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沈衆 袁泌 劉仲威 陸山才 王質 韋載 族弟翙

關燈
孝頃自海道襲晉安,山才又以本官之會稽,指授方略。

    還朝,坐侍宴與蔡景曆言語過差,為有司所奏,免官。

    尋授散騎常侍,遷雲旗将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卒,時年五十八。

    贈右衛将軍,谥曰簡子。

     王質,字子貞,右光祿大夫通之弟也。

    少慷慨,涉獵書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口亭侯,補國子《周易》生,射策高第。

    起家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

    遭母憂,居喪以孝聞。

    服阕,除太子洗馬、東宮領直。

    累遷中舍人、庶子。

     太清元年,除假節、甯遠将軍,領東宮兵,從貞陽侯北伐。

    及貞陽敗績,質脫身逃還。

    侯景于壽陽構逆,質又領舟師随衆軍拒之。

    景軍濟江,質便退走。

    尋領步騎頓于宣陽門外。

    景軍至京師,質不戰而潰,乃翦發為桑門,潛匿人間。

    及柳仲禮等會援京邑,軍據南岸,質又收合馀衆從之。

    京城陷後,西奔荊州,元帝承制,以質為右長史,帶河東太守。

    俄遷侍中。

    尋出為持節、都督吳州諸軍事、甯遠将軍、吳州刺史,領鄱陽内史。

    荊州陷,侯瑱鎮于湓城,與質不協,遣偏将羊亮代質,且以兵臨之,質率所部度信安嶺,依于留異。

    文帝鎮會稽,以兵助質,令鎮信安縣。

     永定二年,高祖命質率所部逾嶺出豫章,随都督周文育以讨王琳。

    質與琳素善,或谮雲于軍中潛信交通,高祖命周文育殺質,文育啟請救之,獲免。

    尋授散騎常侍、晉陵太守。

     文帝嗣位,征守五兵尚書。

    高宗為揚州刺史,以質為仁威将軍、骠騎府長史。

    天嘉二年,除晉安太守。

    高宗輔政,以為司徒左長史,将軍如故。

    坐公事免官。

    尋為通直散騎常侍,遷太府卿、都官尚書。

    太建二年卒,時年六十。

    贈本官,谥曰安子。

     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

    祖叡,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

    父政,梁黃門侍郎。

    載少聰惠,笃志好學。

    年十二,随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随問應答,曾無疑滞。

    及長,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

    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承制以為中書侍郎。

    尋為建威将軍、尋陽太守,随都督王僧辯東讨侯景。

    是時僧辯軍于湓城,而魯悉達、樊俊等各擁兵保境,觀望成敗。

    元帝以載為假節、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諸軍事、高唐太守。

    仍銜命喻悉達等令出軍讨景。

    及大軍東下,載率三郡兵自焦湖出栅口,與僧辯會于梁山。

    景平,除冠軍将軍、琅邪太守。

    尋奉使往東陽、晉安,招撫留異、陳寶應等。

    仍授信武将軍、義興太守。

     高祖誅王僧辨,乃遣周文育輕兵襲載,未至而載先覺,乃嬰城自守。

    文育攻之甚急,載所屬縣卒并高祖舊兵,多善用弩,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則死,每發辄中,所中皆斃。

    文育軍稍卻,因于城外據水立栅,相持數旬。

    高祖聞文育軍不利,乃自将征之,克其水栅。

    仍遣載族弟翙赍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

    載得書,乃以其衆降于高祖。

    高祖厚加撫慰,即以其族弟翙監義興郡,所部将帥,并随才任使,引載恒置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高祖問計于載,載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别命輕兵絕其糧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高祖從其計。

     永定元年,除和戎将軍、通直散騎常侍。

    二年,進号輕車将軍。

    尋加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将軍如故。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馀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吉兇慶吊,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

    太建中卒于家,時年五十八。

     載族弟翙。

    翙字子羽,少有志操。

    祖愛,梁輔國将軍。

    父乾向,汝陰太守。

    翙弱冠喪父,哀毀甚至,養母、撫孤兄弟子,以仁孝著稱。

    高祖為南徐州刺史,召為征北參軍,尋監義興郡。

    永定元年,授貞毅将軍、步兵校尉。

    遷骁騎将軍,領朱衣直閣。

    骁騎之職,舊領營兵,兼統宿衛。

    自梁代已來,其任逾重,出則羽儀清道,入則與二衛通直,臨軒則升殿俠侍。

    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俠侍左右,時人榮之,号曰"俠禦将軍"。

    尋出為宣城太守。

    天嘉二年,預平王琳之功,封清源縣侯,邑二百戶。

    太建中卒官,贈明、霍、羅三州刺史。

    子宏,字德禮,有文學,曆官至永嘉王府谘議參軍。

    陳亡入隋。

     史臣曰:昔鄧禹基于文學,杜預出自儒雅,卒緻軍功,名著前代。

    晉氏喪亂,播遷江左,顧榮、郗鑒之輩,溫峤、謝玄之倫,莫非巾褐書生,晉紳素譽,抗敵以衛社稷,立勳而升台鼎。

    自斯以降,代有其人。

    但梁室沸騰,懦夫立志,既身逢際會,見仗于時主,美矣!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