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杜大隆娶媳得女 徐二混因貪破财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墨意師見徐有财供出兩回都是他的原媒,料想推辭不過,隻得實說道:“大老爺聽禀,并非小的敢裝胡塗。
因徐二混與黃三林本是磕頭弟兄。
他倆面對面的結親,不過叫小的做個現成媒人。
後來黃三林故了,前年,徐二混對我說黃家的親事退了。
小的也不知他怎麼個退的。
可巧杜二掌櫃二兒斷了弦,托小的做媒。
小的就想起徐二混這一門親了,不想一拍即合。
這也是前生緣定,與小的無幹。
這所供的都是實話,求大老爺詳察。
”李公道:“胡說。
”正要再問,值日差禀黃三林妻子黃倪氏、兒子黃祖永傳到。
李公叫到案前,問道:“黃倪氏,你兒子聘徐可忠的女兒,是誰的媒人?”倪氏道:“是張保田同這位墨大爺。
”李公道:“張保田現住哪裡?”倪氏道:“聽說今年夏天已病故了。
”李公道:“聘禮共是多少?有首飾衣服沒有?”倪氏道:“聘禮銀四十兩,是四個小寶。
首飾是赤金耳環一副,赤金扁簪一支,包金手镯一雙,包金如意簪一支,白銀手镯一雙,白銀番花一支,白銀耳環一副,白銀冠鑽一支,共是八件。
另外,尺頭四個。
就是沒有衣服。
”李公說:“據徐有财供,聘禮已經退回,你可照數收到?”倪氏道:“我的青天老爺呀,小婦人哪裡收回一件?就隻憑徐親家說,将聘禮折賣還了賬了。
小婦人也不知是誰的賬。
”李公道:“庚書婚帖退回沒有?”倪氏道:“庚書婚帖,小婦人一齊收着,并沒退回。
”李公道:“将婚書庚帖呈案。
”倪氏道:“現收藏在家。
”回頭叫鹿兒趕快取來。
這一回頭,方才瞥見上首坐的就是昨天喝茶的那位客人,真是又驚又喜。
正想再訴賴婚情形,卻遇值日差帶徐可忠到案銷差。
李公問:“你是徐可忠麼?”答道:“是。
”李公道:“你是不是又叫徐二混?”二混面赤,低下頭不敢答應。
李公道:“你女兒既聘給黃三林的兒子黃祖永,怎麼又嫁姓杜的?一女兩聘,是何道理?快快說來。
”徐二混明知理短,隻得勉強的分辯,禀道:“因為黃親家病故,家道漸漸的不濟。
”李公道:“家道不濟,你便應該賴婚?”徐二混叩頭道:“不敢。
隻因黃親家在世時托小的轉借頭谷錢二百五十吊。
前後五六年,分文未還,合計本利已五百多吊。
小的又無力代還,隻得與親家母商議,将聘禮退回,折變了還賬。
小的想,聘禮已經退回,這親事就不能算了,所以将女兒另聘,并非賴婚,求大老爺明鑒。
”李公問倪氏道:“你親家說聘禮退回折變,交給你手沒有?”倪氏道:“小婦人并沒看見。
”李公喝道:“徐可忠,你敢在本縣面前說謊?你既說退回聘禮,怎的黃倪氏沒有收回? 你是親手退回的,還是交原媒退回的?有個證據沒有?”徐二混聽了這話,愣了半晌,方說道:“因為當日債主逼得緊,容不得空,因此向親家母說明後,就立刻變價清賬,容不得再來回來去耽誤工夫。
這是實情,親家母都知道的。
”李公道:“你這嘴也很會說。
就依你講,這聘禮也隻算得變賣了,算不得退回,何況還有婚書、庚帖明明還在姓黃的手中,你想将女兒另嫁姓杜的,這個理,憑你利口隻怕不容得你講。
”便顧左右道:“來,速傳杜大隆回話。
”值差的答應着飛跑去了。
暫且按下。
列位聽說徐二混既打算賴婚,豈肯不把婚書、庚帖設法要回,還叫留在黃家做打官司的見證麼?這又是編書的胡造謠言。
話,倒明白的很。
你既稱職員,這國家的法律你自然該知道的。
且問你,一女兩聘該怎麼辦?娶有夫之女該怎麼辦?”杜大隆道:“職員鄉愚無知,蒙老父台教訓,還求寬典,法外施恩,成全職員臉面。
”李公道:“你既這樣說,要照律辦,你是知道的了。
你既求寬典,本縣俯準你的意思,準你兩家量力罰錢,你願意不願意?”杜大隆道:“蒙老父台成全,職員無不從命。
” 李公道:“你既願意,可暫且下去
因徐二混與黃三林本是磕頭弟兄。
他倆面對面的結親,不過叫小的做個現成媒人。
後來黃三林故了,前年,徐二混對我說黃家的親事退了。
小的也不知他怎麼個退的。
可巧杜二掌櫃二兒斷了弦,托小的做媒。
小的就想起徐二混這一門親了,不想一拍即合。
這也是前生緣定,與小的無幹。
這所供的都是實話,求大老爺詳察。
”李公道:“胡說。
”正要再問,值日差禀黃三林妻子黃倪氏、兒子黃祖永傳到。
李公叫到案前,問道:“黃倪氏,你兒子聘徐可忠的女兒,是誰的媒人?”倪氏道:“是張保田同這位墨大爺。
”李公道:“張保田現住哪裡?”倪氏道:“聽說今年夏天已病故了。
”李公道:“聘禮共是多少?有首飾衣服沒有?”倪氏道:“聘禮銀四十兩,是四個小寶。
首飾是赤金耳環一副,赤金扁簪一支,包金手镯一雙,包金如意簪一支,白銀手镯一雙,白銀番花一支,白銀耳環一副,白銀冠鑽一支,共是八件。
另外,尺頭四個。
就是沒有衣服。
”李公說:“據徐有财供,聘禮已經退回,你可照數收到?”倪氏道:“我的青天老爺呀,小婦人哪裡收回一件?就隻憑徐親家說,将聘禮折賣還了賬了。
小婦人也不知是誰的賬。
”李公道:“庚書婚帖退回沒有?”倪氏道:“庚書婚帖,小婦人一齊收着,并沒退回。
”李公道:“将婚書庚帖呈案。
”倪氏道:“現收藏在家。
”回頭叫鹿兒趕快取來。
這一回頭,方才瞥見上首坐的就是昨天喝茶的那位客人,真是又驚又喜。
正想再訴賴婚情形,卻遇值日差帶徐可忠到案銷差。
李公問:“你是徐可忠麼?”答道:“是。
”李公道:“你是不是又叫徐二混?”二混面赤,低下頭不敢答應。
李公道:“你女兒既聘給黃三林的兒子黃祖永,怎麼又嫁姓杜的?一女兩聘,是何道理?快快說來。
”徐二混明知理短,隻得勉強的分辯,禀道:“因為黃親家病故,家道漸漸的不濟。
”李公道:“家道不濟,你便應該賴婚?”徐二混叩頭道:“不敢。
隻因黃親家在世時托小的轉借頭谷錢二百五十吊。
前後五六年,分文未還,合計本利已五百多吊。
小的又無力代還,隻得與親家母商議,将聘禮退回,折變了還賬。
小的想,聘禮已經退回,這親事就不能算了,所以将女兒另聘,并非賴婚,求大老爺明鑒。
”李公問倪氏道:“你親家說聘禮退回折變,交給你手沒有?”倪氏道:“小婦人并沒看見。
”李公喝道:“徐可忠,你敢在本縣面前說謊?你既說退回聘禮,怎的黃倪氏沒有收回? 你是親手退回的,還是交原媒退回的?有個證據沒有?”徐二混聽了這話,愣了半晌,方說道:“因為當日債主逼得緊,容不得空,因此向親家母說明後,就立刻變價清賬,容不得再來回來去耽誤工夫。
這是實情,親家母都知道的。
”李公道:“你這嘴也很會說。
就依你講,這聘禮也隻算得變賣了,算不得退回,何況還有婚書、庚帖明明還在姓黃的手中,你想将女兒另嫁姓杜的,這個理,憑你利口隻怕不容得你講。
”便顧左右道:“來,速傳杜大隆回話。
”值差的答應着飛跑去了。
暫且按下。
列位聽說徐二混既打算賴婚,豈肯不把婚書、庚帖設法要回,還叫留在黃家做打官司的見證麼?這又是編書的胡造謠言。
話,倒明白的很。
你既稱職員,這國家的法律你自然該知道的。
且問你,一女兩聘該怎麼辦?娶有夫之女該怎麼辦?”杜大隆道:“職員鄉愚無知,蒙老父台教訓,還求寬典,法外施恩,成全職員臉面。
”李公道:“你既這樣說,要照律辦,你是知道的了。
你既求寬典,本縣俯準你的意思,準你兩家量力罰錢,你願意不願意?”杜大隆道:“蒙老父台成全,職員無不從命。
” 李公道:“你既願意,可暫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