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崔衙内白鹞招妖

關燈
古本作《定山三怪》,又雲《新羅白鹞》。

     早退禾朝寵責妃,谏章争敢傍丹擇。

     蓬萊殿裡迎薄駕,花尊樓前進荔枝。

     揭鼓未終聾鼓動,羽衣猶在戰衣追。

     子孫翻作升平禍,不念先皇創業時。

     這首詩,題著唐時第七帝,溢法謂之玄宗。

    古老相傳雲:天上一座星,謂之玄星,又謂之金星,又謂之參星,又謂之長庚星,又謂之太白星,又謂之啟明星。

    世人不識,叫做曉星。

    初上時,東方未明;夭色将曉,那座星漸漸的暗将來。

    先明後暗,這個謂之玄。

    唐玄宗自姚崇、宋瓊為相,米麥不過三四錢,千裡不饋行糧。

    自從姚宋二相死,楊國忠、李林甫為相,教玄宗生出四件病來: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耽酒嗜音,峻字雕牆。

     玄宗最寵愛者,一個貴妃,叫做楊太真。

    那貴妃又背地裡寵一個胡兒,姓安名祿山,腹重三百六十斤,坐綽飛燕,走及奔馬,善舞胡旋,其疾如風。

    玄宗愛其骁健,因而得寵。

    祿山遂拜玄宗為父,貴妃為母,楊妃把這安祿山頭發都剃了,擦一臉粉,畫兩道眉,打一個白鼻兒。

    用錦繡彩羅,做成栅褓,選粗壯宮蛾數人扛擡,繞那六宮行走。

    當時則是取笑,誰知浸潤之間,太真與祿山為亂。

    一日,祿山正在太真宮’蔔行樂。

    宮娥報道:“駕到!”祿山矯捷非常,逾牆拌去。

    貴妃倫惶出迎,冠發散亂,語言失度,錯呼聖上為郎君。

    玄宗駕即時起,使六宮大使高力士、高畦送太真歸第,使其省過。

    貴妃求見夭于不得,涕位出宮。

     卻說玄宗自離了貴妃三日,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高力士探知聖意,啟奏道:“貴妃晝寝困倦,言語失次,得罪萬歲禦前。

    今省過三日,想已知罪,萬歲爺何不召之?”玄宗命高殲往看妃于在家作何事。

    高計奉旨到楊太師私第,見過了貴妃,回奏天子,言:“娘娘容顔愁慘,梳沐俱廢。

    一見奴婢,便問聖上安否,淚如而下。

    乃取妝台對鏡,乎持并州剪刀,解散青絲,剪下一縷,用五彩絨繩結之,手自封記,托奴婢傳語,送到禦前。

    娘娘含淚而言:‘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賜。

    隻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以此寄謝聖恩,願勿忘七夕夜半之約。

    ,”原來玄宗與貴妃七夕夜半,曾在沉香亭有私誓,願生生世世同案同枕。

    此時玄宗聞知高汁所奏,見貴妃封寄青絲,拆而觀之,凄然不忍。

    即時命高力士用香車細辇,迎貴妃入宮。

    自此愈加寵幸。

     其時四方貢獻不絕:西夏國進月佯琵琶,南越國進五笛,西涼州進葡萄酒,新羅國進白鹞于。

    這葡萄酒供進禦前,琵琶賜與鄭觀音,玉笛賜與禦弟甯王,新羅白鹞賜與崔丞相。

    後因李白學士題沉香亭牡丹詩,将趙飛燕比著大真娘娘,暗藏譏刺,被高力士奏告貴妃,位訴天子,将李白黜貶。

    崔丞相元來與李白是故交,事相連累,得旨令判河北定州中山府。

    正是: 老龜烹不爛,遺禍及枯桑。

     崔丞相來到定州中山府,遠近接入進府,交割牌印了畢。

    在任果然是如水之清,如秤之平,如繩之直,如鏡之明。

    下一月之間,治得府中路不拾遺。

    時遼天寶春初: 春,春,柳嫩花新,梅謝粉;草鋪茵、鴦啼北裡,燕語南鄰。

    郊原嘶寶馬,紫陌廣香輪。

    日暖冰消水綠,風和雨嫩煙輕。

    東閣廣排公子宴,錦城多少看花人。

     崔丞相有個衙内,名喚崔亞,年紀二十來歲。

    生得美大夫,性好敗獵,見這春問天色,宅堂裡叉手向前道:“告爹爹,請一日嚴假,欲出野外遊獵。

    不知爹爹尊意如何?”相公道:“吾兒出去,則索早歸。

    ”衙内道:“領爹尊旨。

    則是兒有一事,欲取複慈父。

    ”相公道:“你有甚說“衙内道:“欲借禦賜新羅白鹞同往。

    ”相公道:“好,把出去照管,休教失了。

    這件物是上方所賜,新羅國進到,世上隻有這一隻,萬勿走失!上方再來索取,卻是那裡去讨?”衙内道:”兒帶出去無妨。

    但隻要光耀州府,教人看玩則個。

    ”相公道:“早歸,少飲。

    ”衙内借得瀕羅白鹞,令一個五放家架著。

    果然是那裡去讨!牽将鬧裝銀鞍馬過來,衙内攀鞍上馬出門。

    名是說話的當時同年生,井肩長,勸住崔衙内,隻好休去。

    千不合,萬不合,帶這隻新羅白鹞出來,惹出一”場怪事。

    真個是亘古未聞,于今罕有。

    有詩為證: 外作禽荒内色荒,濫沾些子又何妨? 早晨架出蒼鷹去,日暮歸來紅粉香。

     崔衙内尋常好敗獵。

    當日借得新羅白鹞,好生喜歡。

    教這五放家架著。

    一行人也有把水磨角靶彈弓,雁木鳥椿彎于,架眼圓鐵爪嘴彎鷹,牽拾耳細腰深口犬。

    出得城外,穿桃溪,過梅塢,登綠楊林,涉芳草渡,杏花村高懸倆望,茅誘畔低亞青簾。

    正是。

     不暖不寒天氣,半村半郭人家。

     行了二三十裡,覺道各人走得辛苦,尋一個酒店,衙内推鞍下馬,入店問道:“有甚好酒買些個?光犒賞衆人助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