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關燈
小
中
大
買隻牛兒學種田,結間茅屋向林泉。
也知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利為官終幻客,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問萬物俱增價,老去文章不值錢。
這八句詩,乃是達者之言,未句說:“老去文章不值錢”,這一句,還有個評論。
大抵功名遲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達。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下達。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這老少二字,也在年數上,論不得的。
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後頭日子已短,叫不得少年。
又如姜太公八十歲還在渭水釣魚,遇了周文王以後車載之,拜為師尚父。
文工崩,武上立,他又秉鎖為軍師,佐武工代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基業,封于齊國。
又教其子丁公治齊,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歲方死。
你說八十歲一個老漁翁,誰知同後還有許多事業,日十正長哩!這等看将起來,那八十歲上還是他初束發,剛頂冠,做新郎,應童子試的時候,叫不得老年。
做人隻知眼前貴賤,那知去後的日長日短?見個少年富貴的奉承不暇,多了幾年年紀,陸跄下遇,就怠慢他,這是短見薄識之輩。
譬如農家,也有早谷,也有晚稻,正不知鄧一種收成得好?不見古人雲: 東園桃季花,早發還先萎。
遲遲澗畔松,郁郁含晚翠。
閑話休提。
卻說國朝正統年間,廣鹵桂林府興安縣有一秀才,複姓鮮于,名同,字大通。
八歲時曾舉神童,十一歲遊庫,超增補國。
倫他的才學,便是董仲舒、司馬相如也不着在眼裡,真個是胸藝萬卷,筆掃千軍。
論他的志氣,便像馮京、荷轄連中三元,也隻算他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蹑風雲,氣沖牛鬥。
何期才高而數奇,志大而命薄。
年年科學,歲歲觀場,不能得朱衣點額,黃榜标名。
到三十歲上,循資該出貢了。
他是個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
思量窮秀才家,全虧學中年規這幾兩康銀,做個讀書本錢。
若出了學門,少了這項來路,又去坐監,反費盤纏。
況且本省比監裡又好中,算計下通。
偶然在朋友前露了此意,那下首該貢的秀才,就來打話要他讓貢,情願将幾十金酬謝。
鮮于同又得了這個利息,自以為得計。
第一遍是個情,第二遍是個例,人人要貢,個個争先。
鮮于同自三十歲上讓貢起,一連讓了八遍,到四十六歲兀自沉埋于伴水之中,馳逐于青補之隊。
也有人笑他的,也有人憐他的,又有人勸他的。
那笑他的他也不睬,憐他的他也不受,隻有那勸他的,他就勃然發怒起來道:“你勸我就貢,止無過道俺年長,不能個科第了。
卻不知龍頭屬于老成,梁皓八十二歲中了狀元,也替天下有骨氣肯讀書的男子争氣。
俺若情願小就時,三十歲上就了,肯用力鑽刺、少不得做個府佐縣正,昧着心田做去,盡可榮身肥家。
隻是如今是個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誰說他胸中才學?若是三家村一個小孩子,粗粗裡記得幾篇爛舊時文,遇了個盲試官,亂固亂點,睡夢裡偷得個進士到手。
一般有人拜門生,稱老師,譚天說地,誰敢出個題目将帶紗帽的再考他一考麼?不止于此,做官裡頭還有多少不乎處,進土官就是個銅打鐵鑄的,撤漫做去,投人敢說他下字。
科貢官,兢兢業業,捧了卵子過橋,上司還要尋趁他。
比及按院複命,參論的但是進士官,憑你叙礙極貪極酷,公道看來,拿問也還透頭,說到結未,生怕斷絕了貪酷種子,道:‘此一臣者,官箴雖砧,但或念初任,或念年青,尚可望其自新,策其末路,姑照浮躁或不及例降調。
不勾幾年工夫,依舊做起。
倘抖得些銀子央要道挽回,不過對調個地方,全然沒事。
科貢的官一分不是,就當做十分。
晦氣遇着别人有勢有力,沒處下手,随你清廉賢宰,少不得借重他替進士頂缸。
有這許多下平處,所以下中進士,再做不得官。
俺甯可老儒終身,死去到閻王面前高聲叫屈,還博十來世出頭。
豈可屈身小就,終日受人懊惱,吃順氣丸度日!”遂吟詩一首,詩曰: 從來資格困朝紳,隻重科名不重人。
楚士鳳歌誠恐殆,葉公龍好豈求真。
若還黃挎終無分,甯可青襯老此身。
鐵硯磨穿豪傑事,春秋晚遇說平津。
漢時有個平津侯,複姓公孫名弘,五十歲讀《春秋》,六十歲對策第一,
也知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利為官終幻客,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問萬物俱增價,老去文章不值錢。
這八句詩,乃是達者之言,未句說:“老去文章不值錢”,這一句,還有個評論。
大抵功名遲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達。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下達。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這老少二字,也在年數上,論不得的。
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後頭日子已短,叫不得少年。
又如姜太公八十歲還在渭水釣魚,遇了周文王以後車載之,拜為師尚父。
文工崩,武上立,他又秉鎖為軍師,佐武工代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基業,封于齊國。
又教其子丁公治齊,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歲方死。
你說八十歲一個老漁翁,誰知同後還有許多事業,日十正長哩!這等看将起來,那八十歲上還是他初束發,剛頂冠,做新郎,應童子試的時候,叫不得老年。
做人隻知眼前貴賤,那知去後的日長日短?見個少年富貴的奉承不暇,多了幾年年紀,陸跄下遇,就怠慢他,這是短見薄識之輩。
譬如農家,也有早谷,也有晚稻,正不知鄧一種收成得好?不見古人雲: 東園桃季花,早發還先萎。
遲遲澗畔松,郁郁含晚翠。
閑話休提。
卻說國朝正統年間,廣鹵桂林府興安縣有一秀才,複姓鮮于,名同,字大通。
八歲時曾舉神童,十一歲遊庫,超增補國。
倫他的才學,便是董仲舒、司馬相如也不着在眼裡,真個是胸藝萬卷,筆掃千軍。
論他的志氣,便像馮京、荷轄連中三元,也隻算他使袋裡東西,真個是足蹑風雲,氣沖牛鬥。
何期才高而數奇,志大而命薄。
年年科學,歲歲觀場,不能得朱衣點額,黃榜标名。
到三十歲上,循資該出貢了。
他是個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
思量窮秀才家,全虧學中年規這幾兩康銀,做個讀書本錢。
若出了學門,少了這項來路,又去坐監,反費盤纏。
況且本省比監裡又好中,算計下通。
偶然在朋友前露了此意,那下首該貢的秀才,就來打話要他讓貢,情願将幾十金酬謝。
鮮于同又得了這個利息,自以為得計。
第一遍是個情,第二遍是個例,人人要貢,個個争先。
鮮于同自三十歲上讓貢起,一連讓了八遍,到四十六歲兀自沉埋于伴水之中,馳逐于青補之隊。
也有人笑他的,也有人憐他的,又有人勸他的。
那笑他的他也不睬,憐他的他也不受,隻有那勸他的,他就勃然發怒起來道:“你勸我就貢,止無過道俺年長,不能個科第了。
卻不知龍頭屬于老成,梁皓八十二歲中了狀元,也替天下有骨氣肯讀書的男子争氣。
俺若情願小就時,三十歲上就了,肯用力鑽刺、少不得做個府佐縣正,昧着心田做去,盡可榮身肥家。
隻是如今是個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誰說他胸中才學?若是三家村一個小孩子,粗粗裡記得幾篇爛舊時文,遇了個盲試官,亂固亂點,睡夢裡偷得個進士到手。
一般有人拜門生,稱老師,譚天說地,誰敢出個題目将帶紗帽的再考他一考麼?不止于此,做官裡頭還有多少不乎處,進土官就是個銅打鐵鑄的,撤漫做去,投人敢說他下字。
科貢官,兢兢業業,捧了卵子過橋,上司還要尋趁他。
比及按院複命,參論的但是進士官,憑你叙礙極貪極酷,公道看來,拿問也還透頭,說到結未,生怕斷絕了貪酷種子,道:‘此一臣者,官箴雖砧,但或念初任,或念年青,尚可望其自新,策其末路,姑照浮躁或不及例降調。
不勾幾年工夫,依舊做起。
倘抖得些銀子央要道挽回,不過對調個地方,全然沒事。
科貢的官一分不是,就當做十分。
晦氣遇着别人有勢有力,沒處下手,随你清廉賢宰,少不得借重他替進士頂缸。
有這許多下平處,所以下中進士,再做不得官。
俺甯可老儒終身,死去到閻王面前高聲叫屈,還博十來世出頭。
豈可屈身小就,終日受人懊惱,吃順氣丸度日!”遂吟詩一首,詩曰: 從來資格困朝紳,隻重科名不重人。
楚士鳳歌誠恐殆,葉公龍好豈求真。
若還黃挎終無分,甯可青襯老此身。
鐵硯磨穿豪傑事,春秋晚遇說平津。
漢時有個平津侯,複姓公孫名弘,五十歲讀《春秋》,六十歲對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