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列傳第五 黃法抃 淳于量 章昭達
關燈
小
中
大
、武沅四州諸軍事、智武将軍、郢州刺史,增邑并前千五百戶。
尋進号平西将軍。
周迪據臨川反,诏令昭達便道征之。
及迪敗走,征為護軍将軍,給鼓吹一部,改封邵武縣侯,增邑并前二千戶,常侍如故。
四年,陳寶應納周迪,複共寇臨川,又以昭達為都督讨迪。
至東興嶺,而迪又退走。
昭達仍逾嶺,頓于建安,以讨陳寶應。
寶應據建安、晉安二郡之界,水陸為栅,以拒官軍。
昭達與戰不利,因據其上流,命軍士伐木帶枝葉為筏,施拍于其上,綴以大索,相次列營,夾于兩岸。
寶應數挑戰,昭達按甲不動。
俄而暴雨,江水大長,昭達放筏沖突寶應水栅,水栅盡破。
又出兵攻其步軍。
方大合戰,會世祖遣餘孝頃出自海道。
适至,因并力乘之,寶應大潰,遂克定閩中,盡擒留異、寶應等。
以功授鎮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初,世祖嘗夢昭達升于台铉,及旦,以夢告之。
至是侍宴,世祖顧诏達曰:"卿憶夢不?何以償夢?"昭達對曰:"當效犬馬之用,以盡臣節,自馀無以奉償。
"尋又出為使持節、都督江、郢、吳三州諸軍事、鎮南将軍、江州刺史,常侍、儀同、鼓吹如故。
廢帝即位,遷侍中、征南将軍,改封邵陵郡公。
華皎之反也,其移書文檄,并假以昭達為辭,又頻遣使招之,昭達盡執其使,送于京師。
皎平,進号征南大将軍,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
秩滿,征為中撫大将軍,侍中、儀同、鼓吹如故。
高宗即位,進号車騎大将軍,以還朝遲留,為有司所劾,降号車騎将軍。
歐陽纥據有嶺南反,诏昭達都督衆軍讨之。
昭達倍道兼行,達于始興。
纥聞昭達奄至,恇擾不知所為,乃出頓洭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其上流,裝?造拍,以臨賊栅。
又令軍人銜刀,潛行水中,以斫竹籠,籠篾皆解。
因縱大艦随流突之,賊衆大敗,因而擒纥,送于京師,廣州平。
以功進車騎大将軍,遷司空,馀并如故。
太建二年,率師征蕭巋于江陵。
時蕭巋與周軍大蓄舟艦于青泥中,昭達分遣偏将錢道戢、程文季等,乘輕舟襲之,焚其舟艦。
周兵又于峽下南岸築壘,名曰安蜀城,于江上橫引大索,編葦為橋,以度軍糧。
昭達乃命軍士為長戟,施于樓船之上,仰割其索,索斷糧絕,因縱兵以攻其城,降之。
三年,遘疾,薨,時年五十四。
贈大将軍,增邑五百戶,給班劍二十人。
昭達性嚴刻,每奉命出征,必晝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帥,廚膳飲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飲會,必盛設女伎雜樂,備盡羌胡之聲,音律姿容,并一時之妙,雖臨對寇敵,旗鼓相望,弗之廢也。
四年,配享世祖廟庭。
子大寶,襲封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騎常侍、護軍。
出為豐州刺史,在州貪縱,百姓怨酷,後主以太仆卿李暈代之。
至德三年四月,暈将到州,大寶乃襲殺暈,舉兵反,遣其将楊通寇建安。
建安内史吳慧覺據郡城拒之,通累攻不克。
官軍稍近,人情離異,大寶計窮,乃與通俱逃。
台軍主陳景詳率兵追蹑大寶。
大寶既入山,山路陰險,不複能行,通背負之,稍進。
尋為追兵所及,生擒送都,于路死,傳首枭于朱雀航,夷三族。
史臣曰:黃法抃、淳于量值梁末喪亂,劉、項未分,其有辯明暗見是非者蓋鮮,二公達向背之理,位至鼎司,亦其智也。
昭達與世祖鄉壤惟舊,義等鄧、蕭,世祖纂曆,委任隆重,至于戰勝攻取,累平寇難,斯亦良臣良将,一代之吳、耿矣。
《陳書》 唐·姚思廉
尋進号平西将軍。
周迪據臨川反,诏令昭達便道征之。
及迪敗走,征為護軍将軍,給鼓吹一部,改封邵武縣侯,增邑并前二千戶,常侍如故。
四年,陳寶應納周迪,複共寇臨川,又以昭達為都督讨迪。
至東興嶺,而迪又退走。
昭達仍逾嶺,頓于建安,以讨陳寶應。
寶應據建安、晉安二郡之界,水陸為栅,以拒官軍。
昭達與戰不利,因據其上流,命軍士伐木帶枝葉為筏,施拍于其上,綴以大索,相次列營,夾于兩岸。
寶應數挑戰,昭達按甲不動。
俄而暴雨,江水大長,昭達放筏沖突寶應水栅,水栅盡破。
又出兵攻其步軍。
方大合戰,會世祖遣餘孝頃出自海道。
适至,因并力乘之,寶應大潰,遂克定閩中,盡擒留異、寶應等。
以功授鎮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初,世祖嘗夢昭達升于台铉,及旦,以夢告之。
至是侍宴,世祖顧诏達曰:"卿憶夢不?何以償夢?"昭達對曰:"當效犬馬之用,以盡臣節,自馀無以奉償。
"尋又出為使持節、都督江、郢、吳三州諸軍事、鎮南将軍、江州刺史,常侍、儀同、鼓吹如故。
廢帝即位,遷侍中、征南将軍,改封邵陵郡公。
華皎之反也,其移書文檄,并假以昭達為辭,又頻遣使招之,昭達盡執其使,送于京師。
皎平,進号征南大将軍,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
秩滿,征為中撫大将軍,侍中、儀同、鼓吹如故。
高宗即位,進号車騎大将軍,以還朝遲留,為有司所劾,降号車騎将軍。
歐陽纥據有嶺南反,诏昭達都督衆軍讨之。
昭達倍道兼行,達于始興。
纥聞昭達奄至,恇擾不知所為,乃出頓洭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其上流,裝?造拍,以臨賊栅。
又令軍人銜刀,潛行水中,以斫竹籠,籠篾皆解。
因縱大艦随流突之,賊衆大敗,因而擒纥,送于京師,廣州平。
以功進車騎大将軍,遷司空,馀并如故。
太建二年,率師征蕭巋于江陵。
時蕭巋與周軍大蓄舟艦于青泥中,昭達分遣偏将錢道戢、程文季等,乘輕舟襲之,焚其舟艦。
周兵又于峽下南岸築壘,名曰安蜀城,于江上橫引大索,編葦為橋,以度軍糧。
昭達乃命軍士為長戟,施于樓船之上,仰割其索,索斷糧絕,因縱兵以攻其城,降之。
三年,遘疾,薨,時年五十四。
贈大将軍,增邑五百戶,給班劍二十人。
昭達性嚴刻,每奉命出征,必晝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帥,廚膳飲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飲會,必盛設女伎雜樂,備盡羌胡之聲,音律姿容,并一時之妙,雖臨對寇敵,旗鼓相望,弗之廢也。
四年,配享世祖廟庭。
子大寶,襲封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騎常侍、護軍。
出為豐州刺史,在州貪縱,百姓怨酷,後主以太仆卿李暈代之。
至德三年四月,暈将到州,大寶乃襲殺暈,舉兵反,遣其将楊通寇建安。
建安内史吳慧覺據郡城拒之,通累攻不克。
官軍稍近,人情離異,大寶計窮,乃與通俱逃。
台軍主陳景詳率兵追蹑大寶。
大寶既入山,山路陰險,不複能行,通背負之,稍進。
尋為追兵所及,生擒送都,于路死,傳首枭于朱雀航,夷三族。
史臣曰:黃法抃、淳于量值梁末喪亂,劉、項未分,其有辯明暗見是非者蓋鮮,二公達向背之理,位至鼎司,亦其智也。
昭達與世祖鄉壤惟舊,義等鄧、蕭,世祖纂曆,委任隆重,至于戰勝攻取,累平寇難,斯亦良臣良将,一代之吳、耿矣。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