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帝堯遊黟山 覽盡大千界

關燈
山上兩個石峰,如人對坐,一個朝南,後面圍繞一山,俨如君主座後的黼扆。

    一個朝北,俯了頭,非常恭肅,如同臣子朝見君主的樣子。

    赤将子輿道:“當初這山上有兩塊石頭,黃帝和浮丘子常在這石上休憩論道。

    後來仙去,這兩塊石頭就化作雙峰,朝南的就是黃帝,朝北的就是浮丘子,豈不是奇怪嗎!”正說時,隻聽得一陣音樂,大衆聽了,都向四處張望,說道:“哪裡作樂呢?”赤将子輿道:“過去有一個山峰,壁立千仞,人不能到,上面常有仙人聚居。

    每當清風明月之夜,作起仙樂來,山下人時常聽見,但總在夜間,日裡是沒有的。

    此刻所聽見的,是音樂鳥的鳴聲,不是有人奏樂。

    ” 帝堯道:“音樂鳥,這名字很好聽,從來沒有見過。

    ”赤将子輿道:“音樂鳥,一名叫作頻伽鳥,亦叫作迦陵鳥。

    它在卵殼中已能發聲,而且微妙,能壓倒衆鳥,大概亦是仙禽之類呢!”說着四面一望,指着東面樹上說道:“這就是音樂鳥了。

    ” 大衆細看,果見有十餘隻美麗之鳥,黃羽、黑眉、赤脊、翠尾,正在那裡争鳴,其聲非笙非笛,非竹非絲,引商刻羽,真如奏樂一般,和諧清脆,非常好聽。

     忽然之間,又從峰上飛下數十隻,一齊鳴起來,更覺悠揚入耳。

    那鳥飛的時候,翅尾之間帶着一線白色,可算得五色都齊備了。

    羲叔道:“某聽見說,頻伽鳥一名叫共命鳥,兩個身子共一個頭,常住在西方極樂淨土的,何以這個鳥并不如此?” 赤将子輿道:“野人習聞如是,究竟不知孰是孰非。

    或者那個共命鳥亦叫頻伽,名字偶然相同,亦未可知。

    ” 帝堯問道:“山中有猛獸嗎?”赤将子輿道:“虎豹之類都有,但是從不害人,大家以為是已經仙人點化的原故。

    另外有五種神獸,極為特别。

    一種是猿,此山猿類本多,但有兩隻是神猿,一黑一白,都在數千歲以上,見了人往往作揖打拱。

     那隻黑猿常常引着大批的猿到處覓食,那隻白猿不常看見,偶然看見總是坐在竹兜裡,由四隻大猿擡着了走。

    但是那看見的人,總可以遇到祥瑞或快意的事情。

    一種是天馬,常常飛騰于最高各峰的頂上,有電光繞着它的四足,但亦是不常見的。

    一種是白鹿,往來各處,忽隐忽現。

    一種是青牛,其大如象,常出來齧草,遇見人立刻飛馳而去,倏忽之間已不知去向。

    一種是紫豸,頭像龍,身像麇,尾像牛,蹄像馬,遠望過去,俨然是一隻麒麟,但的确不是麒麟。

    這五種都稱為神獸。

    又有三種怪物:一種叫魶魚,四足,長尾而無鱗,聲如嬰兒,能夠升到樹木上,含着水去餌鳥,捕獲了來做食品。

    緣木求魚竟可以得魚,真是奇事了。

    它的脂膏可以點燈,久而不熄,現在山上居民往往用之。

    一種叫盧(犭炎),很像穿黃山甲,但是沒有鱗片。

    它最喜歡吃猿及蜂兩種。

    每次要吃猿的時候,隻須抗聲一叫,大批群猿都聞聲而至,環繞了它跪在地下。

    它挑選幾個肥猿,用木葉或磚石放在它頭上,那肥猿就戰戰兢兢捧了頭,一動也不敢動,仿佛防恐木葉、磚石跌墜似的。

    挑選完畢之後,瘦的猿就紛紛四散,那肥猿就做了它的食料,豈不是怪物嗎? 還有一種,叫作石斑魚,隻有雌的沒有雄的。

    到得春天,與蛇交合而生子,所以這時候的石斑魚不可吃,其餘時候釣了來做魚幹,其味甚美,且能久而不饑,所以亦算怪物之一。

    ” 正說着,已走到一個洞口,赤将子輿道:“這個叫作駕鶴洞,從前浮丘子在這裡控鶴的。

    ”又指着西面一個峰頭道:“這峰就叫浮丘峰,是從前浮丘子在這裡修煉的。

    上面有浮丘導引壇,彩雲靈禽,時常擁護翔集在上面。

    每到春天,音樂鳥一定日日到壇上來飛鳴一次,真是仙迹!”又指着一個峰頭說道:“這個叫容成峰,是容成子栖息的地方。

    現在還有寶篆、丹篆藏在上面,但是人不能上去,所以無從證明。

    容成峰的下面有一片平地,叫作容成台,是從前容成子登嘯的地方。

    ”又指着一個峰頭說道:“這座叫作軒轅峰,當初黃帝采藥就在此地。

     現在還有紫芝、玉菌之類,生在山頂上。

    軒轅峰下面過去幾十步路,有一塊仙石座,當初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