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蕭摩诃 子世廉 任忠 樊毅 弟猛 魯廣達
關燈
小
中
大
使任忠代之,又重傷其意,乃止。
祯明三年入于隋。
魯廣達,字遍覽,吳州刺史悉達之弟也。
少慷慨,志立功名,虛心愛士,賓客或自遠而至。
時江表将帥,各領部曲,動以千數,而魯氏尤多。
釋褐梁邵陵王國右常侍,遷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
侯景之亂,與兄悉達聚衆保新蔡。
梁元帝承制,授假節、壯武将軍、晉州刺史。
王僧辯之讨侯景也,廣達出境候接,資奉軍儲,僧辯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
"仍率衆随僧辯。
景平,加員外散騎常侍,馀如故。
高祖受禅,授征遠将軍、東海太守。
尋徙為桂陽太守,固辭不拜,入為員外散騎常侍。
除假節、信武将軍、北新蔡太守。
随吳明徹讨周迪于臨川,每戰功居最。
仍代兄悉達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邑五百戶。
光大元年,授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華皎稱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率衆軍進讨。
軍至夏口,皎舟師強盛,莫敢進者,廣達首率骁勇,直沖賊軍。
戰艦既交,廣達憤怒大呼,登艦樓,獎勵士卒,風急艦轉,樓搖動,廣達足跌堕水,沈溺久之,因救獲免。
皎平,授持節、智武将軍、都督巴州諸軍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與儀同章昭達入峽口,拓定安蜀等諸州鎮。
時周氏将圖江左,大造舟艦于蜀,并運糧青泥,廣達與錢道戢等将兵掩襲,縱火焚之。
以功增封并前二千戶,仍還本鎮。
廣達為政簡要,推誠任下,吏民便之。
及秩滿。
皆詣阙表請,于是诏留二年。
五年,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王張元範,虜獲不可勝數。
進克北徐州,乃授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
尋加散騎常侍,入為右衛将軍。
八年,出為北兖州刺史,遷晉州刺史。
十年,授使持節、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進号仁威将軍、合州刺史。
十一年,周将梁士彥将兵圍壽春,诏遣中領軍樊毅、左衛将軍任忠等分部趣陽平、秦郡,廣達率衆入淮,為掎角以擊之。
周軍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兖、晉等各自拔,諸将并無功,盡失淮南之地,廣達因免官,以侯還第。
十二年,與豫州刺史樊毅率衆北讨,克郭默城。
尋授使持節、平西将軍、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諸軍事,率舟師四萬,治江夏。
周安州總管元景将兵寇江外,廣達命偏師擊走之。
後主即位,入為安左将軍。
尋受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
至德二年,授安南将軍,征拜侍中,又為安左将軍,改封綏越郡公,封邑如前。
尋為中領軍。
及賀若弼進軍鐘山,廣達率衆于白土崗南置陣,與弼旗鼓相對。
廣達躬擐甲胄,手執桴鼓,率勵敢死,冒刃而前,隋軍退走,廣達逐北至營,殺傷甚衆,如是者數四焉。
及弼攻敗諸将,乘勝至宮城,燒北掖門,廣達猶督馀兵,苦戰不息,斬獲數十百人。
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謂衆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
"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乃就執。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
廣達怆本朝淪覆,遘疾不治,尋以憤慨卒,時年五十九。
尚書令江總撫柩恸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
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總又制廣達墓銘,其略曰:"災流淮海,險失金湯,時屯運極,代革天亡。
爪牙背義,介胄無良,獨摽忠勇,率禦有方。
誠貫皎日,氣勵嚴霜,懷恩感報,撫事何忘。
" 初,隋将韓擒虎之濟江也,廣達長子世真在新蔡,乃與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虎,擒虎遣使緻書,以招廣達。
廣達時屯兵京師,乃自劾廷尉請罪。
後主謂之曰:"世真雖異路中大夫,公國之重臣,吾所恃賴,豈得自同嫌疑之間乎?"加賜黃金,即日還營。
廣達有隊主楊孝辯,時從廣達在軍中,力戰陷陣,其子亦随孝辯,揮刃殺隋兵十馀人,力窮,父子俱死。
史臣曰:蕭摩诃氣冠三軍,當時良将,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讷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欤!任忠雖勇決強斷,而心懷反覆,誣绐君上,自踬其惡,鄙矣!至于魯廣達全忠守道,殉義忘身,蓋亦陳代之良臣也。
《陳書》 唐·姚思廉
祯明三年入于隋。
魯廣達,字遍覽,吳州刺史悉達之弟也。
少慷慨,志立功名,虛心愛士,賓客或自遠而至。
時江表将帥,各領部曲,動以千數,而魯氏尤多。
釋褐梁邵陵王國右常侍,遷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
侯景之亂,與兄悉達聚衆保新蔡。
梁元帝承制,授假節、壯武将軍、晉州刺史。
王僧辯之讨侯景也,廣達出境候接,資奉軍儲,僧辯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
"仍率衆随僧辯。
景平,加員外散騎常侍,馀如故。
高祖受禅,授征遠将軍、東海太守。
尋徙為桂陽太守,固辭不拜,入為員外散騎常侍。
除假節、信武将軍、北新蔡太守。
随吳明徹讨周迪于臨川,每戰功居最。
仍代兄悉達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邑五百戶。
光大元年,授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華皎稱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率衆軍進讨。
軍至夏口,皎舟師強盛,莫敢進者,廣達首率骁勇,直沖賊軍。
戰艦既交,廣達憤怒大呼,登艦樓,獎勵士卒,風急艦轉,樓搖動,廣達足跌堕水,沈溺久之,因救獲免。
皎平,授持節、智武将軍、都督巴州諸軍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與儀同章昭達入峽口,拓定安蜀等諸州鎮。
時周氏将圖江左,大造舟艦于蜀,并運糧青泥,廣達與錢道戢等将兵掩襲,縱火焚之。
以功增封并前二千戶,仍還本鎮。
廣達為政簡要,推誠任下,吏民便之。
及秩滿。
皆詣阙表請,于是诏留二年。
五年,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王張元範,虜獲不可勝數。
進克北徐州,乃授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
尋加散騎常侍,入為右衛将軍。
八年,出為北兖州刺史,遷晉州刺史。
十年,授使持節、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進号仁威将軍、合州刺史。
十一年,周将梁士彥将兵圍壽春,诏遣中領軍樊毅、左衛将軍任忠等分部趣陽平、秦郡,廣達率衆入淮,為掎角以擊之。
周軍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兖、晉等各自拔,諸将并無功,盡失淮南之地,廣達因免官,以侯還第。
十二年,與豫州刺史樊毅率衆北讨,克郭默城。
尋授使持節、平西将軍、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諸軍事,率舟師四萬,治江夏。
周安州總管元景将兵寇江外,廣達命偏師擊走之。
後主即位,入為安左将軍。
尋受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
至德二年,授安南将軍,征拜侍中,又為安左将軍,改封綏越郡公,封邑如前。
尋為中領軍。
及賀若弼進軍鐘山,廣達率衆于白土崗南置陣,與弼旗鼓相對。
廣達躬擐甲胄,手執桴鼓,率勵敢死,冒刃而前,隋軍退走,廣達逐北至營,殺傷甚衆,如是者數四焉。
及弼攻敗諸将,乘勝至宮城,燒北掖門,廣達猶督馀兵,苦戰不息,斬獲數十百人。
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謂衆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
"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乃就執。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
廣達怆本朝淪覆,遘疾不治,尋以憤慨卒,時年五十九。
尚書令江總撫柩恸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
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總又制廣達墓銘,其略曰:"災流淮海,險失金湯,時屯運極,代革天亡。
爪牙背義,介胄無良,獨摽忠勇,率禦有方。
誠貫皎日,氣勵嚴霜,懷恩感報,撫事何忘。
" 初,隋将韓擒虎之濟江也,廣達長子世真在新蔡,乃與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虎,擒虎遣使緻書,以招廣達。
廣達時屯兵京師,乃自劾廷尉請罪。
後主謂之曰:"世真雖異路中大夫,公國之重臣,吾所恃賴,豈得自同嫌疑之間乎?"加賜黃金,即日還營。
廣達有隊主楊孝辯,時從廣達在軍中,力戰陷陣,其子亦随孝辯,揮刃殺隋兵十馀人,力窮,父子俱死。
史臣曰:蕭摩诃氣冠三軍,當時良将,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讷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欤!任忠雖勇決強斷,而心懷反覆,誣绐君上,自踬其惡,鄙矣!至于魯廣達全忠守道,殉義忘身,蓋亦陳代之良臣也。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