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中寶劍袁達冤亡 受亂箭李牧自刎
關燈
小
中
大
滅亡。
令末将情願出馬,誓斬匹夫。
”章邯大喜,許之。
王翦辭了元帥,帶兵臨陣。
袁達認得是昨日放箭之人,便大叫:“來将慢來,快報名領斧。
”王翦聞言道:“袁達你問某的名麼,你隻要聽真,我乃始皇駕下的臣,官拜殿西侯,加封正印先行之職,你老爺姓王名翦。
可知老爺的利害,快下馬受綁。
”袁達大笑道:“原來你就是王翦麼,你也算個好漢,不該昨日在陣上用暗箭傷人。
公爺正要尋你,一來報昨日暗箭之仇,二者為孫家父子解恨。
”說罷,一擡加鋼斧,照頂門砍來。
王翦見來得勢重,兩手用丈八蛇矛架開钺斧,虎口上動了一動。
心中暗想“好氣力。
”一回馬,便照袁達前心一矛挑來。
袁達用斧往下一撓,輕輕拔開,接上手來,戰了十餘合。
王翦要祭寶劍,也不亂戰。
強戰幾個回合,便打馬往陣角上敗走。
袁達叫道:“來時如此英雄,原來馬蹄尚未走熱,你就走了。
往那裡走。
”一催征駒,飛趕下來。
王翦心中大喜,忙念動靈咒,掐指把寶劍祭起。
隻見空中立刻紅雲托起,飛奔袁達頂門而來。
然後大叫:“袁達,你慢趕,看某的寶劍來取你了。
”袁達擡頭一看,見一朵紅雲托定一口寶劍,望頂門而來。
叫聲“不好,這個道兒我可不曉,走罷。
”擰回馬就跑。
王翦一見大笑道:“袁達,你要逃走,除非是再認母投胎了。
”念動咒語,這寶劍如飛的趕來。
袁達回頭一看,見寶劍追将下來,離太陽不遠。
忙取斧想去招架,怎能架得。
正是: 西北天鼓響, 東南落将星。
忽響亮一聲,袁達中了寶劍,翻身落馬,享年五十四歲。
後人有詩歎之曰: 獨占全山顯大名, 英風所到鬼神驚。
可憐豪氣今何在, 衰草凄凄隐石熒。
齊兵見袁達落馬,大喊一聲,齊撒征駒,上前奪回屍首。
王翦收回寶劍,也不追趕,打得勝鼓回營。
且說齊兵搶了屍首,擡回營中。
有掠陣的軍兵,早報與李牧知道。
李牧聞言,哇的一聲,連交椅倒在塵埃。
左右上前救起,半晌歇過,就大哭:“兄長你大浪見過千千萬,誰知翻在小濠溝,怎的不痛死我也!”齊兵把袁達的屍首擡進營來,李牧雙手抱住屍體,大叫:“我的兄長,你忠心為國,欲與師祖報仇,今日命喪在此,誰來救你。
”又痛哭了一場,吩咐衆軍,用棺木收殓,遣八名偏将,三百兵丁,護送靈柩回齊。
自己獨坐帳中,心中想道:“秦師勢衆,我軍已寡,如何能守。
”保國公當臨陣之時,意欲回兵,又恐列國恥笑;欲與秦國見個高下,又懼王翦的法寶。
欲守不能,欲退不可,心中甚是焦燥。
忽然想丁一計道:“有了,何不今夜踏營進城,與燕王同守易州,待等救兵,豈不是好。
”主意已定,傳令三軍,今夜飽餐戰飯,預備劫營不提, 且說王翦斬了袁達,打得勝鼓回營,早有人報知章邯,親自帶領衆将出營迎接。
王翦下馬,同攜手上大帳。
章邯道:“賀喜殿西侯。
今日誅了全山的袁達,天下揚名,建立大功,可喜可賀。
”王翦道:“全仗吾主洪福,元帥的威風。
”大家稱羨了一回,章邯吩咐一面擺酒,一面差官報知始皇。
始皇就宣元帥先鋒進帳。
二人領旨進帳,辭謝已畢,始皇傳旨賜坐,便對王翦道:“王兄今日斬了袁達,建不世之功,寡人無物可敬,與軍師備下酒宴,與王兄慶功。
”王翦叩頭謝恩,大帳上擺了幾桌酒宴,君臣進座暢飲。
始皇傳旨,今日是慶賀大功,諸臣不必拘儀,俱要盡歡。
衆臣聞言,無不山呼萬歲。
正飲之間,軍師金子陵,見帳西小旗被風打拆,忙在袖中掐指一算,早知來意。
便立起身奏道:“臣方才算得,今夜有齊兵劫營。
”始皇道:“先生八卦有準,量必不差。
元帥可速出營安排便了。
”衆臣聞言,遂齊叩謝出帳,至元帥大營聽調。
章邯升了大帳道:“齊國李牧,勇冠三軍,大有袁達之風,非同兒戲。
今夜若來劫營,必有一場惡戰狠敵。
衆位将軍,務要奮勇當先,方能成功。
”連忙拔令箭二支,令蒙恬、趙高二人帶兵五百,在營埋伏,在梅花坑裡,預備撓鈎手。
又令燕易、王贲帶一千弓箭手,先埋伏大營左右,防李牧沖出營時,可用箭射去,不可放他出營,如違者軍法從事。
又令白起、胡奂領兵三千,在中營埋伏,圍困齊師。
又差王翦帶兵一千,在營前之外紮住,以防燕國有兵出來相助。
又領四十名大将,在禦營同軍師保駕。
自己又帶兵埋伏。
正是: 就地挖坑等虎豹, 漫天撒網打蛟龍。
李牧那裡知道,等至三更,戎裝打扮,悄悄領兵,暗到秦營。
離秦營不遠,細細望見秦營内,燈火全無,更鼓不響,心中暗喜。
傳令衆兵上前,拔開鹿角,發聲喊,齊殺進去。
不進去猶可,一進去,隻聽得一聲響亮,如天崩地裂一般,齊兵在前,盡落陷坑之内。
秦營中一聲炮響,四方皆應,火球照得如同白日,趙高、蒙恬往外殺來,章邯往裡殺來,白起、胡奂往左右殺來。
刀槍亂舉,戰鼓喧天,交相混殺,那秦兵多于齊兵十倍。
且講劫營衆軍,心中早已荒亂,各顧性命,隻想逃走。
軍
令末将情願出馬,誓斬匹夫。
”章邯大喜,許之。
王翦辭了元帥,帶兵臨陣。
袁達認得是昨日放箭之人,便大叫:“來将慢來,快報名領斧。
”王翦聞言道:“袁達你問某的名麼,你隻要聽真,我乃始皇駕下的臣,官拜殿西侯,加封正印先行之職,你老爺姓王名翦。
可知老爺的利害,快下馬受綁。
”袁達大笑道:“原來你就是王翦麼,你也算個好漢,不該昨日在陣上用暗箭傷人。
公爺正要尋你,一來報昨日暗箭之仇,二者為孫家父子解恨。
”說罷,一擡加鋼斧,照頂門砍來。
王翦見來得勢重,兩手用丈八蛇矛架開钺斧,虎口上動了一動。
心中暗想“好氣力。
”一回馬,便照袁達前心一矛挑來。
袁達用斧往下一撓,輕輕拔開,接上手來,戰了十餘合。
王翦要祭寶劍,也不亂戰。
強戰幾個回合,便打馬往陣角上敗走。
袁達叫道:“來時如此英雄,原來馬蹄尚未走熱,你就走了。
往那裡走。
”一催征駒,飛趕下來。
王翦心中大喜,忙念動靈咒,掐指把寶劍祭起。
隻見空中立刻紅雲托起,飛奔袁達頂門而來。
然後大叫:“袁達,你慢趕,看某的寶劍來取你了。
”袁達擡頭一看,見一朵紅雲托定一口寶劍,望頂門而來。
叫聲“不好,這個道兒我可不曉,走罷。
”擰回馬就跑。
王翦一見大笑道:“袁達,你要逃走,除非是再認母投胎了。
”念動咒語,這寶劍如飛的趕來。
袁達回頭一看,見寶劍追将下來,離太陽不遠。
忙取斧想去招架,怎能架得。
正是: 西北天鼓響, 東南落将星。
忽響亮一聲,袁達中了寶劍,翻身落馬,享年五十四歲。
後人有詩歎之曰: 獨占全山顯大名, 英風所到鬼神驚。
可憐豪氣今何在, 衰草凄凄隐石熒。
齊兵見袁達落馬,大喊一聲,齊撒征駒,上前奪回屍首。
王翦收回寶劍,也不追趕,打得勝鼓回營。
且說齊兵搶了屍首,擡回營中。
有掠陣的軍兵,早報與李牧知道。
李牧聞言,哇的一聲,連交椅倒在塵埃。
左右上前救起,半晌歇過,就大哭:“兄長你大浪見過千千萬,誰知翻在小濠溝,怎的不痛死我也!”齊兵把袁達的屍首擡進營來,李牧雙手抱住屍體,大叫:“我的兄長,你忠心為國,欲與師祖報仇,今日命喪在此,誰來救你。
”又痛哭了一場,吩咐衆軍,用棺木收殓,遣八名偏将,三百兵丁,護送靈柩回齊。
自己獨坐帳中,心中想道:“秦師勢衆,我軍已寡,如何能守。
”保國公當臨陣之時,意欲回兵,又恐列國恥笑;欲與秦國見個高下,又懼王翦的法寶。
欲守不能,欲退不可,心中甚是焦燥。
忽然想丁一計道:“有了,何不今夜踏營進城,與燕王同守易州,待等救兵,豈不是好。
”主意已定,傳令三軍,今夜飽餐戰飯,預備劫營不提, 且說王翦斬了袁達,打得勝鼓回營,早有人報知章邯,親自帶領衆将出營迎接。
王翦下馬,同攜手上大帳。
章邯道:“賀喜殿西侯。
今日誅了全山的袁達,天下揚名,建立大功,可喜可賀。
”王翦道:“全仗吾主洪福,元帥的威風。
”大家稱羨了一回,章邯吩咐一面擺酒,一面差官報知始皇。
始皇就宣元帥先鋒進帳。
二人領旨進帳,辭謝已畢,始皇傳旨賜坐,便對王翦道:“王兄今日斬了袁達,建不世之功,寡人無物可敬,與軍師備下酒宴,與王兄慶功。
”王翦叩頭謝恩,大帳上擺了幾桌酒宴,君臣進座暢飲。
始皇傳旨,今日是慶賀大功,諸臣不必拘儀,俱要盡歡。
衆臣聞言,無不山呼萬歲。
正飲之間,軍師金子陵,見帳西小旗被風打拆,忙在袖中掐指一算,早知來意。
便立起身奏道:“臣方才算得,今夜有齊兵劫營。
”始皇道:“先生八卦有準,量必不差。
元帥可速出營安排便了。
”衆臣聞言,遂齊叩謝出帳,至元帥大營聽調。
章邯升了大帳道:“齊國李牧,勇冠三軍,大有袁達之風,非同兒戲。
今夜若來劫營,必有一場惡戰狠敵。
衆位将軍,務要奮勇當先,方能成功。
”連忙拔令箭二支,令蒙恬、趙高二人帶兵五百,在營埋伏,在梅花坑裡,預備撓鈎手。
又令燕易、王贲帶一千弓箭手,先埋伏大營左右,防李牧沖出營時,可用箭射去,不可放他出營,如違者軍法從事。
又令白起、胡奂領兵三千,在中營埋伏,圍困齊師。
又差王翦帶兵一千,在營前之外紮住,以防燕國有兵出來相助。
又領四十名大将,在禦營同軍師保駕。
自己又帶兵埋伏。
正是: 就地挖坑等虎豹, 漫天撒網打蛟龍。
李牧那裡知道,等至三更,戎裝打扮,悄悄領兵,暗到秦營。
離秦營不遠,細細望見秦營内,燈火全無,更鼓不響,心中暗喜。
傳令衆兵上前,拔開鹿角,發聲喊,齊殺進去。
不進去猶可,一進去,隻聽得一聲響亮,如天崩地裂一般,齊兵在前,盡落陷坑之内。
秦營中一聲炮響,四方皆應,火球照得如同白日,趙高、蒙恬往外殺來,章邯往裡殺來,白起、胡奂往左右殺來。
刀槍亂舉,戰鼓喧天,交相混殺,那秦兵多于齊兵十倍。
且講劫營衆軍,心中早已荒亂,各顧性命,隻想逃走。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