

    受冊告廟,親迎及葬則乘之。

     子男及四品木辂,黑質,以漆飾之。

    建旟,畫以龜蛇。

    受冊告廟,親迎及葬則乘之。

     象辂已下,旒及就數,各依爵品,雖依禮制名,未及創造。

    開皇三年閏十二月,并诏停造,而盡用舊物。

    至九年平陳,又得輿辇。

    舊著令者,以付有司,所不載者,并皆毀棄。

    雖從儉省,而于禮多阙。

    十四年,诏又以見所乘車辂,因循近代,事非經典,令更議定。

    于是命有司詳考故實,改造五辂及副。

    玉辂青質,祭祀乘之。

    金辂赤質,朝會禮還乘之。

    象略黃質,臨幸乘之。

    革辂白質,戎事乘之。

    木辂玄質,耕藉乘之。

    五辂皆硃斑輪、龍辀、重輿,建十二旒,并畫升龍。

    左建闟戟。

    旂旒與辂同色。

    樊纓十有二就。

    王、五等開國、第一第二品及刺史辂,硃質,硃蓋,斑輪。

     左建旂,旂畫龍,一升一降。

    左建闟戟。

    第三第四品辂,硃質,硃蓋,左建旃,通帛為之,旂旃皆赤。

    其旒及樊纓就數,各依其品。

    大業元年,更制車辇,五辂之外,設副車。

    诏尚書令楚公楊素、吏部尚書奇章公牛弘、工部尚書安平公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禮部侍郎許善心、太府少卿何稠、朝請郎閻毗等,詳議奏決。

    于是審擇前朝故事,定其取舍雲。

     玉辂,禋祀所用,飾以玉。

    《白虎通》雲:“玉辂,大辂也。

    ”《周禮》巾車氏所掌,“镂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旒”。

    虞氏謂之鸾車,夏後氏謂之鈎車,殷謂之大辂,周謂之乘辂。

    《大戴禮》著其形式,上蓋如規象天,二十八象列星,下方輿象地,三十輻象一月。

    前視則睹銮和之聲,側觀則睹四時之運。

      昔成湯用而郊祀,因有山車之瑞,亦謂桑根車。

    蔡邕《獨斷》論漢制度,凡乘輿車,皆有六馬,羽蓋金爪,黃屋左纛,镂棨方釳,重毂繁纓,黃缯為蓋裡也。

    左纛,以旄牛尾建于竿上,其大如鬥,立于左騑也。

    镂棨高闊各五寸,上如傘形,施于發上,而插翟尾也。

    方釳當顱,蓋馬冠也。

    繁纓,膺前索也。

    重毂,重施毂也。

    應劭《漢官》,大辂龍旂,畫龍于旂上也。

    董巴《志》謂為瑞山車,秦謂金根,即殷辂矣。

      司馬彪《志》亦雲:“漢備五辂,或謂德車,其所駕馬,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