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之輕,誠哉烈若紅爐之鑄,可想周郎赤壁,宛似項羽鹹陽。
這一場火起,延燒數百家,周必大從睡夢裡醒來,急急救得家眷人口;衣服家夥之類,燒得個罄盡。
那臨安帥韓仲通明知這火從王家燒起,因王家舅爺有禦史之尊,誰敢惹他?俗語道:“欺軟怕硬,不敢捏石塊,隻去捏豆腐。
”便拿住周必大并鄰比五十餘人,單單除出王家。
諸人盡數在獄中,奏行三省官勘會。
周必大在獄中問獄吏道:“失火延燒,據律該問什麼罪?”獄吏道:“該問徒罪。
”周必大道:“我将一身承當,以免五十鄰比之罪,我還該何等罪?”獄吏道:“不過除籍為民耳。
”周必大歎息道:“人果可救,我何惜一官?況舍我一頂紗帽,以救五十餘人之罪,我亦情願。
那謠詞上道‘财傷官磨’,數已前定矣,怎生逃避?”獄吏道:“你這官人甚是好笑,世上隻有推罪犯在别人身上的,那裡有自己去冒認罪犯的?如今世上那裡還有你這等一個古君子?便是點了火把,也沒處尋你這個人,怎生肯舍自己前程萬裡,捉生替死,與他人頂缸受罪。
”說罷,大笑不止。
周必大認定主意,不肯變更,直至勘會之時,他自己一力承當,隻說家中起火,并不幹鄰比諸人之事。
三省官都有出脫周必大之意,要坐在鄰比諸人身上,因見周必大自己一力承當,三省官無可奈何,隻得将文案申奏朝廷。
倒下旨意,削了周必大官爵,釋放五十餘人出獄。
那五十餘人磕頭禮拜,謝天謝地,隻叫:“救命王菩薩,願你福壽齊天,官居極品,位列三台,七子八婿。
”周必大也付之不理。
臨安府諸人,也有道周必大是千古罕見之人,怎生肯舍了自己前程,救人性命?卻不是佛菩薩轉世,日後斷然定有好處。
也有道周必大是個呆鳥,怎生替人頂缸,做這樣呆事?也有道周必大是個極奸詐之人,借此沽名邀譽。
總之,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不可以一律而論。
有詩為證:舍卻烏紗救别人,旁人相見未為真。
救人一念無虛假,必大何曾問細民? 話說周必大救了五十餘人之命,隻因火起貼鄰,燒得寸草俱無,周必大隻領得骨肉數口而出;又因削了官爵,安身無地,将就在臨安挨了五六個月,沒及奈何,隻得思量寄居于丈人王彥光之處。
他夫人王氏也是個賢惠之人。
大抵婦人家并無遠大之識,隻論目下。
他夫人見丈夫冒認罪名,削去了官爵,也全不怨恨着丈夫,并無一言說丈夫做了這場呆事,反寬慰丈夫,遂同丈夫到父親家居住去。
不說周必大同夫人要到王家去住,且說那王彥光住在廣德,始初聞得女婿因救了鄰比五十餘人,冒認罪名削去了官爵,好生怨怅道:“半生辛苦,方才博得一個進士,怎生有這個呆子?世上的人,利則自受,害則推人,卻比别人颠倒轉來做了,豈不好笑殺人?好端端的一個官,正是前程萬裡,不知要做到什麼地位方才休歇。
就是他要休歇,我還兀自不肯休歇,不知自己何故自己作孽抛去了。
明日清清冷冷,卻帶累我女兒受苦。
世上隻有要官做的人,再沒有有官自去削的人,可不是從古來第一個癡子麼?明日見這癡子時,好生奚落他一場。
”那王彥光忿忿不已。
不則一日,到于冬天,一日大雪,王彥光夜間得其一夢,夢見門前有許多黃巾力士在門前掃雪,王彥光問道:“怎生在我門前掃雪?”那些黃巾力士道:“明日丞相到此,掃雪奉迎。
”說罷而醒。
王彥光大驚異道:“不知明日有什麼人來,來的便是宰相也。
”次日午時,恰好是女兒女婿來到。
王彥光暗暗的吃個驚道:“難道這丞相就是這個癡子不成,世上可有癡子做丞相之理?況且除籍為民。
俗語道‘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難道可有天上掉下來的現成丞相?大抵不是他,或是别人亦未可知。
”這日到晚,并無一人。
王彥光暗暗的道:“今日并無一人,隻得這個癡子。
這個夢有些古怪,準準要應在周必大身上了。
我本要奚落他一場,今既如此,不好奚落得,隻得翻轉臉來且奉承他一番,不要他明日做了丞相之時,笑我做蘇秦的哥嫂。
我如今不免做個三叔公,再作理會。
”果然翻轉臉來,歡容笑面,一味慰安,并無奚落之念,實有奉承之心。
怎知王彥光的兒子王真通是個極勢利的小人,見姐夫削了官爵,好生輕薄,又見父親一味恭敬姐夫,便如眼中之釘一般,便道:“一個罷官之人,與庶民百姓一樣,直恁地恭敬,卻是為何?将我家的錢糧,去養着這個呆鳥做恁?”若是父親與周必大酒食吃,他便在旁努嘴努舌,斜眼撇角,冷言冷語,指指搠搠的道:“可是奉承這位尊官哩。
”正是:隻有錦上添花,那曾雪中送炭。
話說王真通輕薄自不必說,那周必大在丈人家,轉眼間已過了數個年頭,那時已五十餘歲,高宗诏下開博學弘詞科。
王彥光因夢中之事,勉強要周必大赴博學弘詞科。
周必大道:“豈有已舉進士,失了進士,又欲奔赴博學弘詞科者乎?況此事久不料理,怎好冒冒失失而去?”王彥光再三催促起身,周必大隻得勉強前至臨安。
一日,夢到東嶽天齊聖帝之處,左右判官小鬼,牛頭馬面,列于兩旁,鬼使拿的罪人披枷帶鎖者不計其數。
東嶽帝君冕旒端坐上面拷鬼,号叫之聲,所不忍聞。
東嶽天齊聖帝者,乃天地之孫,群靈之祖。
巍巍功德,職掌四大部州
這一場火起,延燒數百家,周必大從睡夢裡醒來,急急救得家眷人口;衣服家夥之類,燒得個罄盡。
那臨安帥韓仲通明知這火從王家燒起,因王家舅爺有禦史之尊,誰敢惹他?俗語道:“欺軟怕硬,不敢捏石塊,隻去捏豆腐。
”便拿住周必大并鄰比五十餘人,單單除出王家。
諸人盡數在獄中,奏行三省官勘會。
周必大在獄中問獄吏道:“失火延燒,據律該問什麼罪?”獄吏道:“該問徒罪。
”周必大道:“我将一身承當,以免五十鄰比之罪,我還該何等罪?”獄吏道:“不過除籍為民耳。
”周必大歎息道:“人果可救,我何惜一官?況舍我一頂紗帽,以救五十餘人之罪,我亦情願。
那謠詞上道‘财傷官磨’,數已前定矣,怎生逃避?”獄吏道:“你這官人甚是好笑,世上隻有推罪犯在别人身上的,那裡有自己去冒認罪犯的?如今世上那裡還有你這等一個古君子?便是點了火把,也沒處尋你這個人,怎生肯舍自己前程萬裡,捉生替死,與他人頂缸受罪。
”說罷,大笑不止。
周必大認定主意,不肯變更,直至勘會之時,他自己一力承當,隻說家中起火,并不幹鄰比諸人之事。
三省官都有出脫周必大之意,要坐在鄰比諸人身上,因見周必大自己一力承當,三省官無可奈何,隻得将文案申奏朝廷。
倒下旨意,削了周必大官爵,釋放五十餘人出獄。
那五十餘人磕頭禮拜,謝天謝地,隻叫:“救命王菩薩,願你福壽齊天,官居極品,位列三台,七子八婿。
”周必大也付之不理。
臨安府諸人,也有道周必大是千古罕見之人,怎生肯舍了自己前程,救人性命?卻不是佛菩薩轉世,日後斷然定有好處。
也有道周必大是個呆鳥,怎生替人頂缸,做這樣呆事?也有道周必大是個極奸詐之人,借此沽名邀譽。
總之,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不可以一律而論。
有詩為證:舍卻烏紗救别人,旁人相見未為真。
救人一念無虛假,必大何曾問細民? 話說周必大救了五十餘人之命,隻因火起貼鄰,燒得寸草俱無,周必大隻領得骨肉數口而出;又因削了官爵,安身無地,将就在臨安挨了五六個月,沒及奈何,隻得思量寄居于丈人王彥光之處。
他夫人王氏也是個賢惠之人。
大抵婦人家并無遠大之識,隻論目下。
他夫人見丈夫冒認罪名,削去了官爵,也全不怨恨着丈夫,并無一言說丈夫做了這場呆事,反寬慰丈夫,遂同丈夫到父親家居住去。
不說周必大同夫人要到王家去住,且說那王彥光住在廣德,始初聞得女婿因救了鄰比五十餘人,冒認罪名削去了官爵,好生怨怅道:“半生辛苦,方才博得一個進士,怎生有這個呆子?世上的人,利則自受,害則推人,卻比别人颠倒轉來做了,豈不好笑殺人?好端端的一個官,正是前程萬裡,不知要做到什麼地位方才休歇。
就是他要休歇,我還兀自不肯休歇,不知自己何故自己作孽抛去了。
明日清清冷冷,卻帶累我女兒受苦。
世上隻有要官做的人,再沒有有官自去削的人,可不是從古來第一個癡子麼?明日見這癡子時,好生奚落他一場。
”那王彥光忿忿不已。
不則一日,到于冬天,一日大雪,王彥光夜間得其一夢,夢見門前有許多黃巾力士在門前掃雪,王彥光問道:“怎生在我門前掃雪?”那些黃巾力士道:“明日丞相到此,掃雪奉迎。
”說罷而醒。
王彥光大驚異道:“不知明日有什麼人來,來的便是宰相也。
”次日午時,恰好是女兒女婿來到。
王彥光暗暗的吃個驚道:“難道這丞相就是這個癡子不成,世上可有癡子做丞相之理?況且除籍為民。
俗語道‘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難道可有天上掉下來的現成丞相?大抵不是他,或是别人亦未可知。
”這日到晚,并無一人。
王彥光暗暗的道:“今日并無一人,隻得這個癡子。
這個夢有些古怪,準準要應在周必大身上了。
我本要奚落他一場,今既如此,不好奚落得,隻得翻轉臉來且奉承他一番,不要他明日做了丞相之時,笑我做蘇秦的哥嫂。
我如今不免做個三叔公,再作理會。
”果然翻轉臉來,歡容笑面,一味慰安,并無奚落之念,實有奉承之心。
怎知王彥光的兒子王真通是個極勢利的小人,見姐夫削了官爵,好生輕薄,又見父親一味恭敬姐夫,便如眼中之釘一般,便道:“一個罷官之人,與庶民百姓一樣,直恁地恭敬,卻是為何?将我家的錢糧,去養着這個呆鳥做恁?”若是父親與周必大酒食吃,他便在旁努嘴努舌,斜眼撇角,冷言冷語,指指搠搠的道:“可是奉承這位尊官哩。
”正是:隻有錦上添花,那曾雪中送炭。
話說王真通輕薄自不必說,那周必大在丈人家,轉眼間已過了數個年頭,那時已五十餘歲,高宗诏下開博學弘詞科。
王彥光因夢中之事,勉強要周必大赴博學弘詞科。
周必大道:“豈有已舉進士,失了進士,又欲奔赴博學弘詞科者乎?況此事久不料理,怎好冒冒失失而去?”王彥光再三催促起身,周必大隻得勉強前至臨安。
一日,夢到東嶽天齊聖帝之處,左右判官小鬼,牛頭馬面,列于兩旁,鬼使拿的罪人披枷帶鎖者不計其數。
東嶽帝君冕旒端坐上面拷鬼,号叫之聲,所不忍聞。
東嶽天齊聖帝者,乃天地之孫,群靈之祖。
巍巍功德,職掌四大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