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回 探情由無意遇紳士 借詩句當面諷淫僧

關燈
去?”施公道:“因為學生有一世伯,是現任山東巡撫,月前折柬相招,命學生前去,就便道經貴地,訪一至好友人。

    不期外出未歸,學生未免有室迩人遙之歎!故而假寓客邸,稍候數日,或者可以相晤。

     昨日在寓閑暇,與店中人閑談,說及此間大和尚頗擅詩才。

    學生因不揣冒昧,特來相訪,私心想與這位大和尚推敲,不知能允許否?”吳幼山在旁又說道:“這位大和尚廣結交遊,日與文墨中騷人,更喜結納。

    難得老先生不棄,惠然肯來,這是大和尚求之不得了。

    ”無量也就說道:“僧人略識之乎,過蒙本城諸位老先生謬獎,得以忝附末光,得交文士。

    今得任老先生光臨敝寺,倘蒙不棄鄙陋,時賜教言,則僧人受惠多矣。

    ”說罷,便向施公打量一番。

    施公一面說,一面也将無量細細觀看。

    但外面雖儀表非俗,而且滿面斯文;其實内藏兇惡之形,更多酒肉之氣。

    為最的,那兩隻眼睛淫光灼灼,兇氣射人,實非善類。

    施公看罷,又問道:“某方才從方丈室進來,聞有吟哦之聲,光景是兩位老先生與大和尚在這裡推敲詩句。

    但不知大作可能乞賜一觀?”黃宜伯道:“某等因此梅花大開,在家沉悶非常,特地來此與大和尚作首梅花詩,亦是随口胡謅,借消岑寂。

    既蒙見愛,當得獻醜,尚乞見教。

    勿吝玉音。

    ”說着已将詩稿取出,送與施公觀看。

    施公接在手中,但見一張梅花箋,紙上寫着一個題目,卻是“尋梅”二字。

    以下便是一首七絕。

    施公吟道:山深水曲靜無嘩,惹得詩人興更賒;到處尋梅尋不到,美人偏在老僧家! 施公吟罷,哈哈笑道:“好個美人偏在老僧家!老先生之言,有意乎?是無意乎?然以某視之,當為老先生暫易一字,便成雙絕了。

    ”黃宜伯道:“當易何字?不妨賜教。

    ”施公道:“如是易來,未免過于作谑,然謂之打油詩,亦無不可。

    其老字不如易一小字,豈不即景雙關嗎?在老先生以為何如?”黃宜伯、吳幼山齊聲笑道:“這一字改得真正趣絕,我兩人要拜你為師了。

    ”施公道:“即景生情,文人遊戲筆墨,大都如此。

     但和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謂為絕無美人,亦可謂為真有美人,亦無不可。

    若在這個美人,非真正美人,某亦不敢如此失言了。

    ”一面說,一面偷看無量,但見他神色頓改,局促不安。

     施公看罷,更料到九分了,故意又要吳幼山的詩看。

    吳幼山也就取了出來。

    施公看了一遍,也不過平常詩,無甚新聲,便贊了兩句,擺在一旁。

    又向無量索觀,無量不得已,也取出來。

     施公接過手中一看,隻見上面寫:聞到梅花處處開,騷人鎮日費徘徊;暗香疏影知何處,踏遍山隈與水隈。

     施公看罷,一面贊好,一面又暗暗諷道:“但須和尚費點心,各處打聽打聽,便得暗香疏影的所在。

    然以某看來,這暗香疏影,雖绮閣畫樓之畔,蓬門闆屋之家,亦多有之;不必盡在山隈、水隈,要在和尚尋找得法耳。

    ”這兩句話說罷,施公又暗暗偷看無量的情形。

    不知無量說出什麼話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