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破界牌廉傑喪命 攻燕城王翦揚威

關燈
強中更有強中手,不斬強中莫大恩, 今朝王贲忙失馬,矢志投降事有因。

     卻說王贲跌落馬下,王翦挺槍來刺。

    忽想起王贲系少年英雄,便言道:“王贲上馬回關,另換戰馬前來,再決雌雄罷。

    ”把個王贲直羞得面紅過耳,忙翻身立起,跪在地下道:“我王贲馬蹄前失,跌于馬下,自分決死。

    蒙将軍槍下留情,饒小将性命,小将豈是忘情之輩。

    今朝願歸降麾下,乞為将佐。

    ”王翦大喜道:“小将軍,你武藝高強,今日歸降,真秦國之幸也。

    某願與小将軍同見吾主。

    ”說罷,各自上馬,同往秦國大營而來。

    那趙國的五百兵丁,見偏将被人槍挑下馬,又見王贲先行追趕敵人中晌不回。

    秦國的軍兵,已把賀将軍的首級斬去,又不敢上前搶奪。

    及至見王贲與王翦并馬,望秦營而去,已知就裡,随一哄往城裡逃命。

    王翦也不追趕,與王贲同進秦營。

    見了章邯,禀明來意,然後同至黃羅寶帳,朝見始皇,一一奏明。

    始皇見王贲一表人才,威風凜凜,又且少年英俊,心中大喜道:“将軍不棄來降,真孤之幸也。

    ”遂封為副先行之職:“與王翦一同效力,他日有功加賞。

    ”王贲叩頭謝恩出帳,又拜見軍師金子陵、元帥章邯等。

    王翦早在自己營中,排下筵宴,單請王贲,到營飲酒。

    二人正飲之間,講些武藝。

    王翦自道他的法術精高,又兼有誅仙寶劍,萬夫莫敵,是海潮聖人所賜,能斬大羅天仙之首。

    談講甚是投機,王贲忽然立起身道:“小将有下情上達。

    念小将自幼無父母,今蒙侯爺不殺之恩,又承雅愛,意欲拜侯爺為父,不知可能容納否?”王翦早有此意,一聞此言,心中大喜道:“某有何能,敢屈将軍?”王贲不依,定要扶王翦坐正了交椅,納頭便拜。

    王翦連忙扶起,從此更加親愛。

    後又整筵再飲,直至三更,方散了筵席,王贲就在王翦營中歇了。

    到了次早,把此事告知章邯,又奏明始皇。

    始皇大喜,傳旨排宴,與殿西侯慶賀,暫且不提。

     且說逃回的趙兵,進了界牌關,報與元帥知道。

    報明賀将軍陣亡,王先行已降了秦将,同回秦營去了。

    就把個廉元帥氣得暴跳如雷,大罵王贲:“貪生怕死的賊,本帥待你不薄,不思報效,竟投降敵國。

    本帥若不生擒你這逆賊,碎屍萬段,誓不為人。

    ”說罷,吩咐備馬,就欲出城讨戰。

    左右官将,苦苦勸住道:“今日天色晚了,難以會敵。

    元帥請暫息雷霆,明日發兵不遲。

    ”廉傑見左右如此勸解,隻得允從。

     到了次日,帶了五營四哨衆将,一千大兵,炮響出關,直抵秦營,指名要秦國的元帥見陣。

    秦兵忙進大營,章邵便奏知始皇。

    始皇道:“孤今與王皇兄慶賀,元帥領兵出城會敵,必然大獲全勝。

    孤這裡再排筵宴,專等候慶功。

    ”章邯領了旨意,出了寶帳,也帶了數十名大将,與廉傑會戰去了。

    這裡始皇排筵,與王翦、王贲慶賀。

    正飲之間,始皇問及廉傑為人如何,王贲随奏道:“廉傑乃趙廉頗之子也,性直忠勇,有萬夫莫敵之能。

    ”始皇道:“廉傑有如此英雄,孤與二位王兄出營看視,并與章元帥掠陣,二卿以為何如?”二王忙答道:“小臣願保駕前往。

    ”始皇大喜,傳旨備馬,離席出帳。

    二王保駕,一齊來至營門。

    未登之先,金鼓早已震耳。

    及至營門之外,迎面觀看。

    隻見六員大将,作三隊兒抵死相拚。

    真好看: 槍封刀來刀封槍, 槍來刀架響叮當。

     明知此是獨存地, 因念皇恩舍命亡。

     隻見章邯戰住廉傑,畢榮夫抵住燕易,孫能抵住蘭雲。

    六匹馬來往盤旋,十二雙手彼此招架。

    始皇傳旨,擂鼓助陣,猶如迸豆一般的雷聲震耳。

    章邯就知是始皇掠敵,一個個更加奮勇。

    畢榮夫被燕易一刀砍于馬下,便來與孫能夾攻。

    蘭雲拚命支持,緊緊抵得過孫能。

    又視燕易前來攻他,盡力強戰二人,不上二十餘合,渾身是汗,心中着忙,手中刀略慢一慢,被孫能的槍往右脅一挑,蘭雲喊聲不好,忙将身一閃,剛躲過孫能槍,燕易大刀早到。

    招架不及,頭一低,被燕易一刀連肩帶臂,砍于馬下。

    燕、孫二将同來夾攻廉傑,廉傑縱有飛天的本事,二拳難敵四手,怎擋得他将丁字兒夾攻。

    隻得蕩開陣腳,飛奔本隊。

    趙兵見元帥敗下來,便讓過元帥,一齊拔弓搭箭。

    章邯見趙國兵馬齊整,難以沖突,遂一齊圈馬回隊,擁着始皇回營,慶賀不表。

     且說廉傑,敗回本隊。

    見秦兵不敢追趕,也撤兵回城。

    吩咐守城兵丁,緊守城池,自回帥府,在燈下忙修本章,星夜差人上邯鄲取救。

    趙王接得本章大驚,忙與衆卿商議,連夜作了告急求援的文書,差官往各國求救。

    那五國見了趙國的文書,知道秦國發兵并吞六國之意,一個個忙得無主。

    且遭連年饑荒,各自顧不暇,隻得各回了文書,俱說不日起兵相助,但按兵不動,這且不提。

     單說界牌關廉傑,見告急奏章回趙,已有五日,為何不見發兵救應,心中甚是恐懼。

    秦兵又連日攻打,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