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列傳第十 趙知禮 蔡景曆 劉師知 謝岐
關燈
小
中
大
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
父孝穆,梁候官令。
知禮涉獵文史,善隸書。
高祖之讨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記室參軍。
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
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劃,莫不預焉。
知禮亦多所獻替。
高祖平侯景,軍至白茅灣,上表于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述軍事,其文并知禮所制。
侯景平,授中書侍郎,封始平縣子,邑三百戶。
高祖為司空,以為從事中郎。
高祖入輔,遷給事黃門侍郎,兼衛尉卿。
高祖受命,遷通直散騎常侍,直殿省。
尋遷散騎常侍,守太府卿,權知領軍事。
天嘉元年,進爵為伯,增邑通前七百戶。
王琳平,授持節、督吳州諸軍事、明威将軍、吳州刺史。
知禮沈靜有謀谟,每軍國大事,世祖辄令玺書問之。
秩滿,為明威将軍、太子右衛率。
遷右衛将軍,領前軍将軍。
六年卒,時年四十七。
诏贈侍中,谥曰忠。
子允恭嗣。
蔡景曆,字茂世,濟陽考城人也。
祖點,梁尚書左民侍郎。
父大同,輕車嶽陽王記室參軍,掌京邑行選。
景曆少俊爽,有孝行。
家貧好學,善尺牍,工草隸。
解褐諸王府佐,出為海陽令,為政有能名。
侯景亂,梁簡文帝為景所幽,景曆與南康嗣王蕭會理謀,欲挾簡文出奔,事洩見執,賊黨王偉保護之,獲免。
因客遊京口。
侯景平,高祖鎮朱方,素聞其名,以書要之。
景曆對使人答書,筆不停綴,文不重改。
曰: 蒙降劄書,曲垂引逮,伏覽循回,載深欣暢。
竊以世求名駿,行地能緻千裡,時愛奇寶,照車遂有徑寸。
但《雲》、《鹹》斯奏,自辍《巴渝》,杞梓方雕,豈盼樗枥。
仰惟明将軍使君侯節下,英才挺茂,雄姿秀拔,運屬時艱,志匡多難,振衡嶽而綏五嶺,滌贛源而澄九派,帶甲十萬,強弩數千,誓勤王之師,總義夫之力,鲸鲵式剪,役不逾時,氛霧廓清,士無血刃。
雖漢誅祿、産,舉朝實賴绛侯,晉讨約、峻,中外一資陶牧,比事論功,彼奚足算。
加以抗威兖服,冠蓋通于北門,整旆徐方,詠歌溢于東道,能使邊亭卧鼓,行旅露宿,巷不拾遺,市無異價,洋洋乎功德政化,曠古未俦,諒非膚淺所能殚述。
是以天下之人,向風慕義,接踵披衿,雜遝而至矣。
或帝室英賢,貴遊令望,齊、楚秀異,荊、吳岐嶷。
武夫則猛氣紛纭,雄心四據,陸拔山嶽,水斷虬龍,六鈞之弓,左右馳射,萬人之劍,短兵交接,攻壘若文鴦,焚艦如黃蓋,百戰百勝,貔貅為群。
文人則通儒博識,英才偉器,雕麗晖煥,摛掞絢藻,子雲不能抗其筆,元瑜無以高其記,尺翰馳而聊城下,清談奮而嬴軍卻。
複有三河辯客,改哀樂于須臾,六奇謀士,斷變反于倏忽。
治民如子賤,踐境有成,折獄如仲由,片辭從理。
直言如毛遂,能厲主威,銜使若相如,不辱君命。
懷忠抱義,感恩徇己,誠斷黃金,精貫白日,海内雄賢,牢籠斯備。
明将軍徹鞍下馬,推案止食,申爵以榮之,築館以安之,輕财重氣,卑躬厚士,盛矣哉!盛矣哉! 抑又聞之,戰國将相,鹹推引賓遊,中代嶽牧,并盛延僚友,濟濟多士,所以成将軍之貴。
但量能校實,稱才任使,員行方止,各盡其宜,受委責成,誰不畢力。
至如走賤,亡庸人耳。
秋冬讀書,終慚專學,刀筆為吏,竟阙異等。
衡門衰素,無所聞達,薄宦輕資,焉能遠大。
自陽九遘屯,天步艱阻,同彼貴仕,溺于巨寇,亟鄰危殆,備踐薄冰。
今王道中興,殷憂啟運,獲存微命,足為幸甚,方歡飲啄,是謂來蘇。
然皇銮未反,宛、洛蕪曠,四壁固三軍之馀,長夏無半菽之産,遨遊故人,聊為借貸,屬此樂土,洵美忘歸。
竊服高義,暫谒門下,明将軍降以顔色,二三士友假其馀論,菅蒯不棄,折簡賜留,欲以雞鹜廁鴛鴻于池沼,将移瓦礫參金碧之聲價。
昔折脅遊秦,忽逢盼采,檐簦入趙,便緻留連,今雖羁旅,方之非匹,樊林之贲,何用克堪。
但眇眇纖蘿,憑喬松以自聳,蠢蠢輕蚋,托骖尾而遠骛。
竊不自涯,願備下走,且為腹背之毛,脫充鳴吠之數,增榮改觀,為幸已多。
海不厭深,山不讓高,敢布心腹,惟将軍覽焉。
高祖得書,甚加欽賞。
仍更賜書報答,即日闆征北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
衡陽獻王昌時為吳興郡,昌年尚少,吳興王之鄉裡,父老故人,尊卑有數,高祖恐昌年少,接對乖禮,乃遣景曆輔之。
承聖中,授通直散騎侍郎,還掌府記室。
高祖将讨王僧辯,獨與侯安都等數人謀之,景曆弗之知也。
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曆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僧辯誅,高祖輔政,除從事中郎,掌記室如故。
紹
父孝穆,梁候官令。
知禮涉獵文史,善隸書。
高祖之讨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記室參軍。
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
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劃,莫不預焉。
知禮亦多所獻替。
高祖平侯景,軍至白茅灣,上表于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述軍事,其文并知禮所制。
侯景平,授中書侍郎,封始平縣子,邑三百戶。
高祖為司空,以為從事中郎。
高祖入輔,遷給事黃門侍郎,兼衛尉卿。
高祖受命,遷通直散騎常侍,直殿省。
尋遷散騎常侍,守太府卿,權知領軍事。
天嘉元年,進爵為伯,增邑通前七百戶。
王琳平,授持節、督吳州諸軍事、明威将軍、吳州刺史。
知禮沈靜有謀谟,每軍國大事,世祖辄令玺書問之。
秩滿,為明威将軍、太子右衛率。
遷右衛将軍,領前軍将軍。
六年卒,時年四十七。
诏贈侍中,谥曰忠。
子允恭嗣。
蔡景曆,字茂世,濟陽考城人也。
祖點,梁尚書左民侍郎。
父大同,輕車嶽陽王記室參軍,掌京邑行選。
景曆少俊爽,有孝行。
家貧好學,善尺牍,工草隸。
解褐諸王府佐,出為海陽令,為政有能名。
侯景亂,梁簡文帝為景所幽,景曆與南康嗣王蕭會理謀,欲挾簡文出奔,事洩見執,賊黨王偉保護之,獲免。
因客遊京口。
侯景平,高祖鎮朱方,素聞其名,以書要之。
景曆對使人答書,筆不停綴,文不重改。
曰: 蒙降劄書,曲垂引逮,伏覽循回,載深欣暢。
竊以世求名駿,行地能緻千裡,時愛奇寶,照車遂有徑寸。
但《雲》、《鹹》斯奏,自辍《巴渝》,杞梓方雕,豈盼樗枥。
仰惟明将軍使君侯節下,英才挺茂,雄姿秀拔,運屬時艱,志匡多難,振衡嶽而綏五嶺,滌贛源而澄九派,帶甲十萬,強弩數千,誓勤王之師,總義夫之力,鲸鲵式剪,役不逾時,氛霧廓清,士無血刃。
雖漢誅祿、産,舉朝實賴绛侯,晉讨約、峻,中外一資陶牧,比事論功,彼奚足算。
加以抗威兖服,冠蓋通于北門,整旆徐方,詠歌溢于東道,能使邊亭卧鼓,行旅露宿,巷不拾遺,市無異價,洋洋乎功德政化,曠古未俦,諒非膚淺所能殚述。
是以天下之人,向風慕義,接踵披衿,雜遝而至矣。
或帝室英賢,貴遊令望,齊、楚秀異,荊、吳岐嶷。
武夫則猛氣紛纭,雄心四據,陸拔山嶽,水斷虬龍,六鈞之弓,左右馳射,萬人之劍,短兵交接,攻壘若文鴦,焚艦如黃蓋,百戰百勝,貔貅為群。
文人則通儒博識,英才偉器,雕麗晖煥,摛掞絢藻,子雲不能抗其筆,元瑜無以高其記,尺翰馳而聊城下,清談奮而嬴軍卻。
複有三河辯客,改哀樂于須臾,六奇謀士,斷變反于倏忽。
治民如子賤,踐境有成,折獄如仲由,片辭從理。
直言如毛遂,能厲主威,銜使若相如,不辱君命。
懷忠抱義,感恩徇己,誠斷黃金,精貫白日,海内雄賢,牢籠斯備。
明将軍徹鞍下馬,推案止食,申爵以榮之,築館以安之,輕财重氣,卑躬厚士,盛矣哉!盛矣哉! 抑又聞之,戰國将相,鹹推引賓遊,中代嶽牧,并盛延僚友,濟濟多士,所以成将軍之貴。
但量能校實,稱才任使,員行方止,各盡其宜,受委責成,誰不畢力。
至如走賤,亡庸人耳。
秋冬讀書,終慚專學,刀筆為吏,竟阙異等。
衡門衰素,無所聞達,薄宦輕資,焉能遠大。
自陽九遘屯,天步艱阻,同彼貴仕,溺于巨寇,亟鄰危殆,備踐薄冰。
今王道中興,殷憂啟運,獲存微命,足為幸甚,方歡飲啄,是謂來蘇。
然皇銮未反,宛、洛蕪曠,四壁固三軍之馀,長夏無半菽之産,遨遊故人,聊為借貸,屬此樂土,洵美忘歸。
竊服高義,暫谒門下,明将軍降以顔色,二三士友假其馀論,菅蒯不棄,折簡賜留,欲以雞鹜廁鴛鴻于池沼,将移瓦礫參金碧之聲價。
昔折脅遊秦,忽逢盼采,檐簦入趙,便緻留連,今雖羁旅,方之非匹,樊林之贲,何用克堪。
但眇眇纖蘿,憑喬松以自聳,蠢蠢輕蚋,托骖尾而遠骛。
竊不自涯,願備下走,且為腹背之毛,脫充鳴吠之數,增榮改觀,為幸已多。
海不厭深,山不讓高,敢布心腹,惟将軍覽焉。
高祖得書,甚加欽賞。
仍更賜書報答,即日闆征北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
衡陽獻王昌時為吳興郡,昌年尚少,吳興王之鄉裡,父老故人,尊卑有數,高祖恐昌年少,接對乖禮,乃遣景曆輔之。
承聖中,授通直散騎侍郎,還掌府記室。
高祖将讨王僧辯,獨與侯安都等數人謀之,景曆弗之知也。
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曆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僧辯誅,高祖輔政,除從事中郎,掌記室如故。
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