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帝堯遇赤将 子輿官木正
關燈
小
中
大
總是生物,無論牛、羊、雞、豚等,能鳴能叫的,固然是一條性命,就是魚、鼈、蝦、蟹等類,不能鳴不能叫的,亦何嘗不是一條性命,有知覺總是相同的。
既然有知覺,它的怕死,它受殺戮的苦痛,當然與人無異,殺死了它的性命,來維持我的性命,天下大不仁的事情,哪裡還有比此再厲害的呢!而且以強淩弱,以智欺愚,平心論之,實在有點不忍。
我既不能積德累仁,哪裡還可以再做這不仁之事。
從此以後,野人就決計不食生物,專食五谷蔬菜等等。
又過了些時,覺得牛、羊、雞、豚、魚、鼈、蝦、蟹等類,固然是一條性命,那五谷蔬菜等類,它亦能生長,能傳種,安見得不是一條性命呢?後來細細考察,于植物之中,發現一種含羞草,假使有物件觸着它,它的葉子立刻會卷縮起來,同時枝條亦低垂下去,仿佛畏怯一般,倘有群馬疾馳而來,它那時子就使不觸着它,它亦登時閉合緊抱,仿佛聞聲而驚駭似的。
這種豈不是有知覺嗎!而且日則開放,夜則卷縮,如人之睡眠無異,更為可怪了。
還有一種羅蟲草,它的葉子一片一片疊起來,仿佛書冊,能開能合,葉邊有齒,葉的正中有三根刺,刺的根上流出極甜的汁水,凡是蟲類要想吃它的甜汁,落在它葉子上,那葉子立刻就合攏來,它的刺就戳在蟲身上,使蟲不能展動,葉子的合口,又非常之密,不一時蟲被悶死,它的葉就吸食蟲體中的血液,以養育它的身體。
這種植物,竟能擒食動物,不是有知覺能夠嗎?還有一種樹木,竟能夠食人食獸。
它的方法與羅蟲草無異,那是更稀奇了。
還有一種叫作莨菪草,它的根極像人形,假使将它的根葉剪去一點,它竟似覺得痛苦,能夠發出一種歎息之聲,那不是更奇異嗎!還有一種,叫作豬籠草,亦叫作罐草,因為它時下有一個罐形的囊,囊上有蓋,假使有蟲類入其罐中,它就将蓋一合,蟲類就悶死其中,它卻拿來做食物,這種雖是機械作用,但是說它有知覺,亦何嘗不可呢。
此外還有水中的團藻、矽藻,都是會得行動的。
假使不有知覺,何以能行動呢?還有些樹木,種在地下,這邊沒有水,那邊有水,它的根就會向那邊鑽過去。
種牡丹花也是如此,隻要遠處埋下豬肚腸等物,雖跨牆隔石離有十多丈遠,它終能達到它的目的。
野人将這種情形考察起來,斷定植物一定有知覺的,不過它的知覺,範圍較小,不及動物的靈敏,而且不能叫苦呼痛就是了。
既然有知覺,當然也是一條性命,那麼弄死它,拿來吃,豈非亦是不仁之事嗎!所以自此之後,野人連活的植物都不吃,專拿已死的枝葉,或果類等來充饑。
後來遇到舊同事甯封子,他已屍解成仙了,他傳授野人這個啖百草花并和丸的方法。
自此以後,倒也無病無憂,遊行自在,雖不能成為天仙,已可算為地行仙了。
無論什麼地方,都去跑過,并沒有隐居山谷,不過大家不認識野人,都叫野人作繳父就是了。
” 帝堯道:“先生既已如此逍遙,與世無求,還要賣這個繳做什麼?”赤将子輿道:“人生在世,總須作一點事業。
聖王之世,尤禁遊民。
野人雖可以與世無求,但還不能脫離這個世界。
假使走到東,走到西,一無所事事,豈不是成為遊民,大幹聖主之禁嗎!況且野人還不能與世無求,就是這穿的用的,都不可少,假使不做一點工業,那麼拿什麼東西去與人交易呢?”帝堯聽到此處,不禁起了一個念頭,就和赤将子輿說道:“朕意先生既然尚在塵世之中,不遽飛升而去,與其做這個賣繳的勾當,何妨再出來輔佐朕躬呢?先生在高祖皇考時,立朝多年,經綸富裕,聞見廣博,如承不棄,不特朕一人之幸,實天下蒼生之幸也。
”赤将子輿道:“野人近年以來,随遇而安,無所不可,帝果欲見用,野人亦不必推辭。
不過有兩項須預先說明。
一項,野人做官,隻好仍舊做木正,是個熟手,其它治國平天下之事,非所敢知。
第二項,請帝對于野人,勿加以一切禮法、制度之拘束,須聽野人自由。
因為野人二百年來,放浪慣了,驟然加以束縛,如入樊籠,恐怕是不勝的。
”帝堯連聲答應道:“可以可以,隻要先生不見棄,這兩項何必不可依呢。
”于是黃帝時代的木正,又重複做了帝堯時代的木正。
既然有知覺,它的怕死,它受殺戮的苦痛,當然與人無異,殺死了它的性命,來維持我的性命,天下大不仁的事情,哪裡還有比此再厲害的呢!而且以強淩弱,以智欺愚,平心論之,實在有點不忍。
我既不能積德累仁,哪裡還可以再做這不仁之事。
從此以後,野人就決計不食生物,專食五谷蔬菜等等。
又過了些時,覺得牛、羊、雞、豚、魚、鼈、蝦、蟹等類,固然是一條性命,那五谷蔬菜等類,它亦能生長,能傳種,安見得不是一條性命呢?後來細細考察,于植物之中,發現一種含羞草,假使有物件觸着它,它的葉子立刻會卷縮起來,同時枝條亦低垂下去,仿佛畏怯一般,倘有群馬疾馳而來,它那時子就使不觸着它,它亦登時閉合緊抱,仿佛聞聲而驚駭似的。
這種豈不是有知覺嗎!而且日則開放,夜則卷縮,如人之睡眠無異,更為可怪了。
還有一種羅蟲草,它的葉子一片一片疊起來,仿佛書冊,能開能合,葉邊有齒,葉的正中有三根刺,刺的根上流出極甜的汁水,凡是蟲類要想吃它的甜汁,落在它葉子上,那葉子立刻就合攏來,它的刺就戳在蟲身上,使蟲不能展動,葉子的合口,又非常之密,不一時蟲被悶死,它的葉就吸食蟲體中的血液,以養育它的身體。
這種植物,竟能擒食動物,不是有知覺能夠嗎?還有一種樹木,竟能夠食人食獸。
它的方法與羅蟲草無異,那是更稀奇了。
還有一種叫作莨菪草,它的根極像人形,假使将它的根葉剪去一點,它竟似覺得痛苦,能夠發出一種歎息之聲,那不是更奇異嗎!還有一種,叫作豬籠草,亦叫作罐草,因為它時下有一個罐形的囊,囊上有蓋,假使有蟲類入其罐中,它就将蓋一合,蟲類就悶死其中,它卻拿來做食物,這種雖是機械作用,但是說它有知覺,亦何嘗不可呢。
此外還有水中的團藻、矽藻,都是會得行動的。
假使不有知覺,何以能行動呢?還有些樹木,種在地下,這邊沒有水,那邊有水,它的根就會向那邊鑽過去。
種牡丹花也是如此,隻要遠處埋下豬肚腸等物,雖跨牆隔石離有十多丈遠,它終能達到它的目的。
野人将這種情形考察起來,斷定植物一定有知覺的,不過它的知覺,範圍較小,不及動物的靈敏,而且不能叫苦呼痛就是了。
既然有知覺,當然也是一條性命,那麼弄死它,拿來吃,豈非亦是不仁之事嗎!所以自此之後,野人連活的植物都不吃,專拿已死的枝葉,或果類等來充饑。
後來遇到舊同事甯封子,他已屍解成仙了,他傳授野人這個啖百草花并和丸的方法。
自此以後,倒也無病無憂,遊行自在,雖不能成為天仙,已可算為地行仙了。
無論什麼地方,都去跑過,并沒有隐居山谷,不過大家不認識野人,都叫野人作繳父就是了。
” 帝堯道:“先生既已如此逍遙,與世無求,還要賣這個繳做什麼?”赤将子輿道:“人生在世,總須作一點事業。
聖王之世,尤禁遊民。
野人雖可以與世無求,但還不能脫離這個世界。
假使走到東,走到西,一無所事事,豈不是成為遊民,大幹聖主之禁嗎!況且野人還不能與世無求,就是這穿的用的,都不可少,假使不做一點工業,那麼拿什麼東西去與人交易呢?”帝堯聽到此處,不禁起了一個念頭,就和赤将子輿說道:“朕意先生既然尚在塵世之中,不遽飛升而去,與其做這個賣繳的勾當,何妨再出來輔佐朕躬呢?先生在高祖皇考時,立朝多年,經綸富裕,聞見廣博,如承不棄,不特朕一人之幸,實天下蒼生之幸也。
”赤将子輿道:“野人近年以來,随遇而安,無所不可,帝果欲見用,野人亦不必推辭。
不過有兩項須預先說明。
一項,野人做官,隻好仍舊做木正,是個熟手,其它治國平天下之事,非所敢知。
第二項,請帝對于野人,勿加以一切禮法、制度之拘束,須聽野人自由。
因為野人二百年來,放浪慣了,驟然加以束縛,如入樊籠,恐怕是不勝的。
”帝堯連聲答應道:“可以可以,隻要先生不見棄,這兩項何必不可依呢。
”于是黃帝時代的木正,又重複做了帝堯時代的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