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滅族 且于門杞梁死戰

關燈
華周曰:“婦人不忘君命,吾敢忘乎?遂與杞梁共車,侍于莊公。

     莊公休兵數日,傳令留王孫揮統大軍,屯紮境上,單用“五乘之賓”及選銳三千,銜枚卧鼓,往襲莒國。

    華周、杞梁自請為前隊。

    莊公問曰:“汝用甲乘幾何?”華周、杞梁曰:“臣等二人,隻身谒君,亦願隻身前往。

    君所賜一車,已足吾乘矣。

    ”莊公欲試其勇,笑而許之。

    華周、杞梁約更番為禦,臨行曰:“更得一人為戎右,可當一隊矣。

    ”有小卒挺身出曰:“小人願随二位将軍一行,不知肯提挈否?”華周曰:“汝何姓名?”小卒對曰:“某乃本國人隰侯重也。

    慕二位将軍之義勇,是以樂從。

    ”三人遂同一乘,建一旗一鼓,風馳而去。

    先到莒郊,露宿一夜。

     次早,莒黎比公知齊師将到,親率甲士三百人巡郊,遇華周、杞梁之車,方欲盤問。

    周、梁瞋目大呼曰:“我二人,乃齊将也,誰敢與我決鬥?”黎比公吃了一驚,察其單車無繼,使甲士重重圍之。

    周、梁謂隰侯重曰:“汝為我擊鼓勿休!”乃各挺長戟,跳下車來,左右沖突,遇者辄死,三百甲士,被殺傷了一半。

    黎比公曰:“寡人已知二将軍之勇矣!不須死戰,願分莒國與将軍共之!”周、梁同聲對曰:“去國歸敵,非忠也;受命而棄之,非信也。

    深入多殺者,為将之事,若莒國之利,非臣所知!”言畢,奮戟複戰。

    黎比公不能當,大敗而走。

     齊莊公大隊已到,聞知二将獨戰得勝,使人召之還,曰:“寡人已知二将軍之勇矣!不必更戰,願分齊國,與将軍共之!”周、梁同聲對曰:“君立‘五乘之賓’,而吾不與焉,是少吾勇也。

    又以利啖我,是污吾行也。

    深入多殺者,為将之事,若齊國之利,非臣所知!”乃揖去使者,棄車步行,直逼且于門。

    黎比公令人于狹道掘溝炙炭,炭火騰焰,不能進步。

    隰侯重曰:“吾聞古之士,能立名于後世者,惟捐生也。

    吾能使子踰溝。

    ”乃仗楯自伏于炭上,令二子乘之而進。

    華周杞梁既踰溝,回顧隰侯重,已焦灼矣。

    乃向之而号。

    杞梁收淚,華周哭猶未止。

    杞梁曰:“汝畏死耶?何哭之久也?”華周曰:“我豈怕死者哉?此人之勇,與我同也,乃能先我而死,是以哀之!”黎比公見二将已越火溝,急召善射者百人,伏于門之左右,俟其近,即攢射之。

    華周、杞梁直前奪門,百矢俱發,二将冒矢突戰,複殺二十七人。

    守城軍士,環立城上,皆注矢下射。

    杞梁重傷先死。

    華周身中數十箭,力盡被執,氣猶未絕,黎比公載歸城中。

    有詩為證: 争羨赳赳五乘賓,形如熊虎力千鈞。

     誰知陷陣捐軀者,卻是單車殉義人! 卻說齊莊公得使者回信,知周、梁有必死之心,遂引大隊前進。

    至且于門,聞三人俱已戰死,大怒,便欲攻城。

    黎比公遣使至齊軍中謝曰:“寡君徒見單車,不知為大國所遣,是以誤犯。

    且大國死者三人,敝邑被殺者已百馀人矣。

    彼自求死,非敝邑敢于加兵也。

    寡君畏君之威,特命下臣百拜謝罪,願歲歲朝齊,不敢有貳。

    莊公怒氣方盛,不準行成。

    黎比公複遣使相求,欲送還華周,并歸杞梁之屍,且以金帛犒軍。

    莊公猶未許。

    忽傳王孫揮有急報至,言:“晉侯與宋、魯、衛、鄭各國之君,會于夷儀,謀伐齊國。

    請主公作速班師。

    ”莊公得此急信,乃許莒成。

    莒黎比公大出金帛為獻,以溫車載華周,以辇載杞梁之屍,送歸齊軍,惟隰侯重屍在炭中,已化為灰燼,不能收拾。

     莊公即日班師,命将杞梁殡于齊郊之外。

    莊公方入郊,适遇杞梁之妻孟姜,來迎夫屍。

    莊公停車,使人吊之。

    孟姜對使者再拜曰:“梁若有罪,敢辱君吊?若其無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

    郊非吊所,下妾敢辭!”莊公大慚曰:“寡人之過也!”乃為位于杞梁之家而吊焉。

    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

    乃露宿三日,撫棺大恸,涕淚俱盡,繼之以血。

    齊城忽然崩陷數尺,──由哀恸迫切,精誠之所感也。

    後世傳秦人範杞梁差築長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聞夫死痛哭,城為之崩。

    蓋即齊将杞梁之事,而誤傳之耳。

    華周歸齊,傷重,未幾亦死。

    其妻哀恸,倍于常人。

    按《孟子》稱:“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正謂此也。

    史臣有詩雲: 忠勇千秋想杞梁,頹城悲恸亦非常。

     至今齊國成風俗,嫠婦哀哀學孟姜。

     按此乃周靈王二十二年之事。

    是年大水,谷水與洛水鬥,黃河俱泛濫,平地水深尺馀。

    晉侯伐齊之議遂中止。

     卻說齊右卿崔杼惡莊公之淫亂,巴不得晉師來伐,欲行大事,已與左卿慶封商議事成之日,平分齊國,及聞水阻,心中郁郁。

    莊公有近侍賈豎,嘗以小事,受鞭一百,崔杼知其銜怨,乃以重賂結之,凡莊公一動一息,俱令相報。

     畢竟崔杼做出甚事來,再看下回分解。

     【史料來源】