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孫膑葬母酬心願 秦皇得國應天時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王禅,見襄王問要什麼東西,不由的自己大笑起來,說道:“臨淄城哪裡有四百裡的雲夢山來。
自古有聚必有散,賢王何必強留。
”使對孫膑道:“伯齡,你是有大事在身之人,但凡事看天時,切勿貪戀紅塵了。
倘若再戀,誠恐天台山之仙位,一定難保了。
”孫膑聽罷,躬身道:“謹遵師命,弟子此番去吳橋葬母,事畢回天台,斷不敢有違今日之訓。
”襄王忙命另備素筵上來,與王禅三位把盞。
王敖兄弟說道:“賢王不必費心,貧道略飲三杯,以表寸心。
”襄王聞言,斟滿三杯酒,先遞鬼谷子。
再斟滿三杯與王敖。
二人接酒,略沾一沾,即交與承值官,便辭了襄王。
又與毛遂、白猿二人作别,殿頭官牽了鹿虎,立在文華殿的天階之上。
襄王等五人一齊出殿,看王禅弟兄上了腳力,一揖而别,霎時間沖霄而上,衆人望不見了,方才回殿中,分賓主坐下。
毛遂笑道:“賢王,三哥,非是我金眼毛遂随人鬧熱,也要歸山。
隻是想,在此果實無用,不如放我回山罷。
”孫膑聞言垂淚道:“賢弟何故舍我而去?且在此暫住片時,與我把貴人靈柩送上吳橋安葬。
待事完之後,那時回山也不遲。
”白猿也笑道:“真人,我也想回雁愁澗去,隻見衆人去了,隻剩下三哥一人,難以開口。
我想真人與三哥有八拜之交,理應送伯母上山,看他下土,方盡你我之心。
” 孫膑聞言道:“賢弟言之有理,暫且屈留二位與貧道上吳橋走走。
”毛遂笑道:“這回又不用我打靈幡了,難道又沒什麼喪車陣不成。
我問你,貴人幾時出葬?”孫膑道:“貧道早算定,隻在明日午刻出葬。
”襄王大驚道:“亞父明日就要送貴人棺柩上吳橋,孤想秦兵退去,未到三日,倘用緩兵計,教孤依靠何人?亞父不若等待秋來,再上昊橋,豈不是好。
”孫膑說道:“吾主請放龍心,臣想秦兵此番斷不敢正視,此去或回本國,養成銳氣,待等至秋高時分,再犯齊界,也未可知。
臣因趁此早上吳橋葬母,恐遲時日,秦兵再來,如何得空能上吳橋去。
臣母一日未入土,臣心一日不安,再退幾日才去,未嘗不可。
但隻為路途非近,倘喪車尚未到吳橋,秦兵又來,如何對敵,微臣自當趕回。
若是秦國忽調一旅之師,去劫喪車,何人能保守靈柩,使臣分心兩地,反為不美。
”這一番話,騙得襄王閉口無語,半響說道:“亞父所言,甚是有理。
孤明早晨即命太子監國,以便同亞父上吳橋走走。
”孫膑心下明白,知道襄王必不能去,也不推辭,便道:“謝王龍恩,臣粉身難報。
又蒙恩及泉壤,真天高地厚之德。
”說罷,左右擺上素筵,君臣四位歡飲,談了些國政。
孫膑又說請二位仙長回家,以便相助料理。
襄王準奏,君臣四位飲到巳刻,方才辭駕,與毛遂、白猿二人回郡王府中,參拜靈柩,哭奠一回,然後坐下。
毛遂道:“出家人不打謊語,三哥你今日好會講呀,把個襄王瞞得一些兒不曉。
”孫膑說道:“非是貧道說謊,隻因這些話對他說不得的,就是掌教老祖也說秦兵不來。
”那白猿不見了孫燕不在靈前,便問:“賢侄往那去?三哥如何明日就出喪?”孫膑道:“孫燕我已打發他出城,在三十裡外等候。
若遲一日,滿城中人民俱病,可叫誰來擡靈柩。
”便叫過一個家将,吩咐他去開國侯府中把袁剛叫來。
不多一時,袁剛進府來見孫膑,又與二仙見禮,垂手侍立。
孫膑道:“出家人明日上吳橋葬母,汝可知會各家王侯,不必遠送。
今晚三更,南奉王府中有兇信報來,你可對來人說:出家人先知其意,不用來報。
此是天意,勸他不用煩惱。
”說畢,流下淚來,心中其實不安。
袁剛不明其故,便含糊應諾。
孫膑又令袁剛:“你等不必在此伺候,且回府去。
”袁剛聞言,便辭二仙,回到府去,心中暗想到:“老頭兒凄凄涼涼,說出許多不詳之話,必然又有緣故。
”心下悶悶不樂。
且說毛遂,問孫膑道:“你方才講的是何故?為何流下淚來?”孫膑道:“賢弟有所不知,南極老祖與衆仙真已去,五瘟神就可以下來散瘟,貧道算定南奉王妃,今晚三更就命喪無常,正宮龔國母,隻在後日已時。
一衆門徒,亦難逃此危。
貧道雖有慈心,但不能逆天而行,隻任着他們去,心中焉能不
自古有聚必有散,賢王何必強留。
”使對孫膑道:“伯齡,你是有大事在身之人,但凡事看天時,切勿貪戀紅塵了。
倘若再戀,誠恐天台山之仙位,一定難保了。
”孫膑聽罷,躬身道:“謹遵師命,弟子此番去吳橋葬母,事畢回天台,斷不敢有違今日之訓。
”襄王忙命另備素筵上來,與王禅三位把盞。
王敖兄弟說道:“賢王不必費心,貧道略飲三杯,以表寸心。
”襄王聞言,斟滿三杯酒,先遞鬼谷子。
再斟滿三杯與王敖。
二人接酒,略沾一沾,即交與承值官,便辭了襄王。
又與毛遂、白猿二人作别,殿頭官牽了鹿虎,立在文華殿的天階之上。
襄王等五人一齊出殿,看王禅弟兄上了腳力,一揖而别,霎時間沖霄而上,衆人望不見了,方才回殿中,分賓主坐下。
毛遂笑道:“賢王,三哥,非是我金眼毛遂随人鬧熱,也要歸山。
隻是想,在此果實無用,不如放我回山罷。
”孫膑聞言垂淚道:“賢弟何故舍我而去?且在此暫住片時,與我把貴人靈柩送上吳橋安葬。
待事完之後,那時回山也不遲。
”白猿也笑道:“真人,我也想回雁愁澗去,隻見衆人去了,隻剩下三哥一人,難以開口。
我想真人與三哥有八拜之交,理應送伯母上山,看他下土,方盡你我之心。
” 孫膑聞言道:“賢弟言之有理,暫且屈留二位與貧道上吳橋走走。
”毛遂笑道:“這回又不用我打靈幡了,難道又沒什麼喪車陣不成。
我問你,貴人幾時出葬?”孫膑道:“貧道早算定,隻在明日午刻出葬。
”襄王大驚道:“亞父明日就要送貴人棺柩上吳橋,孤想秦兵退去,未到三日,倘用緩兵計,教孤依靠何人?亞父不若等待秋來,再上昊橋,豈不是好。
”孫膑說道:“吾主請放龍心,臣想秦兵此番斷不敢正視,此去或回本國,養成銳氣,待等至秋高時分,再犯齊界,也未可知。
臣因趁此早上吳橋葬母,恐遲時日,秦兵再來,如何得空能上吳橋去。
臣母一日未入土,臣心一日不安,再退幾日才去,未嘗不可。
但隻為路途非近,倘喪車尚未到吳橋,秦兵又來,如何對敵,微臣自當趕回。
若是秦國忽調一旅之師,去劫喪車,何人能保守靈柩,使臣分心兩地,反為不美。
”這一番話,騙得襄王閉口無語,半響說道:“亞父所言,甚是有理。
孤明早晨即命太子監國,以便同亞父上吳橋走走。
”孫膑心下明白,知道襄王必不能去,也不推辭,便道:“謝王龍恩,臣粉身難報。
又蒙恩及泉壤,真天高地厚之德。
”說罷,左右擺上素筵,君臣四位歡飲,談了些國政。
孫膑又說請二位仙長回家,以便相助料理。
襄王準奏,君臣四位飲到巳刻,方才辭駕,與毛遂、白猿二人回郡王府中,參拜靈柩,哭奠一回,然後坐下。
毛遂道:“出家人不打謊語,三哥你今日好會講呀,把個襄王瞞得一些兒不曉。
”孫膑說道:“非是貧道說謊,隻因這些話對他說不得的,就是掌教老祖也說秦兵不來。
”那白猿不見了孫燕不在靈前,便問:“賢侄往那去?三哥如何明日就出喪?”孫膑道:“孫燕我已打發他出城,在三十裡外等候。
若遲一日,滿城中人民俱病,可叫誰來擡靈柩。
”便叫過一個家将,吩咐他去開國侯府中把袁剛叫來。
不多一時,袁剛進府來見孫膑,又與二仙見禮,垂手侍立。
孫膑道:“出家人明日上吳橋葬母,汝可知會各家王侯,不必遠送。
今晚三更,南奉王府中有兇信報來,你可對來人說:出家人先知其意,不用來報。
此是天意,勸他不用煩惱。
”說畢,流下淚來,心中其實不安。
袁剛不明其故,便含糊應諾。
孫膑又令袁剛:“你等不必在此伺候,且回府去。
”袁剛聞言,便辭二仙,回到府去,心中暗想到:“老頭兒凄凄涼涼,說出許多不詳之話,必然又有緣故。
”心下悶悶不樂。
且說毛遂,問孫膑道:“你方才講的是何故?為何流下淚來?”孫膑道:“賢弟有所不知,南極老祖與衆仙真已去,五瘟神就可以下來散瘟,貧道算定南奉王妃,今晚三更就命喪無常,正宮龔國母,隻在後日已時。
一衆門徒,亦難逃此危。
貧道雖有慈心,但不能逆天而行,隻任着他們去,心中焉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