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八回 指迷津毛遂破雲封 犯殺戒孫膑下天台

關燈
話說青石山閉陰洞,有一位真人姓毛名遂,生得五短身材,鵝行鴨步,一雙金眼,兩道紅眉。

    生來性情乖巧,手腳伶俐,春秋之時,已得了道,曾在孟嘗君田文門下為客,保孟嘗君至楚,三盜狐裘,救了孟嘗君。

    又在雞鳴關變過雞雞,騙開了關,放走了孟嘗君。

    他就抛卻紅塵,上山修道。

    後來在夾河,與天台山天台洞的孫膑結拜為兄弟。

    于龐涓之時,龐涓用釘頭亡箭書來害孫膑,那時毛遂就下山來,奪回草人,翻來救了孫伯齡之命。

    又至樂毅投燕之時,兵伐齊國,黃伯陽下山,大擺陰魂陣,救出孫膑。

    真算是孫膑的救命恩人,患難中的朋友。

    那日在閉陰洞中,讀罷了三卷黃庭,無事便想到天台山去尋孫膑閑談。

    遂吩咐童兒看好了洞門,足駕祥雲,望天台山而來。

    到了山前,按下雲頭,卻見天台洞口,白雲封了。

    暗想道:“三哥今日必不在洞,不知往那一洞談經去了,我且到别處走走再來。

    ”遂複駕雲往别山而去。

     原來孫膑出洞,祭了一場大冰之後,見一陣狂風吹過,就知袖裡,忙道快進洞去,禍事來了,吩咐童子,把洞門關上。

    又施小法,把洞口封了。

    李叢見他忙忙的進洞,面目失色,便問道:“師父何故着驚,把洞門關上?”孫膑聞言,長歎了一聲道:“徒弟,你有所不知。

    隻因你師弟孫燕上東齊取救,知道袁達、李牧不是王翦的對手,苦苦在襄王跟前要見為師的。

    因為師前辭駕回山時,曾留下一紙柬帖與國師蔔商。

    他乃是個賢人,天下欽敬。

    出家人意欲度他為仙,故此留下柬貼,以便他日後醒悟,前來尋我。

    誰知事有湊巧,倒惹禍根。

    如今蔔國師與孫燕來到天台山,要請為師的下山去的。

    為師的想,父兄之仇,徒弟之仇,豈可不報。

    隻因王翦是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無當老祖門下,是奉千佛牒文、上帝敕旨、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降世,保秦始皇并吞六國的。

    燕國當滅,縱有回天之本領,也不能挽回。

    若見了孫燕,必被他纏下山去,這一惹紅塵犯戒,其災不淺。

    故此封了洞門,以避災難。

    ”李叢道:“原來如此,隻是他們難道就尋不着洞門了?若尋着洞門,隻管在外亂打亂敲,難道好意思不開門麼。

    ”孫膑道:“為師的已施法力,把洞口用白雲封了,他們如何尋得。

    ”李叢聞言,雖然口不出聲,心中暗道:“好狠的老道士,父兄徒弟之仇不報,講上無數的大話,前來吓人。

    往常間動不動說他有偷天換日之能,今日被一個秦将王翦吓得就不敢下山了。

    我且不管他,若有人打門時,我就出去開門,放他們進來,看你怎樣推脫。

    ”想罷,便下了三清殿去了。

     且說蔔商與孫燕,帶了十數名家将,出臨淄的東門,向東走了五百裡路,整整走了七日,然後下館舍住下。

    蔔商把孫膑留下的柬帖打開,隻見上寫着幾行小字道: 要去天台山,出東五百裡。

     地名佳境村,再往西北去。

     直行三兩日,可見古松樹。

     樹前見小橋,渡橋須切記。

     逢桧必轉彎,方見天台路。

     蔔商與孫燕看了,心中大喜,便喚館舍人來問:“此處左右可有佳境村否?”舍人道:“離此六十裡,即是佳境村也,是我們東齊所管。

    這裡山明水秀,果堪遊賞。

    相爺與将軍,那裡遊遊,自有佳趣。

    今日晚了,不能趕到。

    待明早小人引相爺前去就是。

    ”蔔國師道:“也不用你們引路,我等到那裡,也非遊玩,不過到那裡就好去天台山了。

    ”舍人聞言,也不知天台山是那裡,不敢亂答,遂應聲是,便下來整頓酒飯管待。

    二人在館舍宿了一夜,到了次早,問明了去路,然後出離館舍,依着舍人所言之路,直至日斜方到。

    果然佳境村頗有幽趣。

     二人亦不玩賞,尋所村家,喂了馬匹,各人用些幹糧,就依着柬帖上走路。

    日夜奔馳,果然就見有一帶長松,從山腳起密排過山。

    二人領着家将,進了長松嶺,那幽雅真個令人可愛,如行滄海一般,濤聲震耳。

    行了半日,才過了萬松嶺,隻見四面高山疊翠,峻嶺摩天,此時一陽初回,滿山的草木,并無枯槁之意。

    隻覺一陣風過之處,泉聲與松聲相接,真令人心胸泰然,全無渣滓。

    蔔商使尋塊大石,下馬坐下。

    孫燕也下了馬,蔔商便道:“自古隐者,伏身于林泉之間,雖貴為王侯,富有千金,皆不足以移其志。

    原來此間大有相會。

    即吾至此,亦生歸隐之心。

    回憶名利場中,真有不堪言其苦者。

    ”孫燕在一旁坐着,一心隻想到天台山,請他三叔下山,與祖父報仇。

    不但不曾聽見蔔商之言,并且如不見這些山水樹木一樣,便開言問道:“老柱國,此處離天台山,還有多少路呢?”蔔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