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回 報恩德麻雀再鳴冤 察形迹和尚真倒運

關燈
話說施公在轎内命随從人等,擡着轎子,跟那麻雀前行。

     忽聽施公在轎内喊道:“爾等将路上那五個和尚拿來,不準放走一個,全帶回衙門聽審。

    ”差役聞言,一聲答應,即将頭一掉,果見路旁有五個和尚,若有躲避之意,那種顔色甚為局促。

     差役一見,一齊動手,立刻将那五個和尚一齊拿了。

    施公見捉住了五個和尚,就命打道回衙。

    你道施公為何捉這五個和尚? 隻因他坐在轎内看得清楚:那五隻麻雀兒在前時飛時止,忽然飛到此處,便歇在和尚站的那裡,喳喳的叫了幾聲。

    施公便閃眼一看,忽見那五個和尚,皆穿着一色簇新的缁衣,就如麻雀兒身上羽毛一般。

    因此施公頓然省悟。

    又見那五個和尚,面貌頗非善類,所以才命人捉拿。

     一會兒到了衙門,當即吩咐差役,将和尚好生看管,聽候午堂嚴訊。

    施公下轎,進入書房,更衣已畢,便将計全等人傳來,告知他五個和尚的光景。

    因道:“諸位賢弟,你們大家看,這五個和尚内中有什麼緣故?”計全道:“參将等不敢妄議。

    ” 施公道:“現在外面,你們何不前去看看,以便大家商議定了,好升堂審問。

    ”計全答應,随即出外來到班房内,将那五個和尚詳視一番,複進入書房。

    施公問道:“諸位賢弟,看見過了,究竟那和尚有無形迹可疑之處?”計全道:“在參将看來,恐怕不盡是和尚。

    ”施公道:“何以見得?”計全道:“如此說,内有一個和尚甚覺可疑,有類女流的氣概。

    ”施公道:“本部堂在先初見時,尚未曾詳視出來,及至帶回衙門,沿途見他們步履,内有一個甚非男子的步法。

    今賢弟所雲,實在所見略同。

     但不知這和尚中,何以又雜人尼姑一人,甚是不解。

    難道是僧尼通奸不成!”計全道:“大人的明鑒,參将還有一事可疑,何以那五個人,皆穿着一色簇新的缁衣?顯便新近改妝,使人不能識破。

    少時大人升堂審問,參将卻有個愚見。

    ”說至此,便走進一步,低聲說道,“可如此如此,即可分别出來,立判真假了。

    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施公聽罷,撚須微笑道:“所見甚是。

    本部堂随機應變便了。

    ” 不一會,施公便命升堂。

    外面也傳出伺候,書差衙役均已齊集。

    此時街坊上的人皆已知道,都說:“這五個和尚既未闖禍,又未犯法,何以施大人将他們捉去審問?我們倒要前去看看,單看施大人何以審法,審出什麼案情來,我們也可以見識見識。

    ”因此随聲附和,紛紛而來。

    偌大的一庭大堂,竟被那六街三市的閑人擠得全無隙地。

    當由差役彈壓,手裡拿着刑杖,向兩邊亂紮,好容易分在兩旁,站立下來,中間讓出一條甬道。

     正在紛紛擾擾,衆口喧嘩,忽聽閣子後頭響一聲,從差役起以至閑雜人等,無不肅然起敬,鹄立兩旁,屏氣斂容,聽候施公升堂。

    又見暖閣門開,施公從内裡一踮一跛走了出來。

    當下差役即齊呼威,喊堂已畢。

    施公已升了公座,當将朱筆标了提刑牌下,着人去提和尚。

     差役答應,不一刻立将那五個和尚一齊提到,當堂跪下,五個人齊磕了頭。

    施公便指着那中間灰面的,問道:“你喚什麼名字?”那和尚道:“僧人喚作悟空。

    ”施公又問道:“你是哪裡人氏,俗家姓誰?”悟空道:“僧人是桃源縣人,俗家姓郎。

    ”施公問道:“出家幾年了?”悟空道:“僧人出家兩年。

    ”施公道:“你為何事出家?”悟空道:“隻因看破世情,向空門中尋些樂趣。

    ”施公道:“你在哪裡剃度?”悟空道:“在京口金山寺剃度。

    ”施公道:“你受過戒麼?”悟空道:“還不曾受戒,此時正從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