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回 探情由無意遇紳士 借詩句當面諷淫僧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施公見說方丈在家,與城裡的紳士在那裡敲詩,當下便出了大殿,欲往方丈而去。
才要出殿門,隻見那小沙彌喊道:“施主你向哪裡去?到方丈那兒去,要這殿進去呢。
”施公随機應變說:“我知道。
我要出去小解。
”小沙彌又道:“小解這後面有便處可解,何必出去呢?”施公趁此就回轉身來,向後殿走去。
轉過大殿,又是一道朱紅門。
又穿此門,便是一所院落,隻見院落内松篁交翠,幽僻異常。
穿過院落,又是三層台階,一順三開間,外面擺着一塊粉紅漆牌,上寫“禅堂”二字。
這禅堂的門卻是閉住,施公便也不進去。
左首有個六角門,卻是磨磚砌,貼着“方丈由此進”五個字。
施公看罷,便從六角門進去,但見一道鵝卵石砌就萬字紋的曲徑,兩旁竹籬笆編成麂眼,籬笆以外種了些松竹,也頗幽靜。
施公順着曲徑,走至盡處,隻見一道方門,裡面六扇雲藍灑金的屏門,門上橫嵌着“方丈”二字。
施公進了此門,隻見山色玲珑,有二三十盆鮮花,香氣撲人,芬芳可愛。
施公暗道:“如此好境,偏使那秃頭受此清福;便是本部堂也不曾有一日如此清幽。
” 一面想,一面信步走去。
遠遠聽得有吟哦聲,施公想道:“照此看來,和尚似非奸淫兇惡一流了。
”想着,已走到方丈。
隻見一順三間,中間裝有風窗,上面挂着一條秋香布的暖簾。
施公走到風窗前,将暖簾輕輕掀開。
裡面有一道人走出來,将施公一看,當下說道:“先生從哪裡來?到此尋誰?” 施公道:“咱因慕你家大和尚的詩名,特來拜訪。
請你通報一聲罷。
”那道人又将施公上下打量一回。
進去不一刻,那道人先走出來,随後方丈無量亦跟至門首。
施公瞥眼看見,便問那道人道:“這就是你們方丈麼?”那道人答道:“正是。
”施公欲上前,無量早已迎出,将兩手一合,口中說道:“先生請了!僧人不知先生惠臨,有失遠迎,尚望恕罪。
”施公也答了揖,口中說道:“久仰大和尚詩名,特來拜候,尚乞見教。
”無量道:“豈敢!先生飽學,尚乞裁成。
”說着,就讓施公裡面坐。
施公跟了進去。
但見裡面陳設精緻,毫無塵俗之氣,施公實深歎賞。
無量又将施公邀入上首一間房内。
原來這房屋,是兩明一暗。
施公進房,隻見裡面有兩個學究的模樣,一見施公進來,趕着起身迎接,彼此一揖。
無量便引施公,先指着一個六十多歲的說道:“這位是本城的庚子翰林吳幼山老先生。
”又指着一個五十多歲的道:“這位是本城壬辰科翰林黃宜伯先生。
”施公聽說,又與吳、黃二人重新揖了一揖。
吳、黃二位讓施公上座。
施公遜了一番,這才坐下。
有道人獻上茶來。
吳幼山開口問道:“還不曾請教尊姓大名。
”施公道:“學生賤姓任,草字也樵。
”吳幼山又問道:“尊居何處?”施公道:“敝處北京城,爛面胡衕。
”吳幼山又問道:“貴榜是哪一科?”施公道:“說來慚愧,學生是大興優廪膳生。
”吳幼山道:“豈敢豈敢!”接着,黃宜伯又問道:“先生此來,欲向哪裡
才要出殿門,隻見那小沙彌喊道:“施主你向哪裡去?到方丈那兒去,要這殿進去呢。
”施公随機應變說:“我知道。
我要出去小解。
”小沙彌又道:“小解這後面有便處可解,何必出去呢?”施公趁此就回轉身來,向後殿走去。
轉過大殿,又是一道朱紅門。
又穿此門,便是一所院落,隻見院落内松篁交翠,幽僻異常。
穿過院落,又是三層台階,一順三開間,外面擺着一塊粉紅漆牌,上寫“禅堂”二字。
這禅堂的門卻是閉住,施公便也不進去。
左首有個六角門,卻是磨磚砌,貼着“方丈由此進”五個字。
施公看罷,便從六角門進去,但見一道鵝卵石砌就萬字紋的曲徑,兩旁竹籬笆編成麂眼,籬笆以外種了些松竹,也頗幽靜。
施公順着曲徑,走至盡處,隻見一道方門,裡面六扇雲藍灑金的屏門,門上橫嵌着“方丈”二字。
施公進了此門,隻見山色玲珑,有二三十盆鮮花,香氣撲人,芬芳可愛。
施公暗道:“如此好境,偏使那秃頭受此清福;便是本部堂也不曾有一日如此清幽。
” 一面想,一面信步走去。
遠遠聽得有吟哦聲,施公想道:“照此看來,和尚似非奸淫兇惡一流了。
”想着,已走到方丈。
隻見一順三間,中間裝有風窗,上面挂着一條秋香布的暖簾。
施公走到風窗前,将暖簾輕輕掀開。
裡面有一道人走出來,将施公一看,當下說道:“先生從哪裡來?到此尋誰?” 施公道:“咱因慕你家大和尚的詩名,特來拜訪。
請你通報一聲罷。
”那道人又将施公上下打量一回。
進去不一刻,那道人先走出來,随後方丈無量亦跟至門首。
施公瞥眼看見,便問那道人道:“這就是你們方丈麼?”那道人答道:“正是。
”施公欲上前,無量早已迎出,将兩手一合,口中說道:“先生請了!僧人不知先生惠臨,有失遠迎,尚望恕罪。
”施公也答了揖,口中說道:“久仰大和尚詩名,特來拜候,尚乞見教。
”無量道:“豈敢!先生飽學,尚乞裁成。
”說着,就讓施公裡面坐。
施公跟了進去。
但見裡面陳設精緻,毫無塵俗之氣,施公實深歎賞。
無量又将施公邀入上首一間房内。
原來這房屋,是兩明一暗。
施公進房,隻見裡面有兩個學究的模樣,一見施公進來,趕着起身迎接,彼此一揖。
無量便引施公,先指着一個六十多歲的說道:“這位是本城的庚子翰林吳幼山老先生。
”又指着一個五十多歲的道:“這位是本城壬辰科翰林黃宜伯先生。
”施公聽說,又與吳、黃二人重新揖了一揖。
吳、黃二位讓施公上座。
施公遜了一番,這才坐下。
有道人獻上茶來。
吳幼山開口問道:“還不曾請教尊姓大名。
”施公道:“學生賤姓任,草字也樵。
”吳幼山又問道:“尊居何處?”施公道:“敝處北京城,爛面胡衕。
”吳幼山又問道:“貴榜是哪一科?”施公道:“說來慚愧,學生是大興優廪膳生。
”吳幼山道:“豈敢豈敢!”接着,黃宜伯又問道:“先生此來,欲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