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逞寶貝劍誅燕将 用魔法石打秦軍
關燈
小
中
大
慘切,後府之人,無不淚下。
母子痛哭多時,高、李二位夫人解勸一番,孫膑把淚痕止住,往偏殿參靈,倒身叩拜。
隻見三副靈柩,停在居中。
不覺心如刀攪,淚似泉湧,放聲大哭道:“為兒遠離膝下,養性高山,那知父兄沙場慘死。
虧得侄兒孫燕上山請救,故此領兵前來,定要拿住王翦,碎屍萬段,以報前仇。
望父兄陰靈寬恕忠孝不能兩全之罪。
”孫膑肝腸哭得寸斷,如醉如癡。
孫燕上前勸道:“三叔不必過哀,恐傷祖母之心。
”孫膑聞言拭淚,俯首沉吟。
孫燕回頭,又見殿東停着一口棺木,心中疑惑。
口尊祖母:“這口靈柩,又是何人?”公主見問,淚流滿面道:“隻聞你三叔到來,不及細訴,若不問也未暇提及。
既然問将起來,就是鐵膽銅肝,也要傷心!”隻見李氏夫人悲悲切切的道:“吾兒去取救後,那秦賊王翦屢次攻城讨戰,你妹心懷忠孝,欲報祖父之仉,不料出戰,又喪于王翦寶劍之下。
”言罷放聲大哭。
孫燕聞聽,珠淚長流,哭叫:“賢妹,我去時你尚在殿前相送,誰知如今竟隔着棺木相逢。
可恨王翦這賊,連害我尊卑四位,真是仇深似海,萬剮猶輕。
”孫燕哭得涕淚漣漣,捶胸頓足。
燕丹公主道:“我兒不必傷感,也是你妹的命數。
”孫燕收住了掴,燕丹公主歎息一回。
然後請燕丹公主回殿,重新叩頭,複與高、李二夫人行禮。
禮畢坐下,隻見全山衆将上殿,朝着貴人叩頭。
燕丹公主左右端詳,不見了班豹。
乃問孫燕道:“家将班豹往那裡去了?”孫燕道:“這班豹果是英雄,他跟小孫連敵秦營,在荊轲山沖圍而出,一路上同上天台請得三叔。
回至易州安營,又跟随孫兒進城報号,不料遇着王翦,戰了一場,被他祭起寶劍,孫兒幸逃得性命。
那時班豹在後,遂至誤遭毒手。
可惜忠勇之人,死于非命。
”燕丹聞聽,歎息了—回。
天色已晚,銀燭高燒,吩咐擺灑與吾兒拂塵。
孫膑道:“不必,方才在朝已領過筵宴了。
”公主道:“既然如此,泡好茶來,老身與吾兒坐談叙話。
”于是母子各訴家常。
一宿晚景已過,到了次日清晨,孫膑起來,梳洗已畢,即到母親處問過了安,因便說道:“為兒今要上朝料理國家的大事。
”公主道:“極好,但凡事須要小心。
”孫膑答道:“曉得。
”遂即拜别母親并二位嫂嫂,率領十二位門徒,上朝叩見了昭王,奏明出城會敵。
昭王慰勞了一番,孫膑領了衆将出朝,統了一萬精兵,直出易州西門。
三聲炮響,安下營寨,豎起青紗大帳。
孫膑當中坐下,衆将參見,分列左右,發放軍情,這且不提。
卻說秦帥章邯,因孫膑紮營西門,悶悶不樂。
王翦躬自禀道:“元帥休要耽驚怕他,末将不才,願當先臨陣,至易州的營門讨戰,探彼虛實何如?”章邯道:“将軍,孫膑道法高妙,驅神役鬼,撒豆成兵。
前者龐涓在馬陵道上,被他亂箭射死,七國分屍。
樂毅何等英雄,難免鬼箭之名。
先行官,你縱然英雄,焉能是他的對手。
”王翦聽畢,氣得屍神暴跳,豪氣飛空,憤言道:“末将不才,到底要會會孫膑。
元帥若是要活的,順手牽羊,把他趕進營盤。
如要死的,走去把他首級割來。
”言罷,憤憤下帳,帶領部下,提槍上馬,一辔直跑至燕營。
收辔勒馬觀看,隻見鹿角層層,深溝高壘。
兵雖不多,已覺齊齊整整。
看罷,誇獎不盡,吩咐旗牌官上前讨戰。
旗牌得令,來至營門,高聲大叫:“巡官聽着,快報你家南郡王得知,叫他早早出營,伸頸受戮。
”旗牌飛報中軍,孫膑聞聽,心中暗惱:“可恨王翦,欺人太甚。
我咋日才到,今日便來讨戰,尋上門來。
欲待遣将拒敵,怕他的寶劍利害。
”低頭暗想,左右為難,孫燕在旁看見孫膑默默無言,也不遣将,也不發兵。
忍耐不住,隻是搓手頓足,站立不安。
又見藍旗來報:“王翦在營外,聲聲罵戰,叫殺連天,報明定奪。
”孫膑發放藍旗去了,遂傳孫燕、李叢并全山的衆将聽令,衆将滿心歡喜,隻道是遣他臨陣,一個個上前參見。
口尊“師父呼喚弟子等有何差遣?”孫膑道:“爾等各歸本營,無令不許擅自到青紗大帳,違令者軍法斬首。
”衆将聞聽,心中納悶,隻得聽令,各歸本隊去了。
孫膑見衆将已散,站将起來,轉入後營,踏罡步鬥,用杏黃旗望南方一指,忽見值日功曹,控背躬身,口稱“相召小神,有何使令。
”孫膑拱手道:“無事不敢冒渎尊神。
附耳過來,與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即速快來。
”功曹領令,不敢怠慢,不多時,把深山古墓中多年的石人取了來,孫膑用魔法一指,掐三合訣一算,說聲道疾,忽變了一員大将,扳鞍上馬,飛奔出營。
那王翦正在營前候敵,忽見轅門開放,一員年少大将,白駒銀槍,飛奔而來,仔細看真,正是孫燕。
心中想道:“這小輩雖然年輕,骁勇不過,他曾在荊轲山大戰,殺得秦兵一夜,大将膽戰心寒,今日他獨自又來臨陣,若是勝得他便罷,倘若戰他不過,我把寶劍祭起來,取了他的酋級,豈不是孫門絕後了。
”想定主意,兜馬上前,用槍一指:“穿白的孫燕慢來,我久等多時。
”孫燕止擡頭一看,并不回
母子痛哭多時,高、李二位夫人解勸一番,孫膑把淚痕止住,往偏殿參靈,倒身叩拜。
隻見三副靈柩,停在居中。
不覺心如刀攪,淚似泉湧,放聲大哭道:“為兒遠離膝下,養性高山,那知父兄沙場慘死。
虧得侄兒孫燕上山請救,故此領兵前來,定要拿住王翦,碎屍萬段,以報前仇。
望父兄陰靈寬恕忠孝不能兩全之罪。
”孫膑肝腸哭得寸斷,如醉如癡。
孫燕上前勸道:“三叔不必過哀,恐傷祖母之心。
”孫膑聞言拭淚,俯首沉吟。
孫燕回頭,又見殿東停着一口棺木,心中疑惑。
口尊祖母:“這口靈柩,又是何人?”公主見問,淚流滿面道:“隻聞你三叔到來,不及細訴,若不問也未暇提及。
既然問将起來,就是鐵膽銅肝,也要傷心!”隻見李氏夫人悲悲切切的道:“吾兒去取救後,那秦賊王翦屢次攻城讨戰,你妹心懷忠孝,欲報祖父之仉,不料出戰,又喪于王翦寶劍之下。
”言罷放聲大哭。
孫燕聞聽,珠淚長流,哭叫:“賢妹,我去時你尚在殿前相送,誰知如今竟隔着棺木相逢。
可恨王翦這賊,連害我尊卑四位,真是仇深似海,萬剮猶輕。
”孫燕哭得涕淚漣漣,捶胸頓足。
燕丹公主道:“我兒不必傷感,也是你妹的命數。
”孫燕收住了掴,燕丹公主歎息一回。
然後請燕丹公主回殿,重新叩頭,複與高、李二夫人行禮。
禮畢坐下,隻見全山衆将上殿,朝着貴人叩頭。
燕丹公主左右端詳,不見了班豹。
乃問孫燕道:“家将班豹往那裡去了?”孫燕道:“這班豹果是英雄,他跟小孫連敵秦營,在荊轲山沖圍而出,一路上同上天台請得三叔。
回至易州安營,又跟随孫兒進城報号,不料遇着王翦,戰了一場,被他祭起寶劍,孫兒幸逃得性命。
那時班豹在後,遂至誤遭毒手。
可惜忠勇之人,死于非命。
”燕丹聞聽,歎息了—回。
天色已晚,銀燭高燒,吩咐擺灑與吾兒拂塵。
孫膑道:“不必,方才在朝已領過筵宴了。
”公主道:“既然如此,泡好茶來,老身與吾兒坐談叙話。
”于是母子各訴家常。
一宿晚景已過,到了次日清晨,孫膑起來,梳洗已畢,即到母親處問過了安,因便說道:“為兒今要上朝料理國家的大事。
”公主道:“極好,但凡事須要小心。
”孫膑答道:“曉得。
”遂即拜别母親并二位嫂嫂,率領十二位門徒,上朝叩見了昭王,奏明出城會敵。
昭王慰勞了一番,孫膑領了衆将出朝,統了一萬精兵,直出易州西門。
三聲炮響,安下營寨,豎起青紗大帳。
孫膑當中坐下,衆将參見,分列左右,發放軍情,這且不提。
卻說秦帥章邯,因孫膑紮營西門,悶悶不樂。
王翦躬自禀道:“元帥休要耽驚怕他,末将不才,願當先臨陣,至易州的營門讨戰,探彼虛實何如?”章邯道:“将軍,孫膑道法高妙,驅神役鬼,撒豆成兵。
前者龐涓在馬陵道上,被他亂箭射死,七國分屍。
樂毅何等英雄,難免鬼箭之名。
先行官,你縱然英雄,焉能是他的對手。
”王翦聽畢,氣得屍神暴跳,豪氣飛空,憤言道:“末将不才,到底要會會孫膑。
元帥若是要活的,順手牽羊,把他趕進營盤。
如要死的,走去把他首級割來。
”言罷,憤憤下帳,帶領部下,提槍上馬,一辔直跑至燕營。
收辔勒馬觀看,隻見鹿角層層,深溝高壘。
兵雖不多,已覺齊齊整整。
看罷,誇獎不盡,吩咐旗牌官上前讨戰。
旗牌得令,來至營門,高聲大叫:“巡官聽着,快報你家南郡王得知,叫他早早出營,伸頸受戮。
”旗牌飛報中軍,孫膑聞聽,心中暗惱:“可恨王翦,欺人太甚。
我咋日才到,今日便來讨戰,尋上門來。
欲待遣将拒敵,怕他的寶劍利害。
”低頭暗想,左右為難,孫燕在旁看見孫膑默默無言,也不遣将,也不發兵。
忍耐不住,隻是搓手頓足,站立不安。
又見藍旗來報:“王翦在營外,聲聲罵戰,叫殺連天,報明定奪。
”孫膑發放藍旗去了,遂傳孫燕、李叢并全山的衆将聽令,衆将滿心歡喜,隻道是遣他臨陣,一個個上前參見。
口尊“師父呼喚弟子等有何差遣?”孫膑道:“爾等各歸本營,無令不許擅自到青紗大帳,違令者軍法斬首。
”衆将聞聽,心中納悶,隻得聽令,各歸本隊去了。
孫膑見衆将已散,站将起來,轉入後營,踏罡步鬥,用杏黃旗望南方一指,忽見值日功曹,控背躬身,口稱“相召小神,有何使令。
”孫膑拱手道:“無事不敢冒渎尊神。
附耳過來,與我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即速快來。
”功曹領令,不敢怠慢,不多時,把深山古墓中多年的石人取了來,孫膑用魔法一指,掐三合訣一算,說聲道疾,忽變了一員大将,扳鞍上馬,飛奔出營。
那王翦正在營前候敵,忽見轅門開放,一員年少大将,白駒銀槍,飛奔而來,仔細看真,正是孫燕。
心中想道:“這小輩雖然年輕,骁勇不過,他曾在荊轲山大戰,殺得秦兵一夜,大将膽戰心寒,今日他獨自又來臨陣,若是勝得他便罷,倘若戰他不過,我把寶劍祭起來,取了他的酋級,豈不是孫門絕後了。
”想定主意,兜馬上前,用槍一指:“穿白的孫燕慢來,我久等多時。
”孫燕止擡頭一看,并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