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 堕三都聞人伏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不奉魯侯為主,季氏不可克也。
”乃齊叩公宮,索定公不得。
盤桓許久,知已往季氏,遂移兵來攻。
與公徒戰,公徒皆散走。
忽然左右大噪,申句須、樂颀二将,領着精甲殺至。
孔子扶定公立于台上,謂費人曰:“吾君在此,汝等豈不知順逆之理?速速解甲,既往不咎!”費人知孔子是個聖人,誰敢不聽,俱舍兵拜伏台下。
公山不狃、叔孫辄勢窮,遂出奔吳國去了。
叔孫州仇回魯,言及郈都已堕。
季斯亦命堕了費城,複其初制。
無忌亦欲堕成都,成宰公斂陽問計于少正卯,卯曰:“郈費因叛而堕,若并堕成,何以别子于叛臣乎?汝但雲:‘成乃魯國北門之守,若堕成,齊師侵我北鄙,何以禦之?’堅持其說,雖拒命不為叛也。
”陽從其計,使其徒穿甲而登城,謝叔孫氏曰:“吾非為叔孫氏守,為魯社稷守也。
恐齊兵旦暮猝至,無守禦之具,願捐此性命,與城俱碎,不敢動一磚一土!”孔子笑曰:“陽不辨此語,必‘聞人’教之耳。
” 季斯嘉孔子定費之功,自知不及萬分之一,使攝行相事,每事谘謀而行。
孔子有所陳說,少正卯辄變亂其詞,聽者多為所惑。
孔子密奏于定公曰:“魯之不振,由忠佞不分,刑賞不立也。
夫護嘉苗者,必去莠草。
願君勿事姑息,請出太廟中斧钺,陳于兩觀之下。
”定公曰:“善。
”明日,使群臣參議成城不堕利害,但聽孔子裁決。
衆人或言當堕,或言不當堕。
少正卯欲迎合孔子之意,獻堕成六便。
何謂六便?一,君無二尊;二,歸重都城形勢;三,抑私門;四,使跋扈家臣無所憑借;五,平三家之心;六,使鄰國聞魯國興革當理,知所敬重。
孔子奏曰:“卯誤矣!成已作孤立之勢,何能為哉?況公斂陽忠于公室,豈跋扈之比?卯辯言亂政,離間君臣,按法當誅!”群臣皆曰:“卯乃魯聞人,言或不當,罪不及死。
”孔子複奏曰:“卯言僞而辯,行僻而堅,徒有虛名惑衆,不誅之無以為政。
臣職在司寇,請正斧钺之典。
”遂命力士縛卯于兩觀之下,斬之。
群臣莫不變色,三家心中亦俱凜然。
史臣有詩雲: 養高華士太公誅,孔子偏将少正除; 不是聖人開正眼,世間盡讀兩人書。
自少正卯誅後,孔子之意始得發舒,定公與三家皆虛心以聽之。
孔子乃立綱陳紀,教以禮義,養其廉恥,故民不擾而事治。
三月之後,風俗大變。
市中鬻羔豚者,不飾虛價;男女行路,分别左右,不亂;遇路有失物,恥非己有,無肯拾取者。
四方之客,一入魯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賓至如歸。
國人歌之曰: 衮衣章甫,來适我所。
章甫衮衣,慰我無私。
此歌詩傳至齊國,齊景公大驚曰:“吾國必為魯所并矣!” 不知景公如何計較,且看下回分解。
【史料來源】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家語》: 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
五世親盡,别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号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曰:“雖有九女,是無子。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
于是乃求婚于顔氏。
顔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
顔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
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
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
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
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将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
”遂以妻之。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
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一歲而生伯魚。
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
榮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鯉,而字伯魚。
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使問孔子曰:“吾穿井于費,而于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丘之所聞者,羊也。
丘聞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羵羊也。
”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鬥,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
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
王使使聘于魯,問于孔子。
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
”使者返,王遂食,大美。
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
大夫因子遊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此是楚王之應也,吾是以知之。
”
”乃齊叩公宮,索定公不得。
盤桓許久,知已往季氏,遂移兵來攻。
與公徒戰,公徒皆散走。
忽然左右大噪,申句須、樂颀二将,領着精甲殺至。
孔子扶定公立于台上,謂費人曰:“吾君在此,汝等豈不知順逆之理?速速解甲,既往不咎!”費人知孔子是個聖人,誰敢不聽,俱舍兵拜伏台下。
公山不狃、叔孫辄勢窮,遂出奔吳國去了。
叔孫州仇回魯,言及郈都已堕。
季斯亦命堕了費城,複其初制。
無忌亦欲堕成都,成宰公斂陽問計于少正卯,卯曰:“郈費因叛而堕,若并堕成,何以别子于叛臣乎?汝但雲:‘成乃魯國北門之守,若堕成,齊師侵我北鄙,何以禦之?’堅持其說,雖拒命不為叛也。
”陽從其計,使其徒穿甲而登城,謝叔孫氏曰:“吾非為叔孫氏守,為魯社稷守也。
恐齊兵旦暮猝至,無守禦之具,願捐此性命,與城俱碎,不敢動一磚一土!”孔子笑曰:“陽不辨此語,必‘聞人’教之耳。
” 季斯嘉孔子定費之功,自知不及萬分之一,使攝行相事,每事谘謀而行。
孔子有所陳說,少正卯辄變亂其詞,聽者多為所惑。
孔子密奏于定公曰:“魯之不振,由忠佞不分,刑賞不立也。
夫護嘉苗者,必去莠草。
願君勿事姑息,請出太廟中斧钺,陳于兩觀之下。
”定公曰:“善。
”明日,使群臣參議成城不堕利害,但聽孔子裁決。
衆人或言當堕,或言不當堕。
少正卯欲迎合孔子之意,獻堕成六便。
何謂六便?一,君無二尊;二,歸重都城形勢;三,抑私門;四,使跋扈家臣無所憑借;五,平三家之心;六,使鄰國聞魯國興革當理,知所敬重。
孔子奏曰:“卯誤矣!成已作孤立之勢,何能為哉?況公斂陽忠于公室,豈跋扈之比?卯辯言亂政,離間君臣,按法當誅!”群臣皆曰:“卯乃魯聞人,言或不當,罪不及死。
”孔子複奏曰:“卯言僞而辯,行僻而堅,徒有虛名惑衆,不誅之無以為政。
臣職在司寇,請正斧钺之典。
”遂命力士縛卯于兩觀之下,斬之。
群臣莫不變色,三家心中亦俱凜然。
史臣有詩雲: 養高華士太公誅,孔子偏将少正除; 不是聖人開正眼,世間盡讀兩人書。
自少正卯誅後,孔子之意始得發舒,定公與三家皆虛心以聽之。
孔子乃立綱陳紀,教以禮義,養其廉恥,故民不擾而事治。
三月之後,風俗大變。
市中鬻羔豚者,不飾虛價;男女行路,分别左右,不亂;遇路有失物,恥非己有,無肯拾取者。
四方之客,一入魯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賓至如歸。
國人歌之曰: 衮衣章甫,來适我所。
章甫衮衣,慰我無私。
此歌詩傳至齊國,齊景公大驚曰:“吾國必為魯所并矣!” 不知景公如何計較,且看下回分解。
【史料來源】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家語》: 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
五世親盡,别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号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曰:“雖有九女,是無子。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
于是乃求婚于顔氏。
顔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
顔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
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
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
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
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将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
”遂以妻之。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
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一歲而生伯魚。
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
榮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鯉,而字伯魚。
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使使問孔子曰:“吾穿井于費,而于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丘之所聞者,羊也。
丘聞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羵羊也。
”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鬥,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
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
王使使聘于魯,問于孔子。
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
”使者返,王遂食,大美。
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
大夫因子遊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此是楚王之應也,吾是以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