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裴忌 孫玚
關燈
小
中
大
樓。
時玚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玚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矯授玚柱國、郢州刺史,封萬戶郡公。
玚僞許以緩之,而潛修戰具,樓雉器械,一朝嚴設,周人甚憚焉。
及聞大軍敗王琳,乘勝而進,周兵乃解。
玚于是盡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謂之曰:"吾與王公陳力協義,同獎梁室,亦已勤矣。
今時事如此,天可違乎!"遂遣使奉表詣阙。
天嘉元年,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将軍、湘州刺史,封定襄縣侯,邑一千戶。
玚懷不自安,乃固請入朝,征為散騎常侍、中領軍。
未拜,而世祖從容謂玚曰:"昔朱買臣願為本郡,卿豈有意乎?"仍改授持節、安東将軍、吳郡太守,給鼓吹一部。
及将之鎮,乘輿幸近畿餞送,鄉裡榮之。
秩滿,征拜散騎常侍、中護軍,鼓吹如故。
留異之反東陽,诏玚督舟師進讨。
異平,遷鎮右将軍,常侍、鼓吹并如故。
頃之,出為使持節、安東将軍、建安太守。
光大中,以公事免,尋起為通直散騎常侍。
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安西将軍、荊州刺史,出鎮公安。
玚增修城池,懷服邊遠,為鄰境所憚。
居職六年,又以事免,更為通直散騎常侍。
及吳明徹軍敗呂梁,授使持節、督緣江水陸諸軍事、鎮西将軍,給鼓吹一部。
尋授散騎常侍、都督荊、郢、巴、武、湘五州諸軍事、郢州刺史,持節、将軍、鼓吹并如故。
十二年,坐疆埸交通抵罪。
後主嗣位,複除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
尋除中護軍,複爵邑,入為度支尚書,領步兵校尉。
俄加散騎常侍,遷侍中、祠部尚書。
後主頻幸其第,及著詩賦述勳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為五兵尚書,領右軍将軍,侍中如故。
以年老累乞骸骨,優诏不許。
祯明元年卒官,時年七十二。
後主臨哭盡哀,贈護軍将軍,侍中如故,給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量加資給,谥曰桓子。
玚事親以孝聞,于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親友。
其自居處,頗失于奢豪,庭院穿築,極林泉之緻,歌鐘舞女,當世罕俦,賓客填門,軒蓋不絕。
及出鎮郢州,乃合十馀船為大舫,于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賓僚并集,泛長江而置酒,亦一時之勝賞焉。
常于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
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
時興皇寺朗法師該通釋典,玚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
又巧思過人,為起部尚書,軍國器械,多所創立。
有鑒識,男女婚姻,皆擇素貴。
及卒,尚書令江總為其志銘,後主又題銘後四十字,遣左民尚書蔡徵宣敕就宅镌之。
其詞曰:"秋風動竹,煙水驚波。
幾人樵徑,何處山阿?今時日月,宿昔绮羅。
天長路遠,地久雲多。
功臣未勒,此意如何。
"時論以為榮。
玚二十一子,鹹有父風。
世子讓,早卒。
第二子訓,頗知名,曆臨湘令,直閣将軍、高唐太守。
陳亡入隋。
史臣曰:在梁之季,寇賊實繁,高祖建義杖旗,将甯區夏,裴忌早識攀附,每預戎麾,摧鋒卻敵,立功者數矣。
孫玚有文武幹略。
見知時主,及行軍用兵,師司馬之法,至于戰勝攻取,屢著勳庸,加以好施接物,士鹹慕向。
然性不循恒,頻以罪免,蓋亦陳湯之徒焉。
《陳書》 唐·姚思廉
時玚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玚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矯授玚柱國、郢州刺史,封萬戶郡公。
玚僞許以緩之,而潛修戰具,樓雉器械,一朝嚴設,周人甚憚焉。
及聞大軍敗王琳,乘勝而進,周兵乃解。
玚于是盡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謂之曰:"吾與王公陳力協義,同獎梁室,亦已勤矣。
今時事如此,天可違乎!"遂遣使奉表詣阙。
天嘉元年,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将軍、湘州刺史,封定襄縣侯,邑一千戶。
玚懷不自安,乃固請入朝,征為散騎常侍、中領軍。
未拜,而世祖從容謂玚曰:"昔朱買臣願為本郡,卿豈有意乎?"仍改授持節、安東将軍、吳郡太守,給鼓吹一部。
及将之鎮,乘輿幸近畿餞送,鄉裡榮之。
秩滿,征拜散騎常侍、中護軍,鼓吹如故。
留異之反東陽,诏玚督舟師進讨。
異平,遷鎮右将軍,常侍、鼓吹并如故。
頃之,出為使持節、安東将軍、建安太守。
光大中,以公事免,尋起為通直散騎常侍。
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安西将軍、荊州刺史,出鎮公安。
玚增修城池,懷服邊遠,為鄰境所憚。
居職六年,又以事免,更為通直散騎常侍。
及吳明徹軍敗呂梁,授使持節、督緣江水陸諸軍事、鎮西将軍,給鼓吹一部。
尋授散騎常侍、都督荊、郢、巴、武、湘五州諸軍事、郢州刺史,持節、将軍、鼓吹并如故。
十二年,坐疆埸交通抵罪。
後主嗣位,複除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
尋除中護軍,複爵邑,入為度支尚書,領步兵校尉。
俄加散騎常侍,遷侍中、祠部尚書。
後主頻幸其第,及著詩賦述勳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為五兵尚書,領右軍将軍,侍中如故。
以年老累乞骸骨,優诏不許。
祯明元年卒官,時年七十二。
後主臨哭盡哀,贈護軍将軍,侍中如故,給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量加資給,谥曰桓子。
玚事親以孝聞,于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親友。
其自居處,頗失于奢豪,庭院穿築,極林泉之緻,歌鐘舞女,當世罕俦,賓客填門,軒蓋不絕。
及出鎮郢州,乃合十馀船為大舫,于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賓僚并集,泛長江而置酒,亦一時之勝賞焉。
常于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
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
時興皇寺朗法師該通釋典,玚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
又巧思過人,為起部尚書,軍國器械,多所創立。
有鑒識,男女婚姻,皆擇素貴。
及卒,尚書令江總為其志銘,後主又題銘後四十字,遣左民尚書蔡徵宣敕就宅镌之。
其詞曰:"秋風動竹,煙水驚波。
幾人樵徑,何處山阿?今時日月,宿昔绮羅。
天長路遠,地久雲多。
功臣未勒,此意如何。
"時論以為榮。
玚二十一子,鹹有父風。
世子讓,早卒。
第二子訓,頗知名,曆臨湘令,直閣将軍、高唐太守。
陳亡入隋。
史臣曰:在梁之季,寇賊實繁,高祖建義杖旗,将甯區夏,裴忌早識攀附,每預戎麾,摧鋒卻敵,立功者數矣。
孫玚有文武幹略。
見知時主,及行軍用兵,師司馬之法,至于戰勝攻取,屢著勳庸,加以好施接物,士鹹慕向。
然性不循恒,頻以罪免,蓋亦陳湯之徒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